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长学姐划重点 |
|---|
UNSW商学院不只是排名好看:它真正的价值在于和业界的无缝连接,为你铺好了一条通往名企的“高速公路”。 |
Career Accelerator是个宝藏:这个计划不是说说而已,里面有实打实的专属实习、行业导师和全球项目,是你简历上最亮的星。 |
课程里就能“上班”:很多课都自带真实商业项目(Work Integrated Learning),让你在学校就能体验给真实公司做咨询是什么感觉。 |
校招就是“抄近道”:四大、投行、顶级咨询公司会直接来学校“抢人”,机会就摆在眼前,看你抓不抓得住。 |
别等到毕业才着急:你的精英之路从入学第一天就开始了。早规划、早参与、早行动,才能笑到最后。 |
还记得我刚拿到UNSW商科offer那会儿,兴奋劲儿还没过,就被拉进了一个新生群。群里最火热的话题不是哪家宿舍好、哪个教授给分高,而是一个学长分享的截图——他拿到了德勤(Deloitte)的暑期实习offer。
底下瞬间炸开了锅:“天啊,大二就进四大了?” “求问学长怎么准备的?” “UNSW的背景真的这么加分吗?”
当时的我,和群里大多数小白一样,对未来既憧憬又迷茫。我们花了那么多钱、跨越半个地球来读书,图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毕业后能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一个光明的未来吗?“UNSW商学院是名企敲门砖”这句话,我们听过无数遍,但它就像一个传说,听着很厉害,却不知道到底厉害在哪里,又要如何才能把这块“砖”拍到HR的桌子上。
几年过去,当我看着身边一个个朋友,从青涩的学生变成了CBD里西装革履的精英,我才真正明白,UNSW商学院给你的,远不止一个响亮的校名。它提供的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一个能让你从零开始,一步步接近梦想职场的“加速器”。今天,我就想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跟你聊聊那些学校官网不会详细告诉你,但却至关重要的“秘密武器”。
一、别只看排名!UNSW商学院的“硬核”在哪里?
每次聊到UNSW商学院,大家第一反应就是排名。没错,它的排名确实能打。比如在2024年的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里,UNSW的会计与金融排全球第21位,澳大利亚第1;商业与管理研究排全球第38位,全澳第3。这些数字固然漂亮,但说实话,对于找工作的你来说,排名只是让你的简历不容易被筛掉的第一道门槛。
真正“硬核”的,是这些排名背后所代表的雇主声誉和行业认可度。
你可能不知道,澳大利亚的顶级雇主们有一个“私藏”的择校名单。根据《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AFR)每年发布的“Top 100 Future Leaders”榜单,UNSW常年霸榜,是入围学生数量最多的大学之一。在2024年的评选中,UNSW再次成为培养未来领导者最多的大学,共有30名学生入围。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在澳洲顶尖公司的HR眼里,UNSW的学生=潜力股+实力派。当他们需要招聘新人时,UNSW就是他们的首选“人才库”。
这种声誉不是凭空而来的。它建立在UNSW和业界千丝万缕的联系上。商学院的很多教授本身就是行业里的资深人士,他们可能前一天还在给某个大公司做咨询,后一天就在课堂上把最新的行业动态作为案例讲给你听。这种“零时差”的知识,是你在书本上永远学不到的。
我有个朋友Leo,学会计的。他说他印象最深的一节课,是审计学教授请来了KPMG的一位合伙人。那位合伙人没有照本宣科,而是直接分享了他们团队最近做的一个真实案例,里面涉及到的复杂问题和解决方案,让Leo第一次感觉“原来审计这么酷”。后来,Leo在面试KPMG时,就聊到了这个案例,面试官当场就对他刮目相看,觉得他不仅有理论知识,还对行业有自己的思考。最后,他顺利拿到了offer。
所以你看,UNSW的“硬核”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一个连接你和真实商业世界的桥梁。在这里,你接触到的不只是理论,更是活生生的行业脉搏。
二、把“纸上谈兵”变成“真枪实弹”:课程自带实习项目?
留学生找工作最大的痛点是什么?缺乏本地工作经验!简历上除了学校和成绩,空空如也,拿什么去和本地学生竞争?
