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搞金融,除了纽约你还能去哪儿?

puppy

嗨,同学!是不是一聊到留美搞金融,脑子里就自动蹦出“华尔街”和“纽约”?感觉不去那儿,金融梦就碎了一半?先别焦虑!纽约虽好,但竞争卷上天,生活成本也高得吓人。其实,交易氛围浓厚的芝加哥、资管巨头扎堆的波士顿,甚至“南方华尔街”夏洛特,都藏着超多宝藏机会。这些地方不仅压力可能小一点,生活更舒服,而且各有各的金融特色和对口的王牌公司。想知道这些城市更偏爱招什么样的人才?薪资待遇和工作文化又是怎样的?这篇文章就带你跳出“纽约圈”,帮你打开思路,找到最适合你的那条路!

嘿,金融人!读下去之前,先看看这个
1. 纽约不是唯一的金融圣地,别把鸡蛋都放一个篮子里。
2. 你的专业背景和性格,可能在别的城市更吃香。
3. “钱多”不等于“生活好”,算算时薪和生活成本,你会发现新大陆。
4. 这篇文章聊的是“思路”,不是“标准答案”,帮你找到最适合你的路!

留美搞金融,除了纽约你还能去哪儿?

“叮咚。”

凌晨一点,Kevin的手机亮了一下,是一封来自高盛HR的邮件。他心跳瞬间漏了一拍,颤抖着手点开,看到了那句熟悉的“we have decided to move forward with other candidates”。

窗外,纽约的灯火依旧璀璨,但Kevin眼里的光,灭了。

他是我认识的一个学弟,藤校金融工程硕士,简历闪闪发光。从入学第一天起,他的目标就无比清晰:华尔街,投行,留在曼哈顿。为此,他参加了能参加的所有networking event,每天只睡五小时,咖啡当水喝,把几百道金融面试题刷得滚瓜烂熟。他觉得,作为一个留学生,只有挤进纽约这个金融宇宙的中心,才算成功。

这次拒绝,是他收到的第五封了。他给我打电话的时候,声音里全是疲惫和迷茫:“学长,我是不是太菜了?来美国读金融,如果去不了纽约,还有什么意义?”

我完全理解他的感受。对我们这代留学生来说,“华尔街之狼”的画面太深入人心了。纽约,特别是曼哈顿下城那片方寸之地,仿佛是金融梦想的唯一载体。去不了那里,就像练了绝世武功却没机会上华山论剑,憋屈。

但咱们今天就是要聊聊这个“但是”。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当成千上万像你一样优秀的留学生,都削尖了脑袋往纽约挤的时候,你面对的是怎样地狱级别的竞争?你有没有算过,就算你拿到了年薪10万美金的offer,在纽约扣完税、付完每月4000刀的“小黑屋”房租后,还剩下多少能让你喘息的“生活”?

挂了Kevin的电话,我给他发了另一家公司的招聘链接,不在纽约,在芝加哥。我告诉他:“别灰心,你的数理背景和编程能力,可能在另一个地方,是他们抢着要的宝藏。”

这篇文章,就是想写给所有像Kevin一样,被“纽约梦”困住的同学。咱们跳出那个思维定式,一起看看地图上的另外几个点。这些地方,不仅有世界级的金融公司,更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更舒适的生活节奏,以及,可能更适合你的机会。

风城芝加哥:交易员的硬核天堂

如果你对金融的想象,不是西装革履和PPT,而是跳动的数字、复杂的算法和心跳加速的交易,那芝加哥绝对是你的天堂。

这里没有华尔街那种无处不在的精英压迫感,反而有一种属于工程师和技术宅的硬核气息。芝加哥是全球衍生品交易的宇宙中心。全球最大的期货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CME Group)就在这里。这意味着,全球的玉米、大豆、原油、股指期货的定价权,很大程度上掌握在这座城市手里。

这里的金融圈,更像一个巨大的科技实验室。主角不是投行家,而是宽客(Quant)、高频交易员和软件工程师。他们关心的是如何让交易策略比对手快零点几毫秒,如何在海量数据中找到别人看不到的盈利模型。

所以,芝加哥的公司在招人时,口味和纽约非常不同。他们可能不太在意你是不是名校兄弟会的,或者你爹是不是谁。他们更看重你的“硬功夫”:

  • 数理能力:数学、物理、统计学背景的博士在这里超级吃香。
  • 编程技能:C++是这里的王道,因为它快!Python也几乎是必备技能。
  • 解决问题的能力:面试时,他们会扔给你一些极具挑战性的概率题和算法题,看你脑子转得够不够快。

这里的顶级公司,听起来可能没有高盛、摩根士丹利那么如雷贯耳,但在业内,它们是神一样的存在。比如Citadel(城堡投资)、Jump Trading、DRW,这些都是顶级的对冲基金和自营交易公司。它们是金融食物链的最顶端,用技术和智慧收割市场。

