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SW王牌管理专业,学姐带你从入门到上岸

puppy

刚拿到UNSW management的offer,心里是不是既激动又有点慌?看着官网信息眼花缭乱,不确定这个王牌专业到底学什么、未来好不好找工作?别担心,学姐来给你“排雷”啦!这篇超长干货,把我从选课技巧、高分论文怎么写,到如何搞定“老大难”的group project,一路踩过的坑和总结的经验都打包给你。这里没有官方的空话,只有实实在在的课程测评、学习方法和实习求职的独家心得。希望能帮你少走弯路,让你对未来两年的学习和职业规划更有底气,轻松开启在UNSW的精彩生活!

学姐的开学前TIPS
心态调整:忘掉国内“一考定终身”的模式。UNSW的成绩是平时作业、期中、期末、小组项目累加的,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别想着期末抱佛脚,从Day 1就要跟上!
英语准备:雅思7分只是入场券。全英文的文献阅读、学术写作和小组讨论才是真正的挑战。现在就开始每天看一篇BBC News,或者听听英文Podcast,提前磨耳朵。
工具先行:提前下好学校推荐的软件,比如Moodle(我们的课程系统)、EndNote(文献管理神器,谁用谁知道!)、Microsoft Office 365(学生免费!)。别等开学了手忙脚乱。
社交预热:在微信或Facebook上找找UNSW的新生群、专业群,提前认识几个未来的同学。开学后,你们就是彼此最坚实的后盾。

还记得两年前的那个下午,我像你现在一样,捧着手机,屏幕上是UNSW Management金灿灿的Offer。心脏“砰砰”跳,一半是冲破云霄的兴奋,另一半却是沉甸甸的迷茫。我点开学校官网,课程代码像一串串乱码,专业介绍写得天花乱坠,什么“培养战略思维”、“塑造未来领导者”,可我当时脑子里只有一个问题:“这玩意儿……到底学什么?毕业了能干嘛?”

我跑去问中介,他们只会重复官网上的话术。我在网上搜帖子,零零散散的信息看得我更焦虑了。那时候我多希望有个直系的学姐,能拉着我的手,用大白话给我讲讲,这条路到底该怎么走,哪里有坑,哪里有光。

两年后的今天,我终于成了那个“学姐”。这篇超长待机的干货,就是我当年最想看到的那份指南。我把我踩过的雷、熬过的夜、总结出的经验,全都掏心窝子地分享给你。希望能帮你拨开眼前的迷雾,让你对未来两年的学习和生活,多一份笃定,少一点慌张。

拨开迷雾,UNSW Management到底是个啥?

先给个定心丸:你选的这个专业,绝对是UNSW商学院的“镇院之宝”。不信你看数据,在最新的2024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里,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商业与管理研究”领域,位列全球第29位,全澳第一!你拿到的,就是这张王牌专业的入场券。

官网说,这个专业适合各种本科背景的同学,致力于培养你的管理和领导能力。这话没错,但有点“虚”。我用人话给你翻译一下:这个专业就像一个“商业通识加强包”,它不会把你培养成一个专精的会计师或金融分析师,而是给你一个宏观的商业视角,让你懂得一个公司是怎么运转的,市场是怎么玩的,人该怎么管,战略该怎么定。它的核心优势在于“广度”和“整合能力”。

举个例子,我本科是学传媒的,对财务报表一窍不通。但在第一学期的必修课《Accounting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里,老师会从最基础的借贷记账法教起,让你能看懂三张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你不需要算得像会计专业那么精,但当公司CFO跟你说“我们这季度的EBITDA增长了15%”时,你至少知道他在说什么,这对未来做管理决策至关重要。

这个专业还有一个隐藏的巨大优势——CEMS MIM项目。CEMS是全球顶级的商学院联盟,UNSW是澳洲唯一的成员。如果你成绩优异(WAM达到一定标准,通常是75+),并且有第二外语基础,就有机会申请这个双学位项目。这意味着你可以在第二年前往联盟内的另一所顶尖商学院(比如意大利博科尼大学、法国HEC商学院)交换一个学期,毕业时拿到UNSW和CEMS两份学位证书。我身边就有同学通过这个项目,去了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换,不仅课程体验超棒,还拿到了在新加坡的实习offer,履历瞬间金光闪闪。

选课如渡劫?学姐的选课秘籍在此!

