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山上的大学,竟是华尔街最爱

puppy

嗨,正在为选校头疼吗?在繁华都市和宁静“村里”之间摇摆不定?先别急着下决定,如果我告诉你,有这么一所藏在山里的大学,风景美得像度假村,却偷偷成了华尔街的“收割机”,你会不会很好奇?这里没有大城市的喧嚣,但它的校友圈子却异常团结,华尔街的学长学姐真的会手把手地“捞”你上岸。而且,学校独特的跨学科项目,比如将商科与工程结合的王牌课程,让你一毕业就成了最抢手的复合型人才。那种“work hard, play hard”的校园文化,培养出的学生既能拼命干活,又会社交懂合作,难怪投行抢着要!想知道这所“山中”牛校到底有什么魔力,能让毕业生薪资高得吓人吗?快来文章里找答案吧!

小编悄悄话:选校前必看

嗨,亲爱的准留学生!我知道你现在肯定很纠结。是去纽约、洛杉矶这种宇宙中心,享受实习便利和都市繁华?还是去一个安静的“大学城”,体验纯粹的校园生活?这篇“非典型”选校指南,可能会颠覆你的认知。别急着划走,咱们聊聊一所藏在山里,却直通华尔街的神奇大学,看完你可能会有新的答案。

去年申请季,我认识的一个学妹Sarah,手里攥着两份羡煞旁人的offer:一份来自纽约大学(NYU),另一份来自一所坐落在宾夕法尼亚州小镇上的大学。她几乎没有犹豫,一门心思扑向了NYU的怀抱。

她的理由简单又直接:“我要去华尔街,不去纽约还去哪儿?实习、networking,一切资源都在曼哈顿。去那个‘村里’的学校,我怕毕业了连面试官都见不着。”

我完全理解她的想法。这几乎是所有想进金融圈的留学生的“标准答案”。我们总觉得,地理位置决定一切,离华尔街越近,就离梦想越近。然而一年后,Sarah却在朋友圈里吐槽,说在纽约找一份投行实习的难度,简直是地狱模式。同学个个是“卷王”,校友多到数不清,但真正愿意伸手拉你一把的却寥寥无几。发出去的上百封networking邮件,大多石沉大海。

与此同时,她那位当初被她“嫌弃”去了宾州“村里”的同学,却通过学校校友的内推,轻松拿到了一家精品投行(Boutique Bank)的暑期实习offer。那位学长甚至亲自打电话给他,一句一句地指导他怎么准备面试。

Sarah懵了。她想不通,为什么自己身处世界金融中心,机会反而不如一个“山里”的同学?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话题。有一类大学,它们远离都市的喧嚣,坐拥宁静优美的校园,看起来与世无争,像个“学术桃源”。但实际上,它们却是华尔街最隐秘、最稳定的“人才基地”。

今天的主角,就是这样一所大学——理海大学(Lehigh University)。一所建在山上的大学,一所被戏称为“里海”大学的“村里”牛校。

华尔街的“秘密握手”:有一种关系叫“理海校友”

先别急着去地图上搜理海大学在哪。我们先来看一组可能会让你惊掉下巴的数据。你随便打开LinkedIn,搜索一下在高盛(Goldman Sachs)、摩根大通(J.P. Morgan)、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这些顶级投行工作的理海大学毕业生,你会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

根据最新的不完全统计,光是在高盛,就有超过250名理海校友。在摩根大通,这个数字超过了500人。在美银(Bank of America)和花旗(Citi),也各有数百名校友。对于一所本科生总数只有5000多人的“小”学校来说,这个比例高得有点离谱了。

《华尔街日报》曾将理海大学评为全美顶尖的25所“投行人才库”之一。商业内幕(Business Insider)网站在评选“想进华尔街必读的20所大学”时,理海也赫然在列,与常春藤盟校并驾齐驱。

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答案就两个字:圈子。

理海的校友网络,以其惊人的团结和“护犊子”而闻名,甚至被圈内人戏称为“理海黑手党”(Lehigh Mafia)。这种团结,不是那种毕业后在校友会上客套寒暄的表面功夫,而是实打实的“传帮带”。

举个真实的例子。一位理海大三的学生想申请暑期实习,他在LinkedIn上找到了一个在高盛做VP(副总裁)的校友。他鼓起勇气发了一封邮件,开头第一句就是:“Hi [Name], I am also a Lehigh student...”