咱们聊点实际的,薪资。别以为离开纽约薪水就会降级。在芝加哥,恰恰相反。根据Levels.fyi网站2023年的数据,像Citadel和Jump Trading给应届博士Quant开出的第一年总薪酬包(包括基本工资、签约奖金和预期奖金)可以轻松达到40万到50万美金。这个数字,秒杀了纽约绝大多数投行的Analyst岗位。

更重要的是生活成本。我们用数据说话,根据生活成本计算网站Numbeo的最新数据,芝加哥的房租比纽约低了将近54%!这意味着,在纽约你花4000美金租一个曼哈顿的studio,同样的价格在芝加哥可以租到市中心湖景高层公寓,带健身房和游泳池的那种。你赚得可能更多,花得却少得多。你的可支配收入和生活质量,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当然,芝加哥也有它的“劝退”点,比如那能把人吹傻的“妖风”和漫长的冬季。工作强度也很大,尤其是在顶级的交易公司,压力绝对不比华尔街小。但这里的文化更直接,更结果导向。你行,你就上,用代码和P&L(盈利与亏损)说话,没那么多办公室政治。

我认识一个学物理的博士师兄,在纽约找工作屡屡碰壁,因为他的背景和华尔街的“标准画像”不太符。后来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投了芝加哥的DRW,几轮技术面试下来,对方对他的建模能力和算法功底非常满意,当场就给了offer。现在他在那里做得很开心,感觉自己的才华终于用对了地方。

所以,如果你是技术流,享受解决复杂问题的快感,别犹豫,把芝加哥放在你的申请列表第一页吧。

学术波士顿:资管大佬的沉思之地

如果说芝加哥是快意恩仇的“技术派”,那波士顿就是底蕴深厚的“价值派”。

这座城市充满了学术气息,哈佛和MIT就坐落于此。这种氛围也深深影响了它的金融生态。波士顿不是玩短线交易的地方,这里是“买方”(Buy-Side)的重镇,特别是资产管理(Asset Management)和共同基金(Mutual Fund)的摇篮。

什么是资产管理?简单来说,就是帮别人管钱,而且是管大钱。比如养老金、大学捐赠基金、以及千千万万普通人的投资储蓄。这里的目标不是今天赚一笔就跑,而是通过深入的研究,找到那些能在未来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里持续创造价值的好公司,然后长期持有。

因此,波士顿的金融圈气质,更像是学者和研究员。大家谈论的是一家公司的护城河、管理层的格局、未来十年的行业趋势,而不是今天K线图的走势。

这里的王牌公司包括:

  • 富达投资(Fidelity Investments):全球最大的共同基金公司之一,管理着数万亿美金的资产。
  • 道富集团(State Street):全球最大的托管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之一。
  • 惠灵顿管理(Wellington Management):一家非常低调但业内声望极高的顶级资管公司。

这些公司想找什么样的人?他们喜欢的是有好奇心、有独立思考能力、能沉下心来做研究的人。你的金融知识当然要扎实,但他们更看重你的分析框架和逻辑思维。CFA(特许金融分析师)证书在这里是硬通货,含金量非常高。

相比纽约投行每周动辄90-100小时的工作强度,波士顿的资管行业要“人性化”得多。每周工作50-60小时是常态,大家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思考和享受生活。这是一种更可持续的职业路径。

薪资方面,起薪可能不如顶级的量化基金或投行,一个研究岗位的应届生第一年总收入大概在15万到20万美金之间。但它的优势在于稳定性和成长性。你的收入会随着你的投资业绩和管理资产规模的增长而稳步提升,而且职业生涯更长久。很多传奇的基金经理,比如富达的前掌门人彼得·林奇,都是在这个行业里深耕了几十年,实现了财富和声望的双丰收。

彼得·林奇的故事就是波士顿投资文化的最佳写照。他管理麦哲伦基金的13年里,年化回报率高达29.2%。他的投资哲学就是“投资你所了解的东西”,强调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投资机会,并且亲自去公司调研。这种脚踏实地的研究精神,至今仍是波士顿金融圈的主流。

生活在波士顿,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这里有古老的建筑,有查尔斯河畔的美景,有浓厚的体育氛围(凯尔特人队和红袜队的主场),还有吃不完的龙虾卷。虽然生活成本也不低,仅次于纽约和旧金山,但整体的生活品质和文化底蕴是独一无二的。

