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包预警!德国自保金又要涨了!

puppy

各位准备冲向德国的小伙伴们,请捂好自己的钱包!那个让我们在申请路上又爱又恨的自保金(Sperrkonto),它又双叒叕要涨价啦!没错,根据最新消息,自保金的标准将再次上调,总金额很可能突破11500欧元大关。这个变化从什么时候开始生效?对正在准备材料的你,或是即将在德国延签的同学有什么具体影响?还没开户的你是不是心里一紧?别慌,我们已经帮你把最新政策、具体数额和应对方法都整理好了,赶紧进来看看详情,早做准备,别让钱包在最后一刻“大出血”!

新自保金政策速览
最新月额:大概率从 934 欧元/月 上调至 992 欧元/月
年度总额:预计从 11,208 欧元 提升至 11,904 欧元
生效时间:预计影响 2024 年秋冬季开始的签证申请和延签
影响人群:准备首次递签、已开户未存款、以及在德国境内需要延签的所有同学
核心建议:立即核实官方信息,重新规划预算,尽早完成存款

“喂?妈,那个……办德国签证的保证金,可能要再多准备一些了。”

上周五的晚上,我的朋友小A,一个已经拿到慕尼黑工业大学Zu、万事俱备只差递签的准留学生,在留学群里看到“自保金要涨价”的消息后,犹豫了半天,还是给家里拨通了这个电话。电话那头,妈妈虽然说着“没事没事,钱的事我们想办法”,但小A心里还是五味杂陈。为了这笔“巨款”,爸妈已经把家里一笔定期存款提前取了出来,现在突然又要增加近七八千人民币的预算,真的让她感到一阵压力和不安。

相信小A的这个场景,是很多同学此刻心情的真实写照。那个在我们申请德国留学的路上,像一座必须翻越的大山一样的“自保金”(Sperrkonto),它又双叒叕要涨了!

这感觉就像游戏打到最后一关,马上要见Boss了,结果系统弹窗告诉你:“勇士,请先将您的装备升级到最新版本。” 心里是不是咯噔一下?别慌,我们今天就把这个“装备升级”的事儿给你说明白,让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应对这次变化。

所以,这次到底涨了多少?为什么又涨了?

先给大家吃个定心丸:涨价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针对我们留学生,而是和德国本地的政策息息相关。

简单来说,我们的自保金标准,是直接跟德国本地大学生的“助学金”(BAföG)最高额度挂钩的。德国政府为了保障学生在德国的基本生活,规定留学生需要证明自己有足够的钱(至少和领取助学金的本地学生一样多)来覆盖一年的吃穿住行。最近,德国政府为了应对通货膨胀,决定上调这个助学金的标准。

水涨船高,他们的标准一提高,我们的自保金门槛自然也跟着上去了。

那么具体数字是多少呢?根据目前各方渠道(包括德国各大自保金服务商如Fintiba、Expatrio等)透露的信息来看,新的标准很有可能将从现在的每月934欧元,上涨到每月992欧元。

我们来算一笔账:

旧标准:934 欧元/月 * 12 个月 = 11,208 欧元/年
新标准:992 欧元/月 * 12 个月 = 11,904 欧元/年

这意味着,总金额需要一次性多存入 696 欧元,按照现在的汇率(约7.8),折合成人民币差不多是5400多元。再加上银行转账手续费、自保金开户费等杂项,里外里可能要多准备出六七千块钱。

去年刚从10,332欧涨到11,208欧,很多同学还没缓过劲儿来,这新一波的涨价通知就又来了。这速度,真的让人感觉钱包被掏空。

这次涨价,对谁的影响最大?

每次政策变动,影响的人群和程度都不太一样。我们帮你梳理了一下,看看你属于哪一类,应该怎么应对。

第一类:还没开户、准备递签的你(冲击力MAX!)

如果你是正准备在今年夏天或秋天申请签证,去赶德国冬季学期开学的同学,那这次涨价对你的影响是最大、最直接的。因为德国使领馆在审核你的签证材料时,会采用最新的标准。通常,新政策会在秋季开始正式实施,但具体到每个使领馆的执行时间可能会有细微差别。

举个真实的例子,去年政策调整时,在北京审核部递签的李同学,8月初递交材料时存的还是旧标准金额,结果就收到了补交材料的通知,要求他按照新的标准补足差额,一来一回折腾了两周,签证都差点耽误了。所以,为了保险起见,只要你还没递签,就默认自己需要按照11,904欧元的新标准来准备。

怎么办?
别犹豫,立刻、马上!联系你准备选择的自保金服务商,确认他们系统里显示的金额是否已经更新。如果没有,也强烈建议你直接存入新标准对应的金额。宁可多存,不能少存。因为一旦被要求补款,不仅浪费时间,还可能影响你的入学计划,得不偿失。

第二类:已经开户,但还没汇款的你(赶紧行动!)

