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日本的我们,后来都怎么样了?

puppy

还在纠结毕业后要不要留在日本吗?或是已经留下了,但对未来有点迷茫?我们总会好奇,那些和我们一样漂洋过海的前辈们,后来都过得怎么样了?这篇文章里没有光鲜的成功学,讲的都是像我们一样的普通人,最真实的生活轨迹。有人挤进大企业成了“社畜”,有人创业小有成就,也有人在这里结婚生子,正在为孩子的教育和身份认同而烦恼。从申请永住、买房的现实考量,到“永远是外国人”的微妙心态,他们的故事里,或许有你未来的影子,能给你一些慰藉和方向。

留在日本,你需要知道的几件事
签证、工作、生活、心态……每一个选择都像在开盲盒。这篇文章不提供标准答案,只分享一些普通人的真实路径和可能会遇到的“坑”。希望这些故事,能帮你把未来的轮廓描绘得更清晰一点。

上周六,参加完研究室前辈的毕业送别会,已经是深夜。我一个人走在吉祥寺的商店街,大部分店铺都关了,只有居酒屋里还透出温暖的灯光和隐约的笑闹声。

微醺的脑袋里,还在回放着刚刚的场景。大家举着酒杯,说着“祝前程似锦”,拍着合照,约定以后要常联系。可我们心里都明白,这扇门一旦走出,再聚齐就难了。

手机震了一下,是前辈发来的合照。照片里的每个人都笑得灿烂,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迷茫。一个问题突然就冒了出来:决定留下的我们,一年、五年、十年后,会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我们总在网上刷到那些光鲜的成功案例,某某前辈进了顶级外企,某某学姐拿到了投资成了美女社长。但我们这些普通人呢?那些毕业后,像一滴水汇入大海的我们,后来都怎么样了?

今天,不想灌鸡汤,也不讲成功学。我们就来聊聊几个最真实、最接地气的故事,聊聊那些留在日本的普通人,他们的挣扎、喜悦和最真实的生活轨迹。

“社畜”之路——挤进大手,换来的是稳定还是束缚?

小林(化名)的故事,可能是很多名校留学生的理想模板。早稻田大学商学部毕业,过五关斩六将,挤进了日本一家顶级的综合商社。入职那天,他穿上量身定制的西装,走进丸之内闪闪发光的写字楼,感觉人生巅峰不过如此。

公司的待遇确实没得说。第一年,包括各类补贴和奖金,年薪就接近600万日元。作为新人,这个数字足以让同龄人羡慕。公司提供交通全额报销,还有廉价的员工宿舍,帮他度过了在东京最艰难的起步期。每年两次的奖金,一次就能顶得上小公司半年的工资。

听起来很美,对吧?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几乎被工作填满的生活。

“说是9点上班,但我们部门不成文的规定是8点半之前必须到,要帮前辈们把办公桌收拾好,泡好咖啡。”小林苦笑着说,“下班就更没谱了,项目忙的时候,赶不上末班车是家常便饭。”

日本职场的“飲み会”(饮酒会)文化,也让他这个不爱喝酒的人备受折磨。一周两三次,不去就是“空気が読めない”(不懂得察言观色),去了就要一杯接一杯地喝,听着部长讲那些重复了八百遍的陈年旧事,还要适时地鼓掌、点头、表示赞叹。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23年的调查,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初任工资约为23.7万日元/月。小林所在的大手企业远超这个数,但代价就是个人时间的无限压缩。虽然日本政府近几年一直在推行“働き方改革”(工作方式改革),法律上对加班时间做了限制,但“服务性加班”(无薪加班)和无形的压力,在很多传统日企里依然根深蒂固。

小林说,他最迷茫的时候,是某天深夜加完班,站在品川站的月台上。看着对面站台一个个西装革履、面无表情的中年人,他仿佛看到了十年、二十年后的自己。“我用尽全力,拿到了这张留在东京的入场券,拥有了别人眼中的稳定和体面。但有时候我会问自己,这张车票的终点,真的是我想要的风景吗?”

