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读MBA,我把学费赚回来了

puppy

一想到美国MBA动辄上百万的学费,是不是感觉压力山大?我当初也一样,但毕业前,我真把这笔钱给赚回来了。这篇文章里没有大道理,全是我的实战干货:怎么靠一份暑期实习就覆盖掉一年学费,怎么把学校的资源和人脉变成自己的“提款机”,还有哪些很多人不知道的奖学金和赚钱门路。这不只关乎搞钱,更是一种让留学投资回报最大化的思路。希望能帮同样在奋斗的你,把这笔最贵的投资,变成最值的回报。

小编悄悄话
这篇文章不只是“搞钱攻略”,更是一种思维训练。读MBA,你的目标不该是“省钱”,而是学会如何“创收”。把高昂的学费看作是启动资金,把商学院看作是你的第一个创业项目,你的任务,就是让这个项目在毕业前实现盈利。

大家好,我是lxs.net的小编。还记得收到梦校MBA offer那天吗?我当时激动得差点把手机扔了。但这份喜悦没持续多久,就被一封邮件打回了现实——学费账单。当我看到那个数字,一串长长的、带着美元符号的数字时,我感觉心脏都漏跳了一拍。我默默算了一下,这笔钱换算成人民币,妥妥的七位数,差不多是我爸妈半辈子的积蓄。

那一晚,我给我妈打视频,强装镇定地说:“妈,钱的事儿别担心,我心里有数。” 挂了电话,我看着天花板,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疯了吗?花这么多钱来读一个两年的书,万一找不到好工作,我怎么跟家里交代?

这个场景,相信很多留学生都感同身受。美国MBA的学费,就像一座压在心头的大山。但今天,我想告诉你,两年后我毕业时,不仅没让家里再掏一分钱,还真的把这笔学费给赚了回来。这篇文章里没有假大空的道理,全是我亲身踩过的坑和摸索出来的路。希望能帮同样在奋斗的你,把这笔最贵的投资,变成最值的回报。

暑期实习:你的第一桶金,可能比你想象的多

我们先来说说回血最快、最立竿见影的方式——暑期实习。这可不是大学里那种一个月一两千块的实习,MBA的暑期实习,是名副其实的“黄金实习”。

商学院的第一年,几乎所有人都会被卷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找实习。特别是想进投资银行(IBD)、管理咨询(Consulting)或者顶级科技公司(Tech)的同学,从开学第一天起,神经就是紧绷的。各种coffee chat、info session、case practice,忙得脚不沾地。虽然过程很折磨,但回报是惊人的。

我给你算一笔账。就拿2023-2024年的行情来说,顶尖投行的暑期实习生,月薪普遍在1.5万到1.7万美元之间。你没看错,是月薪。一个暑假10到12周,光工资就能拿到4万到5万美元。我当时在纽约一家精品投行实习,10周下来,税前收入接近5万美元。我们学校一年的学费大概是8.5万美元,一个暑假,我就赚回了一大半。

咨询公司也差不多。像麦肯锡、贝恩、波士顿(MBB)这些公司,给MBA实习生的月薪也在1.4万美元以上。我一个在沃顿商学院(Wharton)的朋友,去了MBB实习,10周拿了将近4万美元。而且,很多公司为了抢人,还会提供签约奖金(signing bonus)或者住房补贴。如果实习结束时你拿到了全职的return offer,公司当场就会给你开出一张几万美元的支票作为绑定奖金。这笔钱,又能覆盖掉你第二年学费的一部分。

科技大厂的PM(产品经理)岗位也是热门选择。虽然薪资可能略低于投行和咨询,但也不会差太多。比如在Google、Meta做PM实习生,月薪也能轻松过万。我一个斯坦福商学院(GSB)的同学,暑假在硅谷一家独角兽公司实习,除了高薪,还拿到了公司的股票期权。他说,这感觉就像提前参与了一次淘金。

所以,别把暑期实习只看作一份履历。它是你收回投资成本最直接的途径。在你为面试焦头烂额的时候,请记住,你不是在找一份普通的工作,你是在为自己那上百万的学费打一场必胜的仗。

学校不是象牙塔,是你的资源“提款机”

很多人以为,交了学费,就是来上课的。这个想法太天真了。商学院最值钱的,从来不只是课堂上的知识,而是它提供给你的平台和资源。你得学会把这些资源变现。

一个很实际的途径是做助教(TA)或助研(RA)。我第二年的时候,申请做了第一年一门核心课的TA。工作不复杂,每周开几个小时的Q&A session,批批作业。学校给我的回报是:每学期5000美元的学费减免,外加每小时25美元的工资。一个学期下来,这笔收入虽然比不上实习,但也轻轻松松覆盖了我大半年的生活费。

