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大人文选专业,这些是你必须知道的! |
|---|
| 别慌:人文专业方向多到爆炸,不是你一个人懵圈。 |
| 别盲目:听信别人不如自己探索,尤其不要为了“好就业”而放弃兴趣。 |
| 多尝试:利用选修课和广度课(Breadth Subjects)大胆试水,找到真爱。 |
| 看清规则:熟悉大学手册(Handbook),了解专业要求、学分、前置课程。 |
| 规划未来:提前了解各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路径,但记住能力更重要。 |
哈喽,各位准墨大学生,或者已经身在墨大正在为选专业抓狂的小伙伴们!我是你们的学姐小A,一个在墨尔本大学“摸爬滚打”了几年,最终从人文专业顺利毕业的老学姐。你是不是也常常觉得,墨大人文学院的专业简直就是个巨大的迷宫?打开大学手册(Handbook),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专业列表,从“Ancient World Studies”到“Zoology”(好吧,后者是理科但足以说明科目之多),每个名字都带着点神秘又诱人的光环,却又不知道哪个才是你的菜?感觉每个都想学,又怕选错了就“踩雷”?哎呀,那种既兴奋又懵圈的感觉,我实在是太懂了!
还记得我刚到墨尔本的时候,顶着澳洲南半球的骄阳,心里满满都是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可当Orientation周发下来那厚厚一本Arts学院的课程手册时,我彻底傻眼了。我从小就喜欢历史、文学这些文科内容,但这手册上竟然有近30个主修专业(Major),上百门课程,光是“History”下面就能细分出“European History”、“Asian History”、“Australian History”等等。更别提还有什么“Criminology”(犯罪学)、“Gender Studies”(性别研究)、“Media and Communications”(媒体与传播)这些在国内大学可能不那么常见,听起来又很酷的专业。当时我的感觉就是,手里捧着一份藏宝图,却根本看不懂路线,生怕一不小心就走到了“死胡同”里。
这种迷茫,相信是很多留学生,尤其是在海外大学就读人文专业的同学都会遇到的。墨尔本大学的Arts学位以其灵活度著称,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领域,自由组合专业。但这种自由,也常常意味着选择的困难。根据墨尔本大学官方发布的数据,每年有超过7000名学生入读Arts学院,其中新生对于课程选择的咨询量,每年开学季都会达到高峰,可见大家有多纠结。别担心,这篇攻略就是我的“亲身血泪史”和“摸索经验”的总结,我会毫无保留地告诉你,我是怎么从一个“选择困难症晚期患者”,成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人文之路的!保证干货满满,让你少走弯路!
第一步:别急着做决定,先问问自己“真正喜欢什么?”
很多同学,包括我当时,都会被一些听起来“高大上”或者“就业好”的专业吸引。比如国际关系、经济学(虽然严格来说经济学在墨大属于商学院,但很多人文学生会选择它作为第二专业或广度课)。刚入学的时候,我室友就特别坚定地跟我说:“小A,一定要选国际关系啊,听起来多厉害,以后可以去联合国!”她自己也早早把国际关系和政治学定为了主修。结果呢?大二的时候,她发现自己对那些复杂的国际政治理论和历史事件完全提不起兴趣,每次读到枯燥的国际法条文就头疼。期末复习简直是煎熬,最终导致她在国际关系这门课上拿到了非常不理想的成绩。
我的经验是,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在人文社科领域。人文专业的学习,往往需要大量的阅读、批判性思考和独立研究。如果你对某个领域没有发自内心的热情,是很难坚持下去并取得好成绩的。墨大Arts学院的Dean曾经在一场新生欢迎会上强调过,人文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深刻理解。你大可以先问问自己几个问题:你平时喜欢看什么类型的书、电影、纪录片?哪些社会现象或者历史事件会让你忍不住去深入了解?和朋友聊天时,你最喜欢讨论什么话题?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喜好,往往就是你兴趣所在的关键线索。
以我为例,我从小就喜欢看历史小说,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充满好奇。但又有点担心“历史”这个专业是不是太传统,未来就业会受限。所以我把历史作为我的一个备选方向。墨大Arts学院提供的主修专业真的非常丰富,根据2023年的入学手册,光是