| 来朱拉前,你必须知道的几件“小事” |
|---|
| 校服不是摆设,是真的要穿! 特别是考试、见导师和参加正式活动时。记得多备几套,曼谷的天气你懂的,一天可能得换两身。 |
| BTS/MRT是你的救命稻草。 别轻易挑战曼谷的地面交通,尤其是在高峰期。住在天铁或地铁沿线,幸福指数飙升。 |
| 7-11是你第二个家。 从电话卡充值、交水电费到买早餐和夜宵,它无所不能。先学会说“Sawasdee krap/ka”和“Khop Khun krap/ka”,店员会给你一个大大的微笑。 |
| 别太迷信“网红餐厅”。 真正的宝藏美食,都藏在学校周边那些不起眼的小巷子里(我们叫“Soi”)。跟着本地学生吃,准没错。 |
嘿,大家好,我是 lxs.net 的小编,一个在曼谷被太阳晒黑了三个色号,却依然乐此不疲的朱拉(Chulalongkorn University)学长。
还记得我刚收到朱拉 offer 的那个下午,我激动地把官网介绍翻了个底朝天——“泰国第一学府”、“亚洲顶尖研究型大学”、“拥有百年历史”……这些金光闪闪的标签,让我对未来的留学生活充满了皇家精英式的想象。
结果呢?开学第一天,我穿着崭新的白衬衫和黑西裤,在曼谷40度的高温和震耳欲聋的堵车鸣笛声中,坐着摩的(当地人叫Win)穿梭在车流里。司机大哥用我听不懂的泰语高喊着什么,在我身后绝尘而去,留我一个人站在朱拉粉色的大门前,汗水浸湿了后背,看着周围穿着同样校服但步履轻快的本地学生,那一刻我才明白, brochures 里的精致永远是故事的一面。而另一面,那个充满烟火气、混乱又迷人的真实留学生活,才刚刚开始。
所以,这篇文章不想跟你聊那些官方辞令。我想用大白话,像朋友一样跟你唠唠,在泰国最高学府里读书,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这不像校园,更像市中心的“绿野仙踪”
如果有人问我朱拉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我可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地理位置。这简直是犯规级别的存在。
你想象一下,你的大学,没有围墙,像一个巨大的城市公园,坐落在全泰国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没错,我说的是暹罗(Siam)商圈。从我们学校的政治学院大门走出去,过个马路,就是全泰国年轻人最爱逛的 Siam Square。再走五分钟,Siam Paragon、Siam Center、Siam Discovery 三大巨头商场就在你眼前。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你下午三点刚结束一堂市场营销课,四点钟你就可以和同学坐在百丽宫影院里看全球同步上映的大片。周末想改善一下伙食,从宿舍溜达过去就能吃到米其林推荐的餐厅。更别提,马路对面的 MBK Center,简直是电子产品和各种神奇小玩意的天堂,我刚来时的话费卡、手机壳、二手笔记本电脑都是在那里搞定的。
但神奇的是,只要你一踏进校园,外界的喧嚣瞬间就被隔绝了。校园里到处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树龄的雨树,巨大的树冠遮天蔽日,投下大片阴凉。你经常能看到学生们三三两两地坐在草坪上看书,或者在莲花池边的长椅上发呆。偶尔还能看到一两只体型不小的蜥蜴慢悠悠地从你面前爬过,大家早就见怪不怪了。
为了连接这个巨大的校园,学校还配备了免费的粉色穿梭巴士(我们叫它 Pink Bus),有好几条线路,覆盖了所有教学楼和宿舍区。在炎热的午后,从一栋教学楼奔赴另一栋,能坐上空调开得足足的 Pink Bus,绝对是能排进“朱拉幸福时刻 Top 3”的体验。
哦对了,还有校服。这可能是很多欧美留学生最不习惯,但我们亚洲学生觉得很新奇的体验。白衬衫、黑裙子或黑裤子,配上刻有学校标志的皮带扣和胸针。一开始觉得有点傻,但穿久了,真的会有一种归属感和自豪感。尤其是在校外,穿着这身校服,泰国人会向你投来尊敬和友善的目光,这大概就是“第一学府”光环的现实体现吧。
“学到头秃”与“Nice到犯规”的教授们
别被市中心的地理位置和公园般的校园骗了,以为来这里就是“Thai-easy”模式。千万别!朱拉隆功大学在 2024 年的 QS 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 211 位,是泰国唯一一所进入世界前 250 名的大学。这个排名背后,是实打实的学术压力。
