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日本街头,感觉回国了?同胞已破84万

puppy

嘿,在日本留学的小伙伴们,是不是有过这种瞬间?走在池袋、新宿的街头,耳边飘来的不是日语,而是熟悉的普通话和各地方言,看到的是一排排麻辣烫、奶茶店,简直以为自己一个闪现回了国!这感觉可不是错觉哦,最新数据说在日同胞已经突破84万啦。这篇文章就深挖了一下,为啥咱们中国人越来越爱来日本?这背后不光是留学、工作的选择,还悄悄改变了日本的城市面貌。对我们留学生来说,这种“家门口”式的留学生活,究竟是好事还是挑战?是生活更方便了,还是竞争更卷了?想知道答案的话,快来看看文章吧!

给留学党的悄悄话
这篇文章有点长,但绝对是掏心窝子的话。咱们聊的不仅仅是数字,更是咱们每个留学生在日本的真实生活和未来选择。不管你是刚来日本一脸懵,还是已经成了“老油条”,相信都能在这里找到共鸣。泡杯茶,慢慢看吧!

嘿,各位在日留学的小伙伴,我是你们在lxs.net的老朋友,小编小新。

上周六晚上,我跟几个朋友约在池袋吃饭。电车门一开,熟悉的报站声还没落地,一股浓郁的麻辣烫混合着烤串的香气就先冲了进来。走出北口,我瞬间有点恍惚,怀疑自己是不是坐错了车,一不小心穿越回了国内的某个夜市。满耳朵都是“哎,你快点儿”“老板,多加辣!”的吆喝,视线所及,挂着中文招牌的兰州拉面、沙县小吃、绝味鸭脖、蜜雪冰城……一家挨着一家,霓虹灯闪烁下,那些熟悉的方块字比日语假名还要醒目。

我旁边一个刚来日本半年的学妹,忍不住拉着我的袖子小声说:“学长,我是不是在做梦?这真的是东京吗?感觉比我们老家县城还要‘中国’。”

这个场景,相信很多同学都感同身受吧?这种“走在日本街头,却感觉回了国”的奇妙体验,绝对不是你的错觉。它背后,是一个庞大而真实的数据:根据日本出入国在留管理厅发布的最新统计,截至2023年底,在日华人(包括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的总数已经历史性地突破了100万大关。其中,仅中国大陆的在留资格持有者就高达82.2万人,如果算上已经入籍的华人,这个数字还要更加庞大。我们常说的“同胞破84万”,其实是一个相对保守的说法了。

84万,这是个什么概念?这相当于日本鸟取县(日本人口最少的县)的总人口还要多出一大截。我们这84万同胞,正像一股温柔而强大的水流,悄无声息地汇入日本社会,不仅改变着我们自己的生活,也在重塑着东京、大阪这些国际都市的面貌。今天,咱们就来深挖一下,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这股“东渡热”为啥越来越火?对我们留学生来说,这种“家门口”式的留学生活,究竟是蜜糖还是枷锁?

为啥都爱来日本?原因比你想的复杂多了

以前提起中国人来日本,大家第一反应可能是“留学”或者“研修生”。但现在,情况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这浩浩荡荡的84万大军,身份构成五花八门,来日本的理由也各有各的“小算盘”。

第一大主力军,当然还是我们留学生。

根据日本学生支援机构(JASSO)的数据,2023年在日外国留学生总数超过30万人,其中中国大陆学生以超过11.5万人的数量稳居榜首,占比接近40%。为啥日本留学这么香?首先是性价比。跟动辄一年学费生活费大几十万人民币的英美澳加比起来,日本国公立大学一年学费才3万多人民币,私立大学也就6到8万,生活成本相对可控,对很多中产家庭来说,是个踮踮脚就能够到的选择。其次是地理位置和文化亲近感。一个多小时的时差,两三个小时的飞机,想家了买张机票就能回。加上动漫、日剧、J-POP等文化的影响,让很多年轻人对日本抱有天然的好感。

