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大马学长姐青睐的留学国家

puppy

还在为留学地点烦恼,感觉选择太多、无从下手吗?别担心,我们帮你问了超多大马学长姐!想知道为什么澳洲和英国依然是许多人的首选,但学费和生活费到底要准备多少?或者,你想找个性价比超高的宝藏地点,像台湾那样文化相近、美食又多?甚至有些学长姐选择了德国,挑战零学费但要啃德语的硬核路线!他们毕业后的发展怎么样?哪个国家更容易留下来工作?这篇文章不只给你冷冰冰的排名,更是学长姐们用亲身经历帮你深度剖析各国利弊,让你少走弯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

小编悄悄话:选国家前,先看这里!
这篇文章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学长姐们的真心话。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别人的蜜糖可能是你的砒霜。我们的目标是帮你拨开迷雾,看清楚每个选择背后的“真相”。从学费生活费这种现实问题,到能不能留下来工作这种长远规划,我们都帮你扒得明明白白。准备好了吗?Let's go!

“Eh,Jia Hui,你到底决定去哪里了啊?Offer 拿了几个,还在 mamak 喝茶 aneh aneh?” 阿明一边搅着他的 teh ais,一边抛出了这个让整个嘛嘛档都瞬间安静下来的问题。

我,就是那个 Jia Hui,桌上摊着一堆花花绿绿的宣传册,手机屏幕上是澳洲、英国、台湾、德国大学的官网,脑袋里像一锅 rojak,乱七八糟。Auntie 推荐英国,说有皇室光环,毕业回来身价都不一样;隔壁 Uncle 说澳洲好,天气像大马,飞回来也近;堂哥刚从台湾回来,天天念叨那里的夜市和人情味;还有一个学霸朋友,已经打包好行李,准备去德国读免费的工程学了。

每个人都说得头头是道,但每个人的建议都像一块拼图,我却怎么也拼不出自己未来的模样。这个场景,你是不是也觉得似曾相识?选国家,真的比选大学专业还让人头大。因为它不只决定了你未来几年在哪里上课,更决定了你的生活方式、朋友圈子,甚至是你毕业后的人生第一步要怎么走。

所以,我们 lxs.net 小编团队“突袭”了N个正在留学或已经毕业的大马学长姐,把他们最真实、最接地气的经验挖了出来。别看冷冰冰的排名了,来听听过来人的心里话吧!

澳洲 (Australia) - 稳扎稳打的阳光选择

说到留学,很多大马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澳洲。感觉就像 DNA 里刻好的一样,特别是对那些在 Monash 或者 Sunway 念双联课程的同学来说,去墨尔本或悉尼的主校区,简直是理所当然的下一步。

为什么澳洲这么有吸引力?一个在悉尼大学读商科的学姐慧敏是这样说的:“很简单啊,飞五个多小时就到了,跟家人视频也没有时差。这里满街都是亚洲超市,想吃 pan mee、喝 teh tarik 都能找到替代品,解解乡愁完全没问题。而且,这里的教育模式跟我们很像,考试、交 assignment,节奏很容易适应。”

这种“无缝衔接”的感觉,是澳洲最大的魅力之一。你不用经历太痛苦的文化冲击,就能享受到世界一流的教育资源和完全不同的生活环境。

我们来聊聊最实际的:钱。

这可能是劝退一部分人的主要原因。澳洲的学费和生活费,真的不便宜。我们来看一些大概的数据(具体请以学校官网为准):

  • 学费:一般来说,商科、文科的学士学位,一年大概要 45,000 到 55,000 澳币(约 14 万到 17 万令吉)。如果是工程、医学这种需要实验室的专业,一年 50,000 澳币起跳是家常便饭。

  • 生活费:澳洲政府给学生签证的建议生活费标准是每年 24,505 澳币(约 7.6 万令吉)。这只是个底线。在悉尼、墨尔本这种大城市,房租是大头。一个单间一个月 1000-1500 澳币很正常。如果你想活得滋润一点,偶尔下馆子、看个电影,一个月准备 2500 澳币(约 7800 令吉)会比较稳妥。

听起来很吓人?别急,澳洲有一个大优势:可以合法打工。学生签证允许每两周工作 48 小时。在墨尔本念 IT 的 Kevin 学长分享了他的经验:“我刚来的时候在一家咖啡店做 barista,后来在 Uber Eats 送餐,时薪基本都在 20-25 澳币。省着点花,生活费是能自己搞定的,还能存点小钱去旅行。这不只是赚钱,更是融入当地社会最快的方式。”

毕业后呢?想留下来容易吗?

