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美新生落地生存法则 Top 3 | |
|---|---|
| No.1:网络是第一生产力 | 落地第一件事就是搞定电话卡和网络!没网等于寸步难行,Google Maps、Uber、联系接机全靠它。提前买好旅游卡或eSIM,或者让朋友帮你先办好。 |
| No.2:倒时差别硬抗 | 别一下飞机就安排满满当当的行程。第一天强迫自己白天别睡,多喝水,晒晒太阳。晚上早点休息,花两三天把时差倒过来,否则开学周会非常痛苦。 |
| No.3:安全感来自熟悉感 | 安顿好后,花半天时间在住所和学校附近走走。找找最近的超市、公交站、校警办公室在哪。熟悉环境能迅速帮你建立安全感,缓解初来乍到的焦虑。 |
嗨,各位在屏幕前既兴奋又有点小紧张的学弟学妹们,我是你们在lxs.net的常驻学姐啦!
还记得我刚到美国的第一天,拖着两个超大的行李箱,站在人生地不熟的JFK机场,手机里那张国内的SIM卡彻底罢工,一格信号都没有。我本来计划得很好,用Uber叫车去学校,结果App根本打不开。看着周围人来人往,我瞬间体会到了什么叫“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最后,我只能硬着头皮去找出租车柜台,被一个口音超重的大叔绕了远路,多花了我差不多50刀,心疼得滴血。就因为一张小小的电话卡,我留美生活的第一课,就是被现实狠狠上了一课。
那一刻我就明白了,那些官方指南上写的“准备好护照和I-20”固然重要,但真正决定你留学生活顺不顺畅的,全是这些没人会特意告诉你的细节。所以,我熬了好几个晚上,把这些年踩过的坑、攒下的经验全都码下来,希望能让你们的留美之路开个好头,把宝贵的精力都花在学习、社交和探索新世界上!
落地生存篇:电话卡和银行卡怎么办?
落地之后,什么都可以先放放,但有两样东西必须马上搞定:让你能和世界联络的电话卡,以及让你能安心花钱(和存钱)的银行账户。
电话卡:别再只知道AT&T了!
美国的运营商主要分两种:一种是三大巨头,Verizon、AT&T、T-Mobile,信号好,覆盖广,但价格也“美丽”。另一种是虚拟运营商(MVNO),它们租用三大巨头的网络,但套餐灵活,价格便宜到让你惊喜,非常适合我们留学生。
给新手的建议:
如果你追求省心,可以直接在机场或者国内淘宝买一张临时的T-Mobile旅游卡,大概30刀左右能用一个月,足够你落地后过渡。但长期用,我强烈推荐虚拟运营商。
Mint Mobile: 这是我身边近一半朋友的选择。它用的是T-Mobile的网络,在大城市信号完全没问题。它的模式是买得越久越便宜,新用户有优惠,比如目前官网上15美元/月(买3个月)的套餐,包含5GB的高速流量,对于大部分时间在校园Wi-Fi环境下的学生来说绰绰有余。唯一的缺点是,在人多的地方(比如演唱会),网络优先级可能会低于T-Mobile亲儿子用户,网速会慢一点。
Visible: Verizon旗下的平价品牌,用的是Verizon的网络,所以信号覆盖是它的巨大优势,即使去一些国家公园徒步可能都有信号。它最出名的是无限流量套餐,价格通常在25-45美元/月。它的“Party Pay”功能超级棒,找几个小伙伴一起组队,每个人的月费就能降到最低。现在这个功能升级成了更简单的折扣模式,对新用户非常友好。
Google Fi: 如果你经常回国或者要去其他国家旅游,那Google Fi简直是神卡。它可以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无缝漫游,数据和短信费用和在美国一样,不用换卡。对于我们这种寒暑假要回家的留学生来说太方便了。套餐价格比上面两个稍贵,但它的灵活性是无敌的。
学姐小TIPS: 在办卡前,先在它们的官网上输入你学校所在地的邮政编码(ZIP Code),查一下网络覆盖情况。比如你在一个比较村的“大学城”,那Verizon网络的Visible可能比T-Mobile网络的Mint更稳妥。
银行开户:Chase还是BOA?
