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港科大,亲手触摸到了未来

puppy

嘿,如果你也在纠结留学目的地,想知道在港科大(HKUST)读书是种什么体验?老实说,来之前我也没想过,“亲手触摸未来”居然不是一句宣传语。在这里,未来感是深夜泡在实验室和机器人“队友”一起debug,是把疯狂的idea在教授指导下变成现实,也是在无敌海景图书馆里一边啃论文一边看日落。这里不只有硬核的科技,更有独特的浪漫和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有趣灵魂。它完全颠覆了我对“大学生活”的想象。想知道这份独特的体验究竟是什么样吗?来看看我的故事吧。

阅读前的小提示
这篇文章有点长,因为我想把在港科大(HKUST)的真实感受尽可能多地分享给你。这里没有复杂的介绍,只有我的亲身故事和一些实用的信息。希望它能帮你更好地了解这个地方,看看它是不是你想象中的“未来大学”。泡杯茶,慢慢看吧!

嘿,朋友,我是 lxs.net 的小编。还记得申请季的时候,我像个没头苍蝇一样,在几十个大学的官网和宣传片里打转。每个学校都说自己“独一无二”,每个宣传片都拍得像科幻大片。说实话,看得越多,我心里越没底。直到我点开了港科大的介绍,看到那句“在这里,创造未来”,我当时撇了撇嘴,心想:“又来了,谁还不会喊口号啊?”

然而,就在几个月前的一个周三凌晨三点,我的人生观被彻底刷新了。地点是逸夫演艺中心的地下机器人实验室,我和我的两个“队友”正在为一个机械臂写代码。其中一个“队友”是来自印度的计算机大神阿米尔,另一个“队友”,是一台真正的六轴协作机器人。我们卡在一个bug上快五个小时了,整个实验室安静得只剩下服务器的嗡嗡声和键盘敲击声。就在我快要放弃,想去楼下自动售货机买杯咖啡续命时,那个机械臂突然流畅地动了起来,精准地抓取了桌上的一个小方块,并按照我们设计的轨迹,稳稳地放在了指定位置。

那一刻,我和阿米尔像两个傻子一样跳了起来,互相击掌。看着那个冰冷的机械臂在我们的指令下,仿佛有了生命,我脑子里突然闪过一句话——“我好像,真的在亲手触摸未来。”那一刻我才明白,选择一所大学,不只是选择一个排名或者一个学位,你是在选择一种可能性,一种能让你把幻想变成现实的环境。如果你也曾对“未来”这个词有过一丝好奇和憧憬,那请允许我带你逛逛我的学校——香港科技大学(HKUST)。

未来感第一站:这不是书呆子的实验室,是“疯狂科学家”的游乐场

来港科大之前,我以为顶尖理工大学的日常,就是穿着白大褂,在挂满公式的白板前眉头紧锁。来了之后发现,对了一半。我们的确会为了一行代码、一个公式熬到天亮,但这里的感觉更像一个巨大的、充满未来科技的游乐场。

就拿我们学校的“明星项目”——机器人战队(HKUST Robotics Team)来说吧。你可能在一些科技新闻里听说过他们,常年在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ABU Robocon)和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上拿奖拿到手软。这可不是什么简单的兴趣小组。加入他们,就意味着你将亲手设计、制造、调试一台能上场“战斗”的机器人。从机械结构、电路板设计到视觉识别算法,所有的一切都由学生自己完成。

我的一个室友就在战队里,他的生活简直就是一部热血动漫。为了备战一个重要比赛,他们团队在实验室里住了将近一个月。我去找他时,看到的是一个“战场”:散落一地的零件、满负荷运转的3D打印机、画着复杂电路图的白板,还有一群眼睛里闪着光的年轻人。他们讨论的不是昨晚的球赛,而是“如何把弹丸发射速度再提高5%”或者“怎样优化底盘的麦克纳姆轮算法”。这种极致的专注和创造力,你在任何教科书上都学不到。根据学校的数据,像这样的学生竞赛团队有超过50个,涵盖了从无人机、方程式赛车到人工智能的各个领域,学校每年投入超过2000万港币支持这些项目。

如果你觉得这些离你太远,那本科生研究计划(UROP)绝对能让你提前体验当科学家的感觉。这个项目允许本科生,哪怕是大一新生,直接加入教授的科研团队。你不是去打杂的,是真的参与到前沿课题中。我的一个学姐,大二就通过UROP加入了一个研究“柔性电子皮肤”的团队。她告诉我,她的导师,一位在行业内赫赫有名的教授,会手把手教她操作价值数百万的实验设备,带她一起分析数据、写论文。去年,她作为共同作者,已经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了论文。在港科大,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你主动去探索和创造的。只要你敢想,总能找到一位教授愿意支持你的“奇思妙想”。

未来感第二站:你的“白日梦”,在这里可能值一百万

在港科大,有一种独特的文化,就是“鼓励你把想法变成产品”。这里的创业氛围浓厚到什么程度?可能你在饭堂排队时,旁边的人就在讨论他们的商业计划书;你在健身房跑步时,隔壁跑步机上的人正在打电话聊种子轮融资。

这绝对不是夸张。学校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创业中心(Entrepreneurship Center),他们最出名的活动就是“一百万港元创业大赛”(One Million Dollar Entrepreneurship Competition)。这个比赛从2011年开始,每年都吸引无数学生、校友甚至教授带着他们的点子来参赛。奖金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获胜的团队能获得全方位的支持:启动资金、免费的办公空间、顶级的行业导师,甚至直接对接香港和深圳的投资人。

