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伦艺硕士,梦校申请指南来了

puppy

哈喽,正在为伦艺(UAL)硕士挠头的你,是不是感觉申请季又迷茫又焦虑?别慌,这篇超全指南就是为你准备的!我们不聊虚的,只讲干货:从作品集如何展现你的独特思考和叙事逻辑,到个人陈述(PS)怎么写才能精准戳中招生官的心,再到面试环节需要注意的隐藏加分项,我们都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这不仅仅是一份申请攻略,更是陪你冲刺梦校的强心剂。快点开看看,让你的UAL offer离得更近一点吧!

伦艺硕士申请 · 终极备忘录
☐ 确认梦校专业:不止看排名,课程设置(Course Handbook)读三遍,确定这是你未来1-2年真正想学的东西。
☐ 作品集逻辑梳理:不是作品的堆砌!选3-5个最能代表你思考过程的项目,确保每个项目都有清晰的调研、发展、实验和最终成果。
☐ 个人陈述(PS)初稿:别写成个人传记。回答三个核心问题:Why Me? Why This Course? Why UAL? 把你和这个专业的独特连接点写出来。
☐ 语言成绩Deadline:确认你申请的专业对雅思/PTE的具体要求和最晚提交时间,别让语言成绩卡住你的offer。
☐ 推荐信人选:提前联系好推荐人(至少两位),给他们留足时间,并提供你的PS、CV和作品集,方便他们“有料可写”。

哈喽,我的宝子们!我是你们在 www.lxs.net 的老朋友,专门帮大家排雷的学姐小编。

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吗?我有个学妹叫Miya,平时做东西特有灵气,一心想冲中央圣马丁(CSM)的MA Fashion。申请季那段时间,她几乎天天泡在工作室,咖啡当水喝,整个人瘦了一圈。有天深夜快两点,她突然给我发了条微信,就三个字:“我好慌。”

我点开她的作品集PDF,瞬间就明白了。东西是好东西,各种酷炫的效果图,华丽的面料改造,技术分绝对拉满。但整个看下来,就像一盘华丽却没味道的什锦炒饭,你知道每样食材都很贵,但就是不知道厨子想表达啥。项目之间是割裂的,每个项目内部也缺乏一个清晰的“为什么”。

Miya的焦虑,我猜屏幕前的你可能也感同身受。面对伦艺(UAL)这座艺术生的“麦加”,感觉自己做的每一步都可能错,每一点不完美都可能导致与梦校失之交臂。所以今天,咱们不灌鸡汤,不开空头支票,就坐下来,像朋友聊天一样,把申请伦艺硕士这事儿,从作品集到面试,掰开了揉碎了,一点点给你讲透。这篇指南,希望能成为你焦虑深夜里的一盏小灯。

作品集:你的灵魂不在效果图里,在思考过程里

先来个灵魂拷问:你觉得伦艺的招生官,尤其是CSM、LCC、Chelsea这些顶级学院的教授们,最想在你的作品集里看到什么?是无可挑剔的技术?是成熟的商业落地能力?

都不是。

他们最想看到的,是你作为一个独立创作个体的“思考轨迹”和“叙事能力”。换句话说,他们想招的是一个有趣的、会思考的“人”,而不是一个只会执行命令的“工具”。根据伦艺官方公布的招生标准,对研究生的评估标准中,“Critical and Contextual Awareness”(批判性与语境意识)和“Research and Enquiry”(调研与探究)是排在最前面的。

所以,别再把作品集当成一个简单的“作品展示册”了。把它想象成一部由你导演的纪录片,主角是你,内容是你如何发现问题、研究问题、通过一系列好玩儿的实验,最终给出一个独特解决方案(或者提出一个更有趣的问题)的全过程。

一、别怕暴露你的“不完美”调研过程

很多同学有个误区,觉得作品集里必须放最光鲜亮丽的最终成品。调研过程那些乱七八糟的草图、失败的实验品、看过的书、拍的丑丑的照片,都觉得拿不出手。

大错特错!这些“不完美”恰恰是你的宝藏。

我认识一位去年申上LCC的MA Graphic Media Design的学长,他的一个项目是关于“城市字体”的。他没有一开始就设计字体,而是花了整整10页的篇幅,展示了他如何像个侦探一样,在伦敦街头游荡了一个月。他拍了上千张照片,从老旧的店铺招牌、褪色的涂鸦,到地铁站的指示牌,甚至是被踩在脚下的井盖上的铸字。他把这些照片分类、分析、研究字体的历史演变和社会背景。这个过程,远比他最后设计出的那套字体本身,更能打动招生官。

因为这展现了他强大的Research能力和对一个主题刨根问底的好奇心。这才是伦艺最看重的品质。记住,你的作品集里,调研过程至少要占到40%-50%的篇幅。大胆地把你的Mind Map、灵感墙、实验记录、文献综述放进去,让招生官看到你那颗活跃又好奇的大脑。

