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高中弯道超车,这份规划清单快收好

puppy

看着身边的同学一个个都成了“卷王”,你是不是也开始焦虑,感觉光埋头苦学好像不够用?别担心,想在国际高中这条赛道上实现“弯道超车”,光拼努力可不行,得靠规划!我们为你准备了一份超详细的规划清单,从9到12年级,每个学期该刷什么分、参加什么活动、如何做背景提升,全都安排得明明白白。与其自己迷茫瞎忙,不如跟着这份清单走,让你的每一步都精准踩在点子上,轻松高效地冲刺梦校。快来看看吧,别让你的努力白费!

弯道超车核心心法
目标感:你不是在完成任务,你是在打造独一无二的自己。
连贯性:所有活动和课程都应指向一个或两个核心领域,形成你的“人设”。
深度>广度:与其参加10个社团都当普通成员,不如在2个社团里做出实际贡献。
真实性:招生官想看到的是一个真实、有热情的高中生,而不是一个包装出来的“完美履历”。

哈喽,各位lxs.net的小伙伴们!我是你们的老朋友,小编Cici。

最近和几个正在读10年级的小伙伴聊天,发现大家普遍陷入了一种“努力焦虑”。

有个叫Amy的女孩跟我说,她感觉自己快被身边的同学“卷”疯了。她的同桌,那个叫Sarah的学神,每天的日程表排得比CEO还满:早上6点起来刷SAT单词,课间10分钟用来写AP作业,下午放学直奔物理竞赛小组,晚上还要参加线上科研项目,周末更是被辩论赛和志愿者活动占得满满当登。

Amy说:“Cici姐,我也很努力啊!我每天学到半夜12点,GPA也还不错,但看着Sarah,我觉得自己的努力好苍白。她好像每一步都踩在点子上,而我只是在埋头苦学,完全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不是对的,感觉再怎么努力也追不上她了。”

听完Amy的话,我特别有共鸣。这不就是当年那个迷茫的自己吗?在国际高中这条高压赛道上,光有努力的意愿是远远不够的。你感觉自己在奋力奔跑,但很可能只是在原地打转。想要实现真正的“弯道超车”,靠的不是蛮力,而是清晰的规划。

别慌!今天Cici就帮你把从9年级到12年级的每一步都规划得明明白白。这份清单,建议你收藏起来,时不时拿出来对照一下,让你的每一点努力,都精准地作用在冲刺梦校的道路上。

G9:探索与适应,打好一切基础

9年级,是你们从国内初中过渡到国际高中的关键一年。这一年的核心任务不是出什么惊天动地的成果,而是两件事:适应和探索。

首先,你的GPA(Grade Point Average,在校平均成绩)是重中之重,没有之一!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很多顶尖大学,比如加州系的大学,在计算申请者GPA时,是从10年级开始算的,但这不代表9年级的成绩就不重要。一个漂亮的9年级成绩单,是你学术能力的最初证明,它为你整个高中的GPA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试想一下,如果9年级GPA只有3.5,你后面要花多大的力气才能追到3.9?

所以,9年级的第一要务,就是保证一个尽可能高的GPA,最好能达到3.8以上。这意味着你要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每一个小测验和每一次期末考试。搞懂学校的评分体系,无论是AP、IB还是A-Level,尽快适应全英文的教学环境和思维方式。

在学术之外,9年级是兴趣探索的“黄金时期”。忘了那些“这个活动对申请有用”的功利想法吧!大胆地去尝试。学校里有几十个社团,你对哪个好奇就去参加哪个。喜欢辩论?加入辩论队。喜欢代码?去编程社看看。想试试画画或者打网球?别犹豫,马上行动!

我认识一个被耶鲁大学录取的学姐,她在9年级时一口气参加了五个社团:模拟联合国、环保社、舞蹈队、校报编辑部和数学竞赛小组。一个学期下来,她发现自己虽然享受模联的唇枪舌战,但内心最让她感到兴奋的,是在环保社里和大家一起讨论如何减少校园塑料垃圾。这个发现,为她后来专注于环境科学领域,并开展相关研究项目定下了基调。

9年级的你,任务就是像她一样,通过广泛尝试,找到那个能点燃你热情的东西。这个阶段,广度比深度更重要。别怕失败,也别怕退出。发现不适合,就果断放弃,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下一个可能里。

G10:聚焦与深化,打造你的“人设”

进入10年级,如果说9年级是“海选”,那10年级就是“晋级赛”。你需要在9年级广泛探索的基础上,开始聚焦,把你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最核心的2-3件事情上。

学术上,GPA依然要保持高位,力争3.9以上。同时,你要开始有策略地选修一些高阶课程,比如AP课程或IB的HL(Higher Level)课程。这不仅能提升你GPA的含金量,也是向招生官展示你敢于挑战学术难度的证明。

标化考试也该提上日程了。10年级的秋季,PSAT(SAT预考)是一个很好的练手机会,如果考得好,还有机会获得“美国国家优秀学生奖学金”(National Merit Scholarship),这对申请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加分项。同时,你可以开始系统地背SAT或ACT的单词,做一些基础的练习题,为11年级的冲刺做准备。

课外活动方面,是时候从一个普通的参与者,向一个贡献者和领导者转变了。你需要在你选定的2-3个活动中,寻求更深度的参与。比如,你在辩论队,就不能只满足于当一个普通队员,可以试着竞选副队长,负责新队员的培训工作。你在编程社,可以主动发起一个项目,比如开发一个帮助同学们管理作业的小程序。

