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核心看点 |
|---|
| IRCC内部文件到底说了啥? |
| 毕业工签(PGWP)新政提案,靠谱吗? |
| 对我们应届生和在读生影响有多大? |
| 面对不确定性,我们现在能做点什么? |
晴天霹雳!毕业工签也要考语言了?
上周五,多大的小A刚刚结束了她本科生涯的最后一门Final。走出考场,阳光正好,她长舒一口气,感觉整个人生都重启了。四年的“苦窑”终于熬出头,接下来就是申请毕业工签(PGWP),找份心仪的工作,然后按部就班地规划移民,“上岸”加拿大的美好生活仿佛就在眼前。她开心地在朋友圈发了条“终于解放”,约上三五好友,准备晚上去吃一顿火锅庆祝。
可就在她刷着手机,盘算着去哪家火锅店的时候,留学群里一个链接“Duang”地一下弹了出来,标题赫然写着:《重磅!加拿大毕业工签或将改革,要求语言成绩和专业背景!》。小A的心咯噔一下,点开一看,整个人都懵了。文章里说,加拿大移民部(IRCC)的一份内部文件泄露,正在讨论对PGWP进行大改,未来申请者可能需要提供雅思或思培成绩,甚至要求专业必须是“紧缺行业”!
群里瞬间炸开了锅。“不是吧?PGWP不是有手就行吗?”“我学Marketing的怎么办?是不是没戏了?”“雅思要考到多少分啊?跟EE一个标准?”……看着一条条充满焦虑的讨论,小A刚刚还阳光灿烂的心情,瞬间乌云密布。那顿火锅,也吃得索然无味。
相信小A的经历,也是最近很多同学的心情写照。这个消息就像一颗炸弹,在我们这些应届生和在读生的世界里引爆了。PGWP,这个被我们视为从学生到移民的“黄金桥梁”,难道要从康庄大道变成独木桥了吗?别慌,今天这篇文章,咱们就来深挖一下,这个“晴天霹雳”到底是怎么回事,对我们影响有多大,以及最重要的,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这“晴天霹雳”到底从哪儿来的?
首先,咱们得搞清楚,这消息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哪个无良中介为了KPI编出来的。它的源头,是加拿大移民、难民和公民部(IRCC)在2023年11月21日的一份内部战略文件。这份文件可不是小道消息,而是IRCC高层用来讨论未来政策走向的“作战地图”。
这份文件里到底说了什么“吓人”的东西呢?简单来说,IRCC觉得现在的PGWP政策太“慷慨”了,有点“普惠”过头,导致一些问题出现。比如,很多毕业生找不到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只能在餐厅、超市打零工,这不仅浪费了他们在加拿大的教育投资,也无法满足加拿大劳动力市场的真实需求。
根据IRCC的数据,2023年,加拿大的国际学生数量首次突破了100万大关,同年发放的PGWP数量也超过了28万份。人一多,问题就来了。IRCC的报告显示,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PGWP持有者最终从事的是符合其教育背景的TEER 0/1/2/3类工作。很多人拿着工签,却在做一些低技能的岗位,这对于他们后续申请永久居民(PR)非常不利。
所以,IRCC的官员们就开始琢磨了:怎么才能让PGWP更好地服务于加拿大的经济,同时也能让留学生们更容易“上岸”呢?于是,这份内部文件里就提出了几个颠覆性的改革方向:
1. 引入语言要求:这是最炸裂的一条。提案建议,未来申请PGWP,可能需要提供语言考试成绩。至于标准,文件里提到了一个词“align”,也就是“看齐”,很有可能向快速通道(Express Entry)的最低语言标准(CLB 7,也就是雅思G类听说读写四个6)看齐。
2. 与劳动力市场挂钩:不再是读什么专业都能拿PGWP。未来的政策可能会向特定领域的毕业生倾斜,比如那些符合加拿大“紧缺职业列表”的专业。哪些是紧缺职业?我们可以参考一下2023年和2024年Express Entry的“定向邀请”类别,主要包括:医疗保健、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技工(如木工、水管工)、运输、农业和食品加工等。
3. 调整工签长度:现在的PGWP长度基本和学习时长挂钩,读两年以上课程就能拿满3年。未来的工签长度,除了看学习时长,可能还要看你的专业是不是“被需要”的。如果你是紧缺专业,或许能拿更长的工签;如果不是,工签时长可能会缩水。
看到这里,是不是感觉背后一凉?辛辛苦苦读完书,结果工签这第一步就可能被专业和语言卡住,这简直是从源头上开始“劝退”啊。
别慌!这事儿靠谱吗?离落地还有多远?
