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留学老司机劝你,这个东西不带准后悔

puppy

嘿,准备去韩国的小伙伴!行李都收拾得差不多了吧?是不是觉得衣服、护肤品、证件都带齐就万事大吉了?听学姐一句劝,千万别!有些东西看着不起眼,等你到了韩国才发现,没带真的会想捶自己!比如,国内那种带USB口的排插,这边不仅贵得离谱,还不好找。还有你常用的感冒药、肠胃药,在这边药店可得凭处方,或者根本买不到你习惯的牌子。别等到手机半夜没电、或者水土不服的时候才抓瞎。这篇可不是普通的打包清单,全是学姐用血泪换来的经验。想知道还有哪些“续命神器”能让你的留学生活幸福感飙升吗?赶紧来看看吧!

行前必读:学姐划重点
电子类:国内带USB口的排插是神器!韩国又贵又难买。数据线、手机壳、贴膜,国内淘宝买一堆,能省下一大笔。
药品类:感冒药、肠胃药、消炎药、过敏药……你平时吃惯的都带上!韩国买药流程复杂,很多需要医生处方,别等生病了抓瞎。
个人用品:在国内配好两副眼镜(一副备用)。带足一年量的隐形眼镜。韩国的毛巾又小又薄,带条舒服的浴巾幸福感飙升。
其他:少量家乡调味品、你用着顺手的文具、中文专业书。这些东西看似不重要,关键时刻能解你的燃眉之急和思乡之情。

嘿,我是你们在 lxs.net 的老朋友,一个在韩国摸爬滚打了好几年的学姐。

还记得我刚到韩国的第一个晚上吗?那场景,现在想起来都想笑自己。飞机落地仁川机场,已经是深夜。拖着两个巨大的行李箱,坐着机场大巴晃悠到学校宿舍,整个人都快散架了。第一件事,当然是给爸妈报平安。我掏出手机,电量警告的红色只剩下5%。

不慌!我得意地从包里拿出在国内新买的转换插头和充电器。结果往墙上一插,傻眼了。宿舍里就一个插座口,可我的手机、笔记本电脑、充电宝,还有个小加湿器都等着“续命”。我想,这好办,把我的小米排插拿出来不就行了?然后,更绝望的事情发生了——我的排插插头,根本插不进那个转换头里!

那个晚上,我就守着一个充电器,轮流给手机和电脑充电,像个等待翻牌子的君王。手机充了半小时,拔下来,赶紧换电脑。折腾到凌晨三点,身心俱疲。那一刻我才明白,留学打包,真正重要的,往往不是你带了多少件漂亮衣服,而是那些能让你在异国他乡,瞬间感到安心和方便的小东西。

所以今天,学姐不跟你们聊那些大家都知道的打包清单,什么护照复印件、证件照之类的。咱们来聊点掏心窝子的,那些我用血泪和真金白银换来的教训——到底什么东西,不从国内带过来,你一定会后悔到捶胸顿足!

电子产品与配件:别让你的设备在异国“罢工”

咱们这代人,离开谁都行,就是离不开电子设备。但在韩国,伺候好这些“小祖宗”的成本可不低。

重中之重:带USB口的排插

这绝对是我要放在第一位强调的“神器”,没有之一!就像我开头的悲惨经历一样,韩国的插座是德标,两个圆孔(Type F)。你带一个转换插头是必须的,但一个口怎么够用?

你可能会想:“到韩国再买呗,多大点事?”事情真的很大!首先,贵。我在国内花60块人民币买的公牛USB排插,带3个USB口和3个五孔插座,质量杠杠的。到了韩国,我去emart(易买得)和Hi-Mart(乐天旗下的电器城)逛了一圈,一个最最普通的、只有插孔没有USB口的排插,价格普遍在15,000韩元(约合人民币85元)以上。如果想要带USB口的,那价格直接飙到25,000到40,000韩元(约140-230元人民币),而且选择非常少,设计也一言难尽。

我一个朋友,刚来时没带,硬是扛了半个月。每天在宿舍里上演“充电游击战”,手机充完充电脑,电脑充完充iPad,生活质量直线下降。最后还是没忍住,花30,000韩元买了个丑丑的排插,心疼了好几天。所以,听学姐一句劝,去淘宝买一个质量好的、线长一点的、带USB口的排插,再配一个质量过硬的德标转换插头。这点重量,绝对是你行李箱里最值的投资。