很多同学为了抢时间,可能已经早早地在Fintiba或者其他平台开了户,拿到了账户信息,但家里的资金还没到位,或者正在观望汇率,迟迟没有汇款。现在,你不能再等了。

虽然你的开户证明上写的可能是旧金额11,208欧元,但到你汇款、激活、递签的时候,政策可能已经变了。使领馆只认你递签那一刻的有效规定。你拿着一个旧金额的存款证明去递签,有很大概率会被“打回重来”。

怎么办?
登录你的自保金账户,看看服务商有没有发布官方通知或者更新系统金额。无论如何,请直接按照11,904欧元的新标准去银行汇款。汇款成功后,服务商出具的存款证明(Finanzierungsnachweis)上就会显示你存入的实际金额。只要这个数字大于等于官方要求的新标准,你的签证材料就没问题。

第三类:身在德国,准备延签的你(同样重要!)

别以为这事只和新生有关系。对于已经在德国学习,即将面临“延签”(Verlängerung des Aufenthaltstitels)的同学来说,这同样是一个需要注意的“坎”。

德国每个城市的外管局(Ausländerbehörde)在审核延签材料时,也会参考这个最新的生活费标准。去年在柏林延签的学姐就分享过,她延签时,官员明确告诉她,需要提供接下来一年符合最新标准(当时是11,208欧)的资金证明。她当时自保金账户里的钱不够,只好紧急联系家人从国内汇款补足,才顺利拿到了新签证。

每个城市的外管局执行力度可能不同,有的查得严,有的相对宽松。比如有些地方可能允许你提供父母的担保证明、奖学金证明或者兼职收入来作为补充。但最稳妥、最没有争议的方式,依然是在自保金账户里存够足额的钱。

怎么办?
在你预约延签之前,先去你所在城市的外管局官网上仔细查看最新的材料要求清单。如果上面明确写了资金证明的数额,就按照那个准备。如果不确定,最好的办法是提前准备好11,904欧元的存款证明。这样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办事员,你都能从容应对,避免现场抓瞎。

别焦虑,我们该如何应对这次“钱包危机”?

说了这么多,其实核心就一句话: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涨价已成定局,与其焦虑,不如积极行动。这里给你几个超实用的大白话建议。

第一,立刻去核实“官方信源”。
咱们留学生最怕的就是信息差。不要只在留学群里听风就是雨。现在就打开电脑,去两个地方确认信息:一是你所在领区的德国大使馆或领事馆官网,看看签证须知里关于资金证明的部分有没有更新。二是你选择的自保金服务商官网,比如Fintiba、Expatrio、Coracle等,他们通常会第一时间发布政策变更通知。官方的消息,才是最准的。

第二,重新规划你的财务预算。
多出来的这笔钱,不大不小,但确实会打乱一些同学的原有计划。静下心来,和家人好好沟通,重新算一下总预算。除了自保金本身,还要考虑到国际汇款的手续费(通常在200-300元人民币不等)、自保金账户的开户费和管理费(各家不同,从几十欧到上百欧都有)。把这些都算进去,得出一个总数,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后续资金紧张。

第三,选个靠谱给力的“队友”。
一个好的自保金服务商,在政策变动时期就像一个靠谱的队友。他们处理流程快、客服响应及时,能帮你省去很多麻烦。在选择时,可以比较一下各家的开户费、激活速度、是否提供保险打包服务等。比如,有的平台提供自保金+医疗保险的套餐,一次性搞定两件大事,对于“懒人”同学来说就很方便。问问身边已经办好的学长学姐,他们的经验往往最有参考价值。

我知道,看到存款数字又往上涨了一截,心里难免会觉得沉甸甸的。每一分钱,可能都是爸妈大半年的积蓄,也可能是你自己辛辛苦苦兼职攒下的。这种压力,我们都懂。

但换个角度想想,德国政府提高这个标准,初衷也是为了确保我们这些异国他乡的学子,能有一个相对安稳的生活保障,让我们在面对德国高昂的物价和房租时,不至于捉襟见肘,可以更专注于学业。

所以,深呼吸,别让这件事过多地影响你的心情。把它看作是留学路上需要打的第一个“小怪兽”,一个关于信息搜集能力和财务规划能力的提前测验。冷静地分析,果断地行动,漂亮地解决它!

搞定这个小插曲,德意志的阳光、草地、图书馆,还有香喷喷的烤猪肘和醇厚的黑啤酒,就都在不远处等着你啦!加油,准留德华们!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411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