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留在日本的同学和回国的我

puppy

——留日还是回国。一晃几年,当初留在日本的同学,朋友圈里晒着镰仓的海和深夜食堂;而回到国内的我,在996和家人的唠叨里找到了另一种踏实。我们偶尔聊天,发现彼此都羡慕着对方的生活,又庆幸着自己的选择。这篇文章没啥大道理,就是想跟你掏心窝子聊聊,两条路上不同的风景、各自的“坑”和那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果你也曾站在这个十字路口,或者正在纠结,相信会很有共鸣。

留日 vs. 回国,一张图看懂“围城”内外

留在日本

优点:工作生活相对平衡、社会福利完善、环境干净、职人精神下的深度体验、个人空间充足。

挑战:职场天花板(“外国人”身份)、深刻的孤独感、远离家人亲友、较高的生活成本、融入“读空气”的文化有难度。

回到国内

优点:职业发展机会多、行业迭代快、家人陪伴在旁、文化归属感强、生活便利(美食、外卖、快递)。

挑战:“内卷”严重、996成为常态、人情社会复杂、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海归”光环逐渐褪色。

上周三深夜,北京时间凌晨一点,我刚关掉第N版PPT,瘫在椅子上,手机屏幕亮了。是A酱的视频电话。

画面那头,是她东京那间小小的、却被布置得无比温馨的公寓。她穿着软乎乎的家居服,抱着一只猫,背景音是窗外电车驶过的“哐当”声。她晃着手里的啤酒,笑着问我:“又加班啊?辛苦啦。给你看看我今天在下北泽淘到的黑胶唱片。”

我揉着酸胀的眼睛,看着她身后一尘不染的房间,和那份岁月静好的安然,脱口而出:“真羡慕你啊。”

A酱撇撇嘴:“羡慕我?我才羡慕你呢!刚刷朋友圈,看你又跟那帮发小去吃小龙虾了,热火朝天的。你知道吗,我今天下班,便利店的便当都快卖光了。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家里,想找个人说说话都得掐着时差。”

挂了电话,我看着窗外CBD依旧亮着的无数个格子间,突然觉得,我们这代留学生的毕业选择题,真的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毕业那年,我和A酱,一个选择回国闯荡,一个选择留日生活。几年过去,我们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品尝着选择的甜,也咽下选择的苦。这篇文章,没打算给你灌什么鸡汤,或者分析什么宏大叙事。就是想借着我和A酱,还有身边朋友们的故事,跟你掏心窝子聊聊,毕业后,留日和回国这两条路,到底藏着什么样的风景、什么样的“坑”。

镰仓的海风与深夜食堂:留在日本的“小确幸”与“大孤独”

A酱的朋友圈,是很多留日学生的缩影。春天是目黑川的樱花,夏天是镰仓的海,秋天是京都的红枫,冬天是北海道的粉雪。她的日常,充满了日式美学里的“小确幸”(小而确实的幸福)。

她在一家中等规模的广告公司做设计师。用她的话说,工作是“体面且有边界感”的。日本的“働き方改革”(工作方式改革)喊了这么多年,效果还是有的。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数据,近几年日本全职员工的月平均加班时间稳定在10小时左右,而且法律对加班费的规定极为严格。A酱很少需要把工作带回家,双休和法定节假日都能得到保障。去年,她甚至休了整整10天的“年次有給休暇”(带薪年假),去了一趟冲绳潜水。

这种“生活感”,是她最庆幸的选择。周末,她可以花一个下午去逛美术馆,或者在神保町的旧书店里淘绝版漫画。下班路上,能拐进一家小小的居酒屋,和老板聊上几句,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茶泡饭。这种不被工作吞噬,能完全掌控自己业余时间的感觉,让她觉得“像个人一样活着”。

收入方面,也足够支撑她的体面生活。日本新毕业大学生的平均年薪大概在230万日元左右,硕士毕业会更高。像A酱这样工作了几年的,年收入能超过4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0万元)。这个数字在一线城市听起来不算惊艳,但考虑到日本相对稳定的物价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比如国民健康保险能报销70%的医疗费),这份收入让她过得很有安全感。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那份挥之不去的“孤独感”和“异乡人”的标签。

A酱跟我讲过一个“坑”。刚入职时,她觉得日本同事都特别礼貌客气,每天“辛苦了”“谢谢”不离口。但时间久了,她发现这种礼貌是一堵透明的墙。大家可以一起工作、吃饭,但很难走进彼此的内心。同事们下班后的生活,大多围绕着自己的家庭和从小到大的朋友圈子。作为一个“外国人”,你很难真正挤进去。

尤其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当国内的朋友圈被年夜饭和全家福刷屏时,A酱只能一个人去中华街,买几个速冻饺子,看着NHK的红白歌会,心里空落落的。她说,那种感觉就像你是城市里的一个“透明人”,热闹是他们的,你什么也没有。

职场的天花板也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坑”。在日本的大企业里,论资排辈的文化根深蒂固。作为外国人,语言和文化上的细微差异,都可能成为你升迁路上的障碍。很多留在日本的朋友都提到,做到一定级别后,想再往上走,往往需要“读空气”的顶级能力和深厚的人脉网络,这对于我们来说太难了。我一个学长,在一家知名商社勤勤恳恳干了五年,业务能力拔尖,但最后升上课长的,还是一个资历比他浅的日本人。理由?“他对公司文化的理解更深刻。”

