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布朗大学:藤校生都抢着读的宝藏专业

puppy

嗨同学,还在纠结选校选专业吗?说到藤校布朗大学,你是不是只想到它超自由的开放课程(Open Curriculum)?那你就out啦!其实布朗还藏着几个神仙级别的宝藏专业,火到连其他藤校生都挤破头想进。这些专业不仅跨学科玩得超溜,让你把兴趣和学术完美结合,毕业后的出路和发展更是潜力无限。想知道它们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这么“香”吗?快来文章里一探究竟,绝对干货满满,帮你打开申请新思路!

阅读前的小提示
这篇文章有点长,但全是干货!咱们不聊那些官话套话,就聊聊布朗大学里那些真正让学霸们挤破头的神仙专业。这不只是一份专业介绍,更像是一份帮你打开申请新思路的“藏宝图”。准备好了吗?咱们马上发车!

深夜11点的SciLi(布朗大学科学图书馆)咖啡因浓度高得吓人。我朋友Leo,一个大一新生,正对着电脑屏幕上那张密密麻麻的课程列表发愁。他来布朗,就是冲着传说中可以“为所欲为”的开放课程体系(Open Curriculum)。不用修任何必修课,想上什么就上什么,听起来简直是天堂。

可真到了自己手里,这份自由却变成了沉甸甸的“选择困难症”。他旁边一桌,两个学长正在热火朝天地讨论着什么。“我跟你说,CS-Econ这个组合简直无敌,我暑假在Jane Street实习,面试官一听我是这个专业的,眼睛都亮了。”另一个说:“那当然,咱们这专业毕业的,起薪数据比纯CS的还高一截。”

Leo悄悄竖起了耳朵。CS-Econ?这是什么?他之前只知道Computer Science和Economics,从没想过可以这样组合,而且听起来还这么“香”。他突然意识到,布朗最大的魅力,或许不只是“什么都可以学”的自由,而是在这份自由之下,催生出的一些强悍到犯规的“隐藏菜单”。这些专业,就像武林秘籍,平时低调,一旦出手,就足以惊艳全场,甚至连隔壁哈佛、MIT的学生都羡慕不已。

今天,作为你们在lxs.net的老朋友,我就来当一回“情报员”,带大家深挖一下布朗大学这些让藤校生都抢着读的宝藏专业,看看它们到底神仙在哪里!

经济、数学与计算机的“王炸”组合:APMA-CS-Econ

咱们就从Leo听到的那个神秘代号“CS-Econ”说起。其实在布朗,这通常指的是一个由应用数学(Applied Mathematics)、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和经济学(Economics)三个院系联合打造的跨学科专业群。你可以选择其中任意两个进行组合,比如APMA-Econ,CS-Econ,或者更硬核的APMA-CS。

这几个专业为什么这么火?简单来说,它们培养的是当今金融和科技市场最需要的那种人——“Quant”,也就是宽客。这些人既懂复杂的数学模型,又能用代码将模型实现,还能理解背后的经济学原理。无论是去华尔街顶级对冲基金做量化交易,还是去硅谷科技巨头做数据科学家,都是绝对的抢手货。

布朗的这个专业群强到什么地步?我们来看点数据。根据布朗大学自己的毕业生去向报告,每年进入高盛、摩根大通、谷歌、Meta这些顶级公司的毕业生中,APMA-CS-Econ专业的学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尤其是在那些以高智商和高薪闻名的量化对冲基金公司,比如Citadel、Jane Street、Two Sigma,布朗的这个专业组合简直就是一张“黄金入场券”。有数据显示,这些公司给应届毕业生的包裹(薪资+奖金)常常能轻松超过30万甚至40万美金,这对于一个本科生来说,简直是天花板级别的起点了。

我认识一个从APMA-Econ专业毕业的学姐,叫Sarah。她大一的时候本来是纯数学专业,觉得有点枯燥。后来她发现,可以把数学模型应用到经济预测上,再用编程去验证,这让她觉得酷毙了。她修了机器学习、计量经济学和随机过程这些课程,大三暑假就拿到了Citadel的实习offer。她说,面试的时候,面试官出的题几乎就是她平时课程project的延伸。布朗的课程设置非常前沿,教授很多都是业界大牛,他们教的不仅仅是理论,更是解决真实世界问题的方法。Sarah毕业后顺利留在了Citadel,她说她现在每天的工作就像在解一个巨大的谜题,充满挑战,也充满了成就感。

