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特利尔“法式”生活快速上手指南 |
|---|
| 心态准备:放下国内的“卷王”心态。在这里,生活和学习真的可以平衡,学会享受当下比什么都重要。 |
| 语言准备:一句“Bonjour”和“Merci”是你的社交万能钥匙。不用说得多流利,但这个态度能瞬间拉近你和本地人的距离。 |
| 穿搭准备:准备好迎接“史诗级”的漫长冬天,一件质量过硬的加拿大鹅或始祖鸟不是炫富,是生存必需品!但夏天的蒙特利尔,值得你为它忍受一切。 |
| 探索准备:别只待在学校和市中心。Le Plateau的彩虹房子,Mile End的独立小店,老港的石板路……这座城市的惊喜都藏在小巷子里。 |
留学加拿大,却过着法式生活
Hey,我是小编Aria,坐标蒙特利尔。
三年前,我拖着两个28寸的行李箱,在蒙特利尔特鲁多机场落地。走出航站楼的那一刻,我整个人都懵了。路牌上大大的法语单词,耳边飘过的“Bonjour”,还有街角飘来的羊角包香气……我反复确认我的机票,目的地写的确实是加拿大,不是巴黎。那一瞬间我真的怀疑,我是不是坐错了飞机?
来之前,我对加拿大留学的想象,基本被多伦多和温哥华承包了:高耸的CN Tower,行色匆匆的金融精英,图书馆里通宵达旦的奋斗身影。快节奏、高效率、甚至有点“卷”,这才是我心中北美该有的样子。可蒙特利尔,这个加拿大第二大城市,却用一种近乎“散漫”的姿态,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也正是这种“错位感”,让我在这里,意外地过上了一种梦寐以求的“法式生活”。
当“赶Due”的节奏,被咖啡香气打断
你敢信吗?在这里,生活的主旋律不是“deadline”,而是“chill”。
刚开学那会儿,我还是个标准的“卷王”,下午三点下课,第一反应就是冲向图书馆占座。结果发现,我的本地同学早就三三两两地消失了。后来我才知道,他们不是去学习,而是去“5 à 7”了。
“5 à 7”是蒙特利尔人刻在DNA里的社交文化,也就是下午5点到7点的Happy Hour。工作和学习绝不应该占据全部生活,大家会找个小酒馆或者露天 terrasse,点上一杯酒,聊聊天,让大脑彻底放空。这种“强制下班”的仪式感,让我第一次感受到,原来生活可以不用那么紧绷。
慢慢地,我也被“同化”了。现在,下课后我最爱做的事,就是钻进一家街角的独立咖啡馆。蒙特利尔的咖啡馆密度高得惊人,光是在Le Plateau-Mont-Royal这个区,就有超过200家。我最爱的是一家开在旧银行里的咖啡馆叫Crew Collective & Café,挑高的穹顶,复古的装潢,你可以在这里敲一下午论文,也可以纯粹为了发呆。没有人会用异样的眼光看你,因为“享受无所事事”在这里是天经地义的。
这种松弛感不是我一个人的错觉。在2024年的QS最佳留学城市排名中,蒙特利尔高居全球第13位,是加拿大排名最高的城市。其中,“学生体验”和“城市吸引力”这两项得分尤其高。数据不会说谎,这座城市真的有一种魔力,让每个身处其中的年轻人都能找到最舒服的节奏。它不会推着你拼命往前跑,而是温柔地提醒你:嘿,偶尔停下来,看看风景。
没有奢侈品商场,但有逛不完的美术馆和书店
如果你问我蒙特利尔的周末是什么样的?我的答案里可能没有奢侈品店和网红餐厅打卡。
这里的周末,是属于艺术和文化的。蒙特利尔是北美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设计之都”(UNESCO City of Design)的城市,艺术氛围已经渗透到了城市的每个毛孔。
我的一个经典周末路线是:周六上午去Jean-Talon市场买点新鲜水果和奶酪,感受一下本地人的市井烟火气。下午就泡在蒙特利尔美术馆(Montreal Museum of Fine Arts)。这家美术馆非常慷慨,30岁以下的年轻人很多常规展厅都免费。我曾经在一个下着雪的午后,独自在伦勃朗的画前站了半个多小时,那种宁静和震撼,是任何娱乐活动都无法替代的。
夏天则是蒙特利尔的“高光时刻”。这座城市有个外号叫“节庆之都”(City of Festivals),每年有超过100个大大小小的节日。最出名的就是蒙特利尔国际爵士音乐节,它是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的全球最大爵士音乐节。每年夏天,市中心好几条街区都会被封起来,变成巨大的露天舞台,很多演出都是免费的。你可以拿着一杯啤酒,跟着人群随意摇摆,音乐、晚风、法语和英语的交谈声混在一起,那种自由和浪漫,真的太“法国”了。
