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毕业留沪,新通道来了!

puppy

先别愁!魔都给咱们留学生送来一个超棒的“大礼包”——落户新通道正式开启啦!以前那些让人头疼的条条框框,比如两年工作经验的要求,现在都有了重大利好变化,尤其是世界TOP高校毕业的你,可能直接就搭上了留沪“直通车”!想知道自己到底符不符合条件?新的申请流程是怎样的?需要准备哪些材料才能一步到位?这篇文章把所有关键信息和实用干货都给你整理好了,手把手带你解锁留沪新姿势。快来看看,千万别错过这个让你扎根心爱城市的好机会!

留学生落户新政核心速览
直接落户:世界排名前50院校毕业,来上海全职工作,交上社保和个税就能直接申请,没有等待期!
半年落户:世界排名51-100院校毕业,全职工作缴满6个月社保即可,对社保基数没有要求!非Top 100院校毕业,按1倍社保基数缴满6个月也行。
一年落户:不属于以上情况,但在教育部认证名单内的国外高校毕业,按1.5倍社保基数缴满12个月,同样可以申请。
重要提醒:以上所有操作,都必须在毕业回国后的2年内来上海工作并开始缴纳社保,千万别错过这个黄金时间窗口!

嘿,各位漂在海外的、或者刚刚拖着行李箱回到国内的留学er们!我是你们在lxs.net的老朋友,小编小L。

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我的学妹Jessie从英国硕士毕业回国,一头扎进了上海的求职大军。她是个典型的“沪痴”,做梦都想留在这座充满魔力的城市。面试都很顺利,最后拿到了陆家嘴一家金融公司的Offer。本来是件天大的喜事,可她签合同前却犹豫了。

“学姐,落户好难啊,”她给我打电话,声音里满是疲惫,“HR说要连续交6个月社保,基数还得是上一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1.5倍。我这刚毕业的薪水,根本达不到那个标准啊……难道真的要为了户口,放弃这个我超喜欢的机会吗?”

Jessie的烦恼,我相信是无数留学生心里的一根刺。我们怀揣着梦想和知识回到这片土地,想要在最喜欢的城市里扎根、奋斗,却常常被一纸户口挡在门外。它不仅关系到买房、买车,更深层次的,是那种渴望被城市接纳的归属感。

但是!就在Jessie快要放弃的时候,一个重磅好消息砸了下来!上海市人社局发布了留学生落户新政,就像给所有像Jessie一样的留学生,送上了一个超级“大礼包”。那些曾经让人头疼的条条框框,一夜之间,变得亲切友好了许多。

Jessie后来怎么样了?她毕业的学校恰好是世界排名前100的,按照新政策,她只需要缴满6个月社保,而且对基数完全没有要求!她二话没说就签了合同,现在已经成功提交了落户申请,正在公示期呢。前几天还兴奋地跟我说,已经在看车牌的摇号政策了。

这个故事,是不是让你也燃起了一点希望?别急,今天这篇文章,我就把这个“大礼包”给你彻彻底底拆开,揉碎了讲清楚。不管你是藤校大佬,还是普通院校的追梦人,这里面,很可能就有为你量身定做的留沪“直通车”!

一、快来对号入座!你属于哪一档“幸运儿”?

这次新政最大的亮点,就是把留学生分成了好几个梯队,每个梯队的要求都不一样。简单来说,你的毕业院校越牛,留沪的门槛就越低,甚至可以“免试”入场!快来看看你在哪个区。

第一梯队:VIP直通车选手(直接落户)

如果你属于这一类,那我只能说,恭喜你,你就是传说中“天选之子”!上海户口的大门已经为你敞开,你只需要优雅地走进去就行。

适用人群:

毕业于世界排名前50名院校的同学。

具体要求:

回国后到上海全职工作,公司为你正常缴纳社保和个人所得税后,就可以立刻启动落户申请流程。没有6个月或12个月的等待期,对社保缴纳基数也没有任何要求!