冷静,深呼吸!虽然这份文件内容很具体,但我们必须明确一点:这目前还只是一个“提案”(Proposal),是一份内部“讨论稿”(Discussion Paper),而不是板上钉钉的“法律”(Law)。
在加拿大,一项移民政策从提案到正式实施,中间的路还长着呢。通常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是内部讨论和评估,现在就处于这个阶段。IRCC的政策分析师们会研究各种方案的可行性和影响。
接着是利益相关者咨询。IRCC会和各省政府、教育机构(大学和学院)、行业协会、学生组织等开会,听取他们的意见。你想想,加拿大的大学和学院每年靠国际学生的学费赚得盆满钵满(根据加拿大环球事务部的数据,2022年国际学生为加拿大经济贡献了超过220亿加元),如果政策大改导致生源锐减,他们肯定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然后是向公众公布草案,收集反馈。这期间,媒体会报道,大家会在网上讨论,形成舆论。如果反对声音太大,政府可能会修改甚至放弃这个提案。
最后,才会正式公布新政,并且通常会设置一个过渡期或“祖父条款”(Grandfather Clause),确保已经入学或即将毕业的学生不受影响。比如,可能会规定“自202X年X月X日起入学的新生将适用新规”。
举个真实的例子,2024年初移民部长宣布收紧学签政策,并调整了毕业工签对“公私合营”(PPP)学院毕业生的资格。这个政策从传出风声到正式宣布,也经历了好几个月的发酵。而且,即便是宣布了,IRCC也在后续发布了补充说明,对一些细节进行了微调。
所以,这份关于PGWP语言要求的提案,从现在到真正落地,快则几个月,慢则一两年,甚至可能在各种博弈中被改得面目全非,或者干脆不了了之。对于已经在读或者马上要毕业的我们来说,大概率是不会被“一刀切”的。
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掉以轻心。这份文件的出现,释放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加拿大移民政策的“宽松时代”可能正在走向终结。未来,加拿大需要的是能直接为其劳动力市场做出贡献、语言过关的“精选”人才,而不是简单的“越多越好”。
如果真的实施,对我们影响有多大?
虽然政策还没落地,但我们不妨做个“沙盘推演”。假如,最坏的情况发生了,这个提案原封不动地变成了现实,会对我们产生什么样的连锁反应?
对即将毕业的你: 这无疑是压力最大的一群人。原本的计划是毕业后立刻申请PGWP,然后马上投入找工作的大军。现在,时间线里可能要硬生生插入一个“备考雅思”的环节。
比如我的朋友小C,在滑铁卢大学读的计算机科学,技术能力很强,但口语和写作是短板。他本来打算先找个工作,在工作中慢慢提升英语。如果新政实施,他可能就得在毕业后的90天内,一边投简历面试,一边刷题考雅思,时间会变得异常紧张,甚至可能因为语言不过关而错失最佳的招聘季。
对正在读书的你: 你的处境相对好一些,还有时间调整和准备。但这个消息意味着,你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只顾着应付学校的考试和due date了。
你可能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专业。如果你学的是商科里的市场营销、人力资源,或者文科里的历史、社会学,这些专业虽然很好,但在加拿大的“紧缺职业列表”上并不突出。你就需要从现在开始,有意识地去选修一些与STEM或数据分析相关的课程,或者积极寻找相关的实习(Co-op),为自己的履历增加“硬核”技能,努力向紧缺行业靠拢。
对准备来留学的你: 这个影响就更大了。以前选择来加拿大,PGWP的宽松政策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现在,这个优势可能会打折扣。你需要在选校选专业的时候,就用“就业”和“移民”的眼光来审视。不能再简单地看学校排名,或者选一个“水”一点好毕业的专业了。你可能需要直接对着加拿大的紧缺职业列表来倒推,看看应该读什么专业,才能在毕业后更有竞争力。
总而言之,如果新政落地,留学的“游戏规则”就变了。以前是“先上车后补票”,先拿到工签,再慢慢规划职业和移民。未来可能会变成“持票上车”,你得先证明自己具备了语言能力和专业技能,才有资格拿到这张进入加拿大职场的“门票”。竞争的起跑线,被大大提前了。
现在卷起来?我们到底该做点啥?
