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长泣血总结:澳洲留学圈保命指南

puppy

刚落地澳洲,是不是一边兴奋一边心里没底?别怕,你不是一个人!作为过来人,学长把这两年踩过的坑、流过的泪,全都给你总结成了这篇“保命指南”。这里没有官方的客套话,全是掏心窝子的大实话:从怎么一眼识破租房合同里的陷阱、避开奇葩室友,到Group Project里如何优雅地“反杀”划水队友,再到哪些社交潜规则能帮你快速融入又不被骗。这不仅仅是攻略,更是学长用真金白银和血泪教训换来的经验,希望能帮你在这里站稳脚跟、省钱避雷、安安全全地毕业。别等吃了亏才后悔,快来看看吧!

澳洲留学保命核心要点速览
租房篇:不见合同不给钱,押金必须进“官仓”(Bond要交给政府指定机构)。
室友篇:丑话说在前头,立好规矩再同住,亲兄弟明算账。
学习篇:小组作业早预防,全程留痕,别等DDL前才发现“猪队友”。
社交安全篇:警惕天上掉馅饼,特别是“优惠换汇”和“使馆来电”。
紧急求助:记住救命电话000,非紧急报警找131 444,万事安全第一。

嘿,刚下飞机的新朋友!

我知道你现在啥感觉。左手是Google Map,右手是28寸的大箱子,看着悉尼歌剧院或者墨尔本的涂鸦墙,心里一边喊着“我终于来了!”,一边又有点慌,不知道下一步该干嘛。别不好意思,当年学长我也是这么过来的。

还记得我刚落地墨尔本的第三天,拖着箱子去看一个在微信群里找的房子。房东大哥人特热情,房子照片也特好看,阳光落地窗,干净得像个样板间。他跟我说,这房子抢手得很,后面还有好几拨人等着看,你要是现在交4周的Bond(押金),这房子就立马留给你。当时我累得只想赶紧找个地方躺下,脑子一热,手机银行就把钱转过去了。结果?结果第二天他的微信就把我拉黑了。那一刻,我站在墨尔本的街头,感觉南半球的风,真冷。

这篇东西,不是什么官方指南,没那些客套话。这是学长我用被骗过的澳币、熬过的夜、跟奇葩队友吵过的架,一个字一个字换来的。希望我的这些“血泪史”,能让你在澳洲的留学路,走得顺一点,稳一点。

租房——别让你在澳洲的第一个“家”,变成第一个“坑”

安顿下来,头等大事就是租房。这可是个大工程,尤其是在现在这个节骨眼上。澳洲全国的租房空置率低得吓人,根据SQM Research在2024年初的数据,像悉尼、墨尔本这些大城市,空置率只有1%左右。这意味着100套房子里,只有1套是空着等你租的。市场就是这么卷,所以骗子也特别多,专挑我们这种人生地不熟、急着找房的留学生下手。

陷阱一:不见兔子不撒鹰,没签合同别给钱!

我那个被骗的故事就是典型。很多骗子会盗用网上的精美图片,发布虚假招租信息,用“房源紧俏”“立马预定”来催你。记住一条铁律:任何没亲眼看过房子、没拿到正式租房合同(Lease Agreement)就让你转账交Bond金或预付房租的,99.9%是骗子!

一个真实的案例,我朋友小A在悉尼找房,看到一个CBD的公寓,周租只要450澳币。要知道,根据Domain最新的租金报告,悉尼市中心一居室的周租中位数已经飙到快700澳币了。这种远低于市场价的“馅饼”,百分之百是陷阱。果不其然,“房东”说自己身在海外,让小A先把押金汇到他“代理人”的账户。幸好小A多了个心眼,这笔钱才没打水漂。

陷阱二:Bond金必须交给“国家”,而不是房东个人!

这是澳洲法律,也是保护你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你签完合同交了Bond之后,房东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比如在新州是10个工作日内)把这笔钱上交到州政府指定的机构,比如新州的NSW Fair Trading,维州的RTBA (Residential Tenancies Bond Authority)。

上交之后,你会收到一份官方的邮件或信件,里面有你的Bond Number。这个号码是你退房时拿回押金的唯一凭证。如果房东把押金揣自己兜里,退房时他就可以随便找理由克扣。到时候你哭都没地方哭。所以签合同时一定要问清楚:“我的Bond会lodged到哪里?我什么时候能收到官方凭证?” 如果对方支支吾吾,这房子再好也别租。

陷阱三:入住前的“验伤报告”——Condition Report

正规中介或房东会在你入住时给你一份房屋状况报告(Condition Report),上面会列出房间里所有设施的状态。你千万别嫌麻烦,一定要拿着这份报告,仔仔细细地检查屋里每个角落。墙上有没有划痕?地毯上有没有污渍?水龙头漏不漏水?窗户能不能关紧?

