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进华尔街?美国金融留学优势速览

puppy

但光有热情可不够,想把梦想落地,为什么留学美国是很多人的首选?当然不只是一纸文凭那么简单啦!从顶尖名校那些与业界无缝衔接的课程,到教授本身可能就是前投行高管的“人脉密码”,再到利用CPT/OPT政策轻松拿下高盛、大摩实习的宝贵机会,每一步都藏着学问。这篇文章就想跟你聊透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处,帮你把这条通往梦想的路看得更清晰,走得更稳!

小编温馨提示
这篇文章有点长,但全是干货!建议先马后看。咱们不谈虚的,只聊那些能帮你把华尔街梦想变成现实的“硬核”优势。从选校的隐藏逻辑到实习的“捷径”,希望能给你带来一点实实在在的启发。

嘿,大家好,我是你们在 lxs.net 的老朋友,小编阿哲。

还记得上周咱们社群里那个叫 Leo 的学弟吗?他说他最近有点焦虑。人还在上海,每天刷着各种华尔街的招聘信息,看着那些动辄要求“有相关实习经历”、“熟悉美国市场”的 JD(Job Description),感觉自己的梦想隔着一个太平洋,遥远又模糊。他问我:“学长,我GPA还行,活动也参加了不少,但总觉得缺点什么。去美国读个金融硕士,真的能让我离高盛、大摩更近一步吗?还是说,只是花一大笔钱换个文凭?”

Leo 的困惑,我猜屏幕前的你可能也有过。毕竟,金融这个圈子,尤其是华尔街,听起来就金光闪闪,但也充满了看不见的门槛。光有一腔热血和漂亮的成绩单,好像总也够不着那个门把手。

今天,我就想借着 Leo 的问题,跟大家好好聊聊,为什么对于想进华尔街的同学来说,留学美国可能不仅仅是一个选项,更像是一张精心绘制的“寻宝图”。这张图上,标明了通往宝藏的几条关键路径。

不只是上课,更是实战演练场

我们先来说说最基本的——课程。你可能会觉得,课程嘛,不都差不多,理论、公式、模型。错了,差别可大了!美国顶尖商学院的金融课程,早就不是停留在书本上的知识了。

它们更像一个“模拟战场”。你学到的不是屠龙术,而是能立刻上手的真功夫。比如,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Wharton School),它的金融课程是出了名的硬核。学生们不光要学理论,还要在“沃顿斯蒂文斯金融创新中心”(Stevens Center for Innovation in Finance)里,利用和华尔街交易员同款的彭博终端机(Bloomberg Terminal)进行真实的市场数据分析。很多课程的期末项目,可能就是让你为一个真实的上市公司做估值建模,或者管理一个虚拟的千万美金级别的投资基金。

我认识一个在沃顿读 MBA 的学姐,她告诉我,她有一门课叫“Advanced Corporate Finance”,教授直接把一个真实的私募股权交易案例扔给他们小组,让他们在两周内做尽职调查、建模型、写投资备忘录,最后向一个由真实 PE 投资人组成的评委会做 a href="https://www.lxs.net/tag/presentation"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presentation。她说:“那两周,我们几乎就住在 study room 里,感觉自己就像在 KKR(全球顶级PE公司)上班一样。虽然累到脱层皮,但面试的时候,当面试官问我‘讲一个你做过的 deal’时,我能把这个案例从头到尾讲得清清楚楚,比背一百个理论公式都有用。”

数据显示,像沃顿、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Booth School of Business)和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Stern School of Business)这样的顶级名校,超过 80% 的金融相关课程都深度整合了案例教学和实践项目。学校投入巨资建立金融实验室、数据中心,就是为了让你在毕业前,已经是一个“准金融从业者”,而不是一个只会考试的学生。

你的教授,可能是你未来的“内推”

如果说课程是你的“武器”,那教授就是你的“武林秘籍”和“引路人”。在美国读金融,你遇到的教授,背景可能比你想的还要“吓人”。

他们中很多人,前半生就是在华尔街摸爬滚打的。可能昨天他还是高盛的合伙人,今天就站在讲台上给你讲并购;或者他白天是某家对冲基金的首席策略师,晚上就来给你上投资课。这种“从业者教授”(Professor of Practice)在顶尖商学院里非常普遍。

这带来什么好处?