真实案例:

我的朋友Leo,去年从新加坡国立大学(常年稳居世界Top 50)硕士毕业。他9月份入职了上海一家互联网大厂,公司HR非常给力,10月份帮他交上了第一笔社保和个税。就在10月当月,HR就通过“一网通办”系统为他提交了落户申请。整个过程快到让他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现在,他已经拿到了那本梦寐以求的“小红本”——上海市的户口本。

划重点:

“世界排名前50”怎么界定?政策认可以下四个世界大学排名中的任何一个:

  • 英国QS世界大学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 美国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U.S. News & World Report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 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 上海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ARWU)

只要你的毕业院校在其中任何一个榜单的Top 50里,你就稳了!比如哥伦比亚大学、UCL、苏黎世联邦理工、多伦多大学等等,都是这个梯队的常客。

第二梯队:经济舱舒适座选手(半年落户)

如果你的学校稍微“偏”了一点点,没挤进前50,也完全不用灰心!你依然是政策重点关照的对象,只需要一点点耐心,就能上岸。

适用人群:

1. 毕业于世界排名51-100名院校的同学。

2. 在国外高水平大学(非Top 100)学习,获得学士、硕士学位的同学。

具体要求:

对于51-100名的毕业生:来上海全职工作,连续缴纳社保满6个月,就可以申请。同样,对社保基数没有要求!这意味着,哪怕你的薪水暂时不高,只要公司合法合规为你缴金,6个月后你就有资格了。

对于非Top 100的普通院校毕业生:来上海全职工作,连续6个月按照“1倍社保基数”缴纳社保。这也是这次新政的一大亮点,相比以前动辄1.5倍的要求,门槛大大降低了。

数据解读:

什么是“1倍社保基数”?上海每年7月会公布一个新的社保缴纳基数上下限。以上海2023年7月到2024年6月为例,月社平工资是12183元。所以,“1倍社保基数”就意味着你的社保缴费基数不能低于12183元/月。这通常对应着你的税前月薪要达到或超过这个数。这个数字每年会变,大家申请时一定要查最新的标准。

真实案例:

开篇提到的学妹Jessie,她毕业于英国的曼彻斯特大学,在当年的QS排名中位于60多位,正好属于51-100的区间。她的第一份工作月薪1万,虽然没达到1倍社保基数,但政策对她这个区间的毕业生没有基数要求。所以她只需要保证公司连续、稳定地给她交6个月社保,之后就可以顺利申请了。

另一个朋友小K,毕业于一所澳大利亚的非百强大学,但学校在教育部涉外监管信息网上能查到。他找到一份市场策划的工作,月薪1.3万,正好超过了12183元的1倍基数线。他勤勤恳恳工作了半年,社保从未断缴,第七个月就让公司HR提交了材料,现在也成功落户了。

第三梯队:硬座奋斗者选手(一年落户)

对于更多普通院校的留学生来说,新政也保留了一条虽然时间稍长,但目标明确的通道。只要你努力,上海同样欢迎你。

适用人群:

不满足以上所有条件,但毕业于国外正规院校,且学校在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名单内的同学。

具体要求:

来上海全职工作,连续12个月按照“1.5倍社保基数”缴纳社保。

数据解读:

“1.5倍社保基数”又是什么概念?同样以上海12183元/月的标准计算,1.5倍就是18274.5元/月。这意味着,你需要找到一份税前月薪接近2万的工作,并且稳定地工作一年,保证每个月的社保缴费基数都达标。

真实案例:

小M毕业于一所法国的商学院,学校名气不错但在综合排名上不占优势。他回国后,凭借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法语优势,在一家法资咨询公司找到了职位,起薪就达到了2.2万/月。对他来说,满足1.5倍基数并不难,难的是要坚持12个月。期间他有一次跳槽机会,但他硬是等到落户材料提交并审核通过后才敢动。这份耐心和坚持,最终为他换来了上海的户口。

除了以上三大类,还有一些针对博士、创业者、或者在科创清单内企业工作的特殊人才通道,要求会更加宽松。比如博士学历的留学生,不看学校排名,来上海工作就能直接申请。如果你正好是这些领域的“大神”,一定要去人社局官网仔细研究一下,说不定有惊喜!

二、保姆级教程:从准备到提交,一步都不能错!

看完了条件,你是不是已经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了?别急!“政策看懂了”和“事情办成了”之间,还隔着一堆繁琐的材料和流程。下面这份“避坑指南”,请你逐字逐句看清楚。

第一步:自我审查,确认“黄金两年”

这是所有步骤中最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点!政策里有一条铁律:“留学回国后2年内来本市并持续在本市工作”。

怎么理解?就是从你毕业后首次入境中国的那天算起,你必须在24个月内,在上海找到工作,并且开始缴纳社保。一旦超过这个时间,哪怕你再优秀,也和留学生落户政策说拜拜了。

避坑提醒:

别以为是“毕业证上日期”的两年后。是以你“学业结束后首次回国”的日期为准。比如你2023年6月毕业,但一直在国外玩到2023年12月才第一次回国,那么你的“2年”是从2023年12月开始计算的!所以,保留好你的首次入境记录非常重要。

第二步:考察公司,你的“神队友”靠谱吗?

