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大读音乐是什么神仙体验?

puppy

如果你也正梦想着来多大学音乐,心里又好奇又有点小紧张,那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在多大读音乐,远不只是名字好听那么简单。这里不仅有能让你惊掉下巴的“大神”教授手把手带你飞,还有24小时为你亮灯的琴房和古色古香的音乐厅。更重要的是,这里的氛围超棒,大家不是拼命“卷”,而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互相打气,一起排练、一起泡图书馆、一起分享登台的喜悦和练琴的崩溃。想知道传说中的“魔鬼”教授到底什么样?日常的课程和演出机会有多丰富?学长学姐们又是怎么在学业和练琴之间找到平衡的?快来看看这篇走心分享,给你最真实的第一手体验!

来多大读音乐,学长学姐的真心话速览
关于“大神”教授:他们不仅技术顶尖,更会因材施教。别怕所谓的“魔鬼”教授,他们只是用最高标准逼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关于学习氛围:这里是“神仙合作”大于“疯狂内卷”。大家会互相分享资源,一起组队排练,你的成功也是大家的骄傲。
关于硬件设施:从24小时琴房到世界级的音乐厅,你需要的一切都触手可及。图书馆的宝藏资源够你挖四年。
关于日常平衡:这不只是一个音乐学院,更是一所顶尖综合大学。你需要学会时间管理,在练琴、学术课和社团生活之间找到自己的节奏。
关于演出机会:多到让你眼花缭乱!学院每年有超过600场演出,从学生午间音乐会到大型交响乐,总有属于你的舞台。

嘿,大家好!我是 lxs.net 的小编,也是一个刚从多伦多大学音乐学院(Faculty of Music)毕业的老学姐。还记得收到 offer 那个晚上,我激动得一宿没睡,抱着手机翻遍了所有关于多大音乐的帖子,心里一半是憧憬,一半是忐忑。

我想起一个特别真实的场景。大二那年期末,为了准备一首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前奏曲,我几乎是以琴房为家。有天凌晨两点,我弹得筋疲力尽,感觉自己永远也跨不过某个技巧坎儿,挫败感瞬间淹没了我。就在我准备趴在钢琴上痛哭一场时,隔壁琴房飘来了一段旋律,是肖邦的夜曲,弹得温柔又有力量。那一刻,我突然觉得不孤单了。我知道,在这栋楼里,有无数个像我一样为音乐痴狂的灵魂,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与热爱和瓶颈共存。这种感觉,就是多大音乐给我最深刻的印记。

所以,如果你也正梦想着来这里,心里又好奇又有点小紧张,那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咱们不谈官话,就聊聊最真实的体验。

传说中的“大神”教授,真的有那么神吗?

必须承认,来多大音乐,很大一部分是冲着这里的师资来的。官网上那些履历金光闪闪的教授们,现实中到底是什么样?

这么说吧,他们是真的“大神”,但“神”的方式可能和你想象的不一样。他们不会飘在云端,而是会把最顶尖的视野和最接地气的指导结合起来。比如,格里芬三重奏(Gryphon Trio)是学院的驻校艺术家,他们的成员也都是学院的教授。你有机会上到他们的大师课,亲眼看他们如何用一个眼神、一个呼吸来完成音乐的无缝对接。他们会告诉你,技术只是基础,音乐真正的灵魂在于合作与倾听。

我当时的钢琴教授,在圈内以严厉著称,被大家私下称为“魔鬼”。第一次上他的课,我准备了一首自认为完美的李斯特,结果被他从第一个音符开始就打断,一个个细节地抠。一小时的课,我感觉像过了一个世纪,出门的时候手心全是汗。但他并不是为了打击你,在你快要崩溃的时候,他会突然放缓语气,跟你分享他年轻时练这首曲子遇到的困难,然后用最精准的比喻告诉你应该如何调整触键。“想象你的指尖不是在敲击,而是在温暖的沙子上留下印记”,就这么一句话,瞬间让我茅塞顿开。他会逼着你走出舒适区,让你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这种“虐”,事后回味起来全是感激。

这里的教授背景非常多元。根据学院官网的数据,教职员工中不仅有北美各大交响乐团的首席演奏家,还有格莱美奖、朱诺奖(Juno Awards,加拿大的格莱美)的获得者。比如大提琴教授 Shauna Rolston,她不仅是世界级的独奏家,对现代音乐的理解也极其深刻。作曲系的学生常常能接触到最前沿的音乐理念。所以,你在这里遇到的每一位老师,都是一本行走的音乐百科全书。

24小时琴房和古堡音乐厅,是种什么体验?

聊完人,我们来聊聊环境。多大音乐学院的主楼是爱德华·约翰逊大楼(Edward Johnson Building),一栋看起来有点年头的建筑,但走进去别有洞天。空气里总是飘着松香、旧乐谱和咖啡混合的味道,这是属于音乐生的独特气息。

最让每个学生津津乐道的,必须是24小时开放的琴房。这意味着无论你是“早八人”还是“夜猫子”,总能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练习空间。期末季的时候,凌晨三四点的琴房走廊依旧灯火通明,此起彼伏的乐器声就像一首不眠的交响曲。这不仅仅是一个练习的地方,更像是一个“避难所”,承载了我们所有的汗水、泪水和灵感迸发的瞬间。

