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大经济学录取,我是这么做到的

puppy

嗨,各位未来的NUSer!还在为国大经济学的申请头疼吗?我懂你!当初我也是从一堆迷茫和焦虑中闯过来的。我的标化成绩其实不算顶尖,所以文书和活动列表就成了致胜关键。这篇文章里,我会超走心地分享我是如何把看似无关的兴趣爱好和经济学联系起来,写出让招生官眼前一亮的PS的。不仅如此,从A-Level选课策略、关键活动的选择,到面试时被问到的“死亡问题”怎么接,我都把经验和踩过的坑整理出来了。这里没有官方套话,只有学姐最真实的第一手经验,希望能帮你少走弯路,顺利拿到梦校的offer!

学姐的核心TIPS速览
标化不是唯一,文书才是你的“王炸”。你的故事远比多一个A重要。
爱好再小众,也能挖出经济学内核。别怕,大胆写!
活动不在多,在于精和深。一个有影响力的项目胜过十个“打酱油”的头衔。
面试是双向奔赴,真诚比模板重要。展现你的思考过程,而不是背答案。

嗨,各位在申请季里奋战的未来NUSer!

还记得去年三月的某个下午,我正心不在焉地刷着A-Level的物理题。手机屏幕突然亮了,一封来自“NUS Admissions”的邮件弹了出来。我的心跳瞬间漏了一拍,手心冒汗,颤抖着点开……当看到“We are pleased to offer you admission to the Bachelor of Social Sciences (Economics)”那行字时,我整个人都瘫在了椅子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之前几个月的焦虑、自我怀疑,在那一刻都烟消云散。

为什么这么激动?因为我的申请档案并不“闪亮”。我的A-Level预估成绩是AABA,虽然不错,但在申请国大经济学这种神仙打架的专业里,真的不算顶尖。看看NUS官网公布的IGP(Indicative Grade Profile),经济学专业在2023/2024学年,即使是排名后10%的学生,A-Level成绩也达到了AAA/B。我那个B,就像一根刺,时刻提醒我随时可能被刷掉。我没有国际奥赛金牌,也没参加过什么高大上的夏季项目。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但有点自己想法的申请者。

所以,我能拿到这张宝贵的offer,靠的绝不是硬碰硬的成绩,而是我的文书、活动列表和面试。这篇文章,我想跟你聊聊,我是如何把一个“不完美”的自己,包装成招生官想要的学生。这里没有官方套话,只有我踩过的坑和最真实的经验,希望能帮你点亮迷雾中的那盏灯。

我的“非典型”学霸档案:A-Level选课的底层逻辑

先说说硬背景。我的A-Level科目组合是:H2数学、H2经济、H2化学,H1物理。这个组合其实是深思熟虑过的。

H2数学是申请经济学专业的“准入门槛”。国大经济学的课程涉及大量的量化分析、统计和建模,没有扎实的数学功底,读起来会非常痛苦。招生官也深知这一点,所以一个漂亮的数学成绩几乎是必须的。我的数学拿了A,这是我申请的底气所在。

H2经济学当然是“标配”。它能直接证明你对这个学科的兴趣和基础。在学习过程中,我特别注意不仅仅是背诵理论,而是尝试用它来分析身边事。比如,新加坡的拥车证(COE)价格波动,我就会用供需曲线、弹性和政府干预的理论去分析,这些都成了我后来写文书和面试的素材。

真正的策略体现在我的第三门H2——化学。很多人会选物理或者进阶数学(Further Maths)来强化自己的理科背景。但我选择化学,并在文书里巧妙地解释了我的逻辑:化学世界里的平衡、反应速率和催化剂,其实和经济系统中的市场均衡、政策传导效率和技术创新有着惊人的相似性。这种跨学科的类比思维,能让招生官看到你不拘一-格的思考能力。

所以你看,你的A-Level选课不只是为了考试,它本身就是你学术画像的一部分。不要人云亦云,想想怎么通过选课来讲述你的故事。如果你选了历史或文学,那你可以强调你对经济史的兴趣,或是从人文角度理解“经济人”假设局限性的能力。关键是,你要能自圆其说。