这个专业的魅力在于,它不是简单地把三门课拼在一起,而是真正地将三者的思维方式融合。你学到的不只是如何写代码,而是如何用计算思维去解决经济问题;你学到的不只是数学公式,而是如何用模型去洞察市场波动背后的逻辑。这种深度的交叉融合,才是它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当“学霸”遇上“艺术家”:Brown | RISD Dual Degree Program

如果说APMA-CS-Econ是理性与逻辑的巅峰,那么布朗和罗德岛设计学院(RISD)合办的五年双学位项目,就是学术与艺术的完美联姻。RISD是什么地位?这么说吧,它在艺术设计领域,就是神一样的存在,常年霸占全美乃至全球第一的宝座。

想象一下,你可以在五年内,同时拿到常春藤名校布朗大学的文学士(A.B.)或理学士(Sc.B.)学位,以及世界第一艺术学院RISD的艺术学士(B.F.A.)学位。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既可以是在布朗实验室里研究认知神经科学的科学家,也可以是在RISD工作室里打磨一件雕塑的艺术家。你的左脑和右脑,将在这里得到同等级别的极致开发。

这个项目有多难进?它的录取率常年低于3%,比布朗大学和RISD各自的录取率都要低得多。每年在全球只招收15-20名学生。能被录取的,都是那种传说中的“六边形战士”,不仅学术成绩顶尖,还要有惊人的艺术天赋和作品集。

这个项目的毕业生都去干嘛了?他们的出路简直可以用“降维打击”来形容。比如,获得过麦克阿瑟“天才奖”的艺术家和计算机科学家John Maeda就是这个项目的早期践行者。还有像Joe Gebbia,他拥有布朗的平面设计和工业设计学位,后来他联合创办了一家小公司,叫Airbnb。他把在RISD学到的设计思维和用户体验理念,与商业模式结合,彻底改变了全球的旅行住宿行业。

我听过一个就读这个项目的学生分享他的日常。他上午可能还在布朗上着一节关于“中世纪欧洲史”的研讨课,下午就跑到RISD的工作室里学习玻璃吹制,晚上又回到布朗的工程实验室里用3D打印机为自己的设计作品制作模型。他说这种“跨界”的日常让他感觉自己像个“文艺复兴人”,能够从完全不同的视角去看待和解决问题。比如,在设计一个手机App时,他不仅会从计算机科学的角度考虑功能实现,更会从工业设计的角度思考用户交互的每一个细节,从叙事学的角度构建产品的故事线。这种跨维度的思考能力,是任何单一学科都无法给予的。

这个项目培养的不是单纯的工程师或艺术家,而是未来的创新者和定义者。他们懂得技术,更懂得人性;他们能创造美,更能让美产生商业和社會價值。在今天这个越来越看重创意和体验的时代,这样的人才,无疑是稀缺且宝贵的。

直通顶尖医学院的“黄金门票”:PLME 项目

在美国,想当医生是一条极其漫长且艰辛的道路。本科毕业后要经历残酷的MCAT考试,再挤破头去申请医学院,录取率极低。而布朗大学的PLME(Program in Liberal Medical Education)项目,就是这条路上的一个“官方外挂”。

这是全美历史最悠久、也是常春藤盟校中唯一的“本硕连读”医学项目。一旦被PLME录取,就意味着你同时拿到了布朗大学本科和阿尔伯特医学院(The Warren Alpert Medical School)的录取通知书。只要你本科期间成绩达标,就可以免去MCAT考试,直接升入医学院。这个8年的项目,给了学生无比巨大的安全感和自由度。

这个项目的录取难度堪称“地狱级别”。根据官方数据,近几年的申请人数都在4000人左右,而最终录取的只有大约90人,录取率仅为2.2%左右。申请者不仅要有近乎完美的学术背景和标化成绩,还要有丰富的科研、志愿者经历,以及对医学事业发自内心的热情和深刻理解。

