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来西班牙留学,我怕你上瘾

puppy

嘿,我跟你说真的,千万别轻易来西班牙留学!我怕你一旦习惯了每天被地中海的阳光叫醒,习惯了下午三点和同学在街边小馆吃Tapas、喝Sangria,就再也回不去那种快节奏的生活了。这里的学习压力没那么“卷”,但艺术和文化的氛围却浓得化不开,周末一张廉航机票就能飞去欧洲任何一个角落。更要命的是,这里的学费和生活费还特别亲民。久而久之,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懒”,越来越懂得享受当下。所以,这篇“劝退”文你可得仔细看,我怕你看完成功“上瘾”,来了就不想走啦!

西班牙留学“上瘾”预警清单
阳光依赖症: 警告!你可能会对每年超过2500小时的日照产生严重依赖,回到多云的地方会感到情绪低落。
时间观念紊乱: 警告!下午两点吃午饭、晚上九点吃晚饭将成为新常态,你可能再也无法适应“朝九晚五”和“到点吃饭”。
预算失控(旅行方面): 警告!一张20欧的机票就能飞到罗马或巴黎,你的银行账户可能会因“说走就走”的周末旅行而频繁告急。
反“卷”人格形成: 警告!你将习惯一种更注重生活平衡和个人兴趣的学习模式,可能会对高强度的竞争环境产生“过敏”反应。
味蕾惯坏综合征: 警告!新鲜的伊比利亚火腿、海鲜饭和各式Tapas将抬高你的美食标准,普通的外卖可能再也无法满足你。

上周跟国内一哥们儿视频,他那边是晚上十点半,刚结束一个焦头烂额的会议,顶着两个硕大的黑眼圈,隔着屏幕都能闻到他身上那股“班味儿”。他跟我抱怨着没完没了的PPT和永远也达不到的KPI,问我最近在忙啥。

我把镜头调转了一下,让他看看我的“忙碌”现场:马德里时间下午四点半,我正坐在丽池公园旁边一家露天咖啡馆,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我的书上,暖洋洋的。桌上是一杯Café con Leche和一块刚出炉的巴斯克蛋糕,不远处还有街头艺人在拉着小提琴。我抿了口咖啡,慢悠悠地跟他说:“忙着……享受生活?”

电话那头是他长达十秒的沉默,然后是一句带着嫉妒的“粗口”。挂了电话,我突然冒出一个特别“恶毒”的念头:千万别让我的朋友们来西班牙留学,真的,我怕他们来了就“废”了,再也回不去了。

所以,今天这篇名为《别来西班牙留学,我怕你上瘾》的“劝退文”,我可是掏心掏肺写的。你可得仔细看,别怪我没提前警告你,万一你被这些“缺点”成功吸引,来了就不想走,那可别赖我。

上瘾点一:让你“变懒”的阳光和慢生活

第一个要“劝退”你的,就是西班牙那该死的、慷慨到不行的阳光。你有没有想过,当你的朋友们还在朋友圈里转发“求锦鲤”希望项目顺利时,你每天最大的烦恼可能是:今天去哪个广场晒太阳?

这不是开玩笑。根据气象数据显示,西班牙大部分地区年均日照时间超过2500小时,像南部的安达卢西亚大区,比如马拉加、塞维利亚这些城市,日照时间更是高达3000小时。这是什么概念?伦敦一年大概是1600小时,国内很多城市也就2000小时出头。这意味着在西班牙,你一年里有超过300天能被太阳叫醒,而不是被闹钟。

这种天气会直接导致一种“懒散”的文化蔓延。我刚来的时候也不习惯,约同学下午三点去图书馆,他回我:“急什么?吃完午饭,我得先睡个Siesta(午觉)。”当时我内心翻了个白眼,觉得这人怎么这么不上进。后来我才发现,不上进的是我。西班牙的商店、银行,甚至一些政府机构,在下午两点到五点这个时间段是真的会关门休息的!他们把生活和工作分得清清楚楚,午餐时间就是要好好享受美食,午后时光就是要用来休息或者陪伴家人。

