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班牙留学是种什么体验

puppy

还在纠结要不要来西班牙留学?这里不只有地中海的阳光、吃不完的Tapas和永远在路上的旅行,更有让你抓狂的“mañana”效率和初来乍到时听天书一样的方言。在这里,你会一边吐槽着办事的龟速,一边在午后阳光里悠闲地喝咖啡;一边为小组作业头秃,一边跟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彻夜狂欢。它不是完美的童话,而是一场混乱又迷人的真实冒险。这趟留学之旅,是挑战也是宝藏,它会彻底颠覆你对生活节奏的想象。想知道怎么快速搞定NIE、怎么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圈、哪些“坑”可以完美避开吗?来看看我们的真实分享吧!

西班牙留学快速避坑指南
关于办事效率:做好一切都要“mañana”(明天)的心理准备。办NIE、银行卡、电话卡,请务必带齐所有你能想到的文件原件+复印件,否则大概率白跑一趟。
关于语言:别以为会说西班牙语(Castellano)就万事大吉。在巴塞罗那、瓦伦西亚等地,加泰罗尼亚语才是街头巷尾的主角。虽然大家都会说西语,但学几句当地方言会让你瞬间拉近距离。
关于作息:下午两点吃午饭,晚上九点吃晚饭,午夜十二点才开始夜生活是常态。请调整你的生物钟,否则你会发现饭点永远找不到开门的餐厅。
关于小组作业:做好一个人carry全队的准备。你的西班牙队友可能热情开朗,但在ddl前一天晚上才开始干活也是他们的“传统艺能”。
关于省钱:超市的自有品牌物美价廉,留意Mercadona的Hacendado。大城市的月度交通青年卡(Abono Joven)是神器。以及,学会享受2-3欧一杯咖啡配Tapa的快乐。

“同学,你这个地址证明不行,需要三个月内的住家证明(Empadronamiento),麻烦你先去市政府办一下,然后再来预约。”

我至今还记得第一次去警察局办居留卡(NIE)时,那位隔着玻璃窗、面无表情的西班牙大叔对我说的话。当时我已经在马德里零下二度的寒风里排了两个小时的队,手里攥着一沓自认为“万无一失”的文件。那一刻,我脑子里闪过的不是“怎么办”,而是《西游记》里那句经典台词:“我这是到了哪一国了?”

这,就是西班牙送给我的第一份“见面礼”。它真实、粗粝,甚至有点让人哭笑不得。而这,也恰恰是西班牙留学体验最迷人的开端——一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的,混乱又灿烂的冒险。

每年,成千上万的中国学生像曾经的我一样,揣着对地中海阳光、弗拉明戈和足球的向往,踏上这片伊比利亚半岛的土地。根据西班牙教育与职业培训部的数据,近年来,中国已成为西班牙最大的非欧盟国际学生来源国之一,在2022-2023学年,有超过12,000名中国学生在西班牙各大高校注册。但教科书和旅行vlog不会告诉你,在这里,除了诗和远方,更多的是鸡毛蒜皮的挑战和意想不到的文化冲击。所以,今天咱们不聊那些风花雪月,就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跟你唠唠在西班牙留学,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爱恨交加的“mañana”文化:效率是什么?能吃吗?

如果你是个急性子,那西班牙绝对是你修身养性的“绝佳”场所。这里的国民信条是“mañana”,字面意思是“明天”,但实际含义可以延伸为“待会儿”、“下辈子”或者“看心情”。这种精神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跟政府部门打交道的时候。

就拿所有留学生都必须经历的“生死劫”——办理和更新居留卡(TIE,也就是我们常说的NIE卡)来说。整个流程堪称一部史诗级的灾难片。首先,你需要在一个叫做“Cita Previa”的网站上预约按指纹的时间。这个网站的号源放出时间毫无规律,堪比国内春运抢票。无数个深夜,留学生们守在电脑前,疯狂刷新,只为抢到一个两个月后的名额。我身边有个朋友,因为居留卡过期前没刷到号,硬是“黑”了三个月,连回国过年的机票都作废了。根据一些留学生社区的非官方统计,在马德里、巴塞罗那等大城市,成功预约到TIE的平均等待时间在6-8周左右,高峰期甚至更长。