这是澳洲的另一个加分项。澳洲的“毕业生临时工作签证”(Temporary Graduate visa, subclass 485)政策相对友好。完成学士或硕士学位,可以申请 2-3 年的工作签证;博士则是 4 年。这段时间足够你找一份全职工作,积累经验。

“我很多朋友都留下来了,”Kevin 说,“特别是读 IT、护理、工程这些紧缺专业的。只要你英语过关,专业能力强,愿意从基层做起,机会真的很多。澳洲社会很看重实际工作经验,有这张工签作为跳板,是最大的优势。”

英国 (UK) - 经典永不过时的英伦梦

如果说澳洲是亲切的邻家大哥,那英国就是那位自带贵族气质、有点距离感但又让人无比向往的绅士。牛津、剑桥、G5……这些名字一说出来,就感觉闪着金光。

选择英国的理由,往往和“情怀”与“效率”有关。一个在伦敦政经(LSE)读金融的学长阿杰说:“我来英国,就是冲着它的学术声誉和历史底蕴。走在伦敦街头,感觉每一块砖都在讲故事。而且,本科学位三年就能读完,比别人早一年进入社会,这个时间优势很关键。”

除了学术光环,英国的地理位置也是一绝。周末花几十英镑买张廉航机票,就能飞去巴黎喂鸽子,去罗马吃冰淇淋,这种“说走就走的欧洲旅行”是澳洲给不了的体验。

英伦梦的代价是多少?

和澳洲一样,英国的开销也不小,而且“伦敦”和“非伦敦”地区完全是两个世界。

  • 学费:非伦敦地区的大学,学费大约在每年 18,000 到 28,000 英镑(约 10 万到 16 万令吉)。但如果你心仪的是伦敦的大学,比如帝国理工或UCL,那学费可能要 25,000 到 35,000 英镑(约 14 万到 20 万令吉)甚至更高。

  • 生活费:这是拉开差距的关键。在曼彻斯特、格拉斯哥、利物浦这些城市,一个月 900-1200 英镑(约 5000-7000 令吉)可以过得不错。但在伦敦,光是交通和房租就能让你怀疑人生。一个月的生活预算,至少要准备 1300-1600 英镑(约 7500-9000 令吉)。

在英国读书的莎莎(化名)分享了一个省钱小贴士:“千万不要错过学生折扣!无论是买火车票办一张 16-25 Railcard,还是去餐厅、买衣服出示学生证,都能省下一大笔钱。还有,自己做饭是王道,Tesco、Sainsbury's 的 meal deal 只能应急,天天吃真的会破产。”

毕业后,留在英国的机会大吗?

好消息是,英国在 2021 年恢复了“毕业生签证”(Graduate Route)。本科和硕士毕业生可以无条件留下来找工作 2 年,博士生 3 年。这个签证不需要雇主担保,给了毕业生非常大的灵活性。

但挑战也很大。阿杰坦言:“伦敦聚集了全世界的精英,竞争非常激烈。金融、法律这些行业,对毕业生的学校背景、实习经历要求极高。想留下来,你必须从大一开始就规划,拼命找实习,拓展人脉。虽然有两年时间,但如果找不到愿意为你办正式工作签证的公司,时间一到还是得回家。”

台湾 (Taiwan) - CP值爆表的宝藏留学地

当大家都在卷英美澳时,总有一群聪明的同学,把目光投向了一个被许多人低估的宝藏地——台湾。

如果你追求的不是遥远的异国情调,而是生活得舒心、自在,那台湾绝对是你的菜。从吉隆坡飞台北,四个多小时,一张机票常常不到一千马币。更重要的是,这里几乎没有语言和文化障碍。

“我刚来台湾第一个星期,就感觉自己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很久,”在台湾大学念中文系的晓彤笑着说,“大家都会讲华语,繁体字看几天就习惯了。最幸福的是,这里的食物太好吃了!从卤肉饭、牛肉面到各种夜市小吃,完全不用担心会吃不惯。而且,台湾人真的超级友善和热情!”

那么,这个“宝藏地”到底有多划算?