UNSW的Master of Management总共需要完成96个学分,通常是16门课。课程分为三类:Foundational Courses(基础必修课),Gateway Courses(核心必修课),和Electives(选修课)。选课是个技术活,选得好,学得轻松还能给简历加分;选不好,天天泡在图书馆哭天抢地。

我的第一个建议是:均衡搭配。

不要一个学期全选理论性强的“背诵课”,比如《Managing People and Organisations》,也不要全选硬核的计算分析课,比如《Business Analytics》。最好的组合是“文理搭配,干活不累”。比如,一学期可以选一门偏理论的,一门偏计算的,一门偏实践和案例分析的,再加一门自己感兴趣的选修。这样可以分散你的学习压力,避免在期末周被同一种类型的作业淹没。

我的第二个建议是:看人选课。

一个好的老师能把枯燥的课程讲成“单口相声”,一个糟糕的老师能让你上课如坐针毡。在选课前,一定要去一个叫“StudentVIP”的网站,这是澳洲大学生的“大众点评”,上面有学生对课程和老师的匿名评价。看看往届学生对课程难度、作业量、老师讲课风格的评价,能帮你有效避雷。我当时选修《Negotiation Skills》就是看了上面的好评,授课的教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商业谈判专家,课堂上全是实战演练,超级有趣,学到的技巧在后来找实习面试时都用上了。

给你推荐几门我个人觉得宝藏的课程:

《MGMT5050 -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这通常是你的第一门必修课。很多人觉得这是“水课”,教你怎么写简历、怎么面试。千万别这么想!这门课是让你快速从学生思维切换到职场思维的加速器。课上的老师很多都是企业高管或HR,他们给的建议非常落地。我当时在这门课上做的模拟面试,面试官是来自德勤的经理,他给我的反馈让我彻底重塑了我的面试逻辑。

《COMM5005 - Global Business and Sustainability》:这门课非常有前瞻性,探讨的是企业如何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兼顾社会和环境责任(ESG)。现在全球大公司都在谈ESG,把这门课写在简历上,会让你在面试时显得特别有格局和视野。当时我们小组的期末项目是为澳洲零售巨头Woolworths设计一个减少塑料包装的可持续方案,非常有挑战性,也很有成就感。

《INFS5885 - e-Business Management》:如果你对互联网、电商感兴趣,这门课必选。它会带你分析各种商业模式,从Amazon的飞轮效应到Shein的柔性供应链。我当时的期末作业是分析TikTok的海外扩张战略,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和竞品分析,写完之后感觉对整个短视频行业都有了更深的理解。

告别死记硬背,高分Report是这样炼成的

澳洲大学的考核,Report(报告/论文)占了半壁江山。一篇高质量的Report,绝对不是谷歌翻译几段中文文献,或者把课本内容复制粘贴那么简单。想拿高分(Distinction或High Distinction),你需要的是批判性思维和学术写作能力。

第一步:解剖题目和评分标准(Rubric)

拿到作业要求后,不要急着动笔。花一个小时,把题目和Rubric逐字逐句地读懂。Rubric就是你的“得分天书”,老师会明确告诉你,达到D和HD的标准是什么。比如,“Critical Analysis”(批判性分析)占30%,“Use of Academic Sources”(学术资源使用)占20%。你就知道,你的文章不能只是简单地描述理论,而要去评价、对比、应用这些理论,并且要引用足够多的高质量学术期刊。

第二步:像侦探一样做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

忘掉百度!UNSW图书馆的数据库是你的宝库。Google Scholar可以作为起点,但真正高质量的文献要去ProQuest, Scopus, Web of Science这些专业数据库里找。搜索关键词时,多用组合词和同义词。比如研究“员工激励”,你可以搜“employee motivation”, “staff incentive”, “workplace engagement”等。

我的习惯是,一篇2500字的Report,至少要精读15-20篇相关的学术论文。阅读时,不是通读,而是带着问题去读。摘要(Abstract)和结论(Conclusion)必看,快速了解文章核心观点。然后根据你的论点,去相应的部分找证据。记得用EndNote这样的文献管理软件,边看边做笔记,自动生成参考文献列表,能救你狗命!

第三步:搭建清晰的逻辑框架

高分Report的结构一定像一座坚固的房子,而不是一盘散沙。经典的结构是:

  • Introduction:像电影预告片。告诉读者你要讨论什么问题(Topic),你的核心论点是什么(Thesis Statement),以及你将如何论证(Structure Preview)。

  • Body Paragraphs:每个段落只讨论一个核心观点。遵循PEEL原则:Point (亮出观点), Evidence (引用文献或案例), Explanation (解释证据如何支持你的观点), Link (连接回你的核心论点或下一段)。

  • Conclusion:像电影结尾的彩蛋。总结你的主要论点,重申你的核心观点,最后可以提出一些对未来的展望或研究的局限性,升华主题。

举个例子,在我写《Strategic Management》的期末论文,分析特斯拉的竞争优势时,我的一个主体段落就是这样构建的:(P) 特斯拉的核心竞争优势之一是其颠覆性的直销模式。(E) 引用一篇《哈佛商业评论》的文章,说明传统汽车经销商模式的弊端和成本。(E) 拿出特斯拉财报数据,显示其直销模式带来的更高利润率。(L) 因此,这种模式不仅是销售渠道的创新,更是其品牌建设和成本控制战略的关键一环。

第四步:语言是外衣,学术范儿要足

避免使用口语化的表达,比如 “I think”, “in a nutshell”。多用更客观、更正式的词汇和句式。学校的Academic Skills部门提供免费的写作辅导,你可以预约和tutor一对一修改你的论文,他们会给你非常专业的建议。

