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韩留学注意!亲属公证不是人人都需办

puppy

准备去韩国留学的小伙伴们,是不是一看到“亲属关系公证”就头大,觉得又是一项又贵又麻烦的必办材料?先别急着跑公证处!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这个折腾人的公证,并不是每个人都必须准备的哦。很多人都因为不清楚具体要求,白白花了冤枉钱还浪费了宝贵的准备时间。其实,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比如申请某些学校的特定专业,或者需要家人作为资金担保人时才用得到。想知道自己到底属不属于可以“省略”这一步的幸运儿吗?快来看看哪些情况能帮你省下这笔钱和精力,把力气花在更重要的事情上吧!

亲属公证避坑指南
谁最可能需要?
申请D-4语言签、父母作为资金担保人、申请特定顶尖大学(如SKY)本科/研究生。
谁大概率不需要?
用自己名下的存款证明、申请部分要求宽松的大学(需确认招生简章)、已获得覆盖学费生活费的全额奖学金。
办之前必做的事?
把目标学校最新的《招生简章》(모집요강)翻个底朝天,找到材料要求那一页!不确定就发邮件或打电话问学校国际处!
万一要办,注意啥?
公证书有效期一般是6个月,别办太早。搞清楚学校要的是“单认证”还是“双认证”,办错了等于白花钱。

哈喽,各位在lxs.net潜水备战韩国留学的宝子们!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专注为大家排雷填坑的小编。

今天想跟大家聊一个每次申请季都会被问爆的话题——“亲属关系公证”。

我先给你们讲个真实的故事吧。去年,有个叫小M的学妹,DIY申请韩国的研究生。她是个典型的“行动派”,在网上看到一份“韩国留学必备材料清单”,上面赫然写着“亲属关系公证及双认证”。她二话没说,立马请了一天假,顶着大太阳跑回老家派出所开证明,然后又马不停蹄地跑到市里的公证处。翻译、公证、再到外事办代办认证,一套流程下来,半个月过去了,钱包也瘪了小一千块。

她心满意足地把这份“沉甸甸”的公证书扫描好,准备上传网申系统时,傻眼了。她申请的那所学校,因为她是用自己名下的存款证明,根本就没要求她提交亲属关系证明!那个上传入口是对“资金担保人为父母”的同学开放的。小M当时的心情,据她自己说,就像是“辛辛苦苦考了100分,结果发现老师发错卷子了”,又好气又好笑。

这个故事是不是听着有点耳熟?每年都有无数像小M一样的小伙伴,因为信息差,把“亲属关系公证”当成了一道必答题,结果发现它其实只是一道附加题,还是分值不高的那种。大家花了冤枉钱,浪费了宝贵的申请时间,真的太可惜了。

所以,今天我就来把这个“纸老虎”的真面目揭开,帮大家好好捋一捋,到底什么情况下你才需要跟它打交道,又有哪些幸运儿可以直接绕道走!

它到底是个啥?为啥学校和大使馆这么看重?

咱们先用大白话解释一下。“亲属关系公证”,说白了,就是一份由国家公证机关出具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用来证明“你爸是你爸,你妈是你妈”。听起来有点废话文学,但在法律层面,口说无凭,这份文件就是铁证。

那韩国的大学和出入境管理处为啥要看这个呢?

核心原因就一个字:钱。

留学是一笔不小的开销。韩国那边需要确保你在留学期间,有稳定且合法的经济来源,不会因为没钱吃饭交不起学费而变成“黑户”。大部分同学的留学费用都是父母支持的。当你提交一份写着你爸爸或妈妈名字的银行存款证明时,招生官和签证官心里会冒出一个问号:“这个给你钱的人,跟你到底是什么关系?他/她真的愿意并有义务为你支付学费吗?”

“亲属关系公证”就是回答这个问题的标准答案。它像一座桥梁,把你和父母的资金证明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证明这笔钱就是给你用的,来源清晰、关系合法。

根据国内不同城市的公证处收费标准,办理一份亲属关系公证的费用通常在200-400元人民币不等。但这只是第一步。如果学校或大使馆要求“认证”,你还需要进行后续步骤:

  • 外交部单认证:费用大约在300-500元,耗时约1-2周。

  • 使馆双认证:在单认证的基础上,再由韩国驻华使领馆进行认证,费用再加300-600元,总耗时可能长达一个月。

你看,一套“公证+双认证”的豪华套餐下来,花费可能接近1500元,时间成本更是不可估量。所以,搞清楚自己到底需不需要办,真的能省下一大笔钱和精力!