UNSW商学院早就想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们推出了一个王牌项目——Work Integrated Learning (WIL),翻译过来就是“工作整合学习”。说白了,就是把真实的商业项目直接嵌进你的课程里,让你在上学期间就能“带薪实习”(虽然这个“薪”是学分)。
这可不是让你写写报告、做做PPT那么简单。拿商学院非常有名的几门WIL课程来说,比如COMM3020 (Business Consulting Practicum) 或者 MARK3092 (Marketing in Practice),学校会直接和外部公司合作,比如德勤、澳洲联邦银行(CBA)、甚至是谷歌这样的公司,让他们提出一个当前面临的真实商业挑战。
然后,你们会像一个真正的咨询团队一样,分组去解决这个问题。在几周的时间里,你需要和公司的人开会、做市场调研、进行数据分析、头脑风暴,最后拿出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向公司的高管做最终汇报(Final Presentation)。
我的学姐Emily就参加过一个为澳洲电信巨头Telstra做的项目,课题是“如何提升年轻用户群体的品牌忠诚度”。她说那一个学期简直像脱了一层皮。每周都要和Telstra的市场部经理开线上会议,汇报进度。为了搞清楚Z世代的想法,她们团队在校园里发了上千份问卷,还做了好几个焦点小组访谈。期末汇报那天,Telstra的市场总监亲自到场,对她们的方案提出了很多尖锐但又极具启发性的问题。
虽然过程很辛苦,但收获是巨大的。Emily不仅把这个项目写成了简历上最亮眼的一笔,还在汇报后和那位市场总监加了LinkedIn。后来她申请Telstra的管培生项目时,这段经历让她在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面试过程也因为有了共同话题而格外顺利。
这些WIL项目的好处是:
1. 简历“镀金”:你拥有了一段澳洲本地、有大公司背书的真实项目经验。
2. 技能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这些软技能在实战中才能真正得到锻炼。
3. 人脉积累:你将直接认识行业内的专业人士,他们可能会成为你未来的同事、老板,甚至是推荐人。
UNSW商学院提供了非常丰富的WIL机会,涵盖咨询、金融、市场营销等各个方向。只要你愿意,你完全可以在毕业前,就积攒下比别人多好几倍的实战经验。
三、秘密武器!Career Accelerator到底是什么神仙计划?
如果说WIL项目是让你小试牛刀,那么Career Accelerator就是为你量身定制的全套“职业发展军火库”。这是UNSW商学院独有的一个项目,而且重点是:对所有商学院学生免费开放!
很多人刚来的时候,看到学校邮件里提到这个计划,以为就是普通的就业指导中心,没太在意,那可就亏大了!Career Accelerator远比你想象的要强大,它就像你的私人职业管家,从你入学第一天到毕业后,全程为你保驾护航。
它主要包含几个核心板块:
1. 专属实习和项目 (Internships & Placements)
Career Accelerator和超过3000家全球及本地的行业伙伴有合作关系,包括所有顶级的银行、咨询公司、科技巨头等等。他们会发布很多不对外的、只针对UNSW学生的独家实习岗位。这意味着你少了很多竞争对手,申请成功率大大提高。除了传统的实习,还有一些短期项目,比如在寒暑假去悉尼的创业孵化器,帮助一个初创公司做商业计划。
2. 行业导师计划 (Mentoring)
这是我个人觉得最宝藏的一个资源。学校会根据你的专业和职业目标,为你匹配一位在相关行业工作的校友或资深人士做你的导师。这位导师会定期和你见面(线上或线下),帮你修改简历、进行模拟面试、解答你对行业的困惑、甚至为你介绍人脉。想象一下,在你对投行一无所知的时候,有一位来自麦格理银行(Macquarie)的分析师,手把手教你看懂行业规则,这是多么宝贵的机会!