我的朋友Anna,一个来自瓦伦西亚的本地女孩,她的生活哲学就是“No pasa nada”(没关系,不要紧)。论文ddl前一天,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她还能慢悠悠地约我去海边喝一杯Horchata(欧洽塔,一种当地特色饮料)。她说:“焦虑又写不出一个好字,不如先放松一下,思路就来了。”结果,她交上去的论文分数比我还高。久而久之,你也会被这种“ mañana, mañana ”(明天再说)的氛围所感染,不再为还没发生的事情过度焦虑,开始学着活在当下。这种“懒”,其实是懂得如何给生活充电的智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西班牙的人均预期寿命常年位居世界前列,2023年达到了83.2岁,这和他们地中海式的饮食以及这种懂得放松、享受阳光的慢节奏生活密不可分。

所以你想想,万一你习惯了这种每天阳光普照、午后小憩、凡事“No pasa nada”的生活,回国后老板让你“996”,客户让你24小时on call,你还适应得了吗?这瘾,戒起来可难了。

上瘾点二:让你“分心”的艺术和文化

好,就算你意志坚定,能抵挡阳光和慢生活的诱惑,那你也躲不过西班牙那无处不在、浓得化不开的艺术和文化氛围。这绝对是让你“荒废学业”的第二大元凶。

别的国家的留学生,周末去图书馆是常态。在西班牙,你的图书馆可能就是普拉多博物馆。普拉多博物馆对学生有优惠甚至免费政策,我刚到马德里的第一个月,几乎每周都往那跑,光是委拉斯开兹的《宫娥》和戈雅的“黑色绘画”系列,就够我琢磨半天了。你走在巴塞罗那街头,一抬头就是高迪设计的“奇形怪状”的建筑,米拉之家、巴特罗之家、圣家堂……每一栋都在挑战你的想象力。你根本没法安心走路,因为眼睛完全不够用。

我有个学建筑的同学,他来西班牙交换半年,结果整个人跟“疯”了一样。他跟我说,在国内看书本上的案例,和亲手触摸到那些百年建筑的墙壁,感受光影在上面变化,完全是两码事。他翘了无数节课,就为了跑去格拉纳达的阿尔罕布拉宫,在那个摩尔人留下的庭院里坐上一整天,研究那些繁复到极致的伊斯兰风格雕刻。

更要命的是这里的节日文化。西班牙人好像一年到头都在过节,而且一个比一个“离谱”。三月瓦伦西亚有法雅节,人们会焚烧制作精美的巨型人偶;四月塞维利亚有四月节,全城的人都穿上弗拉明戈舞裙,通宵达旦地跳舞喝酒;八月布尼奥尔小镇还有著名的番茄大战(La Tomatina),成千上万的人在街上互扔番茄……你说,当你的城市正在举行这样盛大的狂欢时,你还有心思坐在寝室里啃书本吗?

西班牙是世界上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截至2023年,共有50处,位列世界第四。这意味着,你随便坐个火车去隔壁一个小镇,可能就闯入了一个世界文化遗产。比如去塞哥维亚看古罗马大渡槽,去科尔多瓦看清真寺主座教堂,去萨拉曼卡逛西班牙最古老的大学城……这些地方不是景点,它们就是当地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种被历史和艺术浸泡的感觉,会让你觉得写论文、做pre都变得索然无味。所以,如果你是个自制力不强,又对历史文化充满好奇心的人,来西班牙留学真的要三思,我怕你的学分绩点会被这些“不务正业”的东西给拉低了。

上瘾点三:让你“败家”的廉价旅行

如果说文化和艺术只是让你“精神出轨”,那么西班牙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廉价的交通,就是让你“身体出轨”的罪魁祸首。它会让你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旅行家”,而不是一个“留学生”。