留学生落户,是你和公司共同完成的任务。一个不靠谱的公司,能让你跑断腿。所以在找工作、签合同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

公司的基本要求:

  • 在上海市行政区域内注册登记。
  • 注册资金在1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如果是外资企业,按当时的汇率折算)。
  • 信誉良好,没有被列入黑名单。

面试时可以这样问:

“请问公司之前有为留学生办理落户的经验吗?”

“公司的HR老师是否熟悉落户流程?”

一个有经验、愿意配合的HR,能帮你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反之,如果HR一问三不知,或者态度消极,那你就要慎重考虑了。

第三步:材料清单,一个都不能少!

准备材料是整个过程中最耗时、最考验耐心的环节。建议你拿个文件袋,把所有东西分门别类装好。以下是核心材料清单(具体以“一网通办”系统要求为准):

个人部分:

  1. 学历学位认证报告:在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官网在线申请,这个一定要提前办!审核需要时间,别等到要用了才发现来不及。
  2. 国(境)外毕业证书、成绩单:原件和翻译件。翻译件需要找有资质的翻译公司出具。
  3. 护照、签证及所有出入境记录:把留学期间的护照、签证都找出来。出入境记录可以去微信或支付宝的移民局小程序上查询下载,非常方便。
  4. 身份证、户口簿:如果是集体户口,需要提供户籍证明。
  5. 劳动合同:注意,递交申请时,合同有效期必须大于3个月。所以建议第一份合同就签2年或以上。

公司部分:

这部分主要是公司的营业执照、经办人身份证等,HR会负责准备。你需要做的就是积极配合,提供他们需要你签字或确认的文件。

所有材料都通过“一网通办”系统上传,现在已经基本实现无纸化了,非常方便。公司HR提交申请后,你会收到短信通知,然后就是等待预审、调档、审核……整个过程通常需要2-3个月,耐心等待就好。

三、老司机真心话:这些“潜规则”你必须知道

政策是死的,但执行起来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下面这些,都是学长学姐们用血泪换来的经验,能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1. 社保和个税,必须“天作之合”!

这是审查的重中之重!你的社保缴纳基数、个税申报的收入、银行卡里实际到手的工资,这三者必须逻辑上能对得上。比如,你按1.5倍基数(18274.5元)交社保,但个税却是按1万元的工资申报的,这叫“低税高报”,审查老师一看就知道有问题,100%会被打回重审,甚至直接拒掉。千万不要耍小聪明,得不偿失。

2. 劳动合同,别签“派遣”或“外包”!

一定要看清楚,你的劳动合同是和谁签的,你的社保是谁交的。这两家公司必须是同一家!如果你是和A公司签合同,但你的社保却是由B(人力资源)公司代缴的,这种情况属于“劳务派遣”,是不符合落户条件的。找工作时一定要问清楚用工形式。

3. 别轻易换工作,稳住!

在累计社保的期间(无论是6个月还是12个月),千万不要换工作!一旦换工作,社保就会中断,之前的累计全部清零,需要从新公司重新开始计算。这会极大地浪费你的时间和精力。哪怕有再好的机会,也请务必等到落户申请提交,并且系统显示“审核通过”之后再做打算。

4. 回国后的经历,要清清楚楚。

如果回国后没有马上在上海工作,而是在其他城市待过、工作过,甚至交过社保,这些经历都需要如实申报。不要隐瞒,系统都能查到。诚实是最好的策略。

写了这么多,感觉像是把我这两年陪着身边朋友们摸爬滚打的经验,全都掏心窝子地告诉大家了。

上海这座城市,就是这样。它用快节奏和高标准筛选着每一个人,但也用最开放和包容的姿态,欢迎着真正有才华、肯奋斗的年轻人。这张小小的户口本,不是一张“通行证”,更像是一枚“徽章”,是你在这座城市挥洒过汗水、付出过努力的证明。

新政策的出台,无疑是给咱们留学生打开了一扇更宽的门。但门开了,路还是要自己一步一步走。提前规划你的求职方向,认真对待你的每一份工作,仔细准备你的每一份材料。当你把所有细节都做到位了,你会发现,留在上海,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别再焦虑了,行动起来吧!去查查你的学校排名,去更新你的简历,去勇敢地投递那些你心仪的岗位。未来的家就在不远处,正亮着灯,等你回来。

加油,留学生们!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1638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