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长学姐温馨提示 |
---|
这篇文章里的数据和案例都是基于学长学姐的亲身经历和最新信息整理的,但每个教授、实验室和学校的情况都有差异。申请前,一定要、一定要、一定要(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和心仪的教授邮件沟通,或者联系在读的前辈,确认清楚具体的补助金额(韩语叫“인건비”)。祝大家都能申请到钱多事少离家近(想得美)的理想实验室! |
告别吃土!韩国博士真实收入大揭秘
“小A,快看KakaoTalk!老板给你发消息了!”
收到室友的提醒,我心里咯噔一下。当时的我,刚拿到韩国成均馆大学的博士录取通知书,兴奋劲还没过,就被一个现实问题狠狠拍在沙滩上——钱。我爸妈都是普通工薪阶层,支持我读完硕士已经尽了全力,博士这几年的开销,我实在张不开嘴再向家里要。来之前,我在网上刷了无数帖子,说什么“读博就是为爱发电”“做好吃土三年的准备”,看得我心都凉了半截。尤其是听说我的教授是出了名的“佛系”,我更是忐忑不安,生怕他忘了给我发“工资”这回事。
我颤抖着手点开聊天框,是教授发来的一张工资单截图,下面跟着一条简短的消息:“这个月开始,每个月会按这个标准发给你,好好做实验。” 我把图片放大,盯着那个数字看了足足一分钟——“1,800,000 KRW”。
180万韩元!按照当时的汇率,差不多快一万人民币了!而且教授还特意嘱咐,这笔钱已经扣除了我的全额学费和保险。也就是说,这是完完全全打到我卡里,可以自由支配的净收入!那一瞬间,什么泡面榨菜,什么吃土焦虑,全都被我抛到了九霄云外。我激动地在床上打了个滚,原来,在韩国读博,真的可以不“吃土”!
今天,我就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好好跟大家掰扯一下,在韩国读博士,我们的钱包到底能有多“鼓”。
你的“工资条”,到底由哪几部分构成?
在韩国读博,特别是理工科,我们基本不叫“奖学金”或“生活费”,而是直接叫“人工费”(인건비),听起来是不是就像上班族的工资?没错,这笔钱主要是我们作为研究员(Researcher)参与科研项目应得的报酬。它主要来自以下几个“金主爸爸”。
金主一号:教授的“粮草”——课题经费
这是绝大多数理工科博士生最稳定、最主要的收入来源。韩国的教授们可不是“光杆司令”,他们需要不断地从政府或者企业申请研究项目(Project)来维持实验室的运转,这些项目经费里,有很大一部分是明确规定要用来给学生发“工资”的。
这笔钱给多少,弹性非常大,主要看你老板“壕不壕”。一个手握三星、LG大项目的明星教授,和一个刚入职、经费紧张的年轻教授,能给出的待遇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举个真实的例子,我在首尔大学读材料工程的朋友,他们实验室和现代汽车有合作项目,他作为核心成员,博士第一年每月就能拿到220万韩元(约1.2万人民币)。而另一个在地方国立大学读化学的朋友,老板项目比较少,每个月大概是100万韩元。这个数字虽然不算高,但学校给免了学费,覆盖基本生活也完全足够了。
一般来说,像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制药、新能源电池这些韩国的优势产业,教授们的项目经费都非常充足。如果你恰好是这些专业的,恭喜你,你的月收入普遍能在150万到250万韩元之间,甚至更高。
金主二号:国家队的支持——BK21项目
如果说教授的项目是“个体户”行为,那BK21(Brain Korea 21)就是“国家队”级别的支持了。这是韩国教育部为了培养世界顶尖的硕博士人才而设立的大型项目,简单来说,就是国家直接掏钱,给入选项目组的学生发补助。
能申请到BK21项目的学科和实验室,基本都是各个大学的王牌。这对我们留学生来说,绝对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因为BK21有明确的补助标准,而且是“保底”性质的。
根据最新的第四阶段BK21项目(2020-2027)规定,参与项目的硕士生每月至少获得70万韩元,博士生(修完课程后)每月至少获得160万韩元,博士课程生(修完课程前)至少130万韩元。看清楚,是“至少”!
这意味着,只要你的实验室有BK21资格,你的收入就有了最低保障。很多教授会在BK21的基础上,再从自己的课题经费里拿出一部分叠加给你。比如,BK21给你发130万,教授再给你发50万,那你一个月就有180万了。所以,在套磁联系教授的时候,不妨多问一句:“请问您的实验室是否参与BK21项目?”这可是个含金量超高的问题!
金主三号:闪闪发光的“金字招牌”——各类奖学金
除了上面两种类似“工资”的收入,各种名目的奖学金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来源。对我们留学生来说,最香的莫过于以下几种:
GKS/韩国政府奖学金 (Global Korea Scholarship): 这是奖学金里的“爱马仕”,由韩国政府直接提供,覆盖面极广。它不仅帮你把往返机票、学费、语言研修费、保险费全包了,每个月还会给你发一笔不菲的生活费。2024年的标准是,博士生每月可以拿到150万韩元。申请难度比较大,但一旦申上,你就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神仙日子,专心搞科研就行了。
大学校内奖学金: 韩国大部分顶尖大学为了吸引优秀的国际生源,都设有专门的留学生奖学金。比如KAIST(韩国科学技术院),对国际博士生几乎是“全奖”覆盖,除了免学费,每个月还会给80万韩元以上的生活补助,教授还会另外再给一部分。再比如POSTECH(浦项科技大学),也有类似的政策。这类奖学金通常在你申请学校时就可以一并申请,或者入学后根据成绩评定。
企业奖学金: 像三星、现代、SK这些韩国大企业,也会和顶尖大学合作,设立奖学金来“预定”人才。如果你进入了这类校企合作的实验室,不仅收入高,毕业后还有很大机会直接进入该企业工作。我认识一个在延世大学读电子工学的学长,拿了三星的奖学金,每个月补助200多万韩元,唯一的“条件”就是毕业后要去三星工作几年。这简直是读博就业一步到位!
