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编悄悄话:来澳门前必看 |
|---|
| 别把学语言当成任务!在澳门,语言是你解锁这座城市的钥匙。大胆开口,哪怕说错了也没关系,本地阿姨的微笑和同学的鼓励,是你最好的老师。记住,脸皮厚一点,进步快N倍! |
嘿,各位准留学生们,我是你们在 lxs.net 的老朋友,学长小编一枚。
还记得我刚拿到澳门大学offer那会儿,我妈比我还紧张。她拉着我的手,愁眉苦脸地问:“儿啊,听说那边上课都说英语,你那三脚猫的口语能行吗?出门买东西都说广东话,你听得懂吗?会不会被人骗啊?”
我当时也是心里直打鼓,揣着一颗七上八下的心,拖着两个巨大的行李箱,踏上了这片传说中“东方拉斯维加斯”的土地。开学第一周,我去学校旁边的茶餐厅,对着菜单上的“西多士”和“冻柠茶”研究了半天,服务员阿姨用飞快的粤语问我“食咩啊靓仔?”(吃什么啊帅哥?),我瞬间石化,憋了半天,指着菜单小声说:“This one… and this one…” 那场面,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又囧又好笑。
然而,就是从这次尴尬的点餐开始,我的澳门“语言开挂”之旅,正式拉开了序幕。几年后的今天,我不仅能跟导师用英语流利地讨论paper,还能在茶餐厅里用粤语和老板吹水聊天,更能跟来自五湖四海的内地同学用普通话侃大山。这种感觉,怎么说呢,就好像给自己的人生装了好几个语言包,随时切换,无缝衔接。真的,爽爆了!
所以今天,我想好好跟你们聊聊,来澳门留学,你的语言能力到底能有多“野”的成长。
英语能力:不是在学习,是在“呼吸”
先说说大家最关心的英语。国内很多同学,包括曾经的我,学了十几年英语,还是“哑巴英语”。背了无数单词,刷了无数卷子,一到 gerçek 场景就卡壳。但在澳门,这一切都变了。
这里的大学,国际化程度高到让你惊讶。拿澳门大学来说,根据官方数据,校内有超过80%的教师来自世界各地,比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葡萄牙等等。这就意味着,你的教授可能就是个顶着金色卷发、说着地道牛津腔的老外。课堂上,从教材、PPT到小组讨论、期末考试,通通都是英文。一开始你可能会有点懵,感觉像在听天书,需要全程开着录音笔,课后反复听才能跟上。但相信我,最多一个月,你的耳朵就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逐渐能抓住关键词;一个学期下来,你已经能轻松听懂教授的笑话,还能在课堂上举手提问,跟外国同学撕……哦不,是辩论了。
我认识一个学妹小K,她刚来的时候,雅思口语只有5.5分,上课从不敢发言。她们学院有个规定,课堂发言占平时分的30%。为了不挂科,她硬着头皮,每次课前都把要说的内容写在小纸条上,然后照着念。念得磕磕巴巴,脸红到脖子根。但她的美国教授每次都笑眯眯地鼓励她:“Good point! Keep trying!” 就这样,从念稿子到脱稿,从一句话到一段话,一年后,她已经能代表学院去做英文的学术分享了。前阵子她告诉我,她又考了一次雅思,口语考了7.5,连她自己都不敢相信。
这种进步,不是你报多少个培训班能换来的。这是环境的力量。在澳门,英语不是一门需要“学习”的科目,而是你每天生活、求知的工具。你每天都在用英语听课、阅读、写作、交流,它就像空气一样,你无时无刻不在“呼吸”它。根据2023年QS世界大学排名,澳门大学在“国际师资比例”这项指标上表现非常出色,位列全球前列。这种高度国际化的学术氛围,就是你英语能力原地起飞的最佳助推器。
粤语能力:从一脸懵圈到“自己人”
走下课堂,澳门的“B面”就来了——一个活色生香的粤语世界。公交车上的报站,便利店店员的问候,街坊邻里的闲聊,背景音全是地道又亲切的粤语。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暨普查局的数据显示,超过88%的澳门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粤语。这意味着,你想真正融入这座城市,听懂粤语是必修课。这听起来很难,但其实比你想象的要简单得多。
刚开始,你可能会像我一样,只会说“唔该”(谢谢/麻烦了)和“几多钱?”(多少钱?)。但人类的本质是吃货啊!为了能吃到隐藏在街头巷尾的各种美食,你会逼着自己去学。你会发现,原来“走青”是不加葱,“飞冰”是不加冰,“靓仔”是白米饭。每次成功用粤语点单,那种成就感,比考试拿A+还开心!