好不容易约上了,你以为就胜利在望了?天真!文章开头我的经历就是最好的例子。西班牙的政府文件要求堪称“玄学”,官网上列出的清单只是“基础款”,到了现场你可能会被要求出示各种意想不到的“隐藏款”文件。比如,银行流水要显示你有足够的资金,但有的窗口工作人员会要求这份流水必须是“昨天”打印的;照片尺寸不对、Tasa(行政税)表格填错一个字母、复印件不是双面的……任何一个微小的瑕疵,都足以让你被“mañana, por favor”打发回家。

但是,当你吐槽完这一切,坐在街边的咖啡馆,花2欧元点一杯Café con leche,看着窗外的人们悠闲地聊天、遛狗,阳光懒洋洋地洒在身上,你又会觉得,这种“慢”似乎也没那么糟糕。西班牙人是真的会生活。他们严格遵守午休(Siesta)时间,下午2点到5点,除了餐厅,大部分店铺都会关门。他们把工作和生活分得很开,下班后、周末时,你会看到酒吧和广场上挤满了人,大家喝酒、聊天,享受生活,而不是在办公室“内卷”。这种深入骨髓的松弛感,会慢慢感染你。你会开始理解,生活不止有ddl和KPI,还有阳光、朋友和一杯酒的时间。

学在西班牙:小组作业虐我千百遍

别以为来西班牙就是天天party、周周旅行的度假模式。这里的学业压力,尤其是硕士阶段,绝对能让你“头秃”。西班牙的高等教育质量不容小觑,根据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西班牙有数所大学位列全球前200名,如巴塞罗那大学(164位)和马德里自治大学(199位)。商科、建筑、艺术和旅游管理等都是其王牌专业。

这里的教学模式非常注重实践和团队协作,这意味着——你将面临无穷无尽的小组作业(Trabajo en Grupo)。这玩意儿简直是留学生友谊的粉碎机,跨国文化差异的试金石。

一个经典的小组配置通常是这样的:一个严谨到变态的德国同学,第一天就用Excel列好了未来两个月的to-do list,精确到小时;一个自由奔放的意大利同学,永远在贡献天马行空的idea但从不动手实践;几个热情洋“火”的西班牙本地同学,开会时积极讨论,会后就人间蒸发,直到deadline前一晚发来三个单词的邮件:“¿Necesitas ayuda?”(需要帮忙吗?);以及一个默默扛下所有、负责整合、排版、美化PPT、最后还要把所有人名字都写上的你。

我读硕士时有个项目,小组五个人,需要做一个市场分析报告。前三周,我们热情高涨的西班牙组长除了“¡Qué guay!”(太酷了!)和“¡Perfecto!”之外,没提供任何实质性贡献。到了最后一周,我硬着头皮把整个报告的框架和大部分内容都写完了,发在群里请大家补充。结果,他在提交前两小时,把我的报告用Google翻译翻成了西班牙语,然后又翻回英语,直接提交了上去。那份报告的“惨状”,我至今不忍回首。这种经历虽然抓狂,但也锻炼出了我超强的单兵作战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回国后写字楼里的任何奇葩甲方和同事,在我看来都是“小场面”。

语言也是一大挑战。即便你申请的是英语授课项目,但日常的邮件通知、学校行政系统的操作界面、甚至部分老师的口音,都可能让你怀疑人生。所以,来之前,一定要把西班牙语学到至少能应付日常沟通的水平,这不仅是为了学习,更是为了生存。

生活成本大揭秘:月薪三千,也能活成国王?

说到钱,西班牙在西欧国家里绝对算得上是“性价比之王”。当然,“活成国王”是夸张了点,但合理规划,的确可以过得相当滋润。总的来说,马德里和巴塞罗那作为两大城市,生活成本最高,而南部安达卢西亚大区(如塞维利亚、格拉纳达)或西北部的城市(如萨拉曼卡)则要便宜不少。

我们来算一笔账(以马德里为例,数据基于2023-2024年的普遍情况):

住宿:这是最大的开销。在市中心合租一个单间的价格通常在400-600欧元/月。如果选择离市中心稍远的区域,350欧元也能找到不错的房间。推荐用Idealista或Fotocasa这两个App找房,但一定要警惕“二房东”和诈骗。

饮食:如果你自己做饭,成本可以控制得很低。西班牙的超市,特别是Mercadona、Lidl和Dia,物价非常亲民。一个月的伙食费大概在200-250欧元。Mercadona的自有品牌Hacendado是留学生的“再生父母”,从酸奶、火腿到护肤品,应有尽有,价廉物美。