3. 全球实践机会 (Global Opportunities)
商科的魅力在于它的全球性。Career Accelerator提供了丰富的海外学习和实习项目。比如,你可以申请去香港的金融公司实习,或者参加一个去硅谷的创新创业学习团,拜访谷歌、Facebook等公司。这些经历不仅能极大地开阔你的眼界,也会让你的简历在全球化的就业市场中更具竞争力。
4. 技能工作坊和个人指导 (Workshops & Coaching)
从如何写一份完美的澳洲简历,到如何在LinkedIn上打造个人品牌,再到如何应对高难度的案例面试(Case Interview),Career Accelerator提供了一系列免费的工作坊。你还可以预约一对一的职业顾问咨询,他们会针对你的个人情况,给你最专业的建议。
如何用好这个“秘密武器”?很简单:主动!多去官网看,多报名参加活动,多和职业顾问约时间。我认识的一个学霸,从大一开始,每个学期都会和他的职业顾问见一次面,不断更新他的职业规划。大三找实习的时候,他的简历已经被顾问改了不下十遍,每个细节都无可挑剔。这种充分利用资源的态度,才是通往成功的关键。
四、当四大、投行、咨询公司把招聘会开到你“家门口”
对于想进名企的同学来说,最激动人心的时刻,莫过于每年的校招季。
在UNSW,你完全不用自己去海投简历,因为那些你叫得上名字的顶级公司,会主动来到你的“家门口”——校园招聘会。
UNSW的校园招聘会规模非常大,通常会在校内的Roundhouse或者Leighton Hall举行。一走进会场,你就会看到一排排熟悉的Logo:PwC、Deloitte、EY、KPMG这“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是绝对的常客,而且每次来的阵仗都很大;CBA、Westpac、NAB、ANZ澳洲四大银行的展位前总是人头攒动;还有像麦格理、瑞银(UBS)这样的顶级投行,以及麦肯锡、BCG、Bain(MBB)这样的战略咨询公司,都会派出HR和业务部门的员工来现场和你交流。
这和线上申请有什么不同?区别太大了!
在现场,你可以直接和公司的招聘人员对话。他们很多都是UNSW的校友,和你聊起来会特别亲切。你可以问一些官网上查不到的问题,比如“你们团队的日常工作是怎样的?”“公司最看重应聘者的什么品质?” 这种直接的交流,能让你更深入地了解公司文化,也让公司对你留下一个鲜活的印象。
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绝佳的“刷脸”和社交机会。很多公司在招聘会后,还会在校内举办专门的Info Session(宣讲会)或者Networking Night(社交酒会)。在这些活动上,你能见到更多来自业务部门的经理甚至合伙人。积极地提问,真诚地交流,拿到他们的名片或加上LinkedIn,对你后续的申请会有意想不到的帮助。
为什么这些顶尖公司如此偏爱UNSW?
LinkedIn的数据可以告诉我们一些答案。如果你去搜索在悉尼的顶级投行、咨询公司工作的员工,你会发现UNSW的校友比例非常高。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公司从UNSW招到了优秀的人才,这些人才在公司里表现出色,公司就更愿意回到UNSW来招聘。同时,庞大的校友网络也意味着,无论你想进哪个行业,都很容易找到可以咨询和寻求帮助的学长学姐。
有研究报告曾指出,UNSW是澳大利亚培养出百万富翁最多的大学。这或许只是一个结果,但它背后反映的,是UNSW毕业生强大的职业发展潜力和创造价值的能力,而这正是所有顶级公司都在寻找的特质。
五、学长学姐的“大白话”建议:光环之下,路要自己走
聊了这么多,你可能会觉得,进了UNSW商学院,好像一只脚已经踏进了名企的大门。没错,学校给了你一个无与伦比的平台和数不清的资源,但最终能不能走进去,并且走得稳,还是要靠你自己。
所以,最后想给你几句掏心窝子的大白话建议:
第一,别做“小透明”。 大学里最怕的就是只知道上课、下课、回家的三点一线。UNSW有上百个社团,光商学院自己就有Business Society, FINSOC(金融社团), MKTGSOC(市场营销社团)等等。加入它们!去参加他们举办的案例分析大赛,去帮忙组织一场行业晚宴。在这里,你不仅能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更能锻炼你的领导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这些经历,HR都看在眼里。
第二,成绩依然是王道。 别听信“成绩无用论”。一个好看的WAM(加权平均分)是你申请工作的“敲门砖”,尤其是对于金融、咨询这类竞争激烈的行业。很多公司在筛选简历时,第一关就是划分数线。在积极参加课外活动的同时,千万别把学业落下了。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第三,脸皮要“厚”一点。 无论是面对Career Accelerator的顾问,还是在招聘会上遇到心仪公司的HR,都要敢于提问,敢于展示自己。不要因为担心自己英语不够好或者问题太“傻”就不敢开口。记住,你身边的每个人都曾经是学生,他们理解你的紧张和困惑。你主动一次,机会就多一分。
UNSW商学院为你打开了一扇门,门后的世界广阔而精彩。它给了你地图,给了你工具,甚至还为你请来了向导。但最终,这条从校园通往职场的路,需要你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走。别浪费了这么好的资源,从今天起,就开始规划你的精英之路吧。这条路或许充满挑战,但当你最终拿到那封梦寐以求的offer时,你会感谢今天这个拼尽全力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