西班牙位于欧洲西南部,本身就像一个旅行宝藏。你可以去北部的巴斯克地区冲浪,品尝米其林级别的Pintxos(一种小吃);可以去南部的安达卢西亚看一场原汁原味的弗拉明戈,感受摩尔文化的遗韵;还可以飞到东部的海岛,比如马略卡或者伊维萨,在果冻色的海水里躺平。连接这些地方的交通非常方便,西班牙的高铁AVE网络很发达,从马德里到巴塞罗那只需要2.5小时,比国内很多城市间的通勤时间还短。

这还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西班牙是欧洲两大廉价航空巨头——瑞安(Ryanair)和伏林(Vueling)的重要基地。这意味着,从马德里或者巴塞罗那出发,飞往欧洲任何一个主要城市,机票价格经常会便宜到让你怀疑人生。

我给你举个真实的例子。有一次我周四晚上刷手机,看到瑞安航空有从马德里飞罗马的周末往返机票,含税总共才38欧元。38欧!在国内可能就是一顿好点的外卖钱,或者从市区打车去机场的费用。我当时脑子一热,立马就下单了。于是,那个周末,我的同学们在复习期中考试,而我,在罗马斗兽场旁边吃着Gelato(意式冰淇淋),在许愿池前投下了硬币。回来后,我确实花了两倍的时间来补落下的功课,但那种“周五在马德里上课,周六在巴黎铁塔下散步”的体验,真的会让人上瘾。

我的手机里有一个专门的App文件夹,里面全是欧洲的廉航、大巴和火车票务应用。每个月生活费一到手,我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下个月有没有便宜机票。去葡萄牙里斯本吃个蛋挞,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喝杯啤酒,去匈牙利布达佩斯泡个温泉……这些都成了我留学生活的一部分。久而久之,你的护照上会盖满各种申根国家的出入境章,你的相册里会存满欧洲各地的风光,但你的银行账户余额,可能就有点惨不忍睹了。这种“用脚步丈量欧洲”的诱惑,对于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年轻人来说,抵抗难度堪比登天。所以,如果你家里没矿,又想存点钱,那千万别来西班牙,我怕你每个月都变成“月光族”。

上瘾点四:让你“不思进取”的超高性价比

聊了这么多“花钱”的事,现在我们来聊聊最现实的——留学成本。这也是西班牙最“阴险”的圈套。它用极低的成本,为你提供了一个极高品质的留学生活,让你产生一种“我能在这里待到天荒地老”的错觉。

首先是学费。和英美澳等主流留学国家动辄每年几十万人民币的学费相比,西班牙的公立大学学费简直是“白菜价”。根据西班牙教育部的规定,公立大学的学费由各大区政府制定。以2023-2024学年为例,国际学生的本科注册费通常在每年750欧元到2500欧元之间,硕士则在1000欧元到3500欧元之间。你没看错,单位是欧元,一年学费折合人民币也就几千到三万块钱。这个价格,在国内读个中外合作办学的项目都不够。

我当时申请的是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的硕士,一年的学费大概是2800欧元,比我很多同学在英国读硕士的学费便宜了将近十倍。低廉的学费意味着你的家庭经济压力会小很多,你也不需要为了学费去拼命打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体验我前面说的那些文化、旅行和生活。

然后是生活费。西班牙在西欧国家里,物价水平是出了名的亲民。尤其是在非马德里和巴塞罗那这样的一线大城市,比如在格拉纳达、萨拉曼卡或者瓦伦西亚这样的大学城,生活成本就更低了。根据生活成本数据库Numbeo的数据,瓦伦西亚的租房成本比马德里低了近40%。

在吃的方面,西班牙更是学生党的天堂。中午很多餐厅都有“Menú del Día”(今日套餐),通常包含前菜、主菜、甜点或咖啡,外加一杯酒水,价格在10到15欧元之间,就能吃得非常丰盛。晚上和朋友出去社交,也不需要花很多钱。在格拉纳达,你甚至可以体验到“点一杯酒水,送一份Tapa(小吃)”的神仙操作,花个七八欧元,喝两杯啤酒,送的两份Tapas就能让你吃饱。我曾经和朋友两个人,花了不到20欧,就吃喝得心满意足。