你猜结果怎么着?不到半小时,那位VP就回复了邮件,并且直接说:“随时可以打电话聊聊。”在电话里,这位学长没有一点架子,详细问了他的背景,分析了他的简历,告诉他应该突出哪些经历,甚至帮他圈出了几个适合他申请的部门。最后,这位学长直接把他的简历递给了招聘经理。后面的故事,你大概也猜到了。

这种故事,在理海几乎是日常。因为学校不在大城市,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和教授的关系都非常紧密。大家一起在山上的图书馆(Fairchild-Martindale Library)熬夜,一起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建立起了革命般的友谊。当这些毕业生进入职场后,他们自然而然地会把这种“自己人”的情感延续下去。

他们知道,从理海出来的学生,都经历过相似的学术磨砺和文化熏陶,他们信任彼此的能力和品性。所以,当一个理海的学弟学妹来寻求帮助时,他们看到的不是一个陌生人,而是过去的自己。这种发自内心的认同感,是那些拥有数万学生、校友遍布全球但关系松散的大城市学校无法比拟的。

说白了,在纽约,你可能是NYU十万校友中不起眼的一个;但在理海,你却是这个紧密圈子里需要被照顾的“小老弟”或“小老妹”。

学校的王牌:当工程师学会了做生意

当然,光靠校友关系还不足以让华尔街如此青睐。理海大学真正的杀手锏,是它独特的跨学科学术项目,尤其是那个王牌中的王牌——整合商业与工程荣誉项目(Integrated Business and Engineering, IBE)。

这个项目有多牛?每年只在全球招收大约50名最优秀的学生。能进去的,都是学霸中的战斗机。IBE的学生在四年内,需要同时完成商学院和工程学院的核心课程,毕业时获得一个独一无二的“整合商业与工程”理学学士学位。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个IBE的毕业生,他既能看懂复杂的财务报表,也能理解芯片的设计原理;他既能和工程师讨论技术可行性,也能和投资人分析市场前景。他就是一个完美的“翻译官”,能无缝连接技术和商业两个世界。

现在你想想,华尔街最喜欢做什么业务?科技公司的IPO、半导体行业的并购、生物医药企业的融资……这些业务的核心,都需要从业者深刻理解技术。投行里的分析师,如果只懂金融模型,却看不懂一家科技公司的技术壁垒,那他做出的估值就是空中楼阁。

而IBE的毕业生,恰好完美地填补了这个空白。他们一进入职场,就能迅速上手。面试官问他们对某家SaaS公司的看法,他们不仅能从ARR(年度经常性收入)、Churn Rate(客户流失率)等财务指标分析,还能从技术架构、产品护城河等工程角度给出见解。这种复合型人才,哪个投行不抢着要?

除了IBE,理海还有一个类似的项目,叫做计算机科学与商业(Computer Science and Business, CSB)。这个项目的毕业生同样是市场的香饽饽,尤其是在FinTech(金融科技)和量化交易领域。他们既能写代码,又懂商业逻辑,简直是为现代金融行业量身定做的。

这种对跨学科教育的重视,贯穿了整个理海的教学理念。学校鼓励学生辅修(Minor)甚至双学位(Dual Degree)。一个金融专业的学生,可能会去辅修艺术史,因为这能培养他的审美和对奢侈品行业的理解;一个机械工程的学生,也可能去上几门心理学的课,因为这有助于他未来做产品设计。

正是这种教育模式,塑造了理海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既有工程师的严谨逻辑,又具备商科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市场嗅觉。这种“软硬兼备”的特质,让他们在团队合作中游刃有余,也让他们在解决复杂问题时更具优势。

Work Hard, Play Hard:一种让投行欣赏的“气质”