这条路,稳定是真的,福利是真的,但束缚和压抑,也是真的。选择它,意味着你要接受它的全部规则,好的和坏的。

创业江湖——是九死一生,还是海阔天空?

Suki走的是一条完全相反的路。她性格外向,想法天马行空,让她去日企按部就班地上班,比杀了她还难受。

毕业前,她就决定要创业。她用自己打工攒下的钱,加上父母的一部分支持,凑了500万日元,在留学生圈子里成立了一个小小的文化交流公司,主要业务是策划中日青年交流活动和线上日语教学。

第一道坎就是签证。为了申请“经营・管理”签证,她焦头烂额了好几个月。这个签证要求有独立的办公场所,至少500万日元的资本金(或雇佣两名以上的常勤员工),还要提交一份详尽到令人发指的“事业计划书”。

“那段时间,我天天跑法务局、税务署,研究公司法,一个20多岁的女孩子,硬是把自己逼成了半个行政书士。”Suki回忆说,“为了省钱,办公室租在了一个很偏僻的小楼里,夏天连空调都舍不得开。”

创业初期,真的是“九死一生”。根据日本中小企业厅的数据,日本创业公司5年后的存活率大约在40%-50%之间,并不算高。Suki的公司在前半年几乎没有任何盈利,她每天都焦虑得睡不着,一边要拓展业务,一边还要担心下个月的房租。最惨的时候,她连续一个月靠便利店的打折饭团度日。

转机出现在一次她策划的线上茶道体验活动。新颖的形式吸引了很多国内对日本文化感兴趣的年轻人,活动意外地火了。她抓住了这个机会,顺势推出了更多深度的线上文化体验课程,公司渐渐走上了正轨。

现在,Suki的公司虽然规模不大,但已经有了稳定的客户群体和收入。她不用再挤早晚高峰的电车,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时间。去年,她还在目黑区租了一间能看得见樱花河景的公寓。

“创业就是一场豪赌,”Suki总结道,“赌赢了,你得到的是金钱无法衡量的自由和成就感。赌输了,大不了就把这笔钱和时间当成是交了一笔最昂贵的学费,至少你为自己拼过。对于想创业的后辈,我的建议是,热情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做好万全的准备和最坏的打算。”

柴米油盐——在这里成家,我们变成了“新日本人”吗?

对于很多人来说,留在日本的最终形态,是在这里组建家庭,落地生根。

张哥和他的日本太太就是如此。他们在语言学校相识,经历了8年的爱情长跑后,终于在三年前走入了婚姻殿堂。去年,他们在东京近郊的千叶县买了一套属于自己的“一户建”(独栋小屋)。

“很多人觉得在东京买房是天方夜谭,其实没那么夸张。”张哥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我们这套房子总价大概4800万日元,首付付了1000万,剩下的贷款35年。日本现在的住宅贷款利率低到吓人,我们申请到的变动利率只有0.4%左右,每个月的还款额比之前在东京租房的房租还要便宜。”

买房最大的前提,是稳定的身份和信用。这就绕不开一个关键词——“永住权”(PR)。

原则上,申请永住需要在日本连续居住10年以上。但对于很多留学生来说,这太漫长了。好在日本为吸引高级人才提供了一条捷径——“高度专门职”签证。通过对申请人的学历、工作年限、年收入等项目进行打分,达到70分,在日本住满3年就可以申请永住;达到80分,更是只需要1年。

张哥作为IT工程师,年收和学历都比较有优势,很早就拿到了80分,一年后就顺利递交了永住申请。“拿到永住的那一刻,感觉心才真正定了下来。不用再担心签证续签,申请贷款也容易了很多,感觉自己终于从一个‘过客’,变成了这里的‘居民’。”

