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嘿,同学!在往下看之前,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
|---|
| 1. 你是不是对未来有点迷茫,感觉商科的赛道挤满了人,内卷到窒息? |
| 2. 你是不是害怕“35岁危机”,担心自己吃的不是经验饭,而是青春饭? |
| 3. 你是不是渴望一个路径清晰、稳定增值、不靠“关系”靠实力的职业? |
| 如果你的答案里有“是”,那这篇文章,你一定要看完。 |
去年圣诞节,我和朋友 Leo 约在曼哈顿的一家小酒馆。Leo 是我们这群人里最早拿到华尔街投行 offer 的,毕业三年,已经是个小 leader,一身剪裁得体的西装,聊起天来句句不离 a few million 的 deal。他是我朋友圈里公认的“卷王之王”。
可那天晚上,三杯酒下肚,他突然叹了口气:“说真的,我快熬不住了。今年组里新来的小孩,又是藤校又是实习大满贯,精力旺盛得像不用睡觉。我感觉自己像个快没电的充电宝,每天都在焦虑会不会被替代。这个行业,根本不看你过去做了什么,只看你现在能不能带来更大的单子。”
看着他眼里的疲惫,我突然想起了另一个朋友,Anna。她毕业后进了一家保险公司,专业和 Leo 的金融比起来,听着“冷门”不少。她没有 Leo 那样惊心动魄的职场故事,朋友圈发的都是“今天又考过一门试,公司发了大红包”或者“项目终于上线,可以安心休假了”。她的职业道路,就像一条平稳上升的曲线,不刺激,但每一步都走得特别扎实。
Leo 的焦虑和 Anna 的笃定,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对我们留学生来说,选择一个正确的赛道,可能比在一条拥挤的赛道上跑得更快更重要。尤其是一个能让我们的经验和时间,转化为核心竞争力的赛道。
所以今天,我不想再跟你聊金融、咨询、市场这些红海了。我想给你安利一个真正的宝藏专业,一个能让你“越老越吃香”的领域——
揭晓答案:这个宝藏专业就是——精算 (Actuarial Science)
我知道,听到“精算”两个字,你可能脑子里已经冒出了“数学”、“保险”、“无聊”这些标签。打住!先别急着划走。精算远比你想象得酷得多。
简单来说,精算师就是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来评估未来不确定事件的财务风险。小到一份人寿保险的保费该定多少,大到一家公司需要准备多少退休金,再到一场飓风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背后都有精算师的身影。他们是金融世界的风险管理者和定价师,是真正用数据和模型为未来保驾护航的人。
这个专业,就像一杯陈年的威士忌,时间越久,味道越醇厚。你的价值,不会因为年龄增长而贬值,反而会随着经验的积累而复利增长。
为什么说它“越老越吃香”?
这可不是我空口白牙说的,这个专业的特性决定了它独特的价值曲线。
第一,经验就是金钱,而且是看得见的金钱。
在精算领域,历史数据和个人经验是无价之宝。一个刚入行的精算分析师,可能只会照着模型和公式计算。但一个有十年经验的精算师,能从一堆看似枯燥的数据中,嗅出别人看不见的风险。他经历过经济周期,见过“黑天鹅”事件,他知道模型在什么情况下会失灵,他的判断,能为公司省下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美元的损失。
这种经验的价值,直接体现在薪水上。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BLS)2023年的数据,美国精算师的年薪中位数高达12万美元。而这仅仅是中位数。根据顶尖精算招聘机构 DW Simpson 的薪酬调查,一个刚入行、考过1-2门考试的分析师年薪可能在7-9万美元;当你成为准精算师(ASA),薪资能轻松跳到12-16万美元;而当你最终成为北美正精算师(FSA),拥有5-10年经验,20万美元以上的年薪是非常普遍的,资深的管理层或合伙人更是能达到30-50万美元以上。
我认识一位在加州做健康险的 FSA 学长,他开玩笑说:“我们这行,每掉一根头发,都是拿美金换的。但好消息是,这些美金会一直跟着你,直到你退休。”
第二,资格认证是你的“金钟罩铁布衫”。
商科很多领域,入行门槛相对模糊。一个学市场的人可以去做销售,一个学金融的也可以去做咨询。但精算不一样,它有一个极其严格和清晰的资格认证体系,比如北美的 SOA(Society of Actuaries)和 CAS(Casualty Actuarial Society)。
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精算师,你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考试,少则七八门,多则十几门。这些考试难度极大,全球单次通过率经常在40%左右徘徊。这个过程就像打怪升级,每通过一门,你的“功力”就提升一层,公司也会立刻给你涨薪、发奖金。这道高高的专业壁垒,直接过滤掉了大量的竞争者。
这意味着什么?一旦你踏入了这个门槛,拿到了从业资格,你的职业生涯就非常稳固。你不用担心非专业的人来抢你的饭碗,也不用担心被轻易取代。你的专业技能,就是你最硬的“铁饭碗”。
我的朋友 Anna,毕业五年,现在已经是准精算师(ASA)。她说:“我从来不担心裁员。因为我知道,全美国拿到这个资格的人就这么多,市场需求一直都在。我担心的,只是下一门考试能不能过。” 这种底气,是在华尔街每天提心吊胆的 Leo 所没有的。
和商科比,精算到底香在哪?