二、讲一个有逻辑、有起伏的好故事

作品集里的3-5个项目,最好不要是孤立的。你要像一个策展人一样,找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串成一条线。

这条线可以是你持续关注的某个社会议题(比如可持续时尚、数字时代的身份认同),也可以是你个人独特的创作方法论(比如你热衷于跨学科材料实验,或者你擅长用数据可视化来讲故事)。

举个例子,一位成功申请上Chelsea的MA Fine Art的同学,她的作品集里有三个项目:一个是用废弃塑料做的雕塑,一个是关于城市噪音的影像装置,还有一个是探讨社交媒体滤镜的互动艺术。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她在每个项目前都加了一小段引言,串联起她的核心思考:“作为生活在数字时代的个体,我们的‘真实’是如何被消费主义、城市环境和虚拟身份所塑造和扭曲的?”

瞬间,三个独立的项目就有了一个统一的灵魂。招生官看到的不再是零散的作品,而是一个艺术家在某个领域持续、深入的探索。这种“策展”思路,能让你的作品集深度瞬间提升一个level。

在每个项目内部,也要有叙事逻辑。标准的“调研-发展-实验-结果”四段式结构是最稳妥的。你要像讲故事一样,有开头(你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有发展(你做了哪些尝试和调研),有高潮(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是如何通过关键性实验解决的),有结尾(你的最终成果是什么,以及你对这个项目的反思和未来延展的可能性)。

三、质量>数量,展现你的专长而非全能

伦艺的研究生教育,不是要培养一个什么都会一点的“六边形战士”,而是希望你在某个细分领域成为专家。所以,千万不要为了凑数量,把你本科四年所有作业都扔进去。报录比高达20:1的LCF热门专业MA Fashion, Artefact的招生官曾非正式地表示,他们宁愿看到一个只有一个项目,但做得极度深入、极具个人观点的作品集,也不想看一个有五个项目但都浅尝辄止的“大杂烩”。

选择3-4个你最满意、最能代表你当前最高水平和最独特思考的项目。如果你的项目比较多,可以把最想突出的1-2个项目做得非常详尽(比如20-25页),其他项目可以作为辅助,稍微简略一些(比如10-15页)。

在排版上,记住“留白”的重要性。别把页面塞得满满当当,让图片和文字有呼吸的空间。好的排版本身就是一种专业素养的体现,尤其对于申请视觉传达、平面设计这类专业的同学来说,你的作品集排版本身就是你的第一个项目。

个人陈述(PS):精准命中靶心的“情书”

如果说作品集是你的“脸”,那PS就是你的“嘴”。它负责把你作品集里那些没说尽的话,清清楚楚、有理有据地告诉招生官。一篇好的PS,不是文采飞扬的散文,而是一封逻辑清晰、目标明确、能精准戳中对方心窝的“情书”。

一、忘掉“我从小就热爱艺术”的陈词滥调

想象一下,招生官一天要看几十上百份申请,如果每一篇的开头都是“From a young age, I have been passionate about art…”,他会有多崩溃?

咱们换个思路。开头直接切入主题,用一个具体的项目或者一个让你产生深刻思考的经历作为引子。比如:“在参与XX可持续材料项目时,我发现传统的皮革替代品往往以牺牲性能为代价,这让我开始思考:我们能否创造一种既环保又具备奢华触感的生物材料?”

这样的开头,一下子就抓住了招生官的眼球,展现了你的问题意识和专业思考能力,比说一万句“我热爱艺术”都有用。

二、回答三个终极问题:Why Me? Why This Course? Why UAL?

整篇PS,其实就是要回答这三个问题。

Why Me?(为什么是我?)
这部分不是让你罗列你有多牛,得了多少奖。而是要结合你的作品集,提炼出你的核心能力和独特视角。比如,你可以说:“我的本科背景是材料工程,这让我习惯于用科学实验的方法来推动设计,我的作品集项目《菌丝体音响》就是这种跨学科方法的体现。” 你要做的,是把你过去的经历和你未来的潜力,清晰地连接起来。

Why This Course?(为什么是这个专业?)
这是最关键,也是最多人写不好的部分。千万不要只说“因为这个专业排名很高”或者“我很喜欢你们的课程”。你需要做足功课,去官网把这个专业的Course Handbook翻个底朝天。

具体到什么程度?你要能提到至少2-3位你特别想合作的导师,并说出他们的哪个研究方向或作品启发了你。你要能提到课程里的某一个具体单元(Unit)或者项目(Project),并说明它如何能帮助你实现你的研究目标。比如:“我对贵校MA Service Design的‘Service Prototyping’单元非常感兴趣,因为它强调通过低保真原型进行快速迭代测试,这正是我在之前的项目中感到欠缺并希望深入学习的方法。”