我有个哥们儿,是北方人,一句粤语都不会。他爱上了楼下茶餐厅的猪扒包。为了能跟老板娘搞好关系,让她多给一块猪扒,他每天看TVB的剧,听粤语歌,硬是把自己的粤语练出来了。现在,他不仅能跟老板娘从猪扒包聊到天气,还能听懂隔壁桌阿姨们的八卦。老板娘每次见他都笑呵呵地喊他“靓仔”,还真就每次都给他多加料。他说,学会粤语,感觉自己从一个游客,变成了这个社区的“自己人”,整个城市都变得立体和温暖了。
这种语言学习是潜移默化的。你不需要正襟危坐地去上课,生活就是你最好的课堂。慢慢地,你会发现自己能听懂大部分粤语对话,甚至偶尔还能蹦出几句地道的表达,比如“搞掂晒”(全部搞定),“冇问题”(没问题)。这种技能,无论你将来是留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还是单纯作为一种人生体验,都绝对是加分项。
普通话:家的感觉,社交的基石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有点慌:全英教学,出门粤语,那我岂不是要与世隔绝了?别怕,普通话在澳门,绝对是你的“舒适区”和“大本营”。
随着内地与澳门交流的日益紧密,来澳门求学的内地学生数量逐年攀升。根据澳门高等教育局的最新统计,内地学生已经成为澳门高校非本地学生的最大群体,占比超过70%。这意味着,在你的同学、室友、社团伙伴中,有大把大把说普通话的朋友。
一下课,大家三五成群,约着去吃饭、去图书馆、去打球,交流自然是用最亲切的普通话。无论你来自东北、四川还是福建,大家南腔北调的普通话汇集在一起,那种感觉,就像回到了家。在这里,你永远不用担心因为语言不通而感到孤独。普通话是你和最广大的同学群体建立联系的桥梁,是你社交生活的基本盘。
这种感觉很奇妙。你在学术上用英语挑战自我,在生活里用粤语探索城市,累了、倦了,随时可以切换回普通话的频道,和朋友们毫无障碍地倾诉、吐槽、分享快乐。三种语言,分别对应了你的学习、生活和社交三个维度,让你在澳门的留学生活既有挑战,又有温度。
葡萄牙语:文艺的惊喜,独特的标签
最后,我们来聊聊澳门最独特的一张语言名片——葡萄牙语。
作为澳门的官方语言之一,葡萄牙语像是一种城市的背景色,低调却无处不在。当你漫步在议事亭前地,看着脚下经典的葡式碎石路,读着路牌上的“Largo do Senado”;当你走进一家葡国餐厅,看到菜单上的“Bacalhau”(马介休);当你在龙环葡韵住宅式博物馆前拍照,感受那份南欧风情……你会被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深深吸引。
说实话,在澳门生活,你完全可以一句葡萄牙语都不会。但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浪漫和惊喜。它时刻提醒你,你身处的不是任何一座普通的中国城市,而是一个有着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融历史的独特地方。
很多大学,比如澳门大学,都开设了葡萄牙语的选修课,而且非常火爆。我当时就选修了一年的葡语。虽然现在也只会说几句简单的问候,比如“Olá”(你好)和“Obrigado”(谢谢),但这个过程本身就非常有趣。它为你打开了一扇了解拉丁文化世界的窗户。
我认识一个学设计的学姐,她因为对葡式建筑和瓷砖画着迷,辅修了葡萄牙语。毕业后,她凭借着中、英、葡三语的优势,成功申请到了在葡萄牙里斯本的一家设计公司实习的机会。她说,在澳门的这段经历,尤其是学习葡萄牙语的决定,为她的职业生涯增添了独一无二的竞争力。
这或许就是澳门的魅力。它不会强迫你什么,但它会为你提供无数种可能。你可以选择安于舒适区,也可以像寻宝一样,去发掘这座城市隐藏的语言和文化彩蛋。
好了,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告诉你,别再为留学选校而焦虑了。
如果你想要的不仅仅是一纸文凭,而是一段真正能让你全方位成长的经历;如果你想在短短几年里,让自己在英语的专业、粤语的市井、普通话的亲切和葡萄牙语的浪漫之间自由穿行,那澳门,绝对是一个不会让你失望的选择。
别犹豫,勇敢地跳出舒适圈吧。当你未来某一天,能跟外国老板用英文邮件谈笑风生,能在广州的出租车上跟司机用粤语“吹水”,能跟来自天南海北的朋友用普通话把酒言欢,你一定会感谢今天这个勇敢的决定。
来吧,这座语言的宝藏之城,正等着你来亲自解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