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业留新西兰,学姐帮你划重点 |
|---|
| 签证第一:成绩一出立马申请工签,别等毕业典礼!移民局官网显示,90%的毕业后工签(Post Study Work Visa)申请在8周内处理完毕,但早申请早安心。 |
| 简历换血:扔掉你的“中式”简历!不要放照片、年龄、婚姻状况。新西兰HR平均只花6-8秒看一份简历,重点是技能和量化成果。 |
| 渠道为王:Seek和LinkedIn是标配,但80%的工作没公开!多利用学校的Career Centre(比如奥大的CDES),多和校友networking,效果惊人。 |
| 心态稳住:找工作是场持久战,被拒是常态。我当年投了50多份简历才拿到第一个面试。别自我怀疑,坚持就是胜利! |
哈喽,各位lxs.net的小伙伴们!我是你们的学姐Hannah。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我刚查完最后一门课的成绩,屏幕上大大的“A+”让我兴奋得差点叫出声。可那股劲儿还没过三秒,一种巨大的焦虑感就涌了上来——毕业典礼的礼服还没租,回国的机票还没看,更重要的是,我想留下来,可下一步到底该干嘛?看着空空如也的邮箱和毫无头绪的未来,我感觉自己就像站在奥克兰CBD的十字路口,车水马龙,却不知道该往哪走。
我相信,这种“毕业即失业”的恐慌,你们肯定也感同身受。别怕,今天学姐就是来给你送“保姆级”作业的,把我已经走过的路、踩过的坑,原封不动地画成地图给你。你只需要跟着走,就能从容上岸!
第一步:稳住大后方!光速拿下毕业后工签
找工作这事儿,咱们得先有个合法的身份,这就是毕业后工签(Post-Study Work Visa)。这可是新西兰给咱们留学生最棒的礼物之一,千万要接住了!
这个签证就像一个“通行证”,允许你在新西兰为任何雇主工作,从事几乎任何职业。它的长度取决于你读的学历。如果你读的是Level 7的Bachelor Degree,或者Level 8及以上的课程(比如PGD, Master, PhD),毕业后通常能拿到长达3年的开放工签。三年啊!足够你找工作、积累经验、规划未来了。
什么时候申请?划重点:最终成绩单(Academic Transcript)出来的那一刻,立刻马上就去申请!
别傻傻地等到毕业典礼之后。我朋友Leo就是个反面教材,他非要等穿上毕业袍拍完照再说,结果学生签证快到期了,工签还没下来,每天焦虑得掉头发,连面试都不敢去。要知道,移民局官网给出的数据是,目前大约50%的申请在4周内审理完毕,但高峰期拖个一两个月也正常。你早一天递交,就早一天安心。
申请流程其实不复杂,基本都在移民局官网在线完成。你需要准备的材料清单给你列好了:
1. 有效的护照
2. 一张符合要求的证件照
3. 完整的成绩单和学历完成信(找学校的Student Hub开)
4. 足够支付申请费的银行卡(目前在线申请费用是NZD $700)
5. 证明你有足够生活资金的银行账单(移民局要求至少有NZD $5,000的存款证明)
整个过程就像网购一样,填信息、上传文件、付款,提交!搞定签证这个大后方,咱们才能安心往前冲。
第二步:简历大换血!写一份让HR眼前一亮的Kiwi CV
搞定了签证,接下来就是咱们的敲门砖——简历(CV)。我刚开始用的简历,就是把中文的直译过来,不仅放了精修的证件照,还写了年龄和籍贯。结果你猜怎么着?石沉大海,一个回音都没有。
后来我拿着简历去找学校的Career Centre,那里的老师看完直摇头,然后给了我一份本地学生的简历模板。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新西兰的简历是这样的!