除了这些“高大上”的艺术,街头巷尾的惊喜也随处可见。比如每年6月的MURAL Festival,整条Saint-Laurent大街都会变成巨型画廊,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在墙上创作涂鸦,整座城市都变得生动起来。这种触手可及的艺术,让你觉得生活在这里本身就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在英语和法语之间,找到身份的自由
“去魁北克省要说法语吧?我不会怎么办?”这是我来之前最大的顾虑。
来了之后发现,我多虑了。蒙特利尔是加拿大最双语化的城市之一。根据加拿大统计局的数据,这里超过59%的居民能够流利使用英语和法语,这个比例在加拿大所有大城市中是最高的。
在校园里,尤其是在麦吉尔大学(McGill)和康考迪亚大学(Concordia)这两所英语大学,你完全可以用英语无障碍地学习和生活。但在校外,一个奇妙的双语世界就向你敞开了。
我到现在还记得第一次鼓起勇气用蹩脚的法语点咖啡的场景。我对咖啡师说:“Bonjour, un café au lait, s'il vous plaît.”(你好,请给我一杯拿铁)。他听完笑了,然后用流利的英语回我:“Of course, anything else for you?” 那个瞬间,我没有感到尴尬,反而是一种被包容的温暖。
在这里,语言不是障碍,而是一种乐趣。你可以在前一秒跟魁北克房东用法语邮件沟通,后一秒就切换成英语和同学讨论小组作业。这种无缝切换,不仅锻炼了我的大脑,更让我接触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说法语的蒙特利尔人,身上带着欧洲人特有的优雅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而说英语的社群,则带来了北美典型的开放和多元。
而且,魁北克政府为移民和留学生提供了大量免费或低价的法语课程,只要你想学,资源非常丰富。掌握一门新语言,不仅仅是简历上的一个加分项,它更像一把钥匙,帮你打开了理解这座城市文化的另一扇门。
用多伦多一半的房租,过上“欧洲小镇”的生活
说了这么多诗和远方,我们来聊点实际的:钱。
“法式生活”听起来很贵,但在蒙特利尔,它可能是加拿大性价比最高的留学选择。
我的一个朋友在多伦多大学读书,每个月花近2000加币,只能在市中心租一个没有窗户的小房间。而我,用1500加币,在留学生最爱的Le Plateau区,租到了一个带阳台和经典室外旋转楼梯的一居室公寓。这种幸福感的对比,真的太强烈了。
这不是个例。根据租房网站Rentals.ca在2024年初发布的数据,多伦多一居室的平均租金约为2800加币,温哥华更是高达3000加币,而蒙特利尔仅为1800加币左右。省下来的房租,足够我每周去看一场电影,每个月去听一场音乐会,还能攒下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生活成本也同样友好。相比于大型连锁超市,我更喜欢去社区里的菜市场,比如Jean-Talon或者Atwater Market。那里的蔬菜水果新鲜又便宜,还能买到本地农场自制的奶酪、枫糖浆和各种法式熟食。这种充满人情味的购物体验,本身就是生活乐趣的一部分。
甚至连学费都更有优势。魁北克省对于某些专业的国际留学生学费,相比安大略省和BC省的同类大学,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用更少的钱,体验到北美与欧洲文化的结合体,这笔账怎么算都划算。
所以你看,留学加拿大,并不一定意味着要挤进多伦多或温哥华的快车道。在蒙特利尔,你可以找到另一种可能。
这里没有那么多让人焦虑的竞争,却有足够多的空间让你去探索自己、感受生活。你可以是一个努力学习的好学生,也可以是一个热爱艺术的文艺青年,更可以是一个懂得在学习和玩乐间找到完美平衡的生活家。
如果你想要的留学,不只是一张文凭,而是一段能让你慢慢呼吸、慢慢感受的故事,那蒙特利尔的这扇门,或许正为你敞开。
要不要推开它,亲自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