我的朋友小雅,在国内读的动漫设计专业,她告诉我,来日本读研是她从高中就定下的目标。“对我来说,这里就是‘圣地’啊!能亲眼看到秋叶原的盛况,能去吉卜力美术馆朝圣,能跟业界的大佬学习,这种感觉是其他国家给不了的。” 像小雅这样,因为文化热爱而选择日本的同学,占了留学生群体的很大一部分。

第二股强大的力量,是来日本工作的“打工人”。

日本现在面临着极其严重的“少子高龄化”问题,说白了就是年轻人不够用,很多行业都缺人。为了解决劳动力短缺,日本政府这些年不断放宽就业签证的限制。从高端的IT工程师、金融分析师,到服务业的酒店管理、销售,再到“特定技能”签证覆盖的建筑、护理、餐饮等14个行业,都为中国人敞开了大门。

举个真实的例子,我认识的一位前辈,在国内做了五年程序员,感觉“卷”不动了,通过招聘网站拿到了东京一家IT公司的Offer。他跟我说:“在日本工作,加班虽然也有,但远没有国内996那么夸张。薪资水平换算成人民币也很有竞争力,最重要的是,我能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数据显示,在日本工作的外国劳动者中,中国人数量位居第二,仅次于越南。尤其是在技术、人文知识、国际业务等领域,中国人才一直是中坚力量。

第三批,是来日本创业和投资的“老板们”。

你有没有发现,身边开中餐馆、奶茶店、旅行社、不动产公司的同胞越来越多了?这背后是“经营管理签证”的普及。最低只需要500万日元(约合25万人民币)的资本金,加上一份靠谱的商业计划书,就能申请。这个门槛相比很多西方国家来说,真的不算高。

我楼下就有一对来自福建的夫妻,他们盘下了一个小店面,开了一家麻辣烫。老板娘跟我聊天时说:“在国内开店竞争太激烈了。来日本发现,虽然这里也有很多中餐,但正宗的家乡口味还是有市场的。而且日本人服务意识好,经商环境比较规范,只要你用心做,生意就不会差。” 这些小微企业不仅解决了创始人自己的生计,还为我们留学生创造了大量的兼职岗位,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华人经济小生态。

除了这三类,还有通过结婚、永住、定住等各种方式留在日本的同胞。他们共同构成了这个庞大而多元的在日华人社群。

“中华浓度”飙升,是好事还是挑战?

同胞越来越多,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我们的留学生活变得太太太方便了!这种便利,体现在吃穿住行的方方面面。

生活便利度:★★★★★

想吃火锅?海底捞、小龙坎遍地开花。想喝奶茶?CoCo、喜茶、奈雪的茶应有尽有。想念家乡的零食调料?打开华人超市的App,老干妈、螺蛳粉、辣条、王老吉,当天就能送到家门口。甚至连剪头发、做美甲、看病、考驾照,你都能找到说中文的店家和服务人员。刚来日本时那种语言不通、手足无措的窘迫感,现在几乎被降到了最低。

我记得我刚来日本那会儿,租房子是个天大的难题,被好几个日本不动产公司因为“不租给外国人”而拒绝。而现在,专门服务中国人的不动产公司多如牛毛,从看房、签约到办理水电网,全程中文服务,一条龙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这种“保姆级”的服务,对初来乍到的留学生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福音。

心理安全感:★★★★★

留学在外,最怕的就是孤独。庞大的同胞社群,意味着我们能更容易地找到归属感。周末可以约上中国朋友一起吃中餐、唱K、玩剧本杀,过年过节可以聚在一起包饺子、看春晚。遇到学习或生活上的困难,在各种留学生微信群里吼一嗓子,总有热心的同胞出来答疑解惑。这种抱团取暖的氛围,极大地缓解了身在异乡的孤独和焦虑。

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当这种便利和舒适达到一定程度后,一些挑战和“副作用”也开始显现。

挑战一:日益加剧的“内卷”