数据线、充电宝、手机壳和贴膜

这些小配件,在国内简直是白菜价,十几二十块人民币就能买到很不错的。但在韩国,它们的身价可是水涨船高。

我有次在外面手机快没电了,冲进路边的CU便利店想买根充电线应急。一看价格牌,一根最普通的苹果数据线,要12,000韩元(将近70块人民币),我默默地把手缩了回来,硬是撑到回家。韩国街边有很多手机店,里面的手机壳和贴膜更是“刺客”。一个普普通通的透明手机壳,敢卖15,000韩元。贴一张膜,连工带料,20,000韩元(约110元人民币)都是正常价。

一个真实的案例:我认识的一个学妹,新买的iPhone没来得及贴膜就带来了。结果开学第一周就不小心摔了,屏幕一道大口子。去官方售后问,维修费高达几十万韩元。她后悔得不行,说早知道就在国内花几十块钱买一堆钢化膜带来了。所以,在你出发前,把你所有设备的数据线都配齐,最好每样都多带一根备用。手机壳、钢化膜,按照你喜新厌旧的程度,买上三五个,绝对不亏。

健康与药品:关键时刻的“救命稻草”

出国在外,最怕的就是生病。韩国的医疗体系很完善,但对于我们留学生来说,却有诸多不便。语言是第一道坎,流程和费用是第二道。

你吃惯的常用非处方药

这一点请你拿个小本本记下来,真的太重要了!在国内,我们感冒了去药店买盒“999感冒灵”,拉肚子了来瓶“藿香正气水”,都是家常便饭。但在韩国,药品管制非常严格。

首先,很多在国内可以随手买到的药,在韩国属于“一般医药品”,虽然不用处方,但你得准确地跟药剂师(약사)描述你的症状。比如头痛、流鼻涕、咳嗽,他们会给你配相应的药,但往往不是复合型感冒药,而是针对单一症状的。如果你韩语不好,这个沟通过程会非常痛苦。

更关键的是,像抗生素、消炎药(比如布洛芬虽然能买到,但有些更强的需要处方)这类药品,必须要有医生的处方(처방전)才能购买。这意味着,你得先去医院或诊所(의원)挂号看病。挂号费、诊疗费加起来,一次至少要20,000-30,000韩元(约110-170元人民币),这还是在有国民健康保险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保险,费用会更高。

我一个朋友刚来韩国时水土不服,得了急性肠胃炎,上吐下泻。半夜疼得不行,去了学校附近的急诊。折腾了一晚上,检查、打针、开药,最后账单出来,快20万韩元(1100多人民币)。后来他跟我说,要是当时包里有一盒从小吃到大的“保济丸”,可能根本不用遭这个罪。

所以,强烈建议大家准备一个“个人小药箱”。里面至少要包括:
1. 感冒药:综合感冒药、退烧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
2. 肠胃药:止泻药、助消化药、治胃痛的药。
3. 消炎药和抗生素:带少量备用,以防万一(请遵医嘱,并了解海关规定)。
4. 过敏药:如果你是过敏体质,一定带上你常用的抗过敏药。
5. 外用药:创可贴、云南白药、红霉素软膏、治皮炎的药膏等。
6. 滴眼液:韩国气候干燥,经常戴隐形或看屏幕的同学必备。

把这些药品带上,并且保留原包装和说明书。不是说让你滥用,而是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它们能给你提供一个缓冲,让你不至于在病痛和语言不通的双重压力下崩溃。

隐形眼镜和护理液

韩国是“美妆天堂”,美瞳款式多到爆炸。但是,如果你是戴普通透明的隐形眼镜,尤其是散光片或者有特定品牌偏好,最好从国内带足量。

在韩国配隐形眼镜,通常需要去眼镜店(안경점)重新验光,过程比较繁琐。价格方面,虽然不能说天价,但肯定比国内电商活动时买要贵不少。比如强生安视优的日抛,在国内大型电商平台做活动时,一盒30片可能在150元人民币左右。而在韩国的眼镜店,同样的产品价格可能要35,000韩元(约200元人民币)甚至更高。

我的建议是,如果你的度数稳定,至少带够一年用的量。隐形眼镜体积小、重量轻,不占地方。至于护理液,因为又重又占地方,可以带一小瓶旅行装用于刚落地时使用,之后在韩国的Olive Young或者LOHB's这种药妆店购买,品牌选择多,价格也合理。