我知道,很多同学的梦想是进投行、做咨询,感觉那才是“高大上”的职业。但我们不妨冷静对比一下。
赛道不那么拥挤,竞争是“良性”的。
每年有多少商科毕业生?这个数字是百万级的。他们共同竞争着有限的顶级公司岗位,其惨烈程度堪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精算呢?根据 SOA 的数据,每年新增的正精算师(FSA)数量,全球也不过千人左右。这是一个典型的“精英”赛道,需求稳定,但供给一直很“矜持”。
美国劳工统计局(BLS)预测,从2022年到2032年,精算师的就业岗位将增长21%,远高于所有职业的平均增长率。这说明什么?市场缺人!尤其是有经验、有资格的精算师。
在这种环境下,你的竞争对手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和那些考试。你不需要削尖了脑袋去搞 office politics,也不需要靠喝酒应酬拉关系。你只要专注于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通过考试,积累项目经验,你的价值就会被市场认可。
职业路径清晰得像游戏地图。
商科的职业发展,有时候像在走迷宫,充满了不确定性。你可能需要不断地跳槽、转型,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但在精算行业,你的职业路径几乎是写在明面上的。
入行(Entry Level)-> 考过前期考试 -> 准精算师(ASA/ACAS)-> 考过后期考试 -> 正精算师(FSA/FCAS)。
每一步,你需要做什么,能得到什么,都清清楚楚。公司有专门的“精算学生计划”(Actuarial Student Program),会为你提供带薪的复习时间(Study Hours),报销考试费用,你每通过一门考试,就会有一次即时的薪资调整。这种确定性和正反馈,对于渴望稳定和成长的留学生来说,简直是 YYDS。
我适合学精算吗?留学生入行指南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心动了。那到底什么样的人适合学精算?作为留学生,又该如何规划呢?
首先,你不能讨厌数学。你不需要是数学天才,但你至少要对数字敏感,逻辑清晰,享受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专业背景上,精算、数学、统计、经济学、金融,甚至是计算机和工程,都是很好的起点。
其次,你需要极强的自律和毅力。精算考试是一场马拉松,战线可能长达5-10年。这需要你在工作之余,还能静下心来学习。如果你是那种能为了一个目标持之以恒的人,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具备了最重要的特质。
对于我们留学生来说,想进入这个行业,有几个关键点一定要抓住:
1. 尽早开始考试!这是最重要的,没有之一。北美精算师考试的第一门(Exam P - Probability)和第二门(Exam FM - Financial Mathematics)是敲门砖。争取在本科毕业前,至少通过这两门。简历上有没有通过的考试记录,是天壤之别。很多公司在筛选实习生简历时,第一条就是看你有没有通过至少一门考试。
2. 掌握技术工具。除了理论知识,Excel(尤其是VBA)、SQL、Python 和 R 是现在精算行业最看重的四大神技。在校期间,多做相关的项目,把这些技能写在简历上,会让你在面试中脱颖而出。
3. 努力争取实习。实习是获得面试机会和全职 offer 最直接的途径。北美的大型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和咨询公司,每年都有大量的精算实习岗位。多关注学校的招聘会,利用 LinkedIn 和校友网络,把简历投出去。一份有含金量的实习,能让你提前了解行业,也能为你的简历大大加分。
4. 善用你的 STEM 身份。好消息是,精算科学(Actuarial Science)在美国被认定为 STEM 专业。这意味着毕业后,你可以享受长达36个月的 OPT(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实习期。这多出来的两年时间,为你找工作、积累经验、甚至申请 H1B 工作签证,提供了巨大的缓冲和优势。这对于想长期留美发展的同学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福音。
选择一条路,往往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
选择商科的热门领域,可能意味着你选择了一条充满激情、挑战和不确定性的道路,你需要不断奔跑,才能留在原地。这没有错,很多人享受这种刺激。
但如果你更喜欢一种稳扎稳打、价值复利的生活,希望你的努力都能被量化,你的经验都能被尊重,你的未来有清晰的蓝图。那么,不妨把目光从拥挤的华尔街挪开,看一看精算这个领域。
这条路或许没有那么多镁光灯,但它能给你一份对抗时间的底气。当你身边那些吃“青春饭”的朋友开始为年龄焦虑时,你却可以自信地说:“我的职业生涯,才刚刚进入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