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专业前,先问自己这3个问题 |
|---|
| 1. 我是真的不喜欢现在的专业,还是一时学习遇到了困难? 想清楚这一点非常关键。如果是后者,也许找个学霸补补课、和导师聊聊天就能解决。如果是前者,那就别犹豫,勇敢换! |
| 2. 我对新专业真的了解吗? 别从一个坑跳进另一个坑。多去蹭蹭课,找学长学姐聊聊,看看新专业的课程设置、就业方向,确定是你的“真爱”再行动。 |
| 3. 我的经济和时间成本能承受吗? 转专业可能会延长毕业时间,增加学费和生活费。提前和家人沟通好,做好预算,确保你的追梦之路没有后顾之忧。 |
“Leo,我感觉自己快读不下去了……”
上周收到学弟Leo的微信时,我正在赶final essay。他说自己当初听了爸妈的建议,来澳洲读了会计,觉得是“万金油”专业,好移民好就业。结果呢?一个学期下来,天天对着密密麻麻的报表和复杂的税法,感觉每个细胞都在抗拒。每次小组讨论,看着身边同学聊得热火朝天,他却只想打开电脑看看最新的建筑设计模型。
“哥,你说我现在转去学建筑,还来得及吗?会不会特别麻烦?”
Leo的迷茫,我太懂了。在澳洲留学生圈子里,像他这样“入错行”的同学真的不少。有的是申请时图省事,选了个热门专业;有的是来了之后才发现,兴趣和现实之间隔着一条银河。想换赛道,又怕申请流程复杂、错过最佳时机,把自己困在原地,一天比一天焦虑。
别怕!今天这篇超长待机的“转专业宝典”,就是专门为你准备的。我们会把澳洲跨专业申请的那些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讲给你听。看完这篇,保证你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万物皆可商”?商科是跨专业申请的“舒适区”
如果你想转专业,但又没想好具体方向,那商科绝对是你可以优先考虑的“安全选项”。澳洲大部分综合性大学的商学院,都对跨专业申请者非常友好,尤其是管理、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这类专业。
为什么呢?因为这些硕士课程本身就是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它们更看重你的综合能力、逻辑思维和学习潜力,而不是你本科的“出身”。
真实案例:
我的朋友Sarah,本科在国内读的是英语专业。来澳洲后,她觉得自己不想一辈子只做翻译或当老师,想去企业里闯一闯。她最后成功申请到了悉尼大学的Master of Commerce,方向是市场营销。整个申请过程出奇地顺利,学校完全没有因为她本科不是商科而为难她。
数据说话:
以澳洲八大之一的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为例,它的Master of Commerce项目,对申请者的本科背景就没有硬性要求。只要你的本科院校在UNSW的认可名单上,GPA达到要求(比如国内985/211院校均分72%以上),就可以申请。这个项目有12个细分方向,包括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国际商务等,选择非常多。
当然,不是所有商科专业都这么“平易近人”。如果你想转的专业技术性比较强,比如金融分析、精算、商业分析等,那学校通常会要求你本科有一些数学、统计或者计算机相关的先修课程。如果没有的话,也不用慌,后面我们会讲到“曲线救国”的方法。
想拿高薪?IT专业向你敞开大门
现在哪个行业最火?IT绝对名列前茅。薪水高、就业机会多、还能技术移民,简直是buff叠满。很多文科、商科甚至理工科背景的同学都想转码,分一杯羹。
“可我连C语言都没听说过,能行吗?”
完全没问题!澳洲很多大学都开设了专门为“零基础”学生设计的IT硕士课程,目的就是帮助非IT背景的学生顺利进入这个行业。
真实案例:
Jason是我认识的一个学长,本科在墨大学的是生物工程。毕业后发现工作不好找,薪水也一般。他果断决定转码,申请了莫纳什大学(Monash University)的Master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这个项目是2年制的,第一年全是基础课,从编程入门、数据库原理到网络基础,手把手教你。Jason说,虽然第一学期很辛苦,但只要肯花时间,完全能跟上。现在他毕业后在一家澳洲本地的科技公司做软件工程师,薪水比他那些继续读博的同学高多了。
数据说话:
我们来看看昆士兰大学(UQ)的Master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这个项目明确说明,申请者不需要有IT相关的学术背景。课程时长为2年,核心课程包括编程基础、信息系统、软件工程等。入学要求是拥有本科学位,GPA满足要求即可(对国内双非院校的均分要求一般在80-85%左右)。这类课程的设计思路就是,用一年的时间帮你打好基础,第二年再让你选择一个方向深入学习,比如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或者数据科学。
想转IT的同学,选校时一定要看清楚课程是给有背景的学生读的(通常是1-1.5年),还是给无背景学生读的(通常是2年)。别选错了,不然开学直接懵圈。
释放你的创造力:设计与传媒,作品集是王道
