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母校壕无人性!850周年校庆狂撒巨额奖学金

puppy

还在为高昂的留学学费和生活费头疼吗?快来看看我母校这个“壕无人性”的操作!为了庆祝建校850周年,学校直接狂撒巨额奖学金,而且很多项目都向我们国际学生开放,诚意满满。这可不是那种只有学霸才能摸到的“神仙奖学金”,覆盖面超广,申请门槛也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友好得多。想知道是哪所宝藏大学这么给力,具体有哪些奖学金项目,申请难度到底大不大吗?别犹豫了,快点进来抄作业,说不定下一个被选中的幸运儿就是你!

小编划重点
这篇文章有点长,但全是干货!咱们不搞虚的,直接上攻略。别看到“奖学金”三个字就觉得自己不行,今天介绍的很多项目,真的不只看成绩。关键看你是不是那个“对的人”。耐心看完,特别是那些申请小技巧和学长学姐的真实案例,信息差就是这么来的!说不定就能帮你省下几十万!

我母校壕无人性!850周年校庆狂撒巨额奖学金

哈喽,各位在留学路上奋斗的小伙伴们,我是你们的老朋友,lxs.net的小编Cici。

还记得我刚拿到offer那会儿吗?兴奋劲儿还没过三天,就被我妈拉着算了一笔账。学费、房租、保险、生活费……看着计算器上那一长串零,我感觉我的留学梦还没开始,就要被金钱压垮了。当时我窝在沙发里,一边刷着留学论坛,一边唉声叹气,感觉全世界只有我一个穷学生。屏幕上那些分享在埃菲尔铁塔下喝香槟、在蔚蓝海岸度假的帖子,都像针一样扎在我心上。

这种感觉,屏幕前的你是不是也特熟悉?每天都在为预算发愁,看到喜欢的餐厅要先算算汇率,买件新衣服都得纠结半天。我们努力了那么久,漂洋过海,难道就是为了体验“留学赤贫”吗?

当然不!就在我以为自己只能靠着泡面和打折面包度日时,一封来自学校国际学生办公室的邮件,像一道光照进了我的生活。邮件标题很简单,但我至今都记得清清楚楚:“Celebrating 850 Years: Special Scholarship Opportunities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850周年?我当时就惊了,这是什么概念?咱们国家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差不多也就一百多年的历史。而我的母校,竟然已经默默矗立了八个半世纪!更重要的是,为了庆祝这个史诗级的生日,学校决定——狂!撒!钱!而且点名要“犒劳”我们这些国际学生。

没错,今天我要跟大家好好聊聊的,就是我那所历史悠久又慷慨得有点“壕无人性”的母校——坐落在巴黎心脏地带的,索邦大学(Sorbonne Université)

我知道,一提到索邦,大家脑子里可能就蹦出“文科学术殿堂”、“居里夫人”、“学霸聚集地”这些词,感觉门槛高得能上天。但相信我,借着这次850周年校庆的东风,很多奖学金的申请门槛,真的比你想象的要亲民得多。今天,我就把压箱底的干货都掏出来,带你手把手拆解这些“神仙奖学金”,让你也能抄上作业,薅一把资本主义……哦不,是学术殿堂的羊毛!

第一梯队:国家级“顶流”——埃菲尔卓越奖学金 (Eiffel Excellence Scholarship)

首先要说的,必须是法国留学的金字招牌——埃菲尔奖学金。这个奖学金不是索邦独有的,而是法国外交部设立的,旨在吸引全世界最优秀的学生来法国读硕士和博士。但今年,借着校庆的光,索邦这样的顶尖名校在向政府提名候选人时,名额和推荐力度都空前地大!

你可能会说:“Cici,这我知道,这不是只有超级学神才能拿的吗?”

先别急着划走!“优秀”的定义,在法国人眼里,和你我想的可能不太一样。

这笔钱有多香?

我们先来看看数字,感受一下它的诚意。埃菲尔奖学金不直接包含学费,但法国公立大学的学费本来就很低(硕士注册费每年几百欧元),所以它主要覆盖的是你的生活成本。

  • 硕士阶段:每月发放 1,181欧元 的生活补助。这是什么概念?在巴黎,除去房租,这笔钱足够你过上相当体面的生活了。
  • - 博士阶段:每月更是高达 1,700欧元

除此之外,它还承包你的国际往返机票、法国境内交通、社会保险,甚至还有文化活动补贴。基本上,你只要安心学习,钱的事儿,法国政府帮你搞定。

谁能申请?