说了这么多,大家最关心的还是:面对这种不确定性,我们现在到底能做点什么,才能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别焦虑,与其在群里干着急,不如从今天开始,行动起来。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搞定语言! 这是我能给出的最核心的建议。无论PGWP政策最终改不改,语言能力都是你在加拿大生存、工作、社交和移民的基石。一个好的语言成绩,是你求职时的敲门砖,也是你申请PR时的加分项。把它搞定,百利而无一害。
别再抱着“考完雅思就解放”的心态了。把语言学习融入到你的日常生活中。从现在开始,给自己定个小目标:每周看一次不带字幕的CBC新闻,强迫自己去参加一次学校的Workshop,主动和超市收银员多聊两句。同时,把雅思或思培的备考提上日程。不要等到毕业前才临时抱佛脚。目标分数?保底CLB 7(雅思G类4个6),冲刺CLB 9(雅思听力8,其他7)。这个分数,不仅能应付未来任何可能的PGWP要求,还能让你在EE打分中占据巨大优势。
第二,重新审视你的职业规划,拒绝“躺平”。 “毕业了再想找什么工作”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你需要在读书期间,就为自己的职业道路做好铺垫。
去IRCC官网,把Express Entry定向邀请的职业列表打印出来,看看你的专业和哪些沾边。如果你是商科学生,可以多关注金融科技(FinTech)、商业数据分析等方向。如果你是文科生,可以尝试学习一些用户体验(UX/UI)设计、技术写作(Technical Writing)的技能。
利用好学校的Co-op和Internship机会!一份高质量的实习,比你GPA高0.1分重要得多。我认识一个学姐,在UBC读的是心理学,听起来和“紧缺”完全不搭边。但她在大学期间,敏锐地发现医疗管理领域的机会,主动去一家医疗科技公司做了两份实习,负责用户行为研究。毕业后,她凭借这段独特的经历,顺利进入了医疗行业,职业路径一下子就和“Healthcare”这个高光领域关联上了。
第三,拓展信息渠道,不要只活在微信群里。 别再只看那些贩卖焦虑的公众号文章了。养成定期查看官方信源的习惯。IRCC的官网、加拿大政府的官方新闻发布,才是最准确的信息来源。同时,关注一些专业的移民论坛和新闻网站(比如CIC News),看看大家都在讨论什么,最新的省提名(PNP)政策是什么。
第四,多条腿走路,别把鸡蛋都放在PGWP一个篮子里。 PGWP只是其中一条路。加拿大的移民体系非常复杂,除了联邦的EE,每个省都有自己的省提名计划(PNP)。有些省份的PNP项目对留学生非常友好。例如,安省的硕士/博士毕业生类别,在特定时期甚至不需要工作offer就可以申请。卑诗省(BC)也有针对特定专业(如科技、医疗)毕业生的快速通道。花点时间研究一下你所在省份的PNP政策,说不定能发现一条更适合你的“捷径”。
我知道,看到这些消息,心里肯定会烦躁,会不安。感觉就像跑了四年的马拉松,临近终点,裁判突然告诉你,规则可能要改,终点线前可能要加一个跳高项目。这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无力感,我完全理解。
但回头想想,我们这群选择漂洋过海来留学的孩子,哪个不是一路披荆斩棘、打怪升级过来的?从考托福雅思,到申请学校,再到适应异国他乡的生活和学习,我们早就练就了一身应对变化的本领。这点风浪,吓不倒我们。
把焦虑的时间,用来多背50个单词,用来在LinkedIn上多联系一位校友,用来把自己的简历再改一版。政策在变,市场在变,唯一不变的,是提升我们自身的竞争力。把语言的短板补上,把专业的技能练硬,把职业的道路规划清晰。未来的路,终究要靠我们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来。
别怕,www.lxs.net会一直陪着你们,随时为你们带来第一手的政策解读和最硬核的实战攻略。稳住,我们能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