如果你内心住着一个艺术家,对一成不变的专业感到厌倦,那么设计或传媒领域可能更适合你。这类专业跨申,学校最看重的不是你本科的专业名称,而是你的创意、潜力和热情,而这一切最好的证明就是——作品集(Portfolio)。
你的本科专业甚至可能成为你的优势。比如学心理学的去做用户体验设计(UX Design),能更好地理解用户;学商科的去做品牌传播,能更精准地把握市场。
真实案例:
小C本科是学会计的,就是我们开头提到的Leo的“难兄难弟”。但他一直喜欢画画和摄影,自己运营的社交账号也做得有声有色。在申请转专业时,他把自己的插画、海报设计、短视频作品整理成一份精美的作品集,最终成功拿到了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Master of Communication Design的offer。
数据说话:
以创意设计闻名的悉尼科技大学(UTS)为例,它的Master of Design项目就非常欢迎不同学科背景的申请者。在申请要求里,除了成绩单和学位证,学校会要求你提交一份作品集,以及一份500字左右的个人陈述,说明你为什么想学设计,以及你未来的职业规划。作品集可以包含你任何形式的创意作品,比如手绘、平面设计、摄影、网页设计、甚至是你参与过的一个项目策划案。它不要求你技术多成熟,但一定要能展示你的思考过程和创意潜力。
准备作品集是个技术活,千万不要临时抱佛脚。提前半年到一年开始准备,多看别人的优秀作品,找专业老师指导一下,会让你的申请成功率大大增加。
想成为人类灵魂工程师?教育与社工的转型之路
很多同学内心都有一份情怀,想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工作,比如当老师或者成为一名社会工作者。在澳洲,这两个专业也是对跨专业申请者非常开放的,而且还是妥妥的移民专业。
想当老师?你需要读一个Master of Teaching。这个课程就是为了让拥有本科学位的非教育专业人士,通过2年的学习,获得澳洲的教师资格认证。
真实案例:
我认识一个学姐,本科是学化学的。她觉得在实验室里做研究太枯燥了,更喜欢和人打交道。于是她申请了墨尔本大学的Master of Teaching (Secondary),选择的教学方向就是化学和科学。毕业后,她顺利在墨尔本一所公立中学找到了教职,工作稳定,假期又多,她觉得这才是她想要的生活。
数据说话:
申请Master of Teaching,学校主要看你本科的课程和你想教的科目是否匹配。比如,你想教中学数学,那你本科就需要修够一定数量的数学相关课程。以悉尼大学的Master of Teaching (Secondary)为例,它要求申请者在本科阶段必须完成两个教学方向的学习。比如你想教历史和地理,那你本科就要有相关的课程学分。此外,教育专业的英语要求通常是所有专业里最高的,雅思总分7.5,口语和听力8.0,写作和阅读7.0是标配,所以一定要提前准备语言考试。
社工(Social Work)专业也类似,很多Master of Social Work项目都接受任何本科背景的申请者,但可能会要求你有相关的志愿者或工作经验,来证明你对这个行业的理解和热情。
GPA不够、专业不符?GC/GD课程是你的“复活甲”
说了这么多,可能有同学会说:“小编,我想转的专业有先修课要求,我没上过怎么办?”或者“我的GPA差一点点才能够到直录门槛,是不是就没希望了?”
别急,澳洲的教育体系非常灵活,为你准备了“复活甲”——那就是Graduate Certificate(GC研究生证书)和Graduate Diploma(GD研究生文凭)课程。
你可以把它们理解成硕士课程的“迷你版”或“预备役”。
- GC课程:通常是0.5年,包含4门课。
- GD课程:通常是1年,包含8门课。
它们的入学门槛比Master低,而且课程内容就是Master的核心基础课。当你顺利完成GC或GD课程,并且成绩达到学校要求(比如均分达到Credit/65%),你就可以无缝衔接到Master课程,并且之前修的学分还可以获得减免!
神操作演示:
假设你想申请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的Master of Applied Finance,但本科是学新闻的,完全没有金融背景,GPA也只在及格线徘徊。直接申请Master肯定会被拒。
这时,你可以先申请ANU的Graduate Certificate of Finance。这个GC课程的入学要求就低很多,对本科背景没有严格限制。你花半年时间,读完4门金融核心课,只要成绩达标,下个学期就能直接升入Master of Applied Finance的第二学期。这样一来,你不仅成功“洗”了背景,弥补了GPA的不足,总的学习时间也并没有延长。这波操作是不是很秀?
几乎所有澳洲大学都提供GC/GD课程作为衔接路径,无论你是想转商科、IT还是其他专业,这都是一条非常稳妥的“曲线救国”之路。
好了,关于转专业,能聊的干货实在太多了。但说了这么多,其实最想告诉你的只有一句话:
别因为害怕改变,就委屈自己在一条不喜欢的路上走到黑。
留学这几年,是你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把它花在真正热爱的事情上,才不算辜负。换个专业,看起来是多走了一些弯路,但这条路上的风景,可能才是你真正想要的。别怕麻烦,也别怕试错,毕竟,这是你自己的人生剧本,主角当然是你自己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