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校地点灵魂拷问 |
|---|
| 你是“都市丽人”还是“田园诗人”?大城市的热闹 vs 大学城的宁静,哪个是你的菜? |
| 钱包的厚度准备好了吗?纽约一套房,村里一栋楼,生活成本这笔账得算清。 |
| 你的专业和哪个“产业圈”最搭?学CS的想去硅谷,学金融的梦在华尔街,离得近真的能抢跑。 |
| “阳光宅”还是“抗冻王”?加州的海风和芝加哥的暴雪,可不只是天气预报里的两个词。 |
| 没车寸步难行还是地铁走天下?交通方式决定了你的活动半径和周末去哪浪。 |
哈喽,各位奋斗在申请季的准留学生们!我是你们的老朋友,在lxs.net码字的小编。最近是不是又在为选校名单上那几个排名差不多的学校挠头?左手是QS,右手是U.S. News,感觉自己像个炒股的,每天盯着数字的涨跌,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先给你讲个真实的故事吧。我认识两个朋友,小A和小B,当年申请的时候两个人成绩差不多,都拿到了很棒的offer。小A是个典型的“排名控”,义无反顾地选了全美TOP15的康奈尔大学,坐落在大名鼎鼎的“美国大农村”——纽约州的伊萨卡。而小B呢,选择了一所排名稍低一些,但在全美也绝对是响当当的纽约大学(NYU),坐标宇宙中心曼哈顿。
开学一年后,我跟他们聊天,画风简直是天差地别。小A说,学校的学术氛围确实顶级,教授都是大牛,走在路上都能感受到那种沉静的学术气息。但是,生活也是真的“沉静”。冬天大雪封山,零下二十度的天气让她这个南方长大的孩子彻底怀疑人生。想找个实习,最近的大城市也要开好几个小时车,很多公司的招聘会根本不会开到他们那个“村里”。周末除了去图书馆,就是和几个固定的朋友在宿舍煮火锅,感觉自己快要“修仙”了。
而小B呢,朋友圈每天都像在开演唱会。今天在华尔街听了个讲座,明天去大都会博物馆看了个新展,周末还能坐个地铁去百老汇看场剧。虽然NYU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校园,整个曼哈顿就是她的校园,但她觉得这酷毙了。最重要的是,她的手机里存了几十个在各种活动上认识的行业大佬的联系方式。大二暑假,她通过一次networking活动,轻松拿到了摩根士丹利的实习offer。她跟我吐槽:“我们这儿房租是贵,压力是大了点,但机会也真的是遍地都是,感觉每天都在充电。”
你看,一个顶尖排名,一个黄金位置,直接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留学体验。小A拥有了顶级的学术光环,却在融入和职业探索上步履维艰;小B在排名上做了点“妥协”,却换来了无与伦比的眼界和机遇。所以今天,咱们不聊排名,就来好好扒一扒地理位置这个“隐藏BOSS”,看看它到底怎么影响你的留学生活。
实习和就业机会:离得近才是硬道理
别以为找工作是毕业才需要考虑的事,对于留学生来说,实习经历几乎是找全职工作的敲门砖。而实习,最讲究的就是“天时地利人和”,“地利”往往排在第一位。
如果你是学计算机科学(CS)的,那加州湾区就是你的“麦加”。斯坦福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学生,简直就是生活在“未来”里。出门喝个咖啡,隔壁桌可能就是谷歌的工程师在聊新的算法。学校每周都有来自苹果、Meta、NVIDIA的技术分享会,甚至很多课程的客座教授就是硅谷的高管。你想想,你在旧金山参加一个行业会议,晚上就能回宿舍睡觉。而一个在中西部大学城的学生,可能需要坐五六个小时的飞机,花费上千美元,才能获得同样的机会。根据LinkedIn 2023年的数据显示,旧金山湾区、纽约和波士顿是美国科技人才最集中的三大区域。身处其中,你接触到的信息流、人脉网和工作机会,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
同样,如果你是学金融的,那伦敦和纽约就是你的主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的学生,过个马路就能到各种投行和基金公司。他们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参加所谓的“春季周”(Spring Week),这是专门为大一、大二学生设计的体验项目,是进入顶级投行的重要跳板。而在英国其他地区的顶尖大学,比如杜伦大学或圣安德鲁斯大学,虽然学术声誉极高,但学生要参加伦敦的面试或活动,就得提前一天坐火车奔波,时间和金钱成本都高得多。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HESA)的数据也反复证明,伦敦地区大学的毕业生在毕业后获得高薪工作的比例,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就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简单又现实。
生活成本:钱包决定你的快乐指数
我们总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留学生活也一样。你所在的城市,直接决定了你的生活成本,也间接决定了你的生活品质和压力大小。
咱们还是用数据说话。在美国,纽约和旧金山是出了名的“贵”。根据租房网站Zumper的最新数据,2024年纽约曼哈顿一居室的月租金中位数超过4000美元,而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UT Austin所在地),这个数字大约是1600美元。这意味着在纽约上学,你光是房租每年就要比在奥斯汀的同学多花近3万美元!这笔钱,足够你环游美国好几圈了。高昂的成本会让你在做很多决定时束手束脚:朋友约饭,你得先看看菜单价格;想看个演出,票价让你望而却步;甚至可能为了分摊房租,住在离学校很远的地方,每天把大量时间浪费在通勤上。