个人护理与生活用品:小东西里的大名堂

这一部分的东西,听起来好像都能在韩国买到,但相信我,一些细微的差别,会直接影响你的生活幸福感。

眼镜,以及一副备用眼镜

和隐形眼镜一个道理,但在我看来,框架眼镜更重要。在韩国配眼镜,是一件颇具“仪式感”的事情。你需要去眼镜店,由专业的验光师进行一系列检查,然后挑选镜框、镜片。整个流程下来,很顺畅,服务也很好,但就是贵。

一个普通品牌的镜框,加上最基础的防蓝光镜片,一套下来没个10万韩元(约550元人民币)基本搞不定。如果你的度数高,或者对镜片有更高要求,那价格更是上不封顶。而在国内,我们去眼镜城,三四百块钱就能配到一副相当不错的眼镜了。

更可怕的是什么?是你只有一副眼镜,然后它坏了!我朋友就有过这样的经历,打球的时候眼镜被撞坏了,第二天还有重要的发表课。他是个高度近视,看不清PPT上的字,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最后只能戴着隐形眼镜硬撑,眼睛又干又涩,别提多难受了。所以,出国前,去配一副新的、度数精准的眼镜,然后把你那副旧的也带上,作为紧急备用。这能让你在突发状况面前,从容不迫。

一条你用着舒服的浴巾

这听起来可能有点好笑,但绝对是过来人的肺腑之言。韩国人用的毛巾,普遍尺寸偏小,材质偏薄。你去Daiso(韩国的大创,类似国内的十元店)或者超市买毛巾,会发现他们所谓的“毛巾”,大小更像是我们的擦脸方巾。那种我们洗完澡能把自己舒舒服服裹起来的大浴巾,不是没有,但要去大型超市或者百货公司才能买到,价格也不便宜。

刚到宿舍,洗完第一个澡,用着从Daiso买来的“小方巾”擦身体,那种感觉别提多憋屈了。所以,从家里带一条你用惯了的、吸水性好的纯棉大浴巾吧。在你结束了一天的学习,疲惫地回到宿舍,冲个热水澡,然后被柔软舒适的浴巾包裹住的那一刻,你会感谢我的。

学习与文具:看似不重要,实则影响效率

“去韩国不就是为了买文具吗?那边文具那么可爱!”很多同学可能会这么想。是的,韩国的文具店,比如Artbox、Butter,里面的东西确实设计感十足,非常可爱。但问题是,它们通常“中看不中用”,而且价格不菲。

你用着顺手的笔和本子

如果你对书写工具很挑剔,比如非0.38mm的笔不写,或者习惯用某种特定品牌的活页纸,那一定要在国内备足货。韩国一支普通的中性笔,比如Monami,价格在1000-2000韩元(约6-12元人民币),而我们国内晨光、得力的一大把才多少钱?

韩国的笔记本,设计花里胡哨的很多,但纸张质量和书写顺滑度,有时候真的比不上我们用惯的国誉或者MUJI。而且价格也偏高,一本好看点的本子,动辄就要5000韩元以上。如果你是学霸,需要大量做笔记,那这笔开销可不小。带上你喜欢的笔、足够的替换芯和几本基础款的笔记本,能帮你省下不少钱,也让你能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中文专业书籍

这一点主要针对读特定专业的同学。如果你的专业需要参考大量中文文献或教材,请务必从国内带过来。在韩国,想买到中文版的专业书籍,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虽然电子版很方便,但对于习惯在书上圈点勾画的同学来说,实体书的地位无可替代。

别等到写论文或者准备考试的时候,才发现最关键的参考书远在千里之外,那就真的追悔莫及了。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想让大家“搬家式”留学,把所有家当都塞进行李箱。打包的精髓在于“取舍”,在于把有限的空间和重量,留给那些在国外“价差大、购买不便、替代性差”的东西。

留学生活是一场充满未知和惊喜的冒险。别让忘带一个排插、一盒感冒药这种小事,给你的精彩开局添上一丝狼狈和慌乱。把那些看似不起眼,却能在关键时刻给你带来巨大便利和安全感的小物件放进行李箱吧。它们是你开启新生活的“金手指”,能让你在落地的瞬间就感到从容和安心。

祝你,祝每一个即将踏上这片土地的你,在韩国的一切,都从一个顺顺利利的开端开始!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1206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