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温馨提示 |
---|
这篇文章全是过来人的血泪经验,不是专业的理财建议哦!我们的目标是:花小钱,办大事,理性消费,快乐留学! |
《留英成本飙升!你的生活费还够花吗?》
在英国的宝子们,最近还好吗?
上周五,在伦敦读研的学妹小A给我发了条微信,内容只有一张截图和三个哭泣的表情。截图是她的银行App界面,付完下个月的房租后,余额只剩下了两位数。她哀嚎:“学姐,我这个月又要‘吃土’了,感觉呼吸都是要钱的。昨天路过星巴克,闻到咖啡味都馋哭了,但最后还是没敢进去。”
我看着手机,心里五味杂陈。这场景,简直就是无数留英学生的真实写照。曾几何时,我们怀揣着梦想和父母的积蓄来到这个国家,以为可以一边好好学习,一边优雅地体验英伦生活。结果呢?现实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财务管理课”。房租月月涨,超市里的一根黄瓜都能卖到1镑,Tesco的Meal Deal从3镑涨到3.4镑,现在直逼4镑大关……每一笔账单,都在无情地压缩我们的生活空间。
这已经不是“月光”的问题了,很多人是“月初光”。生活费就像流沙,抓都抓不住。别慌,今天这篇文章,不卖惨,不灌鸡汤。我们就来盘一盘,你的钱到底都去哪儿了,再手把手教你一套超实用的“省钱组合拳”,让你在物价飞涨的英国,也能过得有滋有味。
钱都去哪儿了?你的“账单黑洞”大揭秘
想要省钱,第一步得知道钱花在了哪里。很多时候我们感觉钱“蒸发”了,其实它们都悄悄溜进了几个固定的“黑洞”。
黑洞一:租房,最大头的支出
这绝对是所有开销里最“凶猛”的一项。英国的房租,尤其是在大城市,涨得比我们的发际线还快。根据权威学生网站Save the Student发布的《2023年学生住宿调查》,全英学生的平均月租已经达到了£535。这还只是平均数!如果你在伦敦,那这个数字就是个笑话。
举个真实的例子,我朋友去年在伦敦二区租的一个小单间(ensuite),月租是£850。今年续租,房东直接涨到了£1000,涨幅接近18%!他吐槽说:“我每天醒来,感觉不是为自己活,是为房东打工。”而在曼彻斯特、伯明翰这些城市,情况稍好,但一个位置不错的单间,月租也普遍在£600-£700之间。这笔固定支出,直接决定了你每个月生活质量的起点。
黑洞二:超市账单,温水煮青蛙
如果说房租是“一刀切”的痛,那日常采购就是“凌迟”。英国国家统计局(ONS)的数据显示,近一两年的食品和非酒精饮料价格通胀率一度达到了惊人的19%以上,是几十年来最高的。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去年花£50能买满一购物车的东西,现在可能只能装半车了。
以前觉得Waitrose和M&S是“贵族超市”,现在发现,连平价的Tesco、Sainsbury's里面的东西也越来越“高攀不起”。一盒鸡蛋从£1.5涨到£2.5,一升牛奶轻松超过£1.2,连最基础的意面、面包都肉眼可见地变贵了。这些看似几p、几十p的涨幅,日积月累,一个月下来,就能在你的账单上划开一道大口子。
黑洞三:交通费,隐形的“吞金兽”
在英国,特别是伦敦,出行的成本非常高昂。伦敦地铁(Tube)的价格每年都在涨。现在,用Oyster卡或Contactless支付,一区的单程高峰票价是£2.80,如果你住得远一点,跨几个区通勤,那一天的交通费轻松就能超过£10。一个月下来,光是上学通勤,可能就要花掉£150以上。
火车票就更不用说了,临时买票简直是“天价”。有一次我临时决定从伦敦去布莱顿,单程票价居然要£30多,而提前预订可能只需要£10。这种价格的随机性,让很多说走就走的旅行都变成了“说不走就不走”。
黑洞四:社交与“小确幸”,甜蜜的陷阱
留学生活,社交必不可少。和朋友喝杯咖啡、下馆子吃顿饭、周末去Pub小酌一杯,这些都是维系友谊和放松心情的方式。但这些“小确幸”的成本正在急剧上升。伦敦一杯普通的拿铁,现在普遍在£3.5-£4.5之间。随便在外面吃一顿简餐,人均£15-£20是家常便饭。一个月下来,光是“吃吃喝喝”的开销,就能有好几百镑。
除此之外,还有Netflix、Spotify的订阅费,买书、买文具的“学习成本”,偶尔冲动消费买件衣服……这些零零散散的开销,加在一起,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省钱实战!从“吃土少女”变身“省钱达人”
好了,分析完“病情”,我们该“对症下药”了。省钱不是让你过苦行僧一样的生活,而是用更聪明的方式,花更少的钱,获得同样的快乐。下面这些干货,赶紧拿小本本记下来!
第一战:攻克超市,薅资本主义羊毛!
掐准“黄标时间”:英国各大超市在临近关门前,会对当天即将过期的生鲜、面包、熟食等打折,贴上黄色的“Reduced”标签。这简直是留学生的福音!一般规律是:M&S下午4点后开始,Co-op和Sainsbury's通常在晚上7点后,Tesco则更晚一些。花£1-£2就能买到原价£5-£6的三明治、沙拉或者烤鸡,晚饭瞬间解决,幸福感爆棚!