而说到演出,我们有两个王牌场地:沃尔特音乐厅(Walter Hall)和麦克米伦剧院(MacMillan Theatre)。沃尔特音乐厅相对小巧精致,声学效果极佳,非常适合室内乐和个人独奏会。它的容量大约是490个座位,每次坐在台下听同学的毕业演奏会,都觉得特别温暖和神圣。而麦克米伦剧院则更宏大,能容纳超过800名观众,是交响乐团和歌剧演出的主场。想象一下,你作为乐团的一员,在聚光灯下,与近百位同伴一同奏响马勒的交响曲,那种震撼和成就感,是任何语言都无法形容的。

别忘了我们还有一个宝藏——音乐图书馆。它被认为是加拿大最大的音乐学术图书馆,拥有超过30万册的图书、乐谱和录音资料,还有很多珍贵的孤本手稿。写论文或者研究一个作曲家的时候,泡在里面一整天,感觉就像在音乐历史的长河里寻宝,幸福感爆棚。

这里的氛围是“内卷”还是“神仙合作”?

这可能是国内小伙伴最关心的问题了。毕竟,学艺术的地方,竞争似乎是常态。但在多大,我感受最深的恰恰是“合作”大于“竞争”。

这里的环境更像一个大型的音乐社区,而不是一个残酷的竞技场。大家都很优秀,但每个人都专注于走自己的路,而不是去比较或者嫉妒。你会发现,声乐系的同学会主动帮你练习歌剧片段的伴奏,作曲系的同学会邀请你首演他们的新作品,大家会为彼此的每一场音乐会加油喝彩。期末考视唱练耳,大家会自发组成学习小组,互相出题、互相纠错,效率比一个人埋头苦练高多了。

这种合作氛围体现在学院的课程设置中。多大音乐学院有超过12个大型合奏团体,包括多大交响乐团(UTSO)、管乐团、爵士大乐队、当代音乐乐团(GamUT)等等。几乎每个演奏专业的学生都会被要求参加至少一个合奏团体。在排练中,你学习的不仅仅是看懂指挥的手势,更是如何倾听、如何融入、如何将自己的声音变成集体的一部分。这种训练,对一个音乐家的成长至关重要。

学院每年举办超过600场公开音乐会和活动,这个数据相当惊人。这意味着学生们有大量的登台机会,从非正式的午间音乐会(Wednesday Noon Concerts),到每个专业系的学生演奏会,再到最终的毕业独奏会。舞台足够多,机会足够广,大家的心态自然就更开放,更愿意把精力放在打磨自己的作品上,而不是去争抢有限的资源。

日常课程有多满?学业和练琴怎么平衡?

在多大读音乐,你不仅仅是一个乐手,你首先是一个“大学生”。这意味着你的生活不只有练琴和专业课。多大的音乐学士学位(Bachelor of Music)是一个非常全面的项目,你需要在一个综合性大学的环境里完成学业。

我们来看一个典型的音乐表演专业大二学生一周的课表可能是什么样的:

  • 专业课:每周1小时的一对一主课,这是核心中的核心。
  • 合奏排练:每周2-3次,每次2-3小时,比如交响乐团或室内乐小组。
  • 音乐理论核心课:和声、对位、曲式分析、视唱练耳,这些是基本功,每周大概有6-8小时的课程和辅导。
  • 音乐史:从中世纪到现代,带你梳理西方音乐的发展脉络。
  • 文理学院选修课:这是多大音乐的一大特色。你可以去选修一门心理学、一门天文学,或者一门意大利语。这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我当时选了一门电影史,对我理解音乐在叙事中的作用帮助巨大。

所以你看,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满满当当。如何在课程、练琴、作业和社交之间找到平衡,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学长学姐们的经验是:

第一,善用时间规划工具。把每天的练琴时间像上课一样固定下来,比如雷打不动的下午2点到5点。把碎片时间利用起来,比如在等公交的时候背一背德语艺术歌曲的歌词。

第二,高效练琴。不要无脑重复,带着问题去练习。今天是要解决一个技术难点,还是要做一个乐句的音色处理?把练习目标分解,每次集中精力攻克一两个点。

第三,别忘了你是个人,不是练琴机器。多大丰富的校园生活绝对不能错过。去参加一个社团,去听一场公开讲座,或者只是在King's College Circle的草坪上晒晒太阳。这些“不务正业”的时光,反而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音乐灵感。

写在最后,给未来学弟学妹的几句真心话

聊了这么多,希望你对在多大读音乐有了一个更具体、更真实的了解。这里没有电影里演的那种戏剧性的勾心斗角,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遥不可及。它就是一个由一群热爱音乐的普通人组成的,有点温暖、有点辛苦、但绝对充满激情的地方。

如果你正在准备申请,请在你的作品集和面试中,不仅展示你无懈可击的技术,更要展示你对音乐独特的思考和热情。教授们想看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潜力的未来音乐家,而不是一个完美的演奏机器。

如果你已经拿到了offer,准备踏上这段旅程,那么请记住,大胆去探索、去尝试、去犯错。不要害怕向教授求助,不要羞于在同学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多伦多这座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音乐宝库,除了学校的音乐会,多伦多交响乐团、加拿大歌剧院的演出也一定要去看看。

在这里的四年,你会经历因为一个音弹不准而崩溃的深夜,也会迎来在舞台上收获雷鸣般掌声的高光时刻。你会遇到最严厉的老师,也会交到能陪你哭陪你笑一辈子的朋友。这条路很长,也很美。

别犹豫,你梦想中的那段旋律,也许就在多伦多大学的某个琴房里,等着你来亲自奏响它。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42056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