办银行卡主要是为了存学费生活费,以及拥有一张美国的借记卡(Debit Card)用于日常消费。美国最大的几家全国性银行是Chase (摩根大通), Bank of America (美国银行), Wells Fargo (富国银行)。
Bank of America (BOA): 对留学生最友好的银行,没有之一。我当年就是办的BOA。它们有专门的学生账户(Advantage SafeBalance Banking®),只要你未满25岁且是学生,就可以免除每月的管理费(通常是$4.95)。开户流程非常简单,你只需要带上护照、I-20、I-94(在网上自己打印)和地址证明(租房合同或者学校宿舍的证明信就行),不需要SSN(社会安全号码)。BOA的网点和ATM机遍布全美,存取钱非常方便。
Chase: 网点也很多,App做得特别好用。它们的学生账户(Chase College Checking℠)同样可以免月费(通常免5年)。但Chase开户有时会更严格一些,部分分行可能会建议你有SSN再来。不过,它家的信用卡是公认的好用,比如Chase Freedom系列,所以很多人后期有了信用记录后都会再开一个Chase的账户。
学姐小TIPS: 刚来没有信用记录,办的是借记卡(Debit Card),花的是你账户里的钱。千万不要和信用卡(Credit Card)搞混了。等你在美国待了半年到一年,有了一些信用基础后,再去申请一张信用卡,这对你未来在美国租房、贷款都非常有帮助。第一张信用卡可以考虑申请Discover it Student或者你开户银行的入门级信用卡。
校园学术篇:选课和跟教授打交道的艺术
搞定了生存问题,接下来就是我们留学的主业——学习了。美国大学的学术自由度很高,但也意味着你需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选课:别让第一学期就“挂科”
选课是门技术活,选得好,你就是“GPA 4.0学神”;选不好,可能第一个学期就在崩溃边缘。美国大学的课程都有对应的学分(Credits),本科生一学期通常修12-16个学分(4-5门课)。
神器一:Rate My Professors。 这是一个学生给教授打分的网站,简直是选课界的“大众点评”。你可以看到教授的教学风格、作业量、考试难度,甚至他是不是“颜值担当”。一个“Overall Quality”低于3.0的教授,你就要谨慎选择了。我曾经选过一门课,教授在上面评分只有2.1,评论区怨声载道,说他口音重、给分低,我果断在开学第一周就把它drop(退掉)了,换了一门4.8分的课,体验感天差地别。
神器二:课程目录(Course Catalog)和你的学术顾问(Academic Advisor)。 仔细阅读课程描述,了解这门课的“先修课程要求”(Prerequisites)。比如你想修“数据结构”,就必须先修完“计算机编程入门”。别自己瞎选,一定要预约你的Advisor聊一次,他们会根据你的专业要求和毕业目标,给你最专业的建议。
学姐小TIPS: 第一个学期,求稳!建议你选1-2门专业基础课,搭配1-2门比较轻松的通识教育课(比如艺术史、电影鉴赏),再加一门你真正感兴趣的选修课。这样既能保证GPA,也能给你足够的时间去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和语言。千万不要一上来就挑战3门硬核理工科,那会让你怀疑人生。
给教授发邮件:专业点,才能被“秒回”
你可能会因为课程问题、作业延期、请求推荐信等各种原因需要给教授发邮件。怎么写才能显得专业又有礼貌,让日理万机的教授愿意第一时间回复你?
记住一个公式:清晰的标题 + 礼貌的称呼 + 简洁的问题 + 明确的诉求 + 感谢和署名
看看这个对比:
【错误示范】
标题:question
正文:hey, i dont understand the homework. what should i do?
【正确示范】
标题:[CS101] Question about Homework 3 - [你的名字, e.g., Li, Ming]
正文:
Dear Professor Smith,
I hope this email finds you well.
I am a student in your CS101 class (Section 002, Tue/Thu 10:00 AM). I am writing to ask a clarifying question regarding problem 2 in Homework 3, which is due this Friday.
I have reviewed the lecture notes and textbook chapter, but I am still a bit confused about how to implement the sorting algorithm you mentioned. Could you please advise if we are allowed to use the built-in library function for this part, or should we write it from scratch?
I am also planning to attend your office hours tomorrow to discuss this further.
Thank you for your time and guidance.
Best regards,
Ming Li
Student ID: 12345678
学姐小TIPS: 永远不要忘了去Office Hours!这是教授专门留出来给学生答疑的时间。面对面交流比发10封邮件都管用。带上你的问题去,不仅能解决学术困难,还能让教授记住你这个勤奋好学的学生,以后写推荐信的时候,他才能有东西可写。
生活省钱篇:超市红黑榜与省钱秘笈
留学生活,除了学习,就是柴米油盐。学会怎么买菜,一年下来能省出一部新iPhone!