发现任何问题,无论大小,立刻用手机拍照、录像,在报告上写清楚,然后发给房东或中介确认。这叫“留存证据”。不然等你退租的时候,这些本来就存在的问题,可能就全成了你损坏的,然后从你的Bond金里扣钱。我见过有同学因为墙上一个硬币大小的印记被扣了200澳币的“修复费”,你说冤不冤?

室友——你的“战友”还是深夜蹦迪的“猪队友”?

解决了房子,接下来就是跟你朝夕相处的人了。遇到一个好室友,你们可以一起涮火锅、赶due、吐槽生活,留学生活幸福感直接拉满。但要是遇到个奇葩,那日子可就难熬了。

我隔壁寝室的学妹,就遇到了一个“派对女王”室友。这位姐们儿每周至少有三个晚上带不同的朋友回家开party,音乐放到凌晨两点。学妹第二天早上有课,苦不堪言,找她沟通,她还理直气壮地说:“这是澳洲文化,你应该学会enjoy life!”

为了避免这种糟心事,有些话必须说在前面。别因为不好意思,就什么都憋着。

入住前,先来个“君子协定”

在决定跟一个人合租之前,最好先聊透。这不叫斤斤计较,这叫对彼此负责。你们可以坐下来,泡杯咖啡,像朋友一样聊聊这些问题:

  • 清洁问题:公共区域(厨房、客厅、卫生间)多久打扫一次?谁负责?是轮流制还是大家一起上?碗筷是饭后立刻洗,还是可以泡在水池里“等有空”?
  • 作息和噪音:大家一般几点睡几点起?能不能在深夜(比如10点后)保持安静?如果想带朋友回家,是否需要提前通知室友?
  • 费用分摊:除了房租,水电网燃气费怎么分?是按人头均摊,还是看谁用得多?卫生纸、洗洁精这些共用品是轮流买还是建个公共基金?
  • 访客规定:朋友来访可以,但过夜怎么说?男/女朋友能不能长期留宿?

把这些聊清楚了,大家心里都有个底。最好能简单写下来,贴在冰箱上,这比事后吵架有效一百倍。

出了问题,正面沟通,别搞“冷暴力”

就算提前说好了,摩擦也还是难免的。对方忘了倒垃圾,或者洗澡时间太长,别一生气就把自己关在房里,或者在朋友圈里含沙射影。直接、友好地去沟通。

你可以这么说:“Hey,我看到垃圾满了,你这周是不是忘了轮到你啦?”,而不是“你怎么又不倒垃圾!”。或者“我早上有点急着出门,下次洗澡能不能稍微快一点点?拜托啦!”。用“我”的感受开头,而不是用“你”的指责开头,效果会好很多。

如果沟通无效,矛盾升级,而你们又都在一份租房合同上,那就比较麻烦。可以向学校的国际学生服务中心(Student Service)求助,他们通常有处理学生纠纷的经验,可以提供一些调解建议。

Group Project——如何优雅“反杀”划水的队友

欢迎来到留学的真正战场——小组作业(Group Project)。在这里,你会遇到各路神仙,当然,也少不了那些“隐身”的、“划水”的、“甩锅”的队友。几乎每个留学生,都有一段关于Group Project的血泪史。

我亲身经历过最绝的一次,四人小组,一个大哥从头到尾没在群里说过一句话。我们分给他的部分,邮件不回,消息不读。直到提交前一天晚上,他突然冒出来,在群里发了个“Hey guys, what's my part?”,我们三个人差点当场心梗去世。

对付这种队友,生气是没用的,你得学会一套“职场化”的自保流程,优雅地“反杀”。

第一步:开局先立规矩,丑话说在前头

第一次小组会议(Kick-off Meeting)至关重要。别急着分任务,先定规则。

  • 明确分工和DDL:谁负责哪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初稿、修改稿、最终稿要在什么时间点完成。把这些白纸黑字写下来,发到每个人的邮箱里。
  • 确定沟通方式:是用WhatsApp,Messenger,还是邮件?多久check一次信息?规定好“超过24小时不回复消息视为失联”,听起来有点绝,但很管用。
  • 使用协作工具:像Google Docs, Trello, Asana这些工具都是神器。大家可以实时看到每个人的进度,谁干了活,谁没干活,一目了然。

