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新加坡,SIM给我的人生开了挂

puppy

当初决定来新加坡SIM,心里也挺忐忑的,完全没想到这会是我人生的转折点。在这里,我不仅能get到世界名校(比如伦敦大学、伯明翰大学)的同款文凭,更重要的是,学校超给力的职业指导和丰富的社团活动,让我还没毕业就拿到了心仪的实习offer。认识了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神仙朋友,课余生活也超精彩,感觉整个人都脱胎换骨了。这趟留学之旅真的不只是读书,更像是一场全方位的升级。如果你也对未来有点迷茫,想看看我是怎么“开挂”的,快来读读我的故事吧!

留学新加坡SIM,你需要知道的几件事
文凭含金量:你拿到的是海外合作大学的文凭,比如伦敦大学(UOL)、伯明翰大学等,全球认可,回国也能做学历认证。这绝对不是“水文凭”。
申请门槛:相比直接申请英美澳本校,SIM的入学门槛相对灵活,对高考成绩不是唯一标准,接受多种成绩体系,给了更多同学一个进入世界名校的跳板。
职业发展:SIM的职业指导中心(Career Connect)非常给力,从改简历到模拟面试一条龙服务。很多项目和企业有深度合作,实习和就业机会很多。
学习体验:小班教学是常态,和教授的互动机会超多。课程设置和本校同步,但学习节奏很快,需要你非常自律,绝不是躺着就能毕业的。
生活成本:新加坡的消费水平不低,但相比直接去伦敦或伯明翰,在新加坡读同款课程,总体的学费加生活费能省下一大笔。

留学新加坡,SIM给我的人生开了挂

三年前的今天,我还记得那个场景。我坐在咖啡馆里,手里攥着新加坡管理学院(SIM)的Offer,心里那叫一个七上八下。窗外是熟悉的街景,我却感觉前方的路一片迷茫。身边有朋友去了英美顶尖名校,也有人选择国内读研,而我选的这条路,在当时看来,像是一条“非主流”赛道。我一遍遍地问自己:去一个私立大学,真的靠谱吗?这个选择会把我带向哪里?

现在,三年后,我坐在新加坡CBD一家金融科技公司的办公室里,敲下这些文字。我提前拿到了毕业后的正式Offer,而我的办公桌对面,就坐着几位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和南洋理工大学(NTU)的毕业生。回想起三年前那个焦虑的我,我只想穿越回去拍拍他的肩膀说:“嘿,兄弟,你做了个最牛的决定。这趟旅程,简直就是给你的人生开了个超级外挂!”

这篇文章不是什么官方宣传,就是我,一个普普通通的留学生,想跟你掏心窝子聊聊,SIM到底是怎么让我“脱胎换骨”的。

一张文凭,两个世界:名校直通车到底香不香?

当初最让我纠结的,就是SIM的“身份”。它是一所私立大学,但它又不普通。SIM采用的是与海外知名大学合作的模式。也就是说,你在新加坡上学,接受SIM的管理,但课程体系、教材、考试和最终的毕业文凭,都由合作的海外大学颁发。我读的是伦敦大学(University of London, UOL)的经济与金融课程,我的毕业证上,印着的是伦敦大学的校徽,和我那些在伦敦本校读书的同学拿到的文凭一模一样。

这到底意味着什么?简单说,你用一个更灵活、更触手可及的门槛,拿到了世界顶尖学府的“入场券”。就拿伦敦大学来说,其旗下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负责我们这个项目的学术指导,LSE在经济金融领域的地位,不用我多说了吧?根据2024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LSE的社会科学与管理学领域位列全球前茅。而在SIM,我们学的教材、做的历年考卷,都和LSE本校的学生同步。那种感觉很奇妙,你身在亚洲,却能体验到最纯正的英式精英教育。

我有个朋友小林,高考成绩没达到国内985的分数线,但他的英语和综合素质很不错。通过SIM的平台,他成功入读了伯明翰大学(University of Birmingham)的商科。伯明翰大学可是英国老牌红砖大学,罗素集团成员,商学院拥有三重认证,绝对是世界级的。去年他毕业,凭借这张高含金量的文凭和在新加坡积累的实习经验,成功申请到了香港大学的研究生。他说,如果当年只看高考成绩,他根本不敢想自己能有今天的平台。SIM就像一个超级杠杆,撬动了他整个人生的可能性。

所以,别再被“私立”两个字吓倒。关键是看你最终能拿到什么,以及这个过程能带给你什么。在SIM,你拿到的是一张全球通行的硬核文凭,这为你未来的申研或求职,铺上了一块坚实的垫脚石。

实习拿到手软,这里的职业指导中心是“魔鬼教练”

如果说名校文凭是“硬件”,那SIM给我最强的“软件”支持,就是它超给力的职业发展服务。这可不是说说而已,是从你入学第一天就开始的全方位“轰炸”。

学校有个部门叫“Career Connect”,我愿称之为“求职魔鬼训练营”。他们提供的服务细致到什么程度?从帮你改简历,一个字一个字地抠,到组织模拟面试,请来真实的企业HR当面试官,让你提前感受压力。我刚入学时,简历写得像流水账,Career Connect的老师看完后,直接帮我把结构重组了,教我用STAR法则(情境、任务、行动、结果)来突出我的经历。改完之后,我的简历投递回复率直接翻了三倍!