理工科 vs 文科:真的“同博不同命”吗?
聊到收入,很多文科的小伙伴可能要开始焦虑了:“上面说的好像都是理工科的福利,我们文科生是不是注定要喝西北风?”
别急,情况没那么糟。理工科和文科的收入来源和水平确实存在差距,但这不代表文科博士就得“吃土”。
理工科:项目为王,收入上不封顶
就像前面说的,理工科博士的收入主要和教授的课题经费挂钩。一个热门领域的实验室,月入200万韩元是常态,超过300万的“大佬”也大有人在。这笔钱足以让你在首尔过上非常体面的生活,甚至还能支持你每年回国两趟,或者去周边国家旅旅游。
文商科:多条腿走路,生活同样滋润
文商科的教授,能从企业拉来的横向课题相对较少,所以学生的收入来源会更多元化。主要有以下几种:
BK21项目: 没错,文科也有BK21!像经营学、经济学、新闻传媒、国语国文等优势学科,很多大学都设有BK21项目组。我认识一位在高丽大学读传媒的学姐,他们系就有BK21项目,她每个月能拿到130万韩元的补助,虽然比不上理工科动辄两百万的大神,但在首尔生活也绰绰有余了。
助教/助研 (TA/RA): 这是文科生非常重要的收入来源。给本科生上上课、改改作业(TA),或者帮教授整理资料、处理行政事务(RA),每个学期都能获得一笔补助,金额大概在200万到400万韩元不等,分摊到每个月也有三四十万。
奖学金: GKS政府奖学金对文科生同样开放。此外,很多大学的国际交流处也会有专门面向人文社科留学生的奖学金项目。
发挥语言优势: 文科博士,特别是读语言、教育、翻译相关专业的同学,课业压力相对没那么变态的时候,可以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做一些兼职,比如中文家教、笔译口译等。在不违反学校规定和签证要求的前提下,这会是一笔非常可观的“外快”。
总的来说,文科博士的收入可能没有理工科那么高,但通过BK21、助教、奖学金的组合拳,一个月拿到100万到150万韩元也是完全可能的。这个收入水平,只要不追求奢侈消费,在韩国维持一个舒适的生活是没问题的。
算笔账:月入200万韩元在韩国能过上啥样的生活?
我们来算一笔最实际的账。假设你是一个在首尔读博的理工科学生,每月净收入200万韩元(约1.1万人民币),这在博士生里算是一个中等偏上的水平。你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呢?
住宿: 在学校附近租一个像样的One-room(单间公寓),有独立卫浴和厨房,月租金大约在50万-70万韩元。
生活杂费: 水电、燃气、网费、手机费,一个月加起来差不多10万-15万韩元。
伙食费: 如果你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食堂吃或者自己做饭,偶尔和朋友出去搓一顿烤肉,一个月50万韩元足够了。
交通: 办一张交通卡,日常地铁公交出行,一个月5-7万韩元。
我们来算一下硬性支出:70 (房租) + 15 (杂费) + 50 (伙食) + 7 (交通) = 142万韩元。
这意味着,你每个月还能剩下将近60万韩元(约3300元人民币)!这笔钱,你可以用来买买衣服、看看电影、和朋友聚会,或者存起来。攒上两三个月,一张去济州岛的往返机票就有了。攒上小半年,去趟日本、泰国也完全不是梦。
看到了吗?不仅不用“吃土”,还能有存款,有旅行,有社交。这样的博士生活,是不是比你想象中美好多了?
学长学姐的真心话时间
最后,给正在准备申请或者即将要来韩国读博的你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
选对导师和实验室,比选学校还重要!在联系教授的时候,别害羞,一定要大大方方地问清楚薪资待遇问题。你可以这样问:“Professor, I would like to kindly inquire about the financial support or monthly stipend for PhD students in your lab.” 教授们都懂,这关乎你的生存大计,一个负责任的教授会很坦诚地告诉你具体情况。
把BK21项目作为你的重点考察对象。在大学官网的院系介绍里,通常会标注出哪些教授的实验室是参与BK21的。优先选择这些实验室,你的收入就有了基本保障。
别死磕首尔。像KAIST、POSTECH、UNIST、GIST这些顶尖的科技院校,虽然不在首尔,但给钱非常大方,科研实力也超强,而且地方城市的生活成本比首尔低得多。同样的钱,在地方能过得更爽!
所以,别再被“博士=清贫”的刻板印象吓退啦。在韩国,只要你选对方向,做好功课,博士生涯完全可以是一段学术充实、生活体面的美好旅程。现在的你,是不是可以放下焦虑,充满底气地去给心仪的教授发出那封重要的套磁信了?去吧,一个能让你实现学术理想,还能喂饱你的钱包的未来,正在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