房子和身份都解决了,新的烦恼又来了——孩子的教育和身份认同。

他们的儿子今年3岁,在日本的保育园上学,日语说得比中文流利得多。有时候回家,会拉着张哥的衣角,用纯正的日式发音说:“パパ、あのね…”(爸爸,我跟你说哦…)。

“那一瞬间,感觉很复杂。一方面为他能融入这里而高兴,另一方面又有点失落,担心他会忘了自己的根。”张哥说,现在他和太太每晚都会聊这个话题:是让孩子选择国际学校,保持双语环境?还是就读日本公立学校,让他像个普通的日本孩子一样长大?

这个问题,比当年决定是否留在日本、是否买房,要难得多。在这里成家,意味着你要面对两种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意味着你的下一代将拥有一个更复杂的身份。你不再只是一个“在日华人”,而是一个“新家庭”的开创者。

“永远的外国人”——无法摆脱的身份标签

无论你走的是哪条路,是西装革履的精英,还是自由自在的创业者,或是在柴米油盐中安稳度日的普通人,有一个身份标签,可能我们永远都无法完全摆脱——“外国人”(Gaijin)。

这种感觉,体现在生活的细枝末节里。

可能是在你用流利的日语和对方沟通了半小时后,对方依然会冷不丁地夸一句:“哇,你的日语说得真好啊!(日本語お上手ですね!)” 这句话背后,善意居多,但它也像一道无形的墙,时刻提醒你:你不是我们中的一员。

可能是在刚来日本时,想租个好点的房子,却被房产中介以“不租给外国人”为由委婉拒绝。也可能是在工作多年、收入稳定后,申请一张普通的信用卡,却比同等条件的日本人需要提交更多的证明材料。

日本是一个“内(Uchi)”和“外(Soto)”界限分明的社会。尽管根据日本出入国在留管理厅的数据,截至2023年末,在日居住的外国人数量已超过341万,创下历史新高,整个社会正变得越来越多元化。但根植于文化深处的距离感,并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

不过,换个角度想,这个“永远是外国人”的身份,也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特权”。

我们可以更自由地选择不遵守那些令人窒息的“潜规则”。不想参加的酒会,一句“我不太习惯日本的酒文化”就可以轻松带过。我们可以随时抽离出来,用一种旁观者的视角去审视这个有趣的社会,看到很多日本人自己都察觉不到的东西。

更重要的是,我们拥有一个庞大的、跨越国界的“同类”社群。在这里,有可以一起吐槽日本职场奇葩事的朋友,有可以在深夜分享思乡之情的伙伴。这种基于相似经历的联结,有时候比任何血缘或地缘关系都更牢固。

这种游离在“内”与“外”之间的状态,有时是一种孤独,但更多时候,它是一种独特的自由。

所以,看了这么多故事,你心里的那团迷雾,有没有散开一点点?

其实,留不留在日本,从来就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更没有哪条路是绝对正确的康庄大道。挤进大企业的人,可能羡慕着创业者的自由;自己当老板的人,可能怀念着拿固定工资的安稳;在这里成了家的人,也可能偶尔会想起独自一人时了无牵挂的洒脱。

人生就是这样,充满了围城效应。最重要的,不是去复制别人的路,而是想清楚你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如果你向往稳定,那就去研究大公司的就职攻略,去算算申请永住需要多少积分,把未来的每一步都规划得清清楚楚。

如果你渴望自由,那就勇敢地去尝试,去试错,大不了就当是给自己的青春交了一笔体验费,这段经历本身就是无价的财富。

下次再感到迷茫的时候,别一个人憋着。去找个聊得来的前辈,喝杯咖啡,听听他们的经验。或者就在深夜,去楼下的便利店买一罐冰啤酒,坐在路边,安静地问问自己的内心。

你会发现,烦恼这东西,其实全世界都差不多。而你的路,终究要靠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来。祝你好运。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5695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