划算到你可能会不敢相信。

  • 学费:台湾的公立大学,国际生的学费一年大约是 10 万到 15 万新台币(约 1.5 万到 2.2 万令吉)。你没看错,是一年的学费!这可能只是英美澳一个学期的零头。

  • 生活费:在台北,一个月的生活费(包括房租)大约是 2 万到 2.5 万新台币(约 3000 到 3700 令吉)。如果是在台南、高雄等其他城市,花费会更低。这个预算,让你不仅能吃饱,还能经常喝杯珍珠奶茶,周末去垦丁、花莲逛逛。

超高的性价比,意味着你可以把更多的钱和精力投入到体验生活上。晓彤说:“因为经济压力小,我有很多时间参加社团、做志工,还去环岛旅行了两次。这种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的机会,是用钱买不到的。”

毕业后,留在台湾发展如何?

相比英美澳,留在台湾工作的路径稍微复杂一些。台湾采用的是“评点配额制”。毕业生需要根据学历、薪资、工作经验、华语能力等 8 个项目进行评分,总分达到 70 分才能申请留台工作。

“这确实是个门槛,”一位在台湾科技公司工作的大马学长分析道,“不过,对于理工科,特别是半导体、IT 领域的毕业生来说,机会还是很大的。台湾的科技产业非常发达,很需要人才。如果你的专业对口,加上华语优势,找到一份薪资达标的工作并不难。但如果是文商科,竞争就会激烈很多。”

德国 (Germany) - 硬核学霸的零学费挑战

最后,我们来聊一个“硬核”路线——德国。当朋友们都在为高昂的学费发愁时,你去德国,几乎不用交学费。

是的,德国大部分公立大学对所有学生(包括国际生)都免学费。这听起来像个童话,但背后是实打实的挑战。在柏林工业大学读机械工程的阿米尔学长,把他的德国留学之路形容为“闯关游戏”。

“第一关,也是最难的一关,就是德语。”阿米尔说,“虽然有些硕士课程是英语授课,但大部分本科课程都是德语。你想融入当地生活,找实习,找工作,德语是必须的。我来德国前,在马来西亚的歌德学院学了一年德语,考了 TestDaF(德福),才勉强过关。”

“免费”的背后,要付出什么?

虽然没有学费,但德国留学并非零成本。

  • 生活费保证金:申请德国签证时,你需要在一个“限制提领账户”(Sperrkonto)里存入一年的生活费。2024 年的标准是每年 11,208 欧元(约 5.7 万令吉)。这笔钱每个月只能取出一部分(约 934 欧元),确保你有足够的生活费。

  • 学期注册费:免学费不等于完全免费。每个学期你需要交 200-400 欧元(约 1000-2000 令吉)的注册费(Semesterbeitrag),但这笔钱通常包含了你所在城市的公共交通票,其实非常划算。

  • 学业压力:德国大学“宽进严出”,学术要求极高,考试挂科率不低。这里没有轻松毕业这回事,每一分都是自己啃书、泡图书馆换来的。

阿米尔的经历很典型:“刚开始真的很难,上课像听天书,还要适应德国人严谨直接的做事风格。但熬过来之后,你会发现自己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抗压能力都提升了不止一个等级。这种收获,比省下的学费更宝贵。”

毕业后,德国欢迎你留下吗?

非常欢迎!德国是发达国家里,对技术人才留下最友好的国家之一。毕业后,你有 18 个月的时间找工作。一旦找到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并且薪资达到一定标准,就可以申请“欧盟蓝卡”,这是通往永久居留的快车道。

“特别是工程师、IT 专家、科学家,在德国非常吃香。”阿米尔说,“我的很多同学毕业前就拿到了宝马、西门子这些大公司的 offer。只要你德语过关,专业技术扎实,留在德国的机会比英美澳大得多。”

所以,聊了这么多,从阳光沙滩的澳洲,到古典优雅的英国,再到美食遍地的台湾和工业严谨的德国,你心里是不是开始有一点点方向了?

其实,选国家从来不是一道单选题。它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问问自己,你留学的首要目标是什么?是想要一张金字招牌的文凭,还是想体验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你的家庭预算是多少?你是一个能快速适应新环境的人,还是需要一个文化更亲近的缓冲带?你有没有毕业后留在当地发展的打算?

把这些问题想清楚,答案自然就会浮现。别光听 Auntie Uncle 的建议,也别被社交媒体上的完美留学生活迷惑。去教育展,拉着那些学校代表问最尖锐的问题;去联系在读的学长姐,问问他们在那里最崩溃的一天是怎么过的,问他们冬天会不会想念大马的太阳,问他们毕业后的真实去向。

这不只是一次选择,更是一场探索。探索世界,也探索自己。无论你最终选择哪条路,记住,那都将是你独一无二的冒险。祝你好运!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991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