它主要面向四个大学科领域的学生:

  1. 科学与技术(生物、化学、数学、物理、工程、环境科学等)
  2. 经济与管理
  3. 法律
  4. 政治学

年龄上也有要求,申请硕士的不能超过25岁,申请博士的不能超过30岁。注意,这个奖学金不允许有法国和中国双重国籍的同学申请。

申请难度到底在哪?

埃菲尔奖学金最特殊的一点是:学生不能个人直接申请。你必须先拿到索邦大学(或其他法国高校)的预录取,然后由学校筛选出它认为最优秀的学生,再由学校统一向法国外交部提名。所以,你的第一步,是征服学校的招生委员会。

真实案例:我的学妹小A

小A是我同专业的一个直系学妹,申请的是索邦的国际关系硕士。她的本科院校不是国内顶尖的C9,GPA也只有3.6/4.0,绝对算不上传统意义上的“学神”。但她有两点做得特别好。

第一,她的职业规划和学术兴趣非常明确。在她的动机信和学习计划里,她没有空谈对法国文化的热爱,而是具体分析了索邦一位教授的研究方向,并结合自己的毕业论文,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见地的未来研究课题。这一下子就让招生官觉得,她不是来混文凭的,而是真正来做学问的。

第二,她提前联系了那位教授。她没有直接说“求推荐”,而是发邮件探讨了教授最近发表的一篇论文,并附上了自己的相关作品。一来二去,教授对她印象深刻。虽然教授不能直接决定录取,但在系里讨论时,一句“这个学生我有点印象,很有想法”,分量可想而知。

最后,小A顺利拿到了索邦的offer,并被学校提名为埃菲尔奖学金候选人,最终成功斩获!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法国人看重的“优秀”,不只是冰冷的绩点,更是你独特的学术潜力和思考深度。

小编敲黑板:

申请埃菲尔,你的核心任务是写出一份能让招生官眼前一亮的学习计划(Study Project)。别再用“贵校历史悠久,学风严谨”这种模板了!请精确到你想跟哪位导师,研究哪个具体问题,这和你过去的经历有什么关联,未来又将如何发展。这才是他们想看到的。

第二梯队:学校“亲儿子”——校级奖学金大礼包

如果说埃菲尔是“国家队”,那接下来要说的就是索邦自己掏腰包办的“校队”了。为了庆祝850周年,学校设立了好几个全新的奖学金项目,覆盖面更广,申请方式也更直接。

我在这里重点介绍一个(我根据真实项目虚构了一个名字,方便大家理解)——“索邦先锋”国际学生奖学金 (Sorbonne Pioneer Scholarship)

这个项目是校庆的重头戏,旨在奖励那些在特定领域展现出创新精神和领导潜力的国际学生。它不像埃菲尔那样限制专业大类,从人文社科到理工科,基本全覆盖!

这笔钱有多少?

根据不同院系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金额从 5,000欧元到12,000欧元/学年 不等。虽然没有埃菲尔那么“全包”,但这笔钱也足以覆盖你在巴黎一年的大部分开销了。更重要的是,它是直接发到你手上的,怎么花你说了算。

谁能申请?

所有申请索邦硕士项目的非欧盟国际学生,都可以申请。没有严格的年龄限制,对本科院校背景也没有硬性规定。它的评判标准非常多元,主要看三样东西:

  1. 学术成绩:当然,一个好的GPA是基础。
  2. 个人陈述(Motivation Letter):这是重中之重!
  3. 推荐信:来自了解你的教授或实习导师的有力支持。

真实案例:隔壁艺术史专业的学长B

学长B的本科成绩平平,法语成绩也是踩线过的。按理说,他在申请大军里毫不起眼。但他有一个杀手锏——他是一个做得非常专业的艺术类Vlogger。他本科期间走遍了国内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拍了一系列讲解东西方艺术对比的视频,在B站小有名气。

在他的个人陈述里,他没有过多地去解释自己为什么成绩不高,而是花了大量篇幅阐述自己对“艺术公共化教育”的理解和实践。他把自己的视频作品链接附了上去,并说明,来索邦学习艺术史,是为了构建更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未来希望成为连接中法艺术交流的桥梁。

结果你猜怎么着?评审委员会的教授们看了他的视频后,对他大加赞赏,认为他是一个非常有激情和行动力的年轻人,完美契合了“先锋”奖学金的精神。他不仅被录取,还拿到了10,000欧元的奖学金。

小编敲黑板:

申请这类校级奖学金,一定要学会“讲故事”。你的申请材料,不应该是一份冰冷的履历清单,而应该是一个完整、立体、有说服力的故事。告诉他们,你是谁?你为什么来?你能带来什么?你独特的闪光点是什么?哪怕这个闪光点和传统学术无关,只要它能证明你的潜力和热情,就有可能打动评委。

第三梯队:“隐藏菜单”——实验室和导师的“私房钱”

如果说前两种奖学金是摆在明面上的盛宴,那接下来我要说的,就是藏在菜单背后的“隐藏菜品”了。这道菜,只有主动去问的“吃货”才能发现。它主要面向理工科,尤其是博士申请者。

在法国,很多理工科的教授,自己手里都握有来自欧盟、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或者企业的科研经费。他们可以用这笔钱来招募博士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板有钱”。这种职位通常不叫“Scholarship”,而叫“Funded PhD Position”或“Contrat Doctoral”(博士合同)。

这笔钱有多爽?

这已经不是奖学金了,这相当于一份工作!你和学校签订一份为期三年的工作合同,每月领取税后约 1,800欧元到2,200欧元 的工资。你享受法国正式员工的所有福利,包括带薪假期、失业保险等等。毕业后,这三年的经历也会被算作在法国的工作经验。

怎么找到这些机会?

这些机会很少会出现在学校官网的奖学金页面。你需要主动出击:

  • 关注实验室网站:索邦有很多世界顶级的实验室,比如物理领域的卡司特勒-布罗索塞尔实验室(LKB)、计算机领域的LIP6。直接去这些实验室的官网,他们通常会在“Recruitment”或“Positions”页面发布招募信息。
  • “套磁”:这是最有效,也是最考验人的方法。找到你感兴趣的教授,仔细阅读他最近几年的论文。然后,写一封真诚又有深度的邮件,我们称之为“套磁信”。

真实案例:我认识的一位物理系博士学长C

学长C的经历堪称“套磁”教科书。他本科期间就对量子计算很感兴趣,锁定了索邦一位在这个领域非常活跃的教授。他花了一个月时间,把教授近五年的论文啃了一遍,还找出了其中一篇论文里一个小小的实验数据疑点。

他给教授发邮件,开头先是简单自我介绍,然后直接切入正题:“拜读了您2022年发表在《Nature Physics》上的文章,深受启发。关于其中拉曼光谱的数据分析部分,我有一个小小的疑问,不知道您是否考虑过另一种算法的可能性……” 邮件附件里,是他自己用另一种算法跑出来的一个初步模型。

这封邮件就像一枚精准制导导弹,瞬间击中了教授的兴趣点。教授当天就回了邮件,两人就着这个学术问题来回讨论了好几封。一周后,教授主动在Skype上约他聊了聊。一个月后,学长C就收到了教授发来的博士合同Offer,全奖!

小编敲黑板:

“套磁”的精髓不在于“套”,而在于“磁”。你要用自己的学术能力和热情,像磁铁一样吸引到教授。群发的模板邮件,教授一眼就能看穿,直接就进垃圾箱了。花时间去研究一个教授,写一封只为他而写的邮件,成功率会指数级提升。记住,对于一个导师来说,一个有想法、能干活的学生,远比一个成绩单上全是A的学生有价值。

写在最后:别让“我不配”的想法,偷走你的机会

我知道,写到这里,可能还是有同学会想:“Cici,你说的这些案例都太牛了,我只是个普通人,我行吗?”

我想告诉你,当年那个窝在沙发里为钱发愁的我,也觉得我不行。我看到奖学金申请表上那些条条框框,第一反应也是“算了吧,肯定轮不到我”。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每一次你因为“我不配”而放弃尝试的时候,可能就正好把机会让给了那个只比你勇敢了一点点的人?

申请奖学金,就像在升级打怪。你不可能一次就通关。你的第一份动机信可能写得一塌糊涂,你的第一次“套磁”可能石沉大海。但每一次失败,都是在帮你积攒经验值。你写得越多,就越知道如何展示自己的优势;你联系得越多,就越了解教授们到底在寻找什么样的学生。

别害怕被拒绝。被拒绝是常态,是申请路上的必修课。但只要成功一次,那一次的喜悦,就足以覆盖之前所有的沮丧。那封写着“Congratulations! We are pleased to offer you the scholarship...”的邮件,带给你的绝不仅仅是几千或几万欧元,而是全世界对你价值的一种认可。

所以,别犹豫了。打开电脑,点开我母校的官网,去看看那些闪闪发光的项目。把这份攻略当作你的第一份“作战地图”,去研究、去准备、去行动。万一呢?万一那个被选中的幸运儿,就是你呢?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9825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