更厉害的是他们的人脉和资源。SIM每年都会举办好几次大型招聘会,来的都是像四大、银行、大型科技公司这样的顶尖雇主。根据SIM最新的2023年毕业生就业调查(GES),有近86%的毕业生在完成期末考试后的六个月内找到了工作,全职毕业生的月薪中位数也达到了3200新币,这个数据在新加坡是非常有竞争力的。

数据可能有点冷冰冰,我讲个我自己的故事。大二那年,我想找一份金融相关的实习。当时我海投了很多简历,都石沉大海。后来,我参加了Career Connect组织的一场与金融行业校友的交流会。会上,我认识了一位在华侨银行(OCBC Bank)工作的学长。我鼓起勇气向他请教,聊了我的学习情况和职业规划。他觉得我这个学弟挺有想法,就帮我内推了他的部门。后来经过几轮面试,我真的拿到了OCBC的实习Offer!

这次经历让我明白,找工作不只是投简历,更是建立人脉(Networking)。而SIM,就为你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在这里,你接触到的不仅仅是老师和同学,还有无数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优秀校友,他们就是你最宝贵的资源。这种“领路人”式的指导,比任何求职宝典都管用。

这里不只是上课,更是“生活大爆炸”

留学,如果只有学习,那也太无聊了。SIM的校园生活,才是我觉得最“开挂”的部分。因为学生来自世界各地,这里简直就是一个小小的“联合国”。我的项目小组里,有来自越南的学霸、韩国的欧巴,还有印尼的社交达人。我们一起熬夜赶due,一起在食堂吃杂菜饭,也一起在考试结束后去圣淘沙的海滩边开派对。

这种跨文化的交流,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我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也变得更加包容和开放。我的英语口语,就是在跟这些国际朋友的日常“扯淡”中练出来的,比上任何培训班都有效。

SIM有超过70个学生社团,从学术、体育到艺术、文化,总有一款适合你。我当时加入了学生投资理财俱乐部(Student Investment Club)。你敢信吗?我们这些学生,竟然管理着一笔真实的投资基金!我们每周都会像真正的基金经理一样开会,分析市场,讨论投资策略。去年,我们小组负责分析东南亚的电商行业,做的研究报告还被一位来学校做讲座的风险投资人看到了,他当场就给了我们几个核心成员他的名片,说欢迎我们毕业后去他的公司聊聊。

通过社团,我不仅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实战知识,更重要的是,我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我们一起参加各种商业比赛,虽然也经历过失败和争吵,但那种为了一个共同目标拼尽全力的感觉,真的太燃了!这种经历,塑造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力,这些软实力,在后来的实习和求职面试中,帮我加了超多分。

而且,身在新加坡这个“花园城市”,课余生活怎么可能单调?周末约上三五好友,去滨海湾花园看超级树灯光秀,或者去乌节路买买买,再或者,坐上大巴,一个小时就能到马来西亚新山吃海鲜。因为新加坡是交通枢纽,假期去泰国、巴厘岛潜水,机票便宜得就像打了个车。这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体验,是留学最珍贵的附加值。

写在最后,给正在迷茫的你

看到这里,你可能觉得我的经历有点像“爽文”。但说真的,SIM给我的,不是一个一键通关的捷径,而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平台和一个能让你快速成长的加速器。这里的学习压力一点也不小,UOL的考试通过率是全球统一划线的,挂科率不低,每年都有人因为跟不上节奏而掉队。想在这里“开挂”,你得付出200%的努力和自律。

如果你现在也像三年前的我一样,拿着Offer,心里没底,对未来感到迷茫,我想给你几个大白话建议:

别光盯着学校的“名头”看,不管是公立还是私立。多去问问自己,你希望通过这几年的学习,收获什么?是一张漂亮的文凭,一份宝贵的实习,一群国际化的朋友,还是一种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着去联系一下你想去的学校的学长学姐,听听他们的真实感受。他们在那里过得怎么样?遇到了什么坑?收获了什么惊喜?这些一手信息,比任何官方介绍都重要。

永远记住,大学只是你人生的一个跳板,而不是终点。真正决定你未来高度的,是你在这个平台上的所作所为。你是选择浑浑噩噩地混个文凭,还是选择抓住一切机会,去尝试、去闯荡、去把自己打磨得闪闪发光?

我的故事,只是SIM众多故事中的一个。这里有太多比我更牛的同学,他们有的毕业后去了牛津、剑桥深造,有的拿到了顶级投行的Offer,还有的在新加坡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每个人的剧本都不同,但SIM给了我们一个足够精彩的开篇。

你的开挂人生,也正等着你去开启呢。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756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