交通:这是西班牙给年轻人最大的福利之一。在马德里,26岁以下的年轻人可以办理青年交通卡(Abono Joven),每月只需20欧元,就可以无限次乘坐区域内的所有公共交通(地铁、公交、小火车)。这几乎等于白送。

通讯:电话卡套餐选择很多,一个月10-15欧元就能搞定包含几十G流量和通话的套餐。

娱乐社交:这是弹性最大的部分。在西班牙,社交成本可以很低。去小酒馆站着喝一杯啤酒(Caña)或红酒,通常会送一份免费的Tapa(小吃),总共花费不过2.5-3.5欧元。看电影、逛博物馆(很多博物馆在特定时段对学生免费)都是不错的选择。当然,如果你热衷于蹦迪和下馆子,那开销就另当别论了。

总计下来,一个比较节约的学生,在马德里每月的总开销可以控制在800-1000欧元。这个数字在欧洲主要国家首都里,可以说是相当友好了。

社交圈的构建:从“国际趴”到“本地局”

留学,学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在西班牙,你会遇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西班牙是“伊拉斯谟计划”(Erasmus Programme)最受欢迎的目的国,每年都吸引超过6万名欧洲交换生。这意味着你的社交圈会天然地国际化。

刚开始,大家最容易融入的都是“国际生圈子”。各种由学校或学生组织举办的Welcome Party、Language Exchange(语言交换活动)、Botellón(街头酒会),能让你迅速认识一群和你一样初来乍到、对一切都充满好奇的朋友。大家一起吐槽办事效率,一起结伴旅行,一起在异国他乡抱团取暖。这种友谊纯粹而热烈。

然而,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圈。西班牙人热情、开朗,但他们的社交圈子往往比较固定,大多是“发小”或家人。想和他们成为真正的“colegas”(哥们儿),光靠在课堂上打招呼是远远不够的。

我的经验是,一定要有“借口”和他们玩在一起。最好的方式就是发展一个共同的爱好。我当时加入了一个本地的徒步俱乐部(Club de Senderismo)。每个周末,我和一群平均年龄40+的西班牙大叔大妈一起去马德里周边的山区徒步。一开始,我的西班牙语磕磕巴巴,只能听懂一半。但他们会非常有耐心地放慢语速,给我讲当地的植物、历史和笑话。徒步结束后,大家一起在山脚下的小镇吃午餐,喝啤酒,那种感觉,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不再是个“局外人”。

无论是学跳Salsa舞、参加健身房的团课,还是去做志愿者,只要你愿意走出舒适区,主动开口,你会发现西班牙人远比你想象的更愿意接纳你。当一个西班牙朋友邀请你去他家,见他的家人,吃一顿他妈妈做的Paella(海鲜饭)时,恭喜你,你已经成功打入了“内部”。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在西班牙留学是种什么体验?

它就像一盘你亲手制作的西班牙海鲜饭(Paella)。

米饭是你必须面对的学业和生活琐事,有时会夹生,有时会粘锅,处理起来很麻烦。那些让你抓狂的“mañana”效率、听不懂的方言、不靠谱的小组成员,就是锅底那层最难刷的锅巴。

但饭里还有鲜美的大虾、青口、鱿鱼圈,那是你在周末可以说走就走的旅行,是阿尔罕布拉宫的落日,是塞维利亚四月节的裙摆,是高迪建筑的奇思妙想。它们是这趟旅程中最华丽、最亮眼的部分。

而那些藏红花、甜椒粉、橄榄油和柠檬汁,则是你在这里遇到的人,结下的友谊,和潜移默化中被改变的生活态度。他们为这盘饭注入了灵魂,让所有的味道融合在一起,变得层次丰富,回味无穷。

别指望它会是一场完美的、毫无瑕疵的盛宴。但请相信,当你离开时,你带走的绝不只是一纸文凭。你会带走满身阳光的味道,一种“没什么大不了”的松弛感,一口流利的、可能带着卷舌音的西语,以及一段足以让你在未来任何一个深夜,都能笑着讲出来的、独一无二的冒险故事。

所以,如果你还在犹豫,我的建议是:带上你最大号的行李箱和一颗开放的心,来吧。这里的混乱和迷人,都值得你亲身体验一次。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8139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