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S 写作速览:招生官眼中的“加分项”与“减分项” |
|---|
| 加分项 ? - 具体的学术好奇心:不只说“我爱物理”,而是聊你如何为了一个公式废寝忘食,或者某个实验如何颠覆了你的认知。 - 深度思考的经历:讲清楚一段实习或活动带给你的反思和成长,而不是简单罗列工作内容。 - 与申请课程的强关联:把你所有的经历,都像串珠子一样,串到“我为什么适合这个专业”这条主线上。 - 展现“超学科”潜力:读过的相关书籍、看过的纪录片、参加的线上课程,这些都是你主动学习的证据。 |
| 减分项 ? - “从小就梦想...”:招生官一天要看几百遍的开头,请直接跳过。 - 空洞的形容词:避免使用“passionate”, “hard-working” 等词,用具体事例来证明。 - 引用名人名言:除非你有非常独到且深刻的见解,否则爱因斯坦的话并不能为你的申请加分。 - 罗列奖项和成绩:这些信息在你的申请表里已经有了,PS是让你讲故事的地方。 |
揭秘!招生官最想看到的英国申请书
凌晨三点,书桌前的灯还亮着。你面前的Word文档依旧停留在第一行:“Dear Admissions Committee,”。旁边的咖啡已经凉了,脑子里却是一团浆糊。这个问题,你可能已经问了自己一百遍:我的人生平平无奇,做过最“牛”的事就是社团的干事,唯一的实习是在一家小公司打杂……这要怎么写出一篇能让G5大学招生官眼前一亮的PS?
去年帮我改PS的学姐,在申请季也经历过同样的崩溃。她申的是社会学,初稿写得像个人简历,满满当当列了她参加的各种志愿者活动。我问她,你为什么想学社会学?她想了半天,说:“因为我想帮助别人,让世界更美好。” 这句话,听起来很伟大,但招生官可能已经听了上万遍了。后来,我们聊了很久,她才提到一个细节:她曾在社区做调研,发现很多老人因为不会用智能手机,连最基本的健康码都搞不定,几乎与世隔绝。这个小小的观察,让她第一次具体地感受到“数字鸿沟”这个社会学概念的重量。于是,她把PS的开头,从“我热爱帮助别人”改成了对这个场景的白描。结果,她拿到了LSE的offer。
你看,招生官想看的,从来不是你有多么宏大的理想,或者参加了多少高大上的活动。他们想看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有好奇心、会思考、对某个领域有“真爱”的年轻人。每年,仅通过UCAS系统递交的申请就超过70万份,招生官要在堆积如山的文书里,找到那个“对的人”。你的PS,就是你唯一能和他们直接“对话”的机会。今天,咱们不谈那些虚的,就来聊点实在的,帮你钻进招生官的脑袋里,看看他们到底想读到什么。
你的“真爱”,不能只是一句口号
几乎90%的PS,都会以“I have always been fascinated by…” (我一直对…很着迷) 开头。UCAS官方都曾“吐槽”过,这是最被滥用的开头之一。说真的,招生官看到这句话,可能已经下意识地准备拿起下一份申请了。
对专业的“爱”,不是喊出来的,是做出来的。你得把这份爱,变得具体、可感、独一无二。
怎么做?答案是:展示你的“超学科活动”(Super-curricular Activities)。这和我们常说的课外活动(Extra-curricular)还不太一样。打篮球是课外活动,但如果你在打篮球时,用物理学知识分析如何提高投篮命中率,并写了一篇小论文,这就是“超学科”了。
举个例子,一个想申请华威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他没有参加过什么国际编程大赛,只是个普通的科技爱好者。在他的初稿里,他写道:“我对人工智能充满热情,我认为它能改变世界。” 这句话太空了,谁都可以说。
后来他改成了这样:
“高二时,我偶然读了吴恩达的《人工智能》,书中关于神经网络的描述让我着迷。我不再满足于课本知识,开始在Coursera上自学他的机器学习课程。最令我兴奋的项目,是尝试用Python和TensorFlow搭建一个简单的图像识别模型,来区分我家里的猫和狗。第一次成功运行时,尽管准确率只有70%,但那种将抽象理论变为现实的成就感,让我确信这就是我想要终身探索的领域。我还特别关注了华威大学计算机系在强化学习方面的研究,尤其是XXX教授的论文,这让我对在华威的学习充满期待。”
你看,区别一下子就出来了。后者没有一句“我热爱”,但字里行间都是热爱。他提到了具体的书、具体的线上课程、具体的项目、遇到的困难和成就感,甚至还提到了学校教授的研究。这不仅证明了他的热情,更展示了他的主动性、学习能力和对学校的了解。这才是招生官眼中的“有效热情”。
根据剑桥大学的官方建议,他们希望看到申请者“超越课程大纲去探索学科”。这意味着,你需要去阅读专业相关的书籍(不只是教科书)、期刊文章,关注行业新闻,甚至可以尝试做一些小型的个人项目。这些,远比一句“我热爱”有说服力得多。
把“平平无奇”的经历,变成“闪闪发光”的亮点
很多同学最大的困扰是:“我没在投行实习过,也没创立过NGO,我的经历太平凡了,怎么办?”
别急,招生官并不是在选“人生赢家”。他们看重的是你的潜力和思考能力。一份在奶茶店打工的经历,如果写得好,价值可能远超一份“划水”的大公司实习。
关键在于,你要学会使用“STAR法则”来挖掘你经历的价值,并将其与你的申请专业联系起来。
- S (Situation): 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 T (Task): 你的任务是什么?
