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圣三一,与诺奖文豪当校友

puppy

你有没有想过,在都柏林圣三一学院读书是种什么体验?可不只是上课、赶due那么简单哦!想象一下,你每天穿过的古老校园,就是王尔德、贝克特这些文学大师的母校。你坐过的草坪,可能就是贝克特当年寻找灵感的地方。在这里,历史不再是书本上的几行字,而是一种能呼吸的氛围。这篇文章不跟你讲大道理,就想用一个留学生的视角聊聊,和这些诺奖文豪当“校友”,每天被灵感和故事包围,是种多么奇妙又独特的感受。如果你也对这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着迷,那就快来看看吧!

来圣三一前,你需要知道的几件事
心态调整:这不只是一所大学,更像是一个开放式的文化遗产。别只把它当成上课的地方,多走走,多看看,感受一下几百年的积淀。
必做清单:除了游客必打卡的圣三一老图书馆(The Long Room),一定要去参加一次“两会”(The Phil 和 The Hist)的辩论,那才是圣三一精神的活化石。
阅读准备:来之前,可以重读一下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或者看看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当你走在校园里,书里的感觉会瞬间立体起来。
社交提示:别害羞,多和本地学生、教授聊聊学校的历史和故事。他们每个人都可能是个“行走的图书馆”,能告诉你很多书本上没有的趣闻。

哈喽,各位在 lxs.net 的小伙伴们!我是你们的小编,今天想跟大家聊一个有点“文艺”又超级酷的话题——在都柏林圣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 Dublin)读书,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先给你们讲个我自己的小故事。记得刚来TCD的第一个学期,有一次为了赶一篇关于现代主义文学的论文,在图书馆熬到快闭馆。脑袋里一团浆糊,感觉自己一个字都写不出来了。我烦躁地合上电脑,拖着步子走出图书馆,已经是深夜。都柏林的冷风一吹,人清醒了不少。我抬头,看到了被灯光照亮的钟楼(Campanile),周围是古老的、沉默的石头建筑。那一瞬间,一个念头突然闯进我的脑海:当年,一个叫萨缪尔·贝克特的学长,是不是也曾在这里,为了某个哲学问题或者文学构思而苦恼,和我一样在深夜的校园里踱步?

这个想法像一道闪电,瞬间击中了我。我不再只是一个为due发愁的普通留学生,我脚下踩着的这片鹅卵石路,可能王尔德也曾意气风发地走过;我刚刚待过的图书馆,可能布莱姆·斯托克(《德古拉》的作者)也曾在里面寻找过灵感。那一刻,学习的压力好像被一种奇妙的历史参与感冲淡了。原来,留学不只是为了拿到一张文凭,更是为了这样一种独一无二的沉浸式体验。和诺奖文豪当“校友”,真不是一句宣传口号,而是每天都在发生的、触手可及的现实。

不只是一座校园,更是一部活着的文学史

刚来圣三一的时候,你肯定会被它的颜值惊艳到。游客们挤在Front Gate前拍照,对着老图书馆的长廊发出惊叹。但当你成为这里的学生,这些风景就成了你的日常。你会发现,圣三一的魅力远不止于“长得好看”,它的每一块石头、每一片草坪,都在悄悄地讲着故事。

就拿学校最核心的议会广场(Parliament Square)来说吧。你每天上课都要穿过这里。广场四周的建筑,比如建于17世纪的The Rubrics,是都柏林现存最古老的住宅楼。你能想象吗?几百年来,无数学生在这里生活、学习、争论。据说,王尔德当年就住在附近的Botany Bay宿舍区。他会不会也曾在某个午后,靠在窗边,看着广场上的人来来往往,构思着那些后来风靡世界的俏皮话和戏剧呢?

还有那个著名的钟楼,传说如果从它下面走过,考试就会挂科。所以你会看到,一到考试季,所有学生都绕着它走,形成一个有趣的“结界”。这个迷信背后,其实是几代学生共同创造的一种校园文化。这些小细节,让历史变得鲜活又可爱。你不再是历史的旁观者,而是亲身参与者和传承者。

根据圣三一学院官网2023年的数据,整个校园占地约47英亩,坐落在都柏林市中心。这意味着,你不仅是在一个历史悠久的校园里学习,整个都柏林城都成了你的“延伸校区”。从学校走几步就是国家美术馆、国家博物馆。当年王尔德的父亲就是一位著名的眼科医生,他们家就在离学校不远的梅林广场(Merrion Square)。现在广场上还有王尔德那座著名的、姿态“风骚”的雕像。周末没事,你可以带上一本书,去雕像对面的长椅上坐坐,感觉就像在和这位毒舌才子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老图书馆:当“哈利·波特”照进现实

说到圣三一,绕不开的绝对是老图书馆(The Old Library)和它那条惊艳世界的长廊(The Long Room)。很多人第一次看到照片,都会惊呼:“这不就是哈利·波特的霍格沃茨图书馆吗?”没错,虽然电影不是在这里拍的,但那种魔法般的氛围是真实存在的。

这条长廊长达65米,两旁是高耸入顶的书架,存放着超过20万册学院最古老的书籍。走进去,空气里弥漫着古老纸张和皮革混合的独特气味,阳光从高高的拱形窗户透进来,照亮空气中浮动的微尘,时间仿佛在这里静止了。作为游客,你只能在中间的通道上走马观花。但作为圣三一的学生,你有机会申请进入这里阅读那些不对外开放的古籍。想象一下,你坐在一张百年历史的木桌前,翻阅着一本可能比你的祖国还要年长的书,这种感觉有多么奢侈和震撼?