首先是知识的“新鲜度”。金融市场瞬息万变,教科书上的知识往往是滞后的。而这些教授带来的,是正在市场上发生的一手信息、交易逻辑和行业洞见。纽约大学的“估值大神”Aswath Damodaran 教授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他不仅是学术界的泰斗,更是资本市场的活跃评论员,他的博客和 YouTube 频道对特斯拉、苹果等公司的实时估值分析,是全球无数投资者的必读材料。上他的课,你学到的不仅是估值模型,更是如何像一个真正的分析师一样思考。

更重要的是,他们是你通往华尔街的“人脉密码”。在课堂上表现出色,给教授留下好印象,他的一封推荐信,分量可能比你任何实习证明都重。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地处纽约,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大量的 adjunct professor(兼职教授)本身就是华尔街的高管。一个朋友分享过他的经历,他一门课的教授是摩根士丹利的一位董事总经理(Managing Director)。期末时,这位教授邀请班上表现最好的几个学生去他办公室喝咖啡,聊职业发展。聊得投机,教授直接把他推荐给了自己部门的招聘经理。后来,我这个朋友就顺利拿下了大摩的暑期实习 offer。

这绝不是个例。根据哥大商学院 2023 年的就业报告,超过 35% 的 MBA 毕业生进入了金融服务行业,其中很大一部分流向了高盛、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等顶级投行。这背后,强大的校友和教授网络功不可没。

CPT/OPT:合法“打工”的黄金入场券

聊完了软实力,我们再来说说最硬核、最现实的政策优势——CPT 和 OPT。

简单来说,CPT (Curricular Practical Training) 和 OPT (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 是美国政府给国际学生提供的“实习许可证”。

CPT 允许你在学习期间,从事与专业相关的校外实习。很多一年制或两年制的金融硕士项目,都会在课程设置中包含一个暑期实习,这时候你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申请 CPT,去华尔街的公司进行全职实习。这个暑期实习至关重要,它不仅是你简历上最闪亮的一笔,更是你获得全职 return offer 的主要途径。数据显示,顶级投行超过 70% 的全职初级分析师岗位,都是从暑期实习生中挑选的。

而 OPT 则是你毕业后的“工作许可证”。一般情况下,你有 12 个月的时间可以在美国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而好消息是,金融属于 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专业。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的 OPT 可以延长 24 个月,总时长达到整整 36 个月!三年时间,这给了你足够的时间去找工作、积累经验,甚至参与 H1B 工作签证的抽签。这对于想在美国长期发展的同学来说,简直是巨大的福音。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根据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 2023 年的全日制 MBA 就业报告,该届毕业生中,有 41.9% 的人投身金融服务业,他们的薪资中位数高达 17.5 万美元。在这些成功的毕业生中,国际学生的比例相当可观。他们正是利用了 CPT/OPT 政策,先是通过暑期实习敲开大门,再利用 STEM OPT 的延期优势,为自己在华尔街立足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窗口。

没有 CPT/OPT,你空有一身本领,却连进入赛场的资格都没有。这,就是留学美国最无可替代的优势之一。

地理位置的“近水楼台先得月”

最后,我们来聊一个看似简单却极其重要的因素:地理位置。

你想去华尔街,那最好的选择自然是身处华尔街的“心脏”——纽约。或者,至少是在能方便到达纽约的美国东北部地区。为什么?因为金融是一个极度依赖信息和人脉的行业。

身在纽约,意味着你可以随时参加各种公司举办的宣讲会、networking event,甚至和心仪公司的校友约一个 coffee chat(咖啡面谈)。这些非正式的交流,往往比你海投一百份简历都管用。你可以面对面地向从业者请教,了解部门文化,展示你的热情和专业度。这种“存在感”,是远程投简历无法比拟的。

一个在哥伦比亚大学读金融工程的朋友告诉我,他们专业的学生,每周至少有两三个晚上是在曼哈顿中城参加各种活动的。有时候是学院组织的校友聚会,有时候是某个对冲基金的小型分享会。他说:“你可能在某个活动上,和一位基金经理多聊了两句,他对你印象不错,回去就可能把你的简历从几千份里捞出来。”

这种地理优势是实实在在的。面试也变得极其方便。华尔街的面试流程通常有好几轮,很多都需要 on-site(现场面试)。如果你就在纽约,可以轻松地安排时间。而如果你在加州或者中国的学校,光是跨时区、长途飞行参加面试,成本和精力消耗就非常巨大。

根据统计,每年华尔街投行、基金等金融机构释放出的实习和全职岗位,超过 60% 都集中在纽约地区。选择在纽约或周边的学校就读,无疑是让自己站在了离机会最近的地方。

所以,当你在选校的时候,除了看排名,真的要好好看看地图。选择一所地理位置优越的学校,等于为你的求职之路提前扫清了很多障碍。

聊到这儿,我想 Leo 的问题应该有答案了。

去美国读金融,绝不只是一张文凭的交易。它是让你沉浸在最前沿的知识体系里,是把你推到行业大牛的身边,是给你一张合法的“入场券”,更是把你直接空投到机会最多的地方。

当然,这条路并不轻松。激烈的竞争、文化的差异、身份的限制,每一步都是挑战。但正因为如此,每一步的收获才显得格外珍贵。

所以,如果你也有一个华尔街的梦,别再只是隔着屏幕焦虑了。开始行动吧!去研究那些学校的课程,去 LinkedIn 上看看那些教授的背景,去读一读你想去的公司的校友分享。把那个遥远的梦想,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学好一门编程语言,练好一个估值模型,准备好一个精彩的自我介绍。

那张通往华尔街的地图,其实就藏在你每一次的课程选择、每一次的 networking,和每一次勇敢的尝试里。路虽远,但方向对了,就不怕迷路。加油!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9354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