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伯明翰,这个神仙设计专业你必须知道

puppy

嘿,正在为留学选校头秃的设计er们,是不是觉得好学校都扎堆在伦敦?快把目光投向伯明翰吧!这里藏着一个真正的宝藏设计专业,简直是为动手能力超强、创意天马行空的你量身打造的。它最酷的地方就是超级务实,不玩虚的,让你从概念到成品亲手实现,毕业时简历上都是亮闪闪的实战项目。更棒的是,伯明翰这座城市本身就超有feel,既有工业风的酷,又有满满的艺术气息,生活成本还比伦敦友好一大截!想知道这个“神仙专业”到底是什么来头,课程怎么设置,学长学姐的体验如何吗?别犹豫了,点开文章,所有你想知道的干货和申请小tips都在里面等着你!

这篇文章写给这样的你
? 正在为选校头秃,感觉英国好设计学院都在伦敦的设计er。
? 动手能力超强,比起纯理论更爱在工作室(Workshop)里敲敲打打的实践派。
? 想要毕业时简历上有实打实的项目经验,而不是一堆空泛的概念。
? 对生活品质有要求,希望留学城市既有创意氛围,生活成本又友好的聪明人。

“又是一封拒信……”

小A盯着屏幕上那句熟悉的“We regret to inform you…”,长长地叹了口气。这已经是她申请季收到的第三封来自伦敦设计名校的拒信了。她的作品集里充满了各种天马行空、亲手制作的模型和原型,从一个可以自动分类垃圾的智能垃圾桶,到一个用废旧木料拼接的模块化书架,每一个项目都凝聚了她无数个熬夜的夜晚。

辅导老师说她的作品“商业性”和“理论深度”不足,建议她多一些市场调研和用户分析的报告。可小A觉得委屈,她就是喜欢“做”东西啊!她享受的是把一个想法从草图变成实物的过程,是闻到木屑的香味、感受金属的冰冷、看到3D打印机一层层构建出模型的喜悦。难道,英国的顶级设计教育,真的容不下一个热爱动手的“工匠”吗?难道,除了学费和生活费高到令人窒aturation的伦敦,就没有别的选择了吗?

如果你也像小A一样,是个对“动手造物”有着执念的设计er,正被选校的迷雾困扰,那么,恭喜你,刷到这篇文章,你的留学之路可能要迎来转机了!今天,我就要带你跳出“唯伦敦论”的怪圈,把目光投向一座被严重低估的宝藏城市——伯明翰,和它背后隐藏的那个神仙设计专业。

朋友,你听说过伯明翰城市大学(BCU)吗?

我知道,一提到英国艺术设计,大家脑子里蹦出来的可能都是RCA、UAL、GSA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伯明翰城市大学(Birmingham City University, BCU)听起来似乎没有那么“星光熠熠”。但如果你真的深入了解,尤其是在产品设计、珠宝设计、家具设计这些“硬核”制造领域,BCU绝对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强大势力。

别不信,数据说话。在2024年《卫报》大学指南(The Guardian University Guide)中,BCU的“Product Design”专业在全英排名第6,而“Fashion and Textiles”更是高居全英第8。这可不是什么野鸡榜单,是英国本土极具公信力的排名。这足以证明,BCU在某些特定领域的教学质量和行业声誉,是实打实的TOP级别。

而我们今天的主角,就是BCU艺术、设计与媒体学院(Faculty of Arts, Design and Media)旗下的王牌专业之一 —— MA Product and Furniture Design。这个专业,简直就是为小A这样热爱实践、崇尚“Maker-Culture”(创客文化)的学生量身打造的梦想之地。

这个“神仙专业”到底神在哪儿?

聊专业不能光喊口号,咱们来点实际的。这个为期一年的硕士课程,到底凭什么被称为“神仙专业”?答案很简单:它把“实践”二字刻进了DNA里。

神仙之处一:课程就是做项目,从头到尾都在“玩真的”

打开BCU官网的课程介绍,你会发现这个专业的课程模块(Modules)设置非常直接,几乎全是围绕项目展开。没有什么《设计理论研究》、《西方设计史》这种让你昏昏欲睡的纯理论课程。取而代之的是像“Design Practice 1 & 2”、“Major Project”这样简单粗暴的名字。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从你入学开始,你就在做一个又一个完整的项目。你需要在导师的引导下,自己确定一个方向,可能是探索可持续材料,可能是为特殊人群设计辅助工具,也可能是一个商业化的智能家居产品。然后,你要经历从市场调研、概念构思、草图绘制、模型制作、用户测试,到最终成品呈现的全过程。你的大部分时间,都会在工作室、图书馆和工坊(Workshop)里度过。