Group Project:从“猪队友”到“神助攻”

如果说Report是单人闯关,那Group Project就是团队副本,难度和戏剧性都呈指数级上升。你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大神、路人、隐形人,当然,还有传说中的“猪队友”。

我的血泪经验是:与其祈祷遇到神队友,不如主动建立一个好的合作机制。

主动出击,锁定靠谱队友。第一节tutorial(小课)就要睁大眼睛。那些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讨论的同学,大概率是靠谱的。课后主动去认识一下,聊聊对课程的看法,表达组队的意愿。千万不要等到最后被随机分配,那就像开盲盒,惊吓多于惊喜。

开工前,先立规矩(Team Charter)。我们小组的习惯是,第一次会议不聊作业具体内容,而是定规矩。我们会建一个文档,写清楚:

  • 成员分工:谁是Leader(负责统筹进度、沟通),谁负责Research,谁负责写作,谁负责做PPT和Presentation。

  • 沟通方式:统一用微信群还是Messenger?多久开一次会?线上还是线下?

  • 时间线(Timeline):把最终DDL往前推一周,设立内部的DDL。比如,周一交文献综述,周三交初稿,周五互相审阅修改。

  • 冲突解决机制:如果有人没按时完成任务怎么办?我们当时的规定是,第一次提醒,第二次全组开会讨论,如果还不行,我们会如实地在最后的Peer Evaluation(同伴互评)中反映。这个互评是会影响个人分数的,所以有一定的约束力。

善用协作工具。Google Docs是神器,可以几个人同时在线编辑一份文档,所有修改记录一目了然。Trello或Notion可以用来做项目管理,把大任务拆解成小块,分配给每个人,进度非常清晰。

遇到实在不给力的队友怎么办?我的建议是,先友好沟通,明确表达你的期望和团队的进度。如果沟通无效,保留好你们的聊天记录、会议纪要等证据。在不影响团队进度的前提下,先顶上他的工作,但一定要在最后向Tutor或Lecturer反映情况。老师们见得多了,通常会公正处理。

不止于课堂:实习和求职的“悄悄话”

读研的目的,最终还是要走向职场。UNSW的学历是块很好的敲门砖,但光有学历远远不够。

UNSW Employability是你的免费“求职私教”。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提供从简历修改、模拟面试到职业规划的全套免费服务。我毕业前,预约了三次简历修改,每一次tutor都会从HR的视角,帮我把经历包装得更符合澳洲市场的要求。他们还会定期举办各种公司的招聘宣讲会和大型招聘会,是你接触本地雇主的绝佳机会。

Networking,Networking,Networking!在澳洲找工作,人脉(Network)比你想象的更重要。很多职位在公开发布前,就已经通过内推解决了。如何建立你的人脉?

  • 加入学生社团:UNSW有几百个社团,商学院最大的就是BSOC(Business Society)。他们会举办各种行业分享会(Industry Night),让你有机会和来自四大、投行、咨询公司的职场人士面对面交流。不要害羞,准备好你的30秒电梯演讲,主动去和他们聊天,加个LinkedIn。

  • 用好LinkedIn:把你的LinkedIn当成专业名片来打造。关注你想去的公司和校友,看到有意思的职位或文章,可以礼貌地联系在职的校友,请教一些问题(Informational Interview)。我现在的这份工作,就是通过LinkedIn上联系的一位学长内推的。

  • 兼职和志愿者:任何一段本地工作经历都很有价值。哪怕是在咖啡店打工,也能锻炼你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这些软技能在面试中同样重要。

根据澳洲政府最新的QILT毕业生就业成果调查(2023年数据),UNSW毕业生的全职就业率在澳洲八大名校(Go8)中名列前茅,达到了88.7%。这说明学校的品牌和毕业生的能力是受市场高度认可的。

但数据是宏观的,具体到你个人,路还是要一步一步走。我认识的一个朋友,通过Management课程里的一个项目,接触到了数据分析,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她选修了所有相关的课程,自学了SQL和Tableau,积极参加学校的数据分析社团比赛,毕业后成功拿到了一家银行商业分析师的Graduate Offer。你的专业为你打开了一扇门,但门里的风景,需要你自己去探索和创造。


写到这里,好像把两年的时光又重新过了一遍。这两年,有在图书馆赶due到凌晨四点的崩溃,有小组讨论时吵得面红耳赤的瞬间,但更多的,是在Coogee海滩看日出时的宁静,是在课堂上被一个新观点点燃的兴奋,是在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交流中拓宽的视野。

UNSW和悉尼这座城市能给你的,远不止一张文凭。别把自己只埋在书本里,去听一场悉尼歌剧院的音乐会,去皇家植物园的草坪上躺着晒太阳,去试试做一份兼职,甚至去谈一场恋爱。这些经历,和你的HD成绩单一样,都是你人生中闪闪发光的宝藏。

前方的路或许还有很多未知,但别怕,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大胆地去尝试,去犯错,去成长吧!祝你的UNSW之旅,精彩纷呈!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42664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