还记得我们天天用的大疆无人机(DJI)吗?它的创始人汪滔就是港科大的校友。他当年的毕业设计,就是关于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的。正是学校提供的资源和自由的学术氛围,让他能够把热爱变成事业。如今,港科大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创业生态系统。根据最新的官方数据,由港科大成员(包括教授、校友和学生)创办的公司已经超过1700家,其中有9家是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公司,还有7家成功上市。这个数字,在全球任何一所大学里都堪称惊人。

我身边就有活生生的例子。一个读商科的朋友,和两个工学院的同学组队,开发了一款基于AI的个性化学习APP。他们一开始只是参加了一个小型的校园黑客松,没想到点子获得了评委的青睐。后来在创业中心的帮助下,他们不断完善产品,一路过关斩将,最终真的拿到了“一百万创业大赛”的奖金。现在,他们的公司已经入驻了深圳的孵化器,拿到了第一笔天使投资。他常跟我说:“在港科大,最酷的事情就是,你的一个灵感,真的有改变世界的可能。”

未来感第三站:在无敌海景图书馆里,和世界做邻居

聊了这么多硬核的科技和创业,你可能会觉得港科大的生活是不是有点太“卷”了?别急,这里的浪漫和诗意,绝对超乎你的想象。而这一切,都从我们那个被誉为“亚洲最美”的图书馆开始。

港科大的李兆基图书馆,三面环海,有着巨大的落地玻璃窗。你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场景:外面是湛蓝的南海,海面上偶尔有帆船驶过,而你坐在窗边,面前摊开着一本厚厚的学术专著。阳光透过玻璃洒在书页上,你抬起头,正好看到一场壮丽的日落,整个天空被染成橘红色。那一刻,学习的疲惫好像瞬间就被治愈了。这里不只是一个看书的地方,更像一个精神疗养院。每到考试季,想在这里占一个海景座位,你得比谁起得都早。

这份独特的浪漫,也体现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港科大建在一片山坡上,面朝大海,被称为“火鸟校园”(因为从高空看,校园布局像一只展翅的火鸟)。从宿舍走到教学楼,你需要穿过长长的连廊,旁边就是郁郁葱葱的山和一望无际的海。下课后,你可以约上三五好友,去海边的“偷情小径”散散步,或者干脆去学校的私人海滩游个泳、划个皮划艇。这种山海之间的生活,让高强度的学习节奏有了一个完美的缓冲。

更重要的是,生活在这里,你每天都在和世界做邻居。港科大的国际化程度非常高,超过60%的研究生和近40%的本科生来自香港以外的地区,涵盖了超过90个国家。我的小组项目里,有严谨的德国小哥、热情的巴西同学,还有来自韩国的交换生。我们常常因为一个观点争得面红耳赤,但最后总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在文化之夜(Cultural Night)活动上,你可以一天之内“环游世界”,品尝到不同国家的美食,欣赏到各种文化的表演。这种多元文化的冲击和融合,潜移默化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学会了用更包容的心态去理解这个世界。

未来感第四站:教授不是“大神”,是陪你一起走的“引路人”

提到世界顶尖大学的教授,你脑海里浮现的是什么形象?是高高在上、不苟言笑的学术权威吗?来港科大之前,我也很忐忑。毕竟,这里随便一位教授的履历拿出来都闪闪发光,很多都是IEEE Fellow(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级别的“大神”。

但接触下来,我发现他们是你能遇到的最可爱、最平易近人的一群人。这里的师生关系非常紧密。学校的师生比大约是1:13,这意味着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足够的关注。教授们非常推崇“Office Hour”制度,每周他们都会有固定的时间在办公室里,欢迎任何学生去提问,聊学术、聊人生、聊未来规划,什么都可以。

我印象最深的是我的数据结构老师。他是一位来自美国的教授,讲课风趣幽默,总能把复杂的算法讲得像故事一样。有一次期中考试我考砸了,心情非常沮桑。我鼓起勇气给他发了封邮件,想请教一下学习方法。没想到他秒回,直接约我第二天去他办公室聊聊。我本以为他会批评我,结果他给我泡了杯咖啡,然后花了整整一个小时,帮我分析试卷,找出我的知识盲区,还给我推荐了好几本参考书。最后他对我说:“Don't worry, failure is just a data point for learning. The key is what you do next.” 这句话,我一直记到现在。

这里的教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像是你未来的引路人。他们会真心为你的每一个小进步而高兴,也愿意在你迷茫时拉你一把。他们会把你当成一个独立的、有潜力的年轻学者来对待,鼓励你挑战权威,提出自己的见解。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是港科大给我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说了这么多,我并不是想说港科大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天堂。这里的学业压力巨大,节奏快到飞起,你可能会经历无数个不眠之夜。但它提供给你的,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平台。

如果你只是想安稳地读个书,拿个文凭,那这里可能不是最适合你的地方。但如果你骨子里有点“不安分”,对世界充满好奇,渴望亲手去创造点什么;如果你不怕失败,享受解决难题的快感;如果你想结识一群来自世界各地、同样聪明又有趣的灵魂……

那么,别犹豫。来看看吧。也许有一天,你也会在某个凌晨的实验室里,或者在某个海边的日落下,突然意识到,你所追寻的那个“未来”,其实早已在你脚下。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8895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