如果你问一个理海的学生,用三个词来形容自己的学校,十有八九会听到“Work Hard, Play Hard”。

“Work Hard”体现在学术上。理海的课程压力是出了名的大。在山上那座宏伟的图书馆里,通宵复习是常态。尤其对于IBE和CSB那些“双修”大神来说,他们的日程表可能比CEO的还要满。教授们的要求也极为严格,想拿个好GPA,不掉几层皮是不可能的。

这种高强度的学术训练,恰好与投行高压的工作环境无缝对接。投行的HR们心里很清楚,一个能在理海 sobrevivir(活下来)并且成绩优异的学生,他的抗压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绝对是顶级的。他们不需要再花时间去考察这个候选人能不能适应每周工作90个小时的节奏,因为他的大学四年,已经是一场绝佳的“压力测试”。

但理海绝不是一个只有学习的书呆子乐园。它的“Play Hard”文化同样深入骨髓。

理海大学的希腊文化(Greek Life),也就是兄弟会和姐妹会,非常盛行。超过40%的学生都加入其中。这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社交机会和领导力锻炼平台。组织一场活动、管理一个社团的财务、与不同背景的人打交道……这些经历,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社交技巧、团队协作能力和人脉管理能力。

这些“软技能”,在金融这个极度看重“人”的行业里,甚至比专业知识更重要。你的建模技术再好,如果不懂得如何与客户沟通、如何与团队协作,也很难走得长远。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传统,就是全美大学体育界最古老、最火爆的橄榄球对抗赛——“The Rivalry”,理海大学对战拉法耶特学院(Lafayette College)。每年比赛日,整个学校都会陷入疯狂,校友们从全国各地赶回来,那种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会让你终生难忘。

这种能拼命学习,又能尽情社交的“分裂”气质,正是投行最欣赏的类型。他们需要的人,既能在办公室里连续工作20个小时,处理复杂的数据和模型;也能在晚宴上谈笑风生,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他们要的不是机器,而是活生生的、有魅力、懂合作的“社会人”。而理海,恰好就是这种“社会人”的绝佳培养皿。

真金白银的回报:被低估的“薪资”猛兽

说了这么多,我们来聊点最实际的:钱。毕竟,对我们留学生家庭来说,高昂的学费最终需要有价值的回报。

在各种薪资排行榜上,理海大学一直是一个“闷声发大财”的存在。根据美国权威薪酬调查机构Payscale发布的2023-2024年度大学薪资报告,理海大学毕业生的职业中期(拥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年薪中位数高达17.1万美元,排在全美第17位,超过了康奈尔大学、UCLA、南加州大学等一众名校。

另一份由乔治城大学教育与劳动力中心发布的报告,分析了大学毕业后40年的投资回报率(ROI)。理海大学在这份榜单上高居全美第21位,40年净收益中位数达到了219.6万美元。这说明,在理海的投资,从长远来看,是绝对物超所值的。

理海大学自己发布的2022届毕业生首份去向报告也显示,该届毕业生毕业后6个月内的平均起薪达到了75,940美元,创下了历史新高。其中,工程学院和商学院的毕业生薪资更是亮眼,分别达到了80,000美元和77,000美元。

这些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成功案例。他们可能没有在纽约市中心的公寓里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但他们凭借着过硬的专业技能、强大的校友网络和独特的个人气质,稳稳地拿到了通往华尔街,乃至各行各业顶端的入场券。

所以,回到我们开头那个问题。在选校时,地理位置真的就是一切吗?

理海大学的故事告诉我们,一所大学的价值,远不止于它所在的邮政编码。一个能让你静心学习、深度思考的环境,一个能让你建立终身友谊和职业网络的紧密社区,一套能让你成为不可替代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体系,这些,可能比窗外的摩天大楼更重要。

别再只盯着地图上的那几个大城市了。有时候,宝藏就藏在那些你从未认真考虑过的“山里”。去深入了解一下学校的文化,去LinkedIn上看看它的校友都在哪里发光发热,去研究一下它的王牌项目是不是你真正想要的。

最后问自己一个问题:你想要的,究竟是一个繁华都市的背景板,还是一个能真正把你“拉”进理想行业的强大圈子?

想清楚了,你的选校清单,也许会大不一样。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40289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