当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是《凯尔经》(Book of Kells)。这是一部公元800年左右完成的《新约》手抄本,以其华丽繁复的插图闻名于世。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排队,只为看它一眼。而你,作为学生,可以凭学生卡免费、无限次地参观。在某个没课的下午,避开人流,自己静静地站在展柜前,细细品味那些穿越千年的线条和色彩,这是一种无法用金钱衡量的特权。

不过,别以为圣三一的学生都活在“过去”。我们也有非常现代化的图书馆,比如伯克利-莱基-厄舍图书馆(Berkeley/Lecky/Ussher Library Complex),它粗犷的混凝土风格和老图书馆形成鲜明对比。在这里,你能找到最新的学术期刊、最快的网络和最舒适的讨论空间。新与旧、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完美地融合。你可以在长廊里感受历史的厚重,也可以在现代图书馆里和同学头脑风暴。这种穿梭于不同时空的感觉,是圣三一独有的魅力。

和那些“大名鼎鼎”的校友们聊聊天

在圣三一,你永远不会感到孤独,因为校园里充满了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他们就像一群“看不见的校友”,时时刻刻在提醒你这所学校的与众不同。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这位唯美主义大师是圣三一最著名的“代言人”之一。他在校期间就已经是风云人物,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是学校哲学学会(The Phil)的主席。哲学学会成立于1683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学生社团之一。今天,你依然可以加入这个学会,在他们位于GMB(毕业生纪念大楼)的会议室里参加辩论。当你站在那个讲台上,畅所欲言时,会不会想到一百多年前,王尔德也曾在这里,用他那无人能及的才思和口才,征服了所有的听众?

萨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如果说王尔德是张扬外放的,那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贝克特则代表了圣三一深沉内敛的一面。他不仅是学生,毕业后还曾短暂留校任教。他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但对学术和创作有着惊人的执着。校园里有一棵著名的梧桐树,很多人相信它就是《等待戈多》里那棵关键的树的原型。虽然这更像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但当你走过图书馆广场,看到那棵树在风中摇曳时,总会忍不住想起剧中人那永恒的、荒诞的等待。贝克特的作品充满了对人类存在困境的思考,这种深邃的哲学气质,也深深地烙印在圣三一的学风之中。

布莱姆·斯托克(Bram Stoker):你可能对这个名字有点陌生,但你一定知道他笔下的角色——德古拉伯爵。没错,这位“吸血鬼之父”也是我们的校友。他在圣三一期间,和王尔德一样,也是个社交达人,曾担任过哲学学会(The Phil)和历史学会(The Hist)的主席。历史学会成立于1770年,和哲学学会并称为圣三一的“两会”,是学生辩论和思想交流的中心。斯托克在校期间还是个运动健将。谁能想到,一个能写出如此阴森恐怖故事的人,在大学里竟然是个阳光开朗的“社牛”?这种反差,也让我们看到了这些文豪们更真实、更多元的一面。

除了他们,还有《格列佛游记》的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爱尔兰伟大的政治家埃德蒙·伯克……这些名字不是冰冷地刻在纪念碑上,而是融入了校园的血液里。你选的某门课,可能就是以某位校友的名字命名的;你参加的某个社团,可能就是他们当年创立的。这种连接感,会让你对自己的学业产生一种奇特的敬畏心和使命感。

不只是怀旧,更是创造未来

说了这么多历史,你可能会觉得圣三一是不是有点“老气横秋”?那你就错了。这里的文学传统是活的,并且一直在生长。

圣三一的英语系和戏剧系在全世界都享有盛誉。这里有专门的奥斯卡·王尔德创意写作中心,培养了无数当代优秀的作家和诗人。近年来大火的爱尔兰作家莎莉·鲁尼(《普通人》的作者),虽然不是在圣三一读的本科,但她曾是圣三一辩论队里的明星辩手。这说明,那种善于思辨、精于表达的传统,一直在被新一代的年轻人继承和发扬。

作为学生,你能接触到的资源是惊人的。学校里常年有各种文学讲座、新书发布会、戏剧表演。也许今天给你上课的某个教授,就是一位小有名气的诗人;也许坐在你旁边的那个同学,正在写一部将要出版的小说。在这里,文学创作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阳春白雪,而是一种融入日常的空气和水。

你可以给校刊《TCD Miscellany》投稿,这是爱尔兰最古老的学生杂志之一,创刊于1895年。你也可以加入都柏林大学玩家剧社(DU Players),在塞缪尔·贝克特剧院里排演一出戏。这个剧院可是以校友的名字命名的专业级剧场。无论你是想成为读者、评论者还是创作者,圣三一都能为你提供一个顶级的舞台。

所以,和诺奖文豪当校友,不仅仅是分享一份历史的荣光,更是被一种强大的创作氛围所激励。它会让你觉得,你也有可能在这里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成为未来历史的一部分。

好了,聊了这么多,不知道你有没有对在圣三一读书多了一份向往呢?

最后,想给同样在这里或者即将要来的你说几句大白话。

别把圣三一当成一个游客打卡地,匆匆拍几张照片就完事了。也别只把它当成一个上课、写论文、拿学位的地方。那样太浪费了。

没事的时候,别总窝在宿舍里。去老图书馆前的草坪上躺着看会儿书,就像几百年来无数个学长学姐那样。去参加一次哲学学会的通宵辩论,感受一下思想碰撞的火花有多激烈。去塞缪尔·贝克特剧院看一场学生戏剧,哪怕有点青涩,那也是最鲜活的创意。

多去了解你脚下这片土地的故事,多去读读那些从这里走出去的人写的书。当你把知识、历史和亲身体验连接起来时,你会发现,留学这件事,变得无比丰厚和立体。

在这里,你不是在读历史,你就是历史的一部分。这,才是来圣三一最酷的事情。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611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