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加逆袭心态调整清单 |
|---|
| - 破除唯GPA论:成绩只是敲门砖之一,绝不是全部。你的软实力、项目经验和人脉网络,才是让你在求职大军中脱颖而出的王牌。 |
| - 拥抱“不舒服”:成长总是在舒适圈之外。主动去认识陌生人、在课堂上发言、挑战不熟悉的项目,每一次“不舒服”都是一次升级。 |
| - 别怕犯错:语言不是母语,表达不完美很正常。加拿大的文化非常包容,没人会因为你一个语法错误就否定你。大胆说,自信地展示自己。 |
| - 把求职当项目来做:像对待一门四学分的课一样,给求职设定明确的KPI,比如每周参加一次networking活动,修改三次简历,进行两次模拟面试。 |
留加逆袭!这份能力提升攻略请收好
嗨,我是lxs.net的小编学长。还记得我大三那年的某个周五晚上吗?我抱着电脑,刚刚提交了一份赶了三天三夜的paper,GPA稳稳地保持在3.8。我长舒一口气,准备点个外卖犒劳自己。就在这时,我的室友,一个本地小哥Alex,西装革履地冲了进来,兴奋地喊:“兄弟,我拿到RBC的暑期实习面试了!”
我当时就愣住了。Alex的GPA也就3.4左右,有好几门课还是我带他复习的。我有点不解,甚至有点不服气。后来和他聊天才知道,他从大二开始,就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各种行业分享会,通过LinkedIn和校友网络,已经和十几位银行的从业者做过Coffee Chat(咖啡聊天)。他那份简历,更是被学校Career Centre的老师改了不下五遍。
那个瞬间我突然明白了,在加拿大这个讲究“experience”和“connection”的地方,光是埋头读书,把自己活成一座孤岛,是行不通的。我们的竞争对手,不仅是身边的华人同学,更是那些从高中就开始做义工、搞社团、懂得如何推销自己的本地学生。从那天起,我决定改变。这篇攻略,就是我当年“逆袭”之路的复盘,希望能帮你少走点弯路。
跳出华人圈,你的“人脉地图”该更新了
我知道,对很多留学生来说,Networking听起来就像个“玄学”,又遥远又吓人。主动找陌生人说话?太尴尬了!其实,这事儿没那么复杂,把它想成是“有策略地交朋友”就行。
先给你个定心丸。你知道吗?根据加拿大招聘行业的数据,超过85%的职位是通过人脉网络找到的,而不是海投简历。这意味着,你投出去的100份简历,可能还不如一次有效的Coffee Chat。多伦多大学的一项毕业生调查也显示,成功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毕业生中,有近70%的人表示校友网络和实习期间建立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
那具体怎么做呢?
第一步,用好你的“金矿”——LinkedIn和学校的校友数据库。这不是让你上去就跟大佬说“给我一份工作”。你要做的是“Informational Interview”(信息访谈)。找到和你专业相关、在心仪公司工作的校友,发一封非常诚恳的私信。模板可以参考这样:
“Hi [对方名字], 我是[你的大学]一名[你的专业]的学生。我看到您在[对方公司]担任[对方职位],对您在这个领域的经验非常敬佩。我一直对[相关行业/职位]很感兴趣,不知道您是否方便在未来一两周内,给我15-20分钟的时间喝杯咖啡(或线上聊聊)?我想请教一些关于这个行业发展的问题,听听您的建议。非常感谢!”
这个方法的成功率远比你想象的高。我身边有个学金融的朋友Sarah,她当时的目标是进五大行。她每周坚持发出5封这样的邀请,一个月下来,成功约到了8位不同银行的从业者。其中一位经理对她印象很好,虽然当时没有实习岗位,但在三个月后公司有新的人头时,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她,并帮她做了内部推荐。她就这样,跳过了海投简历和AI筛选,直接进入了面试环节。
第二步,别放过学校的任何机会。Career Fair(招聘会)绝对是重中之重。去之前,一定要做好功课。列出3-5家目标公司,研究他们的业务和在招职位,准备好针对性的问题。别上去就问“你们招不招人?”,这会让HR觉得你毫无准备。你可以问:“我注意到贵公司最近在发展XX业务,我对这个方向很感兴趣,并且在XX项目中积累了相关经验,请问这个业务线未来的实习生招聘会看重哪些具体技能呢?”
你看,这样一问,不仅展示了你的热情,还顺便推销了自己。记住,去招聘会的目的不是当场拿offer,而是要到HR的联系方式,建立一个“弱连接”,为后续的跟进铺路。
告别“流水账”,让你的简历会讲故事
如果说Networking是敲门,那简历就是你递进去的名片。一张平平无奇的名片,别人转身就忘了。你的简历,是不是还在用“Responsible for…”(负责…)这样的句式?
