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学建筑,为什么我首推梅西大学

puppy

听学长一句劝,真心安利一下我的宝藏母校——梅西大学。这里不卷排名,卷的是实打实的动手能力和创意落地。小班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被老师“手把手”带,工作室氛围超棒,大家就像一个紧密的team一起搞创作,而不是孤军奋战。更重要的是,课程非常接地气,和业界联系紧密,让你学到的都是未来吃饭的真本事。想知道具体的课程体验和毕业后的优势吗?快来文章里找答案吧!

学长掏心窝子的话
选建筑学院,别光盯着那些冷冰冰的排名榜。那玩意儿对投资银行家可能有用,但对咱们这种要用双手和大脑创造空间的手艺人来说,一个能让你放开手脚去“玩”设计、能让教授记住你名字、能和同学一起扛过deadline的工作室,比什么都重要。这篇文章不吹不黑,纯聊干货,告诉你为什么梅西是我心中的白月光。

新西兰学建筑,为什么我首推梅西大学

凌晨三点,惠灵顿的风嚣张地拍打着工作室的玻璃窗,桌上散落着画了一半的草图、快要干掉的马克笔,还有已经凉透了的披萨。我和小组的三个伙伴,眼睛里布满血丝,却异常兴奋,因为我们刚刚解决了悬臂结构的一个关键节点问题。显示器上,我们共同搭建的BIM模型在灯光下泛着数字化的光泽,像个刚出生的婴儿。

也就在那一刻,我收到了国内一个朋友的微信,他也在读建筑,在另一所名气更大的学校。他发来一张照片,是他一个人对着空白的图纸,配文是:“哥们儿,感觉要死在模型上了,一个人,没思路,想S。”

那一瞬间的对比,让我无比庆幸自己选择了梅西大学。留学选校,特别是学建筑这种既辛苦又需要灵感的专业,选的真不只是一纸文凭,更是一个能支撑你走过无数个通宵、激发你所有潜能的“战斗环境”。所以,今天学长不跟你扯那些虚的,就想跟你唠唠,为什么梅西大学的建筑系,是那个能让你“活下来”并且“强起来”的宝藏选择。

不卷排名卷动手,这里是“建造师”的预科班

咱们留学生,好像天生就对QS、泰晤士这些排名有种执念。但在建筑这个行当里,尤其是以务实著称的新西兰,老板看你作品集的时间,远比看你毕业院校排名的时间长。梅西大学就很懂这个道理,它在综合排名上可能不如奥克兰大学那么耀眼,但在创意艺术和设计领域,它可是新西兰的扛把子,常年在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里位列新西兰第一,全球前100-150名。这背后,是它根植于骨子里的“动手”基因。

梅西的建筑学本科叫Bachelor of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建筑技术学士),光看名字你就知道,这地方不培养夸夸其谈的理论家,而是要实打实地解决“房子怎么盖起来”的问题。课程设置非常硬核,建筑科学、结构系统、材料构造、环境设计、建筑信息模型(BIM)……全是干货。你不仅要会用Revit、ArchiCAD画图,更要理解每一种材料的物理特性,知道不同的连接方式如何影响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最有意思的是学校的工坊(Workshop)和制造实验室(Fab Lab)。这可不是摆着看看的样板间,而是我们这些建筑学生的天堂。我刚入学的时候,就被那个位于Te Aro校区,占地超过1400平方米的3D制作工坊给震住了。里面从传统的木工、金属加工设备,到最先进的CNC数控机床、激光切割机、大型3D打印机,一应俱全。大一的时候,我们就有一个项目,要求用激光切割机制作一个精巧的建筑连接节点模型。看着自己电脑里的设计图,通过机器变成一个可以捧在手里的实体,那种成就感,是看再多理论书都体会不到的。

我记得有个学姐,她的毕业设计是做一个可移动的、可持续的微型住宅。她不光是画了图,而是真的在工坊里,用CNC切割胶合板,自己动手搭建出了一个1:5的实体模型,连里面的家具都是亲手做的。这个项目后来在新西兰建筑师协会(NZIA)的学生设计奖里拿了奖。这就是梅西的风格:你的创意,必须有能力亲手将它实现。这种从图纸到实物的闭环训练,让你在毕业时,就已经甩开那些只会“纸上谈兵”的同学好几个身位了。

小班教学,你的教授真的认识你

你想象中的大学课堂是什么样?几百人的大阶梯教室,教授在台上滔滔不绝,你在下面拼命划水?在梅西的建筑系,不存在的。

我们的核心课程,尤其是最重要的设计工作室(Studio),都是小班教学。一个Studio通常也就15到20个学生,由一两位导师(Tutor)带着。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几乎每周都有好几次和导师“一对一”交流的机会。你的每一个想法,不论是天马行空还是不够成熟,都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我大二时的Studio导师是一位在惠灵顿小有名气的实践建筑师,叫Tobias. 他的专长是可持续设计。我当时的设计方案遇到了瓶颈,关于如何做一个被动式通风的立面,怎么也想不明白。在一次“Desk Crit”(就是导师走到你桌边进行单独辅导)上,我跟他聊了我的困惑。他没有直接给我答案,而是从抽屉里拿出一个他自己设计的项目模型,一点点给我拆解,讲解空气动力学原理如何在一个真实的建筑中运作。那半个小时,比我看十篇论文都有用。后来,我的方案不仅顺利推进,还在期末评图(Critique)时得到了所有评审老师的赞赏。