这里的课程,尤其是研究生课程,几乎都是全英文授课。教授很多都有海外名校的博士学位,他们上课时风趣幽默,超级 nice,但对待学术,那叫一个“六亲不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教国际关系的美国教授,他上课时会带自己烤的布朗尼分给大家吃,但我们小组的期末论文,因为一个参考文献格式的小错误,被他整整打了三页的修改意见回来。
小组作业(Group Project)是家常便饭,这也是对国际学生最大的挑战之一。我们一个五人小组,可能来自五个不同的国家:一个我,一个泰国本地学生,一个韩国同学,一个德国交换生,还有一个来自缅甸的同学。大家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文化背景和工作习惯更是天差地别。
比如,泰国同学通常比较谦逊,不太会当面反驳你的观点,即使他们不同意,也可能只会微笑着说“OK ka~”,你需要多问一句“Are you sure you agree with this part?”来确认。而德国同学则非常直接,觉得哪里不对会立刻指出来,一开始你可能会觉得有点被冒犯。我们作为中国人,习惯了“先完成再完美”,但韩国同学可能会在第一个细节上“死磕”很久。
这种磨合过程非常痛苦,但也极其锻炼人。我的血泪经验是:第一时间建立清晰的沟通渠道和分工表。我们小组用 LINE 进行日常闲聊和快速通知,但所有正式的讨论和文件共享,全部放在 Google Docs 和 Google Slides 上。这样每个人做了什么、修改了什么都一目了然,避免了最后“甩锅”和“背锅”的尴尬。根据朱拉国际事务处的数据,学校目前有来自超过50个国家的大约2000名国际学生,所以这种跨文化协作是你在这里的必修课。
胃和灵魂,总有一个在狂欢
聊完了学习,我们来聊点开心的——吃!如果你是个吃货,那恭喜你,你来对地方了。朱拉周边的美食生态,简直可以写一篇博士论文。
请忘记那些游客攻略上的网红餐厅。真正的美味,藏在那些被本地学生踏平了门槛的小店和路边摊里。我给你划几个重点:
首先是 Samyan Mitrtown,这是学校旁边的一个新商场。别去楼上,直接坐扶梯到B1层,那里的美食广场是朱拉学生的“第二食堂”。从海南鸡饭、猪脚饭到泰式炒粉(Pad Thai)和船面,应有尽有,而且价格非常公道,一份饭基本在50-70泰铢(约合人民币10-15元)。
其次,是传说中的“朱拉巷子”(Chula Soi)。这些以数字命名的小巷子,藏着无数开了几十年的老店。比如 Chula Soi 50 附近,一到傍晚就变成了热闹的夜市,各种小吃摊一字排开。我强烈推荐你去试试一家没有名字的烤猪肉串(Moo Ping)摊,配上一包糯米饭,那滋味,绝对能治愈你被论文折磨了一天的心灵。
如果你想体验更地道的,可以去法学院(Faculty of Law)的食堂。那里的饭菜种类多,价格便宜到令人发指。一份两菜一饭可能只要35泰铢。虽然环境普通,但充满了学生时代的烟火气。
当然,生活不全是美食。在曼谷留学,你还会遇到一些“甜蜜的烦恼”。比如,你必须学会和炎热潮湿的天气共存,宿舍的空调电费可能会成为你每个月最大的一笔开销。你也得适应曼谷“说下就下”的暴雨,上一秒还晴空万里,下一秒就可能倾盆大雨,一把好用的雨伞是必备品。
语言也是个有趣的挑战。虽然校园里和商场里英语畅通无阻,但一旦你钻进小巷子,或者坐上本地的公交车和双条车,泰语就成了唯一的通行证。学几句简单的泰语,比如“这个多少钱?”(An nee tao rai krap/ka?),“去这里”(Pai tee nee),能让你的生活便利度大大提升,而且当地人会因为你会说泰语而对你格外热情。
最后,就是签证和各种行政手续。虽然学校有“一站式服务中心”,但泰国的行政效率嘛……你懂的。我的建议是,永远保持耐心,多复印几份护照和签证页备用,文件一定要提前准备,别拖到最后一天。
说真的,在朱拉读书的这几年,带给我的远不止一张文凭。它教会我如何在一个国际化的团队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何在快节奏的都市和慢悠悠的文化中切换自如,如何在一碗冬阴功汤里找到慰藉,也如何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中狼狈但开心地奔跑。
如果你问我,这一切值得吗?
我的答案是,当你能熟练地跟摩的司机砍价,当你知道哪个食堂的奶茶最好喝,当你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挤在路边摊分享一盘芒果糯米饭,当你在图书馆里为一场重要的 presentation 熬到深夜……你会发现,你早已爱上了这个矛盾、炎热、混乱、却又充满无限活力和机遇的地方。
所以,别犹豫了。收拾好你的行李,带上你的好奇心和好胃口。曼谷的热浪、美食的香气和朱拉校园里那抹独特的粉色,都在等你来亲身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