- A (Action): 你采取了什么行动?
- R (Result): 最终的结果是什么?(最好能有量化的结果,以及你的反思)
我们来看一个真实的案例。有个申请UCL管理学专业的同学,他唯一的“社会实践”是在一家连锁快餐店当了两个月暑期工。
普通写法:“暑假期间,我在快餐店打工,负责点餐和配餐。这份工作锻炼了我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没错,但太笼统了,毫无亮点。
STAR法则优化后的写法:
“在快餐店工作期间,我发现午餐高峰期(Situation),顾客点餐后平均等待时间超过5分钟,导致客户满意度下降(Task)。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主动观察了整个配餐流程,发现是酱料区的摆放混乱导致员工需要花费额外时间寻找(Action)。我向经理提议,将最常用的酱料放在最顺手的位置,并制作了图文标签。这个小小的改动,将平均配餐时间缩短了近30秒,高峰期的出餐效率提升了约15%(Result)。这个经历让我第一次直观地理解了‘流程优化’在商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也激发了我系统学习运营管理知识的兴趣。”
看到了吗?同样一件小事,换个说法,就从“打杂”变成了展现观察力、分析能力、主动性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绝佳案例。他还巧妙地把这段经历和对管理学的兴趣联系了起来,一举多得。
英国毕业生雇主协会(ISE)2023年的报告指出,雇主最看重的毕业生技能前三名是: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你的任何一段经历,无论是学生会的工作、小组作业,还是兼职,只要你用心挖掘,都能找到与这些核心能力相关的闪光点。记住,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你从中学到了什么,以及这些收获如何让你成为一个更适合你所申请专业的学生。
精准避雷:那些让招生官秒速看腻的“雷区”
写PS就像排雷,有些“雷区”一旦踩到,再好的背景也可能被大打折扣。这些雷区往往不是语法错误这种低级问题,而是一些思维定式。
雷区一:滥用名言警句。“正如莎士比亚所说…” 停!除非你能对这句名言提出极具洞见的个人解读,否则不要用。招生官想听的是你的声音,不是莎士比亚的。一篇PS的篇幅非常有限(UCAS规定是4000字符或47行),不要浪费在复述别人的话上。
雷区二:试图表现得“幽默”。英式幽默确实很出名,但除非你对此有十足的把握,否则不要在PS里轻易尝试。文化差异可能会让你的笑话变得尴尬,而且一篇学术申请文书,展现你的成熟和严谨远比幽默感更重要。
雷区三:过于情绪化或负能量。你可以写你遇到的挑战和失败,因为这能体现你的坚韧。但千万不要抱怨。比如,不要写“我过去的教育环境很差,限制了我的发展”,而应该写“尽管资源有限,我通过XXX方式主动学习,并取得了XXX成绩”。前者是抱怨,后者是逆境中的成长。
雷区四:不诚实或夸大其词。这是最最严重的一点。伦敦政经学院(LSE)的招生官曾明确表示:“任何不诚实的内容一旦被发现,申请将立即作废。” 不要说你读过一本你只看过摘要的书,也不要把小组项目的所有功劳都揽在自己身上。面试时,招生官很可能会就你PS里提到的任何一个细节进行提问,到时候谎言被戳穿,后果不堪设想。
写PS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审视的过程。保持真诚,用你自己的语言,讲述你自己的故事。这比任何华丽的辞藻和模板都更能打动人。
最后,别忘了为你的“梦校”量身定做
很多同学会用一篇PS申请五所学校。这在操作上是允许的,但如果你的五所学校专业跨度很大,或者学校风格迥异,一篇“万金油”式的PS就会显得诚意不足。
聪明的做法是,在主体内容(80%)保持一致的基础上,为你的“梦校”或最想去的几所学校,预留出20%的“定制空间”。这个在申请系统里提交时可以微调。
如何定制?去你想申请的大学官网,找到你的专业页面,仔细研究它的课程设置(Modules)。
假如你同时申请了帝国理工和UCL的人工智能专业。你可能会发现,帝国理工的课程更偏向于数学和理论基础,而UCL可能提供了更多与应用和伦理相关的课程。那么,在申请帝国理工时,你可以多强调一下你在数学建模或算法理论方面的经历和兴趣。而在给UCL的版本里,你可以多谈一谈你对AI伦理问题的思考,或者你对某个具体应用领域的设想。
提到一位教授的名字,或者一个你特别感兴趣的课程模块,会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这表明你不是在“海投”,你是真的花时间研究过、并且真心向往这个地方。比如:“我对贵校的‘计算金融’模块尤其感兴趣,因为它完美结合了我对编程和经济学的双重热情。” 这样一句话,瞬间就能让你从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
好了,聊了这么多,不知道有没有让你对PS的恐惧感减少一些?
其实,写PS的过程,没那么可怕。它更像是一个机会,让你静下心来,好好回顾一下自己的过去,重新认识一下那个为了梦想一直在努力的自己。你的故事,无论大小,都值得被好好讲述。招生官想找的,不是一个完美的、毫无瑕疵的“学霸”,而是一个有潜力、有思想、对未来充满热情的伙伴。
现在,忘掉那些模板和套话吧。泡杯热茶,找个舒服的姿势,开始写下属于你自己的故事。那个独一无二的你,就是最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