这种亲密的师生关系,让你感觉自己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被引导、被激发的创作者。根据梅西大学官方数据,其创意艺术学院(College of Creative Arts)一直以极低的师生比为傲。虽然具体的数字每年会有浮动,但这种小班制的教学模式是其核心特色。教授们不仅认识你,还了解你的设计风格、你的强项和弱点。他们会把你当成一个未来的同行来培养,而不是一个流水线上的学生。这种“被看见”的感觉,对于在高压的建筑学习中保持热情和自信,真的太重要了。

这里没有孤胆英雄,只有一起扛鼎的Team

建筑设计圈有个不太好的风气,就是“卷”。大家都在拼命熬夜,互相“保密”自己的设计,生怕被别人抄袭了创意,搞得跟宫斗剧一样。但在梅西,至少在我经历的几年里,氛围完全是反过来的。这里的关键词是:合作(Collaboration)。

从大一开始,大量的项目就是以小组形式完成的。小到一次快速的场地分析,大到一整个学期的城市设计项目,你都需要和你的组员们紧密合作。一开始我也不适应,觉得会拖慢进度。但后来才发现,这才是未来工作的真实写照。一个建筑项目,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建筑师、结构工程师、设备工程师、景观设计师等等一大群人协同作战的结果。

在梅西,我们提前预演了这一切。在一个小组里,有人擅长概念发想,有人精于建模渲染,有人是材料和构造大神。我们会根据各自的特长分工,也会为了一个设计细节争得面红耳赤,但最终总能找到一个1+1>2的解决方案。工作室里,大家会互相串门,看看别人的项目进度,交流一下软件使用技巧,或者单纯就是分享一下刚发现的灵感参考。期末评图前的那几个通宵,整个工作室灯火通明,大家互相打气,共享零食和咖啡,谁的模型出了问题,周围的人都会过来搭把手。那种感觉,就像一个战壕里的兄弟连,我们不是竞争对手,而是共同面对挑战的战友。

这种合作文化,不仅让学习过程变得更温暖,也实实在在地锻炼了我们的软技能——沟通能力、领导力、项目管理能力。这些能力在求职时,和你的作品集一样重要。很多雇主都表示,他们更倾向于招聘那些有良好团队合作经验的毕业生,因为他们能更快地融入公司的工作流程。

接地气的课程,让你毕业就能“即插即用”

梅西大学的建筑课程,最牛的一点就是它和业界的无缝衔接。学校的课程设置会定期邀请新西兰顶尖建筑公司的合伙人、行业协会的专家来做顾问,确保我们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都是行业里最需要、最前沿的。

举个例子,BIM技术现在是全球建筑业的趋势。梅西很早就把BIM作为核心课程,而且不是教你几个软件操作那么简单。课程会模拟真实的项目流程,让我们用BIM模型进行跨专业的协同设计,甚至进行碰撞检测和施工模拟。我毕业时,简历上写的“精通Revit和Navisworks协同工作流程”,让我在面试中获得了极大的优势。当时面试我的一家本地知名公司Studio Pacific Architecture的经理说:“太好了,你一来就能直接上手我们的项目,不用我们再花三个月培训你了。”

学校还经常会请业界的“大牛”来开讲座或者担任客座教授。我们有机会听到来自Warren and Mahoney、Jasmax等新西兰顶级设计公司的首席建筑师分享他们的项目经验。有时候,一个学期的设计项目,其命题就是由某个真实的开发商或者政府机构提出的,最后的评图,他们也会派代表来参加。这意味着你的作品有机会被未来的雇主直接看到。据统计,梅西大学创意艺术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非常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种紧密的产学研结合。

而且,从本科的BArchTech到研究生的Master of Architecture (Professional),这个路径是成为新西兰注册建筑师的法定通道,课程受到了新西兰注册建筑师委员会(NZRAB)和新西兰建筑师协会(NZIA)的完全认证。这意味着你的学历是被行业最高标准认可的,为你未来的职业发展铺平了道路。

惠灵顿:一座会呼吸的创意教科书

最后,不得不提一下梅西建筑系所在的城市——惠灵顿。如果你喜欢的是广袤无垠的大农村,那这里可能不适合你。但如果你热爱的是文化、艺术和充满活力的城市生活,那惠灵顿绝对是你的天堂。

作为新西兰的首都,惠灵顿被称为“世界最酷的小首都”。这里城市规模不大,步行就能逛遍市中心。但就在这小小的范围内,却密布着新西兰国家博物馆(Te Papa)、国会大厦(The Beehive)这些标志性建筑,还有无数的画廊、剧院、独立咖啡馆和创意市集。走在Cuba Street上,随处可见的涂鸦艺术、街头表演和奇装异服的行人,空气里都弥漫着创意的味道。

在惠灵顿学建筑,整个城市就是你的教室。老师会带着我们去实地考察各种建筑,从维多利亚时期的木结构老房子,到现代的抗震钢结构大楼。我们分析它的城市肌理,研究它的公共空间。生活在这里,你能亲身感受到好的设计是如何影响一个城市和居民的生活的。这种耳濡目染的熏陶,对培养一个建筑师的设计感知和人文关怀,是任何书本都无法替代的。

好了,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告诉你,选择一所大学,尤其是一个创造性的专业,别被那些条条框框束缚住。问问你自己,你想要的是什么样的学习体验?是想成为一个孤独的学霸,还是想成为一个快乐的创造者?

如果你向往的是一个能让你把疯狂想法变成现实的工坊,一个能叫出你名字并真心指导你的老师,一个能和你并肩作战的团队,以及一个毕业后能被行业抢着要的自己,那么,真心劝你一句,来看看梅西大学吧。它可能不是名气最响的那个,但它绝对是那个能让你爱上建筑、并把它做好的地方。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42018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