更重要的是,做TA让我跟教授建立了非常好的关系。他后来不仅给我写了强有力的推荐信,还把我介绍给了他的一位在风险投资(VC)行业的朋友,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这种隐形的人脉收益,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另一个“宝藏”是学校举办的各种创业比赛(Venture Competition)。几乎所有顶尖商学院都有自己的创业比赛,奖金池非常丰厚。比如哈佛商学院(HBS)的New Venture Competition,奖金高达7.5万美元;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Booth)的New Venture Challenge,更是被称为全美顶级的学生创业比赛之一,历史悠久,孵化出了像Grubhub这样的上市公司。它的奖金和投资总额超过百万美元。

你可能觉得创业离自己很远,但其实不必把目标定得那么高。我当时和几个同学组队,参加了一个专注于社会企业的小型比赛。我们的项目是做一个帮助发展中国家手工艺人对接国际市场的平台。最后我们拿了第三名,奖金虽然只有1万美元,但对我们几个穷学生来说,已经是一笔巨款了。这段经历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商业策划能力,也成了我们简历上闪亮的加分项。

除此之外,很多学校还有“在校咨询项目”。学生可以组成团队,为真实的公司解决商业问题,这本身就是一门课程,可以拿学分。有些项目甚至是付费的,企业会支付给学校一笔咨询费,其中一部分会以奖学金或津贴的形式分给参与的学生。既学到了东西,又赚到了钱,何乐而不为?

别不好意思,那些“免费的钱”你不拿就没了

说到奖学金(Scholarship/Fellowship),很多国际学生有个误区,觉得那是学霸专属,或者只给美国本地学生。大错特错!其实,商学院为了吸引多元化的优秀生源,提供了大量的奖学金机会,很多都是专门面向国际学生的。

最大的一笔钱,往往在你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顶尖商学院在发offer时,经常会附上一份“惊喜”——基于你的个人背景和资历评定的Merit-based Scholarship。这笔钱从1万、2万美元到半奖,甚至全奖都有可能。我当时拿到了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CBS)的offer,就附带了每年2万美元的奖学金,两年下来就是4万美元。这可不是小数目,相当于直接给我打了八折。

所以,在申请阶段,就要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全方位展示出来。你的GMAT成绩、工作经历、个人故事,都是你谈判的筹码。有时候,如果你手握多个学校的offer和奖学金,甚至可以礼貌地跟学校“讨价还价”(negotiate),争取更好的package。

除了入学奖学金,还有很多外部机构提供的奖学金。比如,专门支持女性读商科的Forte Foundation,每年会为合作院校的优秀女学生提供奖学金。再比如The Consortium for Graduate Study in Management,这是一个致力于提升非裔、西班牙裔和原住民在商业领域代表性的组织,它提供的奖学金是全额学费加各种津贴,含金量极高。

还有一些你可能想不到的“小众”奖学金。比如按地区划分的,专门给亚洲或者某个国家学生的;按行业划分的,给有志于从事非营利组织或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学生的。这些信息需要你自己去学校的Financial Aid办公室网站上挖掘,或者多跟学长学姐交流。很多人懒得去申请,竞争反而没那么激烈。申请这些奖学金,就像在海边捡贝壳,多走几步,总能有收获。

你的“老本行”,也能成为赚钱利器

别忘了,来读MBA之前,你已经是一个有专业技能的职场人士了。你的这些“老本行”技能,在商学院这个人才济济的环境里,可能就是稀缺资源。

我来读MBA之前,在国内做过几年市场营销,文案功底还不错。到了美国,我发现很多同学,特别是理工科背景的,在写申请文书、修改简历(Resume)、准备求职信(Cover Letter)时非常头疼。我开始只是帮几个关系好的朋友改,后来名气传出去了,就有学弟学妹付费请我帮忙。我收费不高,但积少成多,两年下来也赚了近2万美元的外快。这笔钱让我可以毫无压力地去欧洲毕业旅行,还给爸妈买了不错的礼物。

我的同学里,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个以前做程序员的印度小哥,接一些小公司的网站开发项目,时薪高得吓人。一个来自韩国的设计师同学,帮学校的各个学生社团(Club)设计活动海报和周边产品,成了校园里的“网红设计师”。还有一个以前做金融的朋友,利用自己的知识,带着几个同学做美股交易,虽然风险高,但他也确实赚到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商学院是一个巨大的资源池,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独特的技能和网络。不要把眼光只局限在投行、咨询这些传统的MBA出路上。利用你的存量技能,结合商学院给你带来的增量资源,你会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赚钱机会。

写在最后,当我回头看那张曾经让我彻夜难眠的学费单时,我不再觉得恐惧。它更像是一张入场券,一张通往更高平台的通行证。你花钱买的,不仅仅是两年的课程,更是顶级的校友网络、无限的试错机会,以及一个能让你脱胎换骨的精英环境。

所以,如果你也正在为MBA高昂的学费而焦虑,别怕。把这份压力,转化成去探索、去折腾、去创造价值的动力。那张账单上的数字,不是你的负债,而是对你未来潜力的估值。你要做的,就是在这两年里,拼尽全力,证明这个估值,甚至超越它。去赚钱吧,这本身就是商学院教给你最重要的一课。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6794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