举个真实的例子,往届有一位学姐,她的毕业项目是为阿尔兹海默症患者设计的一套感官刺激餐具。她不仅仅是画了设计图,而是真的通过无数次实验,找到了能唤起患者记忆的特定材质、颜色和形状,并利用学校的陶瓷和金属工坊,亲手制作出了一套功能完备、造型优美的原型。这个项目不仅在毕业展上大放异彩,还获得了社会设计类奖项的提名。试想一下,当你的简历上躺着这样一个从0到1、有深度、有温度、有实物的完整项目时,面试官会是什么表情?

神仙之处二:英国顶级的工坊设施,是你实现创意的“军火库”

对于一个实践型设计专业来说,工坊(Workshop)就是心脏。BCU在这方面,简直豪气冲天。其主要教学楼Parkside Building投资超过6200万英镑,里面的硬件设施足以让任何一个设计生尖叫。

这里有什么?

  • 数字制造工坊:拥有从桌面级到工业级的全系列3D打印机矩阵,包括SLA、SLS、FDM等各种技术。还有多台大尺寸的激光切割机、水刀切割机和CNC数控机床,无论你想处理亚克力、木材还是金属,都有对应的“神兵利器”。
  • - 传统工艺工坊:这里有设施齐全的木工房和金属加工坊。从基础的锯、刨、钻,到复杂的车床、铣床、焊接设备,一应俱全。经验丰富的技术员会手把手教你如何安全地使用这些“大家伙”。 - 跨学科实验室:除了常规工坊,BCU还鼓励跨界创新。你甚至可以使用到服装系的数码印花机,珠宝学院的精密铸造设备,甚至是媒体学院的VR/AR实验室。只要你的项目需要,整个学院的资源都可以为你所用。

更值得一提的是BCU的STEAMhouse项目。这是一个价值7000万英镑的创新中心,集结了艺术家、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作为BCU的学生,你有机会参与其中的项目,使用更尖端的设备,并与来自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合作。这种跨界合作的经历,对于拓宽视野、激发灵感,是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宝贵财富。

在这里学习,你最大的感受就是:没有做不出来的东西,只有想不到的点子。学校为你提供了一个巨大的、专业的“游乐场”,让你把所有疯狂的想法都付诸实践。

神仙之处三:导师全是行业大牛,手把手带你飞

BCU的导师团队,很多都不是纯粹的学术派,他们大多拥有自己的设计工作室,或者曾在知名设计公司担任要职。他们带来的不仅是理论知识,更是行业最前沿的资讯、实战经验和人脉资源。

由于是小班授课,你会有大量的时间和导师进行一对一的深入交流(Tutorial)。你的导师会像朋友一样,和你一起探讨方案的可能性,帮你分析制作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甚至会介绍他自己的人脉,帮你联系材料供应商或者行业专家。这种“导师制”的学习模式,能让你在项目推进中获得持续、精准的指导,避免走很多弯路。

一位毕业的学长分享说,他的毕业设计导师是伯明翰当地一家小有名气的家具设计工作室的创始人。在他的帮助下,学长不仅联系到了本地一家历史悠久的皮革工坊,解决了材料工艺难题,毕业后还通过导师的推荐,成功进入了这家工作室实习。这种紧密的师徒关系和行业联动,是很多大学难以比拟的优势。

伯明翰:一座被低估的创意之城

聊完了硬核的专业,我们再来聊聊软环境。一个城市的气质,会深深影响你在这里学习和生活的状态。如果说伦敦是精致、时髦、快节奏的金融精英,那伯明翰就是一个粗粝、包容、充满生命力的摇滚乐手。

工业魂与艺术心的完美融合

作为英国曾经的工业心脏,伯明翰的城市肌理中刻满了工业革命的烙印。你能看到红砖砌成的旧厂房、纵横交错的运河(伯明翰的运河总长度甚至超过了威尼斯!),这些都赋予了这座城市一种独特的、硬朗的工业美学。这种气质也渗透到了设计领域,让伯明翰的设计风格更加注重功能、材料和工艺,少了一丝浮夸,多了一份质朴。

但伯明翰绝不只有“钢铁直男”的一面。当你走进迪格贝斯(Digbeth)区,仿佛瞬间穿越到了柏林。这里被誉为“伯明翰的创意区”,旧工厂的外墙上布满了巨幅的、色彩斑斓的涂鸦,随手一拍就是一张工业风大片。这里遍布着独立画廊、Live House、复古市集和创意工作室,是伯明翰年轻创意力量的聚集地。