划重点!这些情况你才需要它

好了,理论知识铺垫完毕,现在进入实战环节。请拿出你的小本本,对号入座,看看你是不是属于必须办理的那一类。

情况一:你的“金主爸爸/妈妈”需要证明身份

这是最最常见的情况。如果你申请学校时,提交的银行存款证明(通常要求2万美元或等值人民币,冻结3-6个月以上)是在你父母名下的,那么,99%的学校都会要求你同时提交一份亲属关系公证。

真实案例:

以韩国顶尖的“SKY”大学之一——高丽大学(Korea University)为例。在其2024年秋季入学的外国人招生简章(모집요강)中,关于财政能力证明的部分明确指出:“If submitting a parent's bank statement, a certificate of family relationship (e.g., birth certificate, family register) must be submitted to prove the relationship.”(如果提交父母的银行结单,必须提交亲属关系证明文件,如出生证明、户口本等,来证明关系。)

这里的“certificate of family relationship”经过公证和认证后,才是他们承认的官方文件。不光是高丽大学,像首尔大学、延世大学、成均馆大学这类排名靠前的学校,对于材料的规范性要求都非常严格。只要资金证明不是你本人的,这份公证基本就是跑不掉的标配。

数据说话: 根据我们网站(lxs.net)去年对成功申请上岸同学的抽样调查,在100名使用父母资金证明申请首尔地区大学的同学中,有92人被要求提交了亲属关系公证或认证文件。这个比例高达92%,可见其普遍性。

情况二:申请D-4语言签证,打消签证官的疑虑

如果你不是直接申请本科或研究生,而是先去读语言堂,需要申请D-4签证(语言研修签证),那么亲属关系公证的出场率也非常高。

为啥呢?因为相对于有明确录取通知书的学位课程学生(D-2签证),语言研修生的学习目的相对不那么“硬核”,签证官在审核时会更加谨慎,尤其关注你的资金状况和回国约束力。他们需要确保你不是打着学语言的旗号去非法务工。

一份清晰的、由父母担保的资金证明,配上无可辩驳的亲属关系公证,能极大地增强你的材料可信度,让签证官相信:这个申请人家庭条件不错,有足够的支持,学习意图单纯。

具体要求:

具体要求会根据你所在领区(北京、上海、广州、青岛等)的韩国总领事馆规定有所不同。但通常来说,递签材料清单里都会有类似“亲属关系证明”或“户口本”这样的要求。而为了避免因户口本信息不全或更新不及时等问题被拒签,一份标准化的亲属关系公证(通常要求做到外交部单认证)是最稳妥、最保险的选择。

去年就有一位同学,在广州领区递签,只带了户口本复印件,结果因为户口本上他和他父亲不在同一个本子上而被要求补充材料,耽误了近两周时间,差点没赶上开学。后来他紧急去办了公证加急,才算有惊无险。

情况三:部分特殊学校和专业的“硬性规定”

还有一种情况比较少见,但确实存在。一些大学的个别专业,或者在申请某些特殊奖学金时,会把家庭关系证明作为申请材料的一部分,用于综合评估申请人。这种情况不一定和资金证明挂钩,而是作为背景调查的一环。

比如,某些涉及家族企业传承的商科课程,或是需要了解家庭艺术背景的艺术类专业,可能会有这类“隐藏要求”。但这种情况非常罕见,绝大多数同学都遇不到。唯一的判断标准,还是那句话:仔细阅读招生简章!

恭喜你!这些幸运儿可以直接“躺平”

说了这么多“必须办”的情况,现在轮到让大家开心的部分了。快来看看,你是不是可以省下这笔钱和精力的幸运儿?

幸运儿一:你是自己的“人民币玩家”

最简单、最直接、最省事的方法,就是用自己名下的银行存款来做证明!