文书:把“打游戏”写成一篇经济学论文

这部分是我逆袭的关键。我的个人陈述(PS),主角不是某个高深的经济学理论,而是我玩了三年的网络游戏——《最终幻想14》。

听起来很离谱对吧?谁会把打游戏这种“不务正业”的爱好写进申请梦校的文书里?但我偏要这么做。因为我知道,招生官每天要看成百上千份文书,他们早就对“我读了《国富论》并深受启发”或者“我参加模联并立志改变世界”这类故事感到审美疲劳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但逻辑严谨的切入点,才能瞬间抓住他们的眼球。

我是这么写的:

我的开头直接抛出观点:“我的第一堂微观经济学课,不在教室,而在艾欧泽亚(游戏世界名)的交易板前。”

接着,我把游戏里的经历和经济学概念一一对应起来:

  1. 供给与需求:我详细描述了一次游戏版本更新(外部冲击)后,某种新材料(稀缺资源)的价格是如何在几小时内从天价暴跌到地板价的。我分析了“采集工”(生产者)和“战斗玩家”(消费者)之间的行为变化,甚至画了简单的供需曲线图来解释这个过程。这比干巴巴地背诵定义要生动得多。

  2. 市场失灵与信息不对称:游戏里有些玩家会囤积居奇,发布虚假信息来操纵某种物品的价格,这就是典型的“柠檬市场”。我描述了自己是如何通过观察市场数据、分析玩家论坛(信息收集),来识别并规避这种风险,成功“抄底”的经历。这展现了我的信息甄别和决策能力。

  3. 行为经济学:我提到了游戏里的“开箱子”机制(类似盲盒)。我观察到,即使从数学期望上看是亏本的,依然有大量玩家沉迷其中。我把它和我读到的“损失厌恶”“前景理论”等行为经济学概念联系起来,探讨了人类在决策中的非理性一面。

最后,我把落脚点拉回到学术追求上。我写道:“在虚拟世界里对经济规律的切身体会,让我渴望在现实世界中系统地学习和验证它们。我了解到NUS的 S.P. Jain 教授在行为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我非常希望能有机会在他的指导下,深入探索人类决策的奥秘。”

看到吗?这个结构的核心是:个人独特经历 + 经济学理论应用 + 对学校和教授的研究 = 一份无法被复制的PS

你的“游戏”可以不是真的游戏,它可以是你对球鞋市场的痴迷、你经营一个Instagram美食账号的经验、甚至是你在菜市场看大妈们讨价还价的观察。关键是,找到那个连接点,用学术的语言去剖析它,展现你的好奇心和分析能力。这才是招生官真正想看到的。

活动列表:影响力大于名头

很多同学的活动列表(Activities List)容易犯一个错误:罗列一堆头衔,但看不出你到底做了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比如,“经济学社社员”这个头衔,毫无意义。但如果你把它写成:“作为经济学社核心成员,我发起了‘校园奶茶消费行为’调研项目。设计并分发了200份问卷,运用Stata进行数据分析,发现价格上涨10%会导致销量下降15%(需求价格弹性为-1.5)。最终撰写了一份8页的报告,向校内咖啡馆提出了基于数据分析的定价建议。”

哪个更有说服力?一目了然。

我的活动列表里,最亮眼的一项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竞赛,而是我为家楼下的一个小型烘焙店做的义务“咨询”。

事情是这样的:我经常去那家店买面包,和老板娘很熟。我发现她的生意时好时坏,定价也很随意。于是我毛遂自荐,想用我学到的经济学知识帮她分析一下。

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做了三件事:

  1. 成本分析:我帮她详细计算了每个面包的原料、水电、人工等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找到了盈亏平衡点。

  2. 需求分析:我设计了简单的问卷,询问顾客的购买偏好、价格敏感度和购买时段。我发现,很多上班族早上愿意花更高的价格买一个新鲜出炉的面包,而下午茶时段则对甜品折扣更敏感。