在英国也是一个道理。根据“Save the Student”网站的2023年学生生活成本调查,伦敦学生平均每月的生活费高达1098英镑,是全英最贵的城市。相比之下,在曼彻斯特、利物浦或卡迪夫这些城市,每月大约900多英镑就能过得相当不错。这每月一百多英镑的差距,一年下来就是一千多镑,足够你买张机票回国,或者去欧洲大陆玩几个国家了。生活成本低,意味着你可以有更多的“闲钱”去体验生活、去旅行、去社交,而不是每天都在为下个月的房租发愁。这种松弛感,对留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社交圈和文化体验:你是什么样的人,就去什么样的城
除了学习和工作,留学更是体验一种全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你选择的城市,它的性格、节奏和气质,将深深地烙印在你未来几年的生活里。
你是个热爱艺术、喜欢看展、无乐不欢的“派对动物”吗?那纽约、伦敦、洛杉矶这样的大都市就是你的天堂。这里有世界顶级的博物馆、美术馆,看不完的演唱会、戏剧和体育比赛。城市的多元文化意味着你能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品尝到最地道的各国美食。但也别忘了硬币的另一面,大城市的快节奏和疏离感也可能会让你感到孤独。每个人都很忙,建立深厚的友谊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或者,你更喜欢一个关系紧密、充满人情味的社区,享受宁静的学术氛围?那安娜堡(密歇根大学)、剑桥(剑桥大学)或普林斯顿(普林斯顿大学)这样的大学城可能更适合你。在这些地方,整个城镇都围绕着大学运转,充满了浓厚的学术气息和强烈的社区归属感。周末可以和朋友们去爬山、去湖边烧烤,或者为学校的球队加油呐喊。生活节奏慢下来,你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沉淀。但缺点也同样明显,生活可能会有些单调,对于习惯了都市繁华的人来说,可能会感到“好山好水好无聊”。
千万别小看气候的影响!这真的不是小事。一个来自中国南方的同学,如果去了明尼苏达大学或者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可能要面对长达半年的寒冬和及膝的暴雪。缺乏阳光和户外活动,真的可能会导致季节性情感障碍(SAD),影响学习和心情。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数据显示,亚利桑那州的凤凰城每年平均有299个晴天,而华盛顿州的西雅图只有71个。这种差异会实实在在地影响你的日常生活和幸福感。
交通便利性:“村里”和“城里”是两个世界
交通决定了你的活动半径。一个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是否发达,直接关系到你的出行成本和自由度。
在美国,除了纽约、波士顿、芝加哥等少数几个大城市,其他大部分地区都是“车轮上的国家”。如果你去了一所位于郊区或小镇的大学,比如普渡大学或者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没有车几乎寸步难行。买一辆二手车、考驾照、买保险、加油、保养……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根据美国汽车协会(AAA)2023年的报告,拥有一辆新车的年均成本超过12,000美元。这笔钱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没有车,你可能连去趟大一点的亚洲超市都要拜托有车的同学,更别提周末自驾去周边城市旅行了。
相比之下,在英国和欧洲,情况要好得多。伦敦的地铁(Tube)、曼彻斯特的电车(Tram)都非常方便。选择一个交通枢纽城市,比如曼彻斯特,不仅市内交通便利,其机场也是瑞安航空(Ryanair)、易捷航空(EasyJet)等廉价航空的重要基地。这意味着你花二三十英镑,就能买到一张飞往巴黎、罗马或巴塞罗那的机票,轻松实现“周末出个国”的梦想。而如果你在一座交通不便的小城市,可能光是去机场就要花费半天时间和一大笔路费。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要否定排名,也不是说大城市一定比大学城好。恰恰相反,我想说的是,没有最好的地方,只有最适合你的地方。
在按下提交申请那个按钮之前,不妨先跳出排名的条条框框,问问自己几个问题:
你到底想要一种什么样的留学生活?是想在机会的海洋里乘风破浪,还是想在知识的象牙塔里潜心修炼?
你的性格更适合热闹还是安静?你的钱包能支撑你在哪个城市活得更从容?
别再只盯着屏幕上的数字了。去Google Maps上看看校园周边的街景,去YouTube上搜一搜在读学长学姐的Vlog,去Reddit或者一亩三分地这样的论坛里潜潜水,看看大家都在吐槽些什么,又在为什么而快乐。
记住,未来几年,你不仅是在一所大学里“学习”,更是在一座城市里“生活”。选择一个能让你发自内心感到舒适和兴奋的地方,远比在排名上争个高下重要得多。希望你最终找到的,是那个能让你实现梦想,也能让你好好生活的,独一无二的“你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