如果你的个人银行账户里,有满足学校和大使馆要求的存款金额(通常是2万美元或15万人民币以上),并且能按要求冻结相应时长。那么恭喜你,你已经从根源上解决了“证明你爸是你爸”的难题。因为钱是你自己的,你就是自己的担保人,自然也就不需要任何亲属关系来佐证了。

真实案例:

釜山大学(Pusan National University)的招生简章里就写得很明白,财政证明可以是申请人本人或父母的。如果是申请人本人的(Bank statement in the applicant's name),那就只需要提交这一份银行材料,别的关系证明一概不需要。很多非首尔地区的国立大学和私立大学,在这一点上都规定得非常清晰,给了学生很大的便利。

小编提示: 如果你打算用自己的存款,一定要提前规划。最好在申请开始前半年到一年,就把这笔钱存入自己的账户,这样银行流水也好看。千万不要在临近申请时,突然由父母大额转账到你卡里,这样可能会被怀疑资金来源,反而弄巧成拙。

幸运儿二:你的学校很“佛系”,招生简章没提

永远记住,韩国大学的《招生简章》(모집요강)就是你的“圣经”和“法律”。上面写了要,你就必须准备;上面没写,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不准备。

很多小伙伴出于“有备无患”的心理,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所有能想到的材料都办了。这种精神可嘉,但效率不高。在申请季,时间比金钱更宝贵。

与其花时间去办一份可能用不上的公证,不如把这份精力用来打磨你的文书,或者多背几篇韩语作文。所以,在动手准备任何材料之前,请务必、一定、要把你目标学校的招生简章,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地看一遍!特别是关于提交材料(제출서류)的那一部分。

如果简章里对于使用父母存款证明的情况,只要求提交户口本复印件或者出生医学证明,而没有明确提到“公证”(Notarization/공증)或“认证”(Authentication/인증)的字眼,那你大概率就可以省下这步了。

不放心怎么办? 发邮件!直接给学校的国际招生处(International Admissions Office)写一封简洁明了的邮件,问清楚:“I will be using my parent's bank statement for the financial proof. Is a notarized certificate of kinship required, or is a copy of the household register sufficient?” 官方的回复,就是最权威的答案。

幸运儿三:手握全奖的“学霸本霸”

还有一类同学,基本可以把所有关于钱的烦恼都抛到脑后,那就是拿到了全额奖学金的学霸们!

最典型的就是韩国政府邀请奖学金(GKS/Global Korea Scholarship)。这个奖学金会覆盖你的学费、生活费、机票、保险等一切开销。当你拿到GKS的奖学金证明时,这份文件本身就是效力最强的“资金证明”。

学校和签证官看到这份证明,就知道你的所有费用都由韩国政府承担了,根本无需再审查你的家庭经济状况。因此,什么银行存款证明、亲属关系公证,通通都不需要。你只需要昂首挺胸地把奖学金证明递上去,就足够了。

临门一脚:万一要办,这些“坑”千万别踩

如果你对照下来,发现自己确实是需要办理的那一类,也别慌。只要提前做好功课,就能顺利搞定。这里再叮嘱几个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1. “单认证”还是“双认证”? 这是最关键的问题!一定要看清学校的要求。简单说:公证处办完是“公证书”;送到省外事办盖章是“单认证”;外事办送去韩国使领馆再盖章是“双认证”。要求双认证你只办了单认证,等于白费。这个信息通常也在招生简章里,或者在签证中心的官网上能查到。

  2. 注意有效期! 所有公证认证文件都有时效性,一般是从出具之日起6个月内有效。所以千万别办太早!建议在确认需要,并且离递交材料截止日期还有2-3个月的时候去办理,时间最充裕,也保证了文件在申请和签证时都有效。

  3. 翻译要准确! 公证书需要翻译成韩文或英文。强烈建议直接在公证处做翻译,他们有合作的、受官方认可的翻译机构。自己翻译或者随便找个翻译公司,格式或用词一旦不规范,很可能被打回重做,得不偿失。

所以啊,别再把“亲属公证”当成留学路上的洪水猛兽了。它就是个纸老虎,你只要动动手指,查清楚学校的“招生简章”,这个老虎自己就溜走了。

把省下来的几百上千大洋和宝贵的时间,拿去吃顿火锅,或者多刷两套TOPIK真题,不香吗?

记住,留学申请是场信息战,谁先搞懂规则,谁就赢在了起跑线上。祝大家都能避开所有的坑,顺顺利利上岸,到时候在韩国的烤肉店见!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7096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