  3. 定价策略:基于以上分析,我建议她实行“动态定价”。比如,早上推出“咖啡+面包”的捆绑套餐,提高客单价;下午3点后对部分产品打折,清理库存,减少浪费。

最终,老板娘采纳了我的部分建议,那个月的利润额提升了近20%。

在申请材料里,我把这个故事写得非常具体,附上了我的分析方法和最终成果(利润提升20%)。这个活动虽然小,但它完整地展现了我的主动性、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热情。这比一个“全国中学生商业竞赛三等奖”的空洞头衔,更能打动人。

所以,别再纠结于活动的名头够不够响亮。多问问自己:我在这件事里,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我解决了什么问题?我创造了什么价值?把这些写清楚,你的活动列表就会变得与众不同。

面试:“死亡问题”是机会,不是陷阱

收到面试通知时,我既兴奋又紧张。NUS经济学的面试通常是小组讨论(Group Discussion)或单独面试,我遇到的是后者,由一位教授亲自面试。

前面聊了一些常规问题,比如“为什么选择NUS”“为什么对经济学感兴趣”。真正的考验在后面。教授突然问了我一个问题:“近两年全球通货膨胀严重,很多人认为央行加息是唯一的解药,但也有声音说这会扼杀经济增长。如果你是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的顾问,你会建议怎么做?”

这个问题,就是传说中的“死亡问题”。它没有标准答案,考察的是你的逻辑思维、知识广度和压力下的反应能力。

我当时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千万别慌,也别急着给答案。我遵循了这样一个思考框架:

第一步,拆解问题,展现结构化思维。 我先说:“教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宏观经济学问题,涉及到稳定物价和促进增长两大目标的权衡(trade-off)。我认为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第二步,展示知识储备,分析利弊。 我接着说:“一方面,加息确实是抑制通胀的传统工具。它能提高借贷成本,减少投资和消费,从而给经济降温,控制物价。对于新加坡这样高度开放的经济体,MAS更倾向于通过引导新币升值(而不是直接调利率)来抑制输入性通胀,这是新加坡独特的货币政策框架。这在理论上是有效的。”

“但另一方面,正如问题所说,过度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导致经济衰退。企业融资成本上升,可能会减少招聘甚至裁员;房贷利率走高,也会加重家庭负担。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前景不明朗的背景下,政策制定需要非常谨慎。”

第三步,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给出理由。 在分析完两面性之后,我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所以,如果我是顾问,我不会建议采取‘一刀切’的激进紧缩政策。我会建议‘小步慢走,边走边看’。比如,可以适度收紧货币政策,同时密切关注失业率、GDP增长等关键数据。此外,货币政策不是万能的,还需要配合财政政策。例如,政府可以为受通胀影响最严重的低收入家庭提供精准的补贴,而不是大水漫灌,这样可以在缓解民生压力的同时,避免进一步刺激总需求。”

第四步,回归谦逊,展现学习意愿。 最后,我补充道:“当然,这只是我基于现有知识的粗浅看法。现实世界的决策要复杂得多,需要考虑的因素也更多。这也是我为什么希望能来NUS系统学习,更深入地理解这些复杂的宏观经济问题。”

整个回答下来,教授一直在点头。我能感觉到,他满意的不是我的答案本身,而是我分析问题的逻辑和层次感。他看到了我不是在背书,而是在真正地“像一个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所以,当你在面试中遇到难题时,记住,那不是为了考倒你,而是给你一个展示思维深度的舞台。不要怕说错,大胆地把你的思考过程展现出来。

好了,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申请季是一场修行,你可能会无数次怀疑自己,觉得身边的人都比你优秀。别怕,这太正常了,我们都一样。招生官想找的,从来不是一个门门功课都A*的考试机器,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热情、有好奇心、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你的独特故事,就是你最强的武器。你对某个冷门领域的痴迷,你做过的某件“不务正业”但充满激情的小事,都可能成为打动招生官的关键。去挖掘它们,包装它们,然后自信地展示出来。

祝你一切顺利,期待秋天在UTown的草坪上见到你!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7236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