PLME最大的魅力,并不仅仅是“保送医学院”。它真正颠覆性的地方在于,它解放了“准医生”们的本科四年。没有了申请医学院的巨大压力,学生们可以真正遵循布朗的开放课程理念,去探索任何他们感兴趣的领域。你可以是主修埃及学的PLME学生,也可以是主修音乐理论的PLME学生。学校鼓励你成为一个知识渊博、视野开阔的“全人”,而不仅仅是一个会考试的医学预科生。

我认识一个PLME项目的学生,他的本科专业是公共卫生。他利用暑假去非洲参与无国界医生的项目,研究当地的流行病防治。他还选修了很多人类学的课程,去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看法。他说,这些经历让他深刻地认识到,医生治疗的不仅仅是“病”,更是“人”。如果没有PLME提供的这份从容和自由,他根本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去进行这些看似与“考分”无关的探索。而恰恰是这些探索,让他未来更有可能成为一名充满人文关怀的优秀医生。

从PLME走出的校友遍布全美顶尖的医疗机构和研究中心。比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前院长Elias Zerhouni博士就是该项目的毕业生。这个项目培养的,从来都不是流水线上的医生,而是医学领域的未来领袖,他们不仅医术精湛,更具备改变医疗体系的远见和能力。

终极自由:打造你自己的“独立专业”

聊了这么多“神仙专业”,最后我们来聊一个最能体现布朗精神的选项——独立专业(Independent Concentration)。如果上面那些强大的跨学科专业还满足不了你天马行空的学术想象力,那么布朗允许你自己创造一个独一无二的专业。

这不是开玩笑。只要你能说服两位教授作为你的导师,并提交一份逻辑严谨、学术价值高的专业设计方案,你就可以成为自己专业的设计者和第一位学生。每年,都有那么一小撮最具创造力和勇气的布朗学生,走上这条“无人之路”。

这些独立专业的名字听起来就足够酷炫。比如,我见过有学生设计的专业叫“神经伦理学”(Neuroethics),结合了神经科学、哲学和法学,专门研究脑科学发展带来的伦理问题。还有人设计了“城市食物系统”(Urban Food Systems),融合了环境科学、社会学和经济学,去探索如何在现代城市中建立可持续的食物供应体系。最近几年,随着AI的火爆,甚至有学生创建了“计算社会科学”(Computational Social Science),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行为。

选择独立专业的学生,通常都是对自己未来有清晰规划,并且现有专业框架无法满足其求知欲的人。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极其宝贵的锻炼。你需要自己设计课程体系,主动去联系不同院系的教授,清晰地阐述你的学术目标。这培养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项目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和开创精神。

CNN的创始人泰德·特纳(Ted Turner)在布朗读书时,就因为对现有专业不满意而选择了古典学,这种不拘一格的精神一直延续至今。一个更近的例子是,广受欢迎的播客“Reply All”的联合创始人Alex Goldman,他在布朗就设计了自己的独立专业。这种经历让他学会了如何整合不同来源的信息,并用引人入胜的方式讲述出来,这正是他后来事业成功的关键。

设计独立专业,就像是在学术世界里进行一次创业。你就是你的“公司”的CEO,你的产品就是你自己。虽然这条路充满挑战,但一旦成功,你所获得的将远远超过一张学位证书。你获得的是定义问题、整合资源、并创造全新解决方案的能力。这种能力,在任何时代、任何领域,都是最稀缺的核心竞争力。

好了,聊了这么多,不知道有没有让你对布朗的认识刷新了一层?

其实,不管是选择那些已经声名鹊起的“王炸”组合,还是勇敢地开创属于自己的独立专业,布朗真正想告诉你的,可能就一件事:别让传统的专业划分限制了你的想象力。

这个世界上的很多重要问题,都不是单一学科能解决的。未来的领袖,一定是懂得如何跨界、如何连接不同知识体系的人。所以,下次当你再纠结于“我该学什么专业”时,不妨换个问法:“我想解决什么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和技能?”

当你开始这样思考时,你会发现,选专业不再是一个痛苦的抉择,而是一场激动人心的探索。而布朗,就是那个为你提供了最棒的地图和装备,并鼓励你画出属于自己航线的理想营地。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3064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