人多了,竞争自然就激烈了。这种“卷”体现在留学生活的方方面面。

首当其冲的就是“打工”。以前,在中华料理店或免税店找个兼职相对容易,因为会中文是巨大优势。但现在,这些地方的岗位成了“香饽饽”,应聘者清一色都是中国留学生。老板们的要求也水涨船高,不仅要你中文好,还希望你日语流利、形象好、能吃苦。时薪1000日元的岗位,可能要跟几十个同胞一起竞争。

学术上的“卷”也同样残酷。尤其是在一些顶尖大学的理工科研究室或者文科的知名教授门下,申请者大部分都是优秀的中国学生。你的竞争对手不再是平均水平的日本学生,而是一群和你一样,从国内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学霸”。绩点、语言成绩、科研经历,样样都得过硬,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刷下来。

挑战二:难以突破的“华人圈”

环境太舒适,有时候会让人失去走出舒适圈的动力。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我见过一些同学,来日本两三年了,日语水平还停留在“こんにちは”(你好)和“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谢谢你)的阶段。为什么?因为他的生活完全可以“去日语化”。室友是中国人,朋友是中国人,兼职在中华料理店,上课跟中国同学坐一起,看的电视剧是国产剧,刷的App是抖音和小红书。除了上课听老师讲课,他几乎没有机会(也可能是不想)沉浸在日语环境中。

长此以往,这会形成一个巨大的隐患。如果你毕业后想留在日本进入日企工作,语言能力是硬门槛。即使你能力再强,无法和日本同事顺畅沟通,也很难有好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我们当初选择出国留学,不就是为了体验不同的文化,开拓自己的眼界吗?如果只是把生活圈子从国内的一个城市,平移到了日本的“另一个中国城”,那留学的意义又何在呢?

挑战三:对日本社会的隔阂感

当我们在自己的圈子里玩得不亦乐乎时,可能会在不经意间与真实的日本社会产生一层隔膜。我们通过中文媒体、华人口碑来了解日本,评价一家餐厅好不好吃,看的可能是小红书上的推荐,而不是日本的Tabelog。我们对日本社会的认知,也可能更多地来自于同胞间的“二手信息”,而不是自己亲身的观察和体验。

这并不是说同胞的圈子不好,而是如果我们完全依赖这个圈子,就可能会错过很多深入了解这个国家的机会。比如,参加一次当地的町内会祭典,去一家本地人爱去的百年老店居酒屋,或者加入一个日本大学生的社团……这些活动能让你看到一个更立体、更真实的日本,而不仅仅是游客视角和华人生活区里的那一面。

写在最后:方向盘,要握在自己手里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要劝大家远离华人圈,那不现实,也没必要。恰恰相反,这个庞大的同胞社群,是我们在海外最宝贵的资源和后盾。

生病时,一句“我这有药,给你送过去”,比什么都暖心。迷茫时,一位前辈的经验分享,可能会让你豁然开朗。想家时,一顿地道的中餐,就能瞬间治愈你的“中国胃”。

关键在于,我们该如何去利用这个环境,而不是被这个环境所“吞噬”。

你可以把华人圈当作你的“大本营”和“补给站”。在这里,你可以获得安全感和便利,可以放松身心。但别忘了,你的“主战场”依然是日本这个更广阔的社会。你要做的,是主动从“大本营”走出去,去探索、去交流、去碰撞。

别因为有中文服务的不动产,就放弃学习怎么用日语跟房东沟通;

别因为中华料理店打工舒服,就放弃挑战去日企实习的机会;

别因为中国朋友好交,就放弃和日本同学结伴出游的邀请。

我们这一代留学生,是幸运的。我们既能享受到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同胞支持,又拥有比前辈们更多的机会去融入和发展。走在日本的街头,既能找到家的温暖,也能追寻诗和远方。这究竟是好事还是挑战?答案,其实就在你自己手里。方向盘握稳了,你想去的地方,都不会太远。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926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