办会员卡!办会员卡!办会员卡!:重要的事情说三遍!Tesco的Clubcard和Sainsbury's的Nectar Card是必备神器。很多商品有“会员价”,能便宜一半甚至更多。比如一盒哈根达斯,原价£5.5,Clubcard价可能只要£3。积分还能兑换代金券,或者合作商家的优惠,比如电影票、餐厅折扣等。这羊毛,不薅白不薅!
拥抱“廉价超市”:别只盯着那几家“绿色”“橙色”的超市了,德国来的Aldi和Lidl才是真正的省钱王者。同样一篮子生活必需品(牛奶、鸡蛋、面包、果蔬、肉类),在Aldi或Lidl买,可能比在Tesco或Sainsbury's便宜20%-30%。虽然购物环境和品牌选择没那么丰富,但对于日常消耗品来说,质量完全没问题,省下来的可都是真金白银。
学会Meal Prep:每周花一个下午,集中采购,然后做好接下来3-4天的饭菜,分装在保鲜盒里。这样不仅能避免每天纠结“吃什么”的烦恼,更能有效控制成本,减少点外卖的冲动。一份自己做的鸡胸肉蔬菜饭,成本可能不到£3,但外卖至少要£10。
第二战:智慧出行,让交通费“瘦身”
16-25 Railcard,人手一张:这张“年轻岁月”卡,绝对是英国留学生必备。花£30办一张,有效期一年。购买全英的火车票都能享受1/3的折扣(也就是6.7折)。坐两三次长途火车就能回本。如果你年龄超过25岁但在读全日制课程,同样可以申请!
大巴永远是你的B计划:对于非紧急的长途旅行,National Express和Megabus是比火车便宜得多的选择。从伦敦到曼城,火车票动辄£50-£80,而大巴提前预订可能只需要£10-£20。虽然时间长一些,但车上有Wi-Fi和充电口,睡一觉或者看部电影就到了,性价比极高。
城市交通卡绑定学生身份:在伦敦,一定要把你的Oyster Card和16-25 Railcard绑定,这样非高峰时段的地铁票价也能打折。或者直接申请Student Oyster Card,购买月票或年票能省下30%的费用。其他城市也有类似的学生交通优惠,记得去学校官网或者当地公交公司网站查询。
第三战:免费娱乐,快乐不打折
博物馆和美术馆,免费的精神食粮:英国最棒的一点,就是绝大多数国家级博物馆和美术馆都是免费向公众开放的。大英博物馆、国家美术馆、自然历史博物馆、V&A博物馆……这些世界顶级的文化殿堂,够你逛上一年半载。既能提升艺术修养,又不用花一分钱门票,简直是完美的周末去处。
拥抱公园绿地:英国的城市公园是当地人生活的一部分。天气好的时候,约上三五好友,带上自制的三明治和水果,去海德公园、摄政公园来一场野餐,或者在草地上看看书、晒晒太阳,比去咖啡馆舒服惬意多了,还完全免费。
挖掘学校资源:别忘了你交的巨额学费里,包含了使用学校各种资源的权利。学生会(Student Union)经常会组织免费的电影之夜、讲座、派对和社团活动。这是结交新朋友、体验校园文化、同时又不用花钱的绝佳方式。
下载学生折扣App:UNiDAYS和Student Beans是每个留学生手机里必备的App。从Apple、ASOS、Nike等品牌的购物折扣,到餐厅、电影院的优惠,应有尽有。每次付款前,习惯性地打开App搜一下,可能就会有意外惊喜。
心态最重要:别让“省钱”绑架了你的留学生活
分享了这么多省钱技巧,最后还想和大家聊聊心态。
省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不是为了生活得更糟。如果为了省钱,每天只吃打折面包,拒绝所有社交,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那就完全背离了留学的初衷。我们远渡重洋,是为了开阔眼界,体验文化,结交朋友。
学会记账,不是为了让你对每一笔开销都感到愧疚,而是为了让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消费习惯,把钱花在“刀刃”上。比如,通过记账发现自己每个月花在买咖啡上的钱有£80,那么你可以选择每周少买两杯,把省下的钱用在一次短途旅行上。这不是消费降级,而是“消费升级”,因为你把钱投资给了更宝贵的体验。
偶尔的“放纵”是完全有必要的。努力学习了一周,周末和朋友去看场电影,吃一顿心心念念的火锅,这会给你带来巨大的精神满足感,让你有动力继续前行。真正的省钱大师,懂得如何平衡“节流”与“享受”。
在英国的生活成本确实越来越高,这对每个留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挑战。但这又何尝不是一次成长的机会呢?它教会我们独立,教会我们规划,教会我们如何在有限的资源里,创造出最丰富的生活。
所以,宝子们,别再为瘪下去的钱包过度焦虑了。下次走进超市,看到那枚黄色的“Reduced”标签时,不妨会心一笑。那不是妥协,而是你凭智慧赢得的一场小小胜利。记住,咱们不是穷,咱们只是会生活!你,一定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