这种程度的细节,才能证明你是真的对这个专业有深入了解,而不是海投。根据英国教育机构SI-UK在2023年的统计,超过60%的申请失败案例,都是因为个人陈述中没有充分展现对所申请课程的深刻理解。

Why UAL?(为什么是伦艺?)
除了专业本身,伦艺这个大学、伦敦这座城市,能为你提供什么独特的资源?是它丰富的跨学院合作机会?是它与V&A博物馆、泰特美术馆的合作项目?还是伦敦作为全球创意之都的文化氛围?你要把这些资源和你自己的发展规划结合起来。比如,你可以说:“UAL强大的校友网络和与业界紧密的联系,尤其是在可持续时尚领域的行业合作项目,将为我毕业后创立个人品牌的计划提供宝贵的实践机会和人脉资源。”

面试:这不是考试,是一场专业的“对话”

收到面试通知,恭喜你,你已经一只脚踏进了伦艺的大门!但别掉以轻心,面试是临门一脚,也是最容易翻车的一环。

首先要明确,伦艺的面试,尤其对于研究生,它不是一个居高临下的“考试”,而更像是一场你和未来导师之间的专业“对话”。他们想确认三件事:1. 你是不是真的像你材料里展示的那么优秀?2. 你是不是真的清楚自己想来这里做什么?3. 你的个性和沟通能力,是否适合这个专业的学习环境?

一、像脱口秀演员一样准备你的Portfolio Presentation

大部分面试都会要求你介绍一下你的作品集。千万不要只是干巴巴地指着PPT说:“This is my first project. I did this, this and this.”

你需要提前准备一个5-10分钟的“脱口秀”。是的,把它当成一次表演。用生动、自信的语言,把我们前面提到的“项目故事”讲出来。突出重点,尤其是你的调研过程和critical thinking的部分。在关键节点,可以停顿一下,引导面试官提问。

我有个朋友,面试CSM的MA Innovation Management,她在介绍一个关于老年人社区服务的项目时,没有直接讲设计,而是先分享了一个她和她奶奶之间的小故事,一下子就让冷冰冰的线上面试变得温情起来,也让她的设计动机显得格外真诚。

练习,反复练习。对着镜子讲,录下来自己看,或者讲给你的朋友听。确保你在规定时间内,能清晰、流畅、充满激情地完成你的presentation。

二、准备好回答那些“隐藏问题”

除了“Why this course?”“Tell me about your project”这些常规问题,面试官还喜欢问一些看似随意,实则暗藏玄机的问题。

“你最近在看什么书/展览?”
这不是闲聊。这是在考察你的行业敏感度和知识储备。千万别说“我没时间看”。提前准备好1-2个你最近关注的艺术家、设计师、展览或行业报告。回答的时候,不要只是说名字,要能简单说出它让你产生了什么思考,以及它和你的研究方向有什么关联。

“你如何看待团队合作?”
伦艺非常强调跨学科合作(collaboration),很多项目都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这个问题是在考察你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你可以结合你过去的经历,讲一个你如何在团队中解决分歧、贡献力量的具体例子。

“你毕业后有什么打算?”
他们想知道你是不是一个有长远规划的人,以及这个硕士学位在你的职业规划中扮演什么角色。你的回答应该具体,并且能和你申请的专业紧密联系起来。比如:“我希望毕业后能进入XX类型的公司,担任XX职位,利用我在这个专业学到的服务设计方法论,去解决XX领域的社会问题。长期来看,我希望能创立自己的工作室。”

三、别忘了,你也可以“面试”他们

面试的最后,面试官通常会问:“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for us?”

千万别说“No, thank you.”!这是一个绝佳的展示你对专业有深度思考的机会。

准备1-2个有深度的问题。不要问那些在官网上能轻易找到答案的问题(比如学费多少)。你可以问一些关于课程细节、学术研究或者未来发展的问题。例如:“我看到课程里有和V&A博物馆的合作项目,我想了解一下学生通常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或者“我注意到XX教授最近发表了关于XX领域的论文,我想知道这个研究方向在未来的课程中是否会有所体现?”

这样的问题,会让你在面试官心中留下一个“爱思考、有备而来”的深刻印象,绝对是隐藏的加分项。

好了,洋洋洒洒说了这么多,其实核心就一句话:真诚地展现你思考的过程。

申请季就像一场马拉松,跑到后面真的会累,会怀疑自己。但请你一定记住,伦艺想找的,不是一个完美的、无懈可击的“艺术机器”,而是一个活生生的、对世界充满好奇、有自己独特想法,甚至还带点儿小瑕疵的创作者。

你的那些奇奇怪怪的点子,你为了一个细节熬过的夜,你探索过程中走过的弯路,这些才是你最宝贵的东西。把它们自信地展示出来吧。

别慌,你已经很棒了。现在,深呼吸,去把属于你的那个offer,稳稳地拿回来!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7064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