超市大比拼:
高端玩家:Whole Foods。 被亚马逊收购,人称“猴父子”或“Whole Paycheck”(整个钱包都给你)。东西品质极好,特别是生鲜和有机食品。但价格也是最贵的。偶尔想犒劳自己,买块高品质牛排或者好吃的冰淇淋,可以去逛逛。Amazon Prime会员会有额外折扣。
中产最爱:Trader Joe's & Safeway/Kroger。
Trader Joe's(缺德舅): 我的最爱!价格亲民,而且有超多独家零食、速冻食品和酱料。它家的速冻橙子鸡、饺子、意大利面,简直是懒人福音。缺点是它不卖常见的品牌,比如可口可乐,而且蔬菜水果种类相对较少。
Safeway/Kroger等连锁超市: 这是美国最传统的中档超市。商品种类齐全,从食物到日用品应有尽有。一定要办一张它们的免费会员卡!每周都会有会员折扣,结账时能省下不少钱。下载它们的App,还能领电子优惠券(Coupons)。
省钱王者:Walmart, ALDI, Costco。
Walmart(沃尔玛): 价格屠夫。食品、生活用品、衣服、电子产品……你能想到的一切这里都有,而且基本都是最低价。质量可能参差不齐,但买基础的牛奶、鸡蛋、面粉这类东西,绝对划算。
ALDI: 德国廉价超市,便宜到令人发指。一打鸡蛋可能只要2美元,一加仑牛奶不到3美元。购物体验有点特别,需要自己带购物袋,购物车要投币(25美分,还车时退回)。商品品牌大多是自营的,但质量都还不错。
Costco: 仓储式超市,适合跟室友一起去“进货”。所有东西都是巨大包装,比如一箱30卷的卫生纸,2磅重的草莓。单价算下来非常便宜,但需要办年费会员卡($60/年)。它家的烤鸡($4.99)和热狗套餐($1.5)是永远的神!
亚洲胃的归宿:H Mart, 99 Ranch (大华)。
想念火锅底料、螺蛳粉、老干妈、各种亚洲蔬菜?去这些亚洲超市就对了!价格可能比美国超市稍贵,但能买到家乡的味道,这点钱花得值!
学姐小TIPS: 下载一个叫Flipp的App,它可以集合你周边所有超市的每周特价海报(Weekly Ad)。出门买菜前刷一下,看看这周哪家店的牛肉打折,哪家店的水果便宜,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
职业发展篇:CPT/OPT与实习的那些事
留学不只是为了拿一张文凭,更是为了未来的职业发展。在美国找实习和工作,CPT和OPT是你绕不开的两个词。
CPT (Curricular Practical Training):课程实习。
简单说,CPT是你毕业前做的实习。它的核心在于“Curricular”(课程相关的)。这意味着你的实习必须和你所学的专业紧密相关,并且是你完成学业的一部分。通常,你需要注册一门1-3学分的“实习课”,然后通过学校的国际学生办公室(International Student Office, ISO)申请CPT,才能合法地在校外工作。比如,一个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去Google做软件开发实习,这就是典型的CPT。但如果他去餐厅端盘子,那就不能申请CPT。
注意: 全职CPT(每周超过20小时)使用时间如果累计超过12个月,你将失去毕业后申请OPT的资格。所以,暑期做全职实习,学期中做兼职实习,是比较稳妥的操作。
OPT (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专业实习。
这是你毕业后可以合法在美国工作一年的许可。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专业的学生,在第一年OPT结束后,还可以申请24个月的延期,总共可以工作长达3年。这三年时间,对于积累工作经验、甚至抽H1B工作签证来说,至关重要。
OPT申请是重中之重! 你最早可以在毕业前90天提交申请,最晚不能超过毕业后60天。根据美国移民局(USCIS)官网的最新信息,目前OPT申请的处理时间大约在2-4个月左右。我见过太多同学因为材料问题或者时间拖延,导致EAD卡(工卡)迟迟下不来,错过了心仪工作的入职时间。所以,一定要提前准备,严格按照学校ISO的指导来,一个细节都不能错!
怎么找实习?
学校的Career Center: 这是你最好的资源!他们可以帮你免费改简历、模拟面试。很多学校还会用一个叫Handshake的平台,上面有大量专门招收本校学生的实习岗位,成功率很高。
LinkedIn(领英): 美国的“职场版微信”,必须用起来!完善你的个人资料,主动去连接(Connect)你心仪公司的校友和招聘官。我当年的第一份实习,就是通过LinkedIn上一个学长内推的。
招聘会(Career Fair): 每个学期学校都会举办大型招聘会。穿上你最专业的衣服,带上几十份简历,主动去和你感兴趣的公司展台交流。这不仅仅是投简历,更是展示你沟通能力和热情的好机会。
学姐小TIPS: 不要等到快毕业了才开始着急。从大二、研一开始,就要有意识地去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做一些课程项目(Project),丰富你的简历。美国公司非常看重实践经验,一份有料的简历,是敲开所有机会大门的第一步。
好了,不知不觉就码了这么多字。其实想分享的还有好多好多,比如怎么选医疗保险,怎么考驾照,怎么建立自己的信用分数……但今天就先到这吧。
我想说的是,留学这条路,没人能给你一份完美的地图。你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挑战,会因为文化差异而困惑,会因为想家而偷偷掉眼泪。但别怕,这些都是你成长的一部分。你解决的每一个问题,你认识的每一个新朋友,你探索的每一个新地方,最后都会变成你人生故事里闪闪发光的章节。大胆去尝试,大胆去犯错,这趟旅程,最精彩的永远是探索本身。祝你们的美国冒险,一路顺利,惊喜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