抛弃“中式思维”,记住这几点:
不要照片,不要个人信息。在新西兰,为了避免歧视,简历上绝对不能出现你的照片、年龄、性别、婚姻状况。HR只关心你的能力和经验。
简洁至上,最好一页。HR真的没时间读长篇大论。用bullet points(要点符号)代替大段文字,清晰明了。我把原来两页半的简历,硬是精简到了一页,面试机会立刻多了起来。
量化你的成就。别只写你“做了什么”,要写你“做出了什么成果”。举个例子,我有个学会计的朋友,她简历初稿写的是“负责处理发票”。我让她改成“每周准确处理超过100张发票,通过优化流程将处理时间缩短了15%”。感觉是不是立刻不一样了?一个只是完成了任务,另一个则创造了价值。
关键词是灵魂。现在很多大公司都用ATS(Applicant Tracking System)系统筛选简历。你要做的就是去招聘广告(Job Description)里找关键词,比如“data analysis”, “project management”, “customer service”,然后巧妙地把它们融入你的简历里。这样,你的简历才能被机器“看中”,送到真人HR手里。
一份好的Kiwi-style CV结构应该是这样的:
1. Contact Details: 姓名、电话、邮箱、LinkedIn主页地址。
2. Profile/Summary: 两三句话总结你是谁,你的核心技能是什么,你在找什么样的工作。这是你的“广告语”。
3. Skills: 单独列一栏,分为Technical Skills(如Python, Xero, Adobe Suite)和Soft Skills(如Communication, Teamwork, Problem-solving)。
4. Work Experience: 最近的经历放最前面,用STAR法则(Situation, Task, Action, Result)来描述,多用动词开头。
5. Education: 学校、专业、毕业时间就够了。
6. References: 写上“Available upon request”即可。
改简历是个精细活,但绝对值得。这不仅仅是一张纸,更是你专业形象的第一次展示。
第三步:多管齐下,去对的地方找工作
有了好简历,去哪儿投呢?别只盯着一两个网站。新西兰的就业市场,线上线下机会并存。
主流求职网站:Seek & Trade Me Jobs
Seek是新西兰最大的求职网站,职位最多最全,可以说是国民级应用。Trade Me Jobs紧随其后。这两个网站是海投的基础,每天刷一刷,设置好关键词提醒,看到合适的就投。我当时的目标是每天至少投5份。
专业社交平台:LinkedIn
LinkedIn不仅仅是放简历的地方,更是你建立人脉(Networking)的主战场。把你的Profile完善好,加你感兴趣公司的HR和校友,关注行业动态。我认识一个学IT的学长,他就是在LinkedIn上被一个猎头看中,拿到了Fonterra(恒天然)的面试机会。在新西兰,超过70%的HR会用LinkedIn来寻找和筛选候选人,你必须在场!
隐藏的宝藏:学校就业指导中心
这绝对是留学生最容易忽略,但也是最宝贵的资源!以奥克兰大学的CDES为例,他们不仅提供免费的CV修改、模拟面试服务,还会定期举办招聘会,邀请合作企业来学校。这些企业很多都是专门想招毕业生的。我第一个实习机会,就是在学校的招聘会上和一个本地初创公司的老板聊出来的。记住,你的学费里已经包含了这项服务,不用白不用!
人脉的力量:Informational Interview
新西兰是个“小圈子”社会,很多职位在发布出来之前,就已经通过内部推荐消化了。这就是所谓的“Hidden Job Market”。怎么进入这个市场?靠Networking。你可以通过LinkedIn找到在心仪公司工作的校友,发一封礼貌的私信,问问是否可以占用他们15分钟喝杯咖啡,了解一下他们的工作和行业情况。这叫Informational Interview(信息访谈)。
我当时鼓起勇气约了三位校友,其中一位后来就把我的简历直接递给了他们部门的经理。虽然最后没成,但那次经历让我对求职有了巨大的信心。记住,你不是在求工作,你是在请教经验,大部分人都很乐意帮助后辈的。
第四步:面试,不只是回答问题
当你收到第一个面试通知时,恭喜你,你已经成功了一半!面试是双向选择,不仅是公司在考察你,你也在考察公司。
准备你的“自我介绍”。“Tell me about yourself”是必考题。别从你叫什么名字开始说,要把你的经历串成一个故事,突出你的技能和经验与这个职位的匹配度。练习到滚瓜烂烂熟。
用STAR法则讲故事。面试官问“请分享一个你解决困难的经历”,就是在考察你的行为。这时候STAR法则又派上用场了。清晰地说明背景(Situation)、你的任务(Task)、你采取的行动(Action)和最终的结果(Result)。这比你说“我很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有力一万倍。
一定要准备问题问他们!面试最后,面试官总会问“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for us?”。如果你说“没有”,基本就凉了。这表明你对公司和职位没有足够的热情和思考。准备3-5个有深度的问题,比如“What does a typical day in this role look like?”或者“What are the biggest challenges the team is facing right now?”。
面试后的感谢信。面试结束后24小时内,发一封简短礼貌的感谢邮件给面试官。这不仅是礼貌,也是在提醒他们你的存在,加深印象。我身边一个朋友就因为这封感谢信,在两个同样优秀的候选人中脱颖而出。
找工作的过程,就像打怪升级。投简历是海选,面试是晋级赛,拿到offer才是通关。这个过程可能会很长,可能会收到无数封拒信。我当时把每一次拒绝都当作一次练习,分析原因,调整策略,然后继续。
别把“留学生”的身份看作是劣势。你的多语言能力、跨文化背景,在很多公司眼里恰恰是独特的优势。这条路没人能替你走,但学姐的这份“作业”希望能让你走得更稳一点,更快一点。
别忘了,你已经独自一人跨越山海来到这里,完成了学业,这本身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找工作这点事儿,算什么?加油,你绝对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