还有世界闻名的珠宝角(Jewellery Quarter)。这里至今仍保留着数百家珠宝作坊和设计师工作室,传承着几个世纪的手工艺传统。走在街上,你随时可以拐进一家小店,看工匠们在台灯下精心打磨一件件艺术品。这种浓厚的工匠精神和对“手作”的尊重,与BCU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

在这里生活,你的灵感来源是多元的。既可以从伯明翰博物馆和美术馆(Birmingham Museum and Art Gallery)的古典藏品中汲取养分,也可以在Ikon Gallery的前卫当代艺术中获得启发。

感天动地的生活成本

这一点,对于我们留学生来说,真的太重要了!让我们用数据来一场残酷的对比(数据来源Numbeo,2024年):

  • 房租:在伦敦市中心租一个单间公寓,平均月租金约为£2,200;而在伯明翰市中心,同样条件的公寓,月租金大约在£1,000左右,直接打了对折!
  • 交通:伦敦一张月度交通卡(Zone 1-2)的价格是£156.30,而伯明翰一张覆盖主要区域的月票大约是£70,又是省下一半。
  • 餐饮:在普通餐厅吃一顿便饭,伦敦平均花费£20,伯明翰则在£15左右。

简单算一笔账,在伯明翰留学一年,光是生活费就能比在伦敦省下至少£10,000,这笔钱差不多是你一半的学费了!省下来的钱,你可以用来买更专业的工具材料,可以去欧洲大陆旅行采风,可以参加更多的设计展览和工作坊。这难道不香吗?更低的生活压力,意味着你可以更纯粹、更从容地投入到自己的学习和创作中,不用为了生计而过度焦虑。

申请前,你需要知道的几个小Tips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有点心动了?别急,申请之前,这几个掏心窝子的大白话建议,你一定要听进去。

1. 你的作品集,请展示“过程”而非“结果”

对于BCU这类注重实践的学校,招生官最想看到的,不是你最终那个光鲜亮丽的效果图,而是你“如何”得到这个结果的。你的作品集里,一定要包含大量的草图、模型照片(不同阶段的、失败的都可以)、材料实验记录、制作过程的思考笔记。

大胆地把你那些看起来“不完美”的半成品放进去!一个沾着胶水、留着切割痕迹的手工模型,远比一张完美的C4D渲染图更能打动他们。因为这背后展现的是你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设计的热情。记住,他们要招的是一个“Maker”,而不是一个“画图员”。

2. 你的个人陈述(PS),请讲一个关于“创造”的故事

写PS的时候,别再套用那些“我从小就喜欢画画”的模板了。请结合你自己的亲身经历,讲一个你和“动手创造”之间的故事。可能是一次失败的木工经历让你学会了耐心,也可能是一次成功的改造旧物让你体会到了设计的价值。把你对材料的痴迷、对工艺的好奇、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真诚地表达出来。

同时,一定要仔细研究MA Product and Furniture Design的课程介绍和导师信息,在PS里明确地提到你为什么被这个“实践导向”的理念所吸引,你最想使用哪个Workshop,你对哪位导师的研究方向感兴趣。让招生官看到,你做了功课,你和这个专业是“双向奔赴”。

3. 如果可以,提前联系导师

这虽然不是必须的步骤,但可能会成为加分项。如果你对某位导师的研究方向特别感兴趣,可以尝试在学校官网上找到他的邮箱,写一封简洁、礼貌的邮件,介绍一下你自己和你的作品,并表达你对他的研究的兴趣。如果能得到积极的回应,甚至进行一次简短的线上交流,对你的申请无疑会有巨大的帮助。

嘿,说了这么多,不知道有没有解开你心头的一些困惑?

选择留学的城市和学校,就像谈一场恋爱,没有绝对的最好,只有最适合的那个。伦敦固然光芒万丈,但它的高冷和昂贵也劝退了很多人。而像伯明翰这样的城市,它可能不那么精致,甚至有点粗糙,但它真实、包容,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它为那些真正热爱动手、渴望创造的人,提供了一片可以尽情挥洒汗水和灵感的沃土。

别再只盯着那些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名校了。有时候,换个赛道,你可能会发现一片更广阔的天空。去BCU的官网上看看吧,翻翻学生们的毕业作品,想象一下自己在那个巨大的Workshop里,戴着护目镜,操作着机器,把脑海里的奇思妙想一点点变成现实的样子……

那个未来,是不是光想一想,就有点小激动呢?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6834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