第二步:全程留痕,邮件为王

所有的重要沟通、任务分配、截止日期提醒,除了在群里说,一定要再发一封正式的邮件给所有组员。为什么?因为邮件是最好的证据。

当某个队友开始“失踪”,或者交上来的东西完全不能用时,你的邮件记录就是保护自己的武器。你可以发一封这样的邮件:“Hi [队友名], just a friendly reminder that your part on [具体内容] is due this Friday. Please let us know if you need any help.” 这既是提醒,也是在固定证据。

第三步:别当“烂好人”,及时求助

如果你已经多次提醒,但某位队友依然我行我素,千万别想着“算了,我帮他做了吧”。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不公平,也是对其他努力组员的不负责,更会拉低整个项目的质量。

这时候,就该带着你的证据去找Tutor或者Lecturer了。记住,你的态度不是去告状,而是去求助。你可以这么说:“Professor, our group is facing a challenge. One member has been unresponsive and hasn't submitted their part, despite several reminders. We are concerned this will affect our final grade. Could you give us some advice on how to handle this situation?”

把你们的会议记录、邮件往来、Trello截图给老师看。大多数老师都是通情达理的,他们可能会给那个同学发警告,或者允许你们在没有他/她的情况下提交,并根据每个人的贡献度来打分。这,才是真正的“反杀”。

社交和安全——别让“热情”冲昏了头

澳洲是个多元又友好的地方,但出门在外,防人之心不可无。尤其是骗子,他们最喜欢对我们这种有语言和文化隔阂的留学生下手。

警惕那些“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根据澳洲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ACCC)的报告,仅2022年一年,澳洲人因诈骗就损失了超过31亿澳元!留学生是重点被攻击对象。

  • 换汇诈骗:微信群和朋友圈里总有那种“今日汇率最优”“无手续费”的换汇广告。相信我,只要比银行官方汇率好太多的,都是骗局。通常的套路是,你把澳币转给对方,然后对方就把你拉黑。或者你把人民币转过去,收到的澳币是“黑钱”,你的银行账户可能因此被冻结。换汇,请务必走正规银行或持牌换汇公司!
  • 电信诈骗:你可能会接到自称“中国大使馆”、“澳洲税务局(ATO)”、“澳洲移民局”的电话,说你涉嫌洗钱,或者你的签证有问题,需要你缴纳一笔“保证金”到指定账户,否则就要被遣返。记住,任何政府机构都不会通过电话要求你转账,更不会让你用iTunes礼品卡或加密货币付钱。接到这种电话,直接挂掉!
  • “杀猪盘”情感诈骗:在交友软件上要特别小心。骗子会花很长时间跟你建立感情,取得你的信任后,就开始以各种理由(投资失败、家人重病)向你借钱。感情可以谈,但只要一谈钱,立马要警惕。

人身安全,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澳洲总体很安全,但并不意味着没有危险。尤其是晚上,尽量避免一个人走在偏僻无人的街道。很多大学都提供“校园安保护送”(Security Escort)服务,如果你在图书馆待到很晚,可以打电话让他们陪你走到停车场或者公交站。

把澳洲的紧急求助电话000(Triple Zero)刻在脑子里。这是火警、急救、报警通用的。只有在生命受到威胁或紧急情况下才能打。如果是非紧急情况,比如你租的房子被偷了但人没事,可以打警察援助热线131 444

去参加Party或者去酒吧,看好自己的饮料,别随便接受陌生人给的酒水。跟朋友一起去,也要跟朋友一起回。出门前告诉信得过的人你的去向,保持手机有电。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想吓唬你。澳洲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地方,有看不完的风景,有善良友好的人民,有顶级的教育资源。

只是留学这条路,就像一场单人游戏,你得自己打怪升级。一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有温暖,也一定会有挑战。

我写的这些,就像是游戏开始前,硬塞给你的一张“避坑地图”。它不能保证你一帆风顺,但希望在你迷茫、无助的时候,能想起来,哦,原来学长也踩过这个坑,原来这个问题可以这么解决。

别怕,大胆去经历,去犯错,去成长。踩坑是成长的一部分,但如果我的这些废话能让你少踩一个,少掉一滴眼泪,那这篇文章就值了。

加油,新来的!澳洲这片土地,等你来探索。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7803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