比如,你曾在学生会负责宣传工作,简历上写的是:
- Responsible for managing the student union's Instagram account.
这在HR眼里,就是一句废话,完全看不出你的能力。现在,我们用“STAR法则”(Situation, Task, Action, Result)来改造它,让它活起来。
- Grew the student union's Instagram followers from 500 to 1,500 (a 200% increase) in 3 months by designing and implementing a new content strategy, which included creating 3 weekly themed posts and hosting 2 online Q&A sessions.
感觉一下,是不是立马不一样了?这里面有背景(管理账户),有你采取的行动(设计新策略、做主题帖和Q&A),最重要的是,有可以量化的结果(粉丝增长200%)。
记住,数字是简历的灵魂。HR每天要看上百份简历,他们没时间读你的“工作日记”,他们只想看你带来了什么价值。你为社团拉到了多少赞助?哪怕只有500刀,也要写上。你组织活动,有多少人参加?写上。你做数据分析,把处理效率提高了多少?哪怕是10%,也是亮点。
另外,千万别忽视ATS(Applicant Tracking System),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简历筛选机器人”。根据招聘软件公司Jobscan的数据,超过95%的财富500强公司都在使用ATS来初步筛选简历。机器人不懂你的“优秀”,它只认“关键词”。
所以,每投一份简历前,请务必花10分钟,仔細阅读Job Description(职位描述),把里面反复出现的关键词,比如“Data Analysis”, “Project Management”, “Python”, “Bilingual”等等,自然地融入到你的简历中。我认识一个学CS的学霸,海投了近百份简历都石沉大海。后来他发现问题就出在ATS上。他开始针对每个职位修改简历里的关键词,之后的一周内,就收到了4个面试邀请。这真不是玄学,是科学。
从“开口难”到“表达C位”,别让害羞拖后腿
聊完了“硬件”,我们再来谈谈最关键的“软件”——沟通能力。这可能是我们很多留学生最大的痛点。上课不敢发言,小组讨论插不上话,面试时紧张到结巴。我们总觉得是语言问题,其实更多是心态和方法的问题。
在课堂上,你是不是也常常觉得“我的想法好像没那么好”,或者“等我想好了怎么说,话题已经过去了”?下次,你可以试试这个小技巧:课前花15分钟预习,不用看得太细,就抓住一个你感兴趣或者有疑问的点。然后,在心里组织一两句话。上课时,当老师讨论到相关内容时,勇敢地举手。你的目标不是发表长篇大论,就是把准备好的那句话说出来。比如:“Professor, I have a question about this concept…” 或者 “I agree with what you said, and I was thinking…”
只要你成功地开了第一次口,下一次就会容易得多。教授会记住你这个积极参与的学生,这对于你的Participation分数和期末印象分,简直是天壤之别。
小组讨论(Group Project)更是锻炼沟通的绝佳机会。如果你害怕主导讨论,可以先从“功能性角色”做起。比如,主动承担“Time Keeper”(时间控制者)或者“Note Taker”(会议记录者)的角色。这能让你自然地融入讨论,并且给你合理的发言机会。“Hey guys, we have 10 minutes left, maybe we should focus on the conclusion now.” 这样一句话,既推进了团队进程,又展示了你的责任心。
至于面试,更是展现沟通能力的终极舞台。除了准备常规的“Tell me about yourself”之外,一定要练习讲故事。当面试官问你“Tell me about a time you faced a challenge”时,他想听的不是一个困难,而是你解决困难的过程。这又是STAR法则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我强烈推荐大家去参加Toastmasters(国际演讲会)。这是一个专门练习公众演讲和领导力的非营利组织,遍布全球。仅在大多伦多地区,就有超过200个俱乐部。会费非常便宜,氛围也极其友好。在这里,你可以毫无压力地练习演讲、即兴发言,会有一群人给你提供真诚又具体的反馈。我认识的一个学姐,性格非常内向,面试时总是因为紧张而发挥失常。她坚持参加了半年的Toastmasters,不仅英语口语突飞猛进,整个人的气场都变得自信从容,最后成功拿下了Deloitte的offer。
留学加拿大,不应该只是一段埋头苦读、赶due到天明的旅程。这里有丰富的资源,有多元的文化,有无数等待你去开启的机会。你交的昂贵学费里,不仅包含了课堂上的知识,更包含了Career Centre的免费简历修改服务,包含了校友网络这座无形的金矿,包含了参加各种社团和活动的机会。
别再因为害怕、因为“懒得弄”而错过这些了。从今天起,给自己定个小目标:主动约一次Coffee Chat,用STAR法则修改一条简历上的经历,或者在下一堂课上,哪怕只是问一个简单的问题。每一次微小的尝试,都是在为你未来的职业道路铺上一块坚实的砖。你远比自己想象的更强大,别让你的才华,只停留在成绩单上。行动起来吧,这场逆袭之战,主角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