去年被MIT录取的学长David,他的“超车”之路就是从10年级开始的。他对人工智能很感兴趣,但学校当时没有相关社团。于是,他拉上另外两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从零开始创建了学校的AI俱乐部。他们自己上网找资料学习,邀请校外的工程师来做讲座,还成功组织了第一届校内AI应用创意比赛。这个“从0到1”的创建经历,远比加入一个成熟的大社团当普通成员,更能体现他的领导力、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美国大学招生咨询协会(NACAC)的报告,超过75%的大学都表示,学生在某一领域持续的投入和所展现出的领导力,是他们在审核申请材料时非常看重的品质。10年级,正是你开始构建这个“连贯性故事”的最佳时机。

G11:冲刺与亮剑,拿出你的“杀手锏”

如果说高中是一场马拉松,那么11年级就是最后5公里的冲刺阶段。这一年的表现,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申请季的成败。所有的一切,都要在这一年达到顶峰。

学术方面,这是你挑战极限的一年。选课要选择你能承受范围内最难的组合。GPA要保持在巅峰状态。标化考试必须在这一年内搞定,并且要拿到一个有竞争力的分数。这个分数具体是多少呢?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2023年秋季入学的新生数据为例,其录取学生(加州居民)的加权GPA中位数范围是4.40-4.60,SAT分数中位数在1370-1540之间。对于像哈佛、斯坦福这样的顶尖私立大学,这个标准只会更高。比如哈佛大学Class of 2027录取新生的SAT中位数是1490-1580。所以,如果你的梦校是Top 20,那么一个1500+的SAT分数和一个接近满分的GPA是你必须努力达成的目标。

课外活动在11年级也必须“亮剑”了。你需要拿出实实在在的成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Spike”(个人亮点)。这个亮点可以是一个有分量的奖项,比如在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SEF)或“再生元科学天才奖”(Regeneron STS)中获奖;可以是一篇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论文;也可以是一个产生真实社会影响力的项目。

我认识一位被斯坦福大学录取的学姐,她从小就痴迷于天文学。在11年级的暑假,她成功申请到了一个非常顶尖的暑期科研项目——SSP(Summer Science Program)。在那里的六周时间里,她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天才高中生们一起,在教授的指导下,通过观测和计算,精确测定了一颗小行星的运行轨道。这个独特而深刻的科研经历,不仅让她学到了大量的天文物理知识,更成为了她申请文书中最闪亮的素材,完美地向招生官展示了她对天文学的极致热爱和学术潜力。

此外,申请的准备工作也要在11年级的下半学期开始了。你需要开始认真思考你的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要写什么,确定好要邀请哪些老师为你写推荐信,并开始跟他们进行初步的沟通。

G12:收官与呈现,讲好你的故事

恭喜你,终于来到了12年级!这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最考验心态和策略的时期。你的任务是把你过去三年的所有努力,完美地呈现在招生官面前。

首先,稳住!千万不要觉得12年级就可以放松了。你的高三上学期成绩单(Mid-year Report)是必须要提交给大学的。任何成绩上的大幅下滑,都可能成为一个巨大的危险信号,甚至可能导致已经到手的录取被撤回。所以,请继续保持你的学术状态。

申请季的核心是“讲故事”。你的申请材料,包括文书、活动列表、推荐信等,需要共同讲述一个关于“你是谁”的连贯故事。这时候,真实性比完美更重要。招生官想看到的不是一个履历完美无瑕的机器人,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热情、有思考、会犯错也会成长的年轻人。

在文书里,不要只是干巴巴地罗列你的成就。要展示这些成就背后的东西:你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比如,你创建了一个社团,重点不是“我创建了社团”,而是“我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需求,遇到了什么样的阻力,我是如何说服老师和同学,并最终把它做成的”。这才是招生官想看到的故事。

早申请(ED/EA)是一个重要的策略。你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慎重选择是否要利用这个机会。ED(Early Decision)是具有约束力的,一旦被录取就必须入学,所以一定要选择你心目中排名第一的“真爱”梦校。

即使在申请提交后,也不意味着一切都结束了。我的朋友Leo,当年ED申请康奈尔大学被defer(延迟到常规轮再做决定)。他没有因此一蹶不振,反而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把他一直准备的FBLA商业竞赛项目做到了极致,并最终拿下了全国金奖。他立刻给康奈尔的招生办公室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Update Letter,更新了他的最新成绩单和这个重量级的奖项。最终,在常规申请(RD)轮中,他成功地收到了康奈尔的录取通知书。这个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没到最后一刻,就永远不要放弃为自己争取的机会。

最后,Cici想说几句心里话。

给你这份清单,不是想让你按图索骥,把自己变成一个完美的“申请机器”。恰恰相反,我希望它能帮你省下那些因为迷茫而瞎忙的时间,让你能更从容、更专注地去投入到你真正热爱的事情里去。

申请季的竞争确实很激烈,但它从来都不是一场“谁的履历更牛”的比赛。你做的每一件事,都应该是源于你内心的好奇和热爱,而不是出于“这对申请有用”的功利计算。

招生官每年看成千上万份优秀的履历,各种竞赛大奖、高分学霸他们见得太多了。真正能打动他们的,不是你参加了多少活动,考了多高的分,而是那个透过纸张,依然闪闪发光的、独一无二的你。

所以,找到你的那束光,然后,让它尽情闪耀吧!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4306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