这种低成本、高品质的生活会让你产生一种惰性。你会习惯用很少的钱就过上非常滋润的日子:住着带阳台的公寓,周末去逛逛菜市场买新鲜的水果和海鲜自己做饭,闲暇时在街角的咖啡馆坐一下午。当你习惯了这一切,再让你去一个喝杯咖啡都要七八镑(伦敦)、十几刀(纽约)的城市,你还能心甘情愿地掏钱包吗?这种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后遗症”,才是西班牙留学最可怕的地方。

上瘾点五:让你“格格不入”的学习氛围

最后,我们来谈谈学习本身。你可能会觉得,前面说的都是生活,学习上总该“卷”一点吧?错了。西班牙大学里那种“反内卷”的氛围,可能会彻底颠覆你的学习习惯,让你回国后在职场上“格格不入”。

这里的课堂,很少有一言堂式的灌输。教授更喜欢启发式教学,课堂上充满了大量的讨论和互动。我记得我第一节课,教授就让我们直接称呼他的名字,而不是叫“老师”或“教授”。课堂上,他提出的问题经常没有标准答案,他鼓励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甚至去质疑他。这对于习惯了被动接收知识的我来说,一开始非常不适应。

西班牙的考核方式也很多元化。“Trabajo en grupo”(小组作业)是家常便饭,几乎每门课都有。这非常考验你的沟通、协作和妥协能力。你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单打独斗,当个“学霸”就行了。你得学会如何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思维方式的同学合作,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又如何尊重和整合他人的意见。这个过程很折磨人,但也非常锻炼人。我的西班牙同学,他们似乎天生就擅长presentation,表达能力和自信心都超强,这跟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有关。

这里的“不卷”还体现在,大家似乎并不把分数看作是衡量一切的唯一标准。虽然也有很多学霸,但大部分人追求的是知识本身和能力的提升。他们会花很多时间在图书馆,但也会花同样多的时间去参加社团活动、体育运动和朋友聚会。他们认为,生活和学习是平衡的,人格的全面发展比一个冷冰冰的绩点更重要。

尽管氛围轻松,西班牙的高等教育质量却不容小觑。在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巴塞罗那大学和马德里自治大学都位列全球前200名。许多商学院如IE、ESADE、IESE更是享誉全球。你在这里能学到扎实的专业知识,但更重要的是,你会学会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主动探索、批判性思考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可问题是,当你习惯了这种注重过程、鼓励思辨、强调协作的环境后,再回到一个结果导向、强调竞争、信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环境里,你可能会感到迷茫和困惑。你可能会变得“不够狼性”,在别人拼命往前冲的时候,你却在思考“这么做的意义是什么”。这种“后遗症”,可能会让你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显得有些“理想主义”和“不接地气”。

好了,我的“劝退”到此结束。阳光、美食、艺术、旅行、低廉的物价、轻松的氛围……这些“缺点”我可都掰开揉碎了讲给你听了。

如果你看完这些,非但没有被“劝退”,反而心跳加速,眼神发光,那我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只能给你最后几个不成熟的小建议,万一你真的一意孤行要来“上瘾”的话:

来之前,多少学点西班牙语。不为别的,就为了你能在街边小店里,自信地跟老板说“Una caña, por favor”(请给我来一小杯啤酒),那一瞬间的融入感,千金不换。

放下你的“计划癖”。在这里,最好的计划就是没有计划。试着接受火车晚点半小时,朋友迟到一刻钟,享受那些计划之外的惊喜。

别只盯着马德里和巴塞罗那。去安达卢西亚感受热情,去加利西亚品味海鲜,去巴斯克探索未知。每个大区都有它独特的灵魂,值得你花时间去发现。

所以,你真的想好了吗?一旦踏上这片土地,你的人生观、价值观、时间观可能都会被重新洗牌。别说我没提醒你,来西班牙留学,后果自负哦!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29285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