所以,A酱的生活,就像一部精心调色的日剧。画面很美,有镰仓蔚蓝的海和深夜食堂温暖的灯光。但镜头之外,是一个人搬家的吃力,是生病时不知该打给谁的无助,是面对未来职业发展时的迷茫。那份“小确幸”很真实,但那份“大孤独”也同样刺骨。

996的“鸡血”与家人的热汤:回国后的“高燃”与“内耗”

如果说A酱的生活是日式小品,那我回国后的这几年,简直就是一部都市励志(或者说狗血)连续剧,节奏快到飞起。

我回国后进了北京一家互联网大厂,从此,996成了我的生活背景音。刚开始真的很难适应。在日本读研时,习惯了教授慢条斯理地指导,也习惯了晚上7点研究室就基本空了的节奏。回国后,工作群24小时响个不停,半夜十二点被@出来改方案是家常便饭。身边的人都像打了鸡血,每个人都在谈增长、谈风口、谈融资。

“海归”的光环?说实话,早就没那么亮了。根据《2023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超过一半的海归认为求职难度高于预期。国内的优秀毕业生太多了,我们这点留学经历,在激烈的竞争中,顶多算是一块小小的敲门砖,进门之后,是骡子是马,全靠自己拉。我前两年跳槽时,面试我的00后,履历都闪闪发光,实习经历比我工作经验还丰富。

这种“内卷”带来的压力是全方位的。除了工作,还有生活。父母亲戚的“关心”也成了一种甜蜜的负担。“在北京买房了吗?”“对象找了没?”“啥时候结婚?”……这些问题,像一张无形的网,把你牢牢罩住。有时候,刚在公司被老板骂完,回到家还要接受七大姑八姨的人生指导,那种“内耗”感,真的让人想原地爆炸。

但,你问我后悔吗?很多时候,我看着账户里快速增长的薪水和飞速发展的项目,又觉得这一切都值了。

回国最大的收获,是那种“参与感”和“可能性”。中国的发展太快了,尤其是在我所处的科技行业。今天还是一个概念,明天可能就成了一个估值上亿的项目。你身边的人,可能昨天还是个普通程序员,今天就辞职创业拿到了天使轮。这种遍地是机会,一切皆有可能的感觉,让人热血沸腾。

我参与的一个AI项目,从零开始,看着它用户量从0到100万,那种成就感,是在日本那种成熟稳定的社会里很难体会到的。在这里,只要你肯拼,有能力,真的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阶层的跃升。这是国内的“坑”,也是国内的“蜜糖”。

更重要的是,那份踏实的“归属感”。周末可以随时约上三五好友去吃火锅、撸串,聊一些只有我们才懂的梗。生病了,爸妈一个电话就能过来,给我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鸡汤。这种扎根在文化和血脉里的连接,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我不用再费力去“读空气”,不用在异国他乡假装坚强。在这里,我可以做最真实的自己,开心就大笑,委屈就大哭。

所以,我的生活,一半是996的“鸡血”和焦虑,一半是家人朋友带来的热气腾腾的烟火气。它很累,很卷,但也很燃,很真实。

我们在朋友圈,互相羡慕着对方的人生

我和A酱,就像站在天平的两端。我羡慕她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她羡慕我身边的人情与热闹。我看着她发的精致下午茶照片,会想,如果我也留在日本,是不是就能过上那种慢节奏的、有质感的生活?她刷到我发的公司团建大合照,也会想,如果她回国了,是不是就不会那么孤单,能有一群人陪着一起奋斗?

其实我们心里都明白,我们都只看到了对方想展示的那一面。我没有告诉她,为了那个大项目,我熬了多少个通宵,掉了多少头发;她也没有告诉我,为了省钱,她很多时候都自己做便当,那张下午茶照片,可能是一个月对自己唯一的犒劳。

选择留日,你可能得到的是一份安稳、体面、有边界感的生活,但代价可能是职业上的天花板和精神上的孤独。选择回国,你可能得到的是无限的机遇、快速的成长和家人的陪伴,但代价可能是被卷入停不下来的高速运转,承受巨大的身心压力。

没有哪个选择是绝对正确的,它更像是一个“人生套餐”。A套餐和B套餐,主菜和配菜不一样,就看你现阶段,最想吃的是什么,最不能接受的又是什么。

聊了这么多,如果你也正站在这个十字路口,纠结得睡不着觉,我想跟你说几句大白话:

别去问别人“我该怎么选”,答案只在你心里。先问问自己,未来三到五年,你最想要的是什么?是看得见的职业晋升和存款数字?是能掌控自己时间的自由和安宁?还是和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温暖?把这个“最想要”找出来,你的选择就会清晰很多。

别把这个选择看得太重,好像一选定终身。人生不是单行道。如果你不确定,不如就给自己一个“体验期”。比如,计划在日本工作两年,体验一下职场,也存点钱。两年后,你可能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了。到时候再决定回国,这段经历只会让你更有竞争力。路是走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

最后,接受任何选择都伴随着遗憾。选择了A路,就必然会错过B路的风景。与其回头看,羡慕别人,不如把你脚下的路,走得漂亮点,走得坚定点。生活嘛,本来就是一半惊喜,一半遗憾。

无论你最后是走向镰仓的海边,还是回到自家楼下的烧烤摊,都别忘了,那是你自己选的路。昂首挺胸走下去,别怕,风景,就在脚下。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45731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