如果你热爱投资,享受深度思考带来的乐趣,不追求一夜暴富,而是希望把金融作为一份长久的事业来经营,那么波士顿的沉稳和专业,一定会让你着迷。

南方夏洛特:银行帝国的低调总部

聊完硬核的芝加哥和学术的波士顿,我们再把目光投向南方,一个你可能没怎么关注过的城市——北卡罗来纳州的夏洛特。

这个名字听起来可能有些陌生,但它有个响当当的名号:“南方华尔街”。按资产规模算,夏洛特是仅次于纽约的美国第二大银行中心。

为什么?因为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的全球总部就设在这里。此外,富国银行(Wells Fargo)的东部总部和最大的员工中心也在这里。这两家巨无霸银行的存在,让夏洛特成为了美国商业银行和公司银行业务的心脏。

这里的金融生态和纽约、芝加哥都不同。它更传统,更公司化(corporate)。核心业务是围绕着大企业展开的,比如贷款、并购咨询、现金管理等等。很多纽约投行的中后台部门(Middle Office & Back Office)以及一部分前台业务团队,也设在夏洛特,以降低运营成本。

夏洛特的机会,特别适合那些背景是传统商科,比如金融、会计的同学。这里的工作岗位非常多,从公司金融分析师到信贷分析师,再到投行部门的初级分析员,应有尽有。

工作文化上,夏洛特有着美国南方的典型特征:友好、礼貌,生活节奏更慢。相比纽约那种“不进则退”的紧张氛围,这里的人际关系更温和,大家更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现在,我们来聊聊夏洛特最大的杀手锏:超高的性价比。

根据求职网站Indeed的数据,夏洛特一位投行分析师的平均年薪大约在10万到12万美金。这个数字可能比纽约的同行(大约12万到15万美金)略低一些。但是,我们来看看生活成本的对比。

根据租房网站Zumper的最新数据,纽约市中心一居室的平均租金是4200美元/月,而在夏洛特,这个数字是1600美元/月。差了将近2.6倍!这意味着在纽约,你辛辛苦苦赚来的工资,有一大半都要上交给房东。而在夏洛特,你可以用更少的钱住上更大、更新的公寓,还能剩下大把的钱去旅游、社交、投资自己。

我有个朋友,毕业后同时拿到了纽约和夏洛特一家大银行的offer。纽约的薪水高2万美金,但他最后选择了夏洛特。两年后我们再聊天,他告诉我这是他做过的最明智的决定。他用省下来的房租钱,已经付了一辆车和一套房子的首付。而他那些在纽约的同事们,依然在为高昂的房租发愁。

夏洛特的崛起,本身就是一个传奇故事。美国银行的前身是一家叫做“国家银行”(NationsBank)的地区性银行,总部就在夏洛特。通过一系列大胆的并购,它最终“蛇吞象”般地收购了总部位于旧金山的美国银行,并沿用了后者的名字,但把全球总部留在了自己的大本营夏洛特。这个故事,也塑造了这座城市务实、进取的金融文化。

如果你追求的是一份稳定、体面、能让你安居乐业的金融工作,希望在职业发展的同时,也能享受到阳光、美食和友善的社区,那么夏洛特这个“宝藏城市”,绝对值得你认真考虑。

所以,到底该怎么选?

聊了这么多,并不是想说纽约不好。纽约依然是全球金融的巅峰,它能提供给你最广阔的平台、最前沿的信息和最顶级的人脉网络。但我想说的是,它不是唯一的路。

别再只盯着曼哈顿那一个邮编了。你的金融梦,完全可以在别处生根、发芽、开花。

在投递简历之前,先别急着海投。花点时间问问自己几个问题:

我是谁?我是个代码狂人,还是个研究控,或者是个天生的社交家?我的技能点,在哪种类型的公司和文化里,能发挥到最大价值?

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我能接受为了事业,住在“老破小”,每天吃外卖,牺牲掉所有个人时间吗?还是我希望工作之余,能有时间去健身、去远足、去陪陪家人朋友?

想清楚这些问题,然后把你的求职策略做个升级。别再用一份简历打天下了。为芝加哥的量化岗,准备一份突出你编程和数学能力的简历;为波士顿的资管岗,准备一份强调你研究和分析能力的简历;为夏洛特的银行岗,则要突出你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领英(LinkedIn)上拓展你的人脉时,也别只搜纽约的校友。搜搜看在芝加哥、波士顿、夏洛特的学长学姐,跟他们约个15分钟的coffee chat。别一上来就问“能不能帮我内推”,可以聊点轻松的,比如“学姐,听说波士顿的龙虾特别棒,是真的吗?”或者“学长,芝加哥的冬天真的有那么可怕吗?”。先建立连接,再寻求帮助。

找到最适合你的那条路,比削尖脑袋挤上最拥挤的那条路,要重要得多。那条路,可能风景更好,走起来也更舒心。

你的金融梦,不止一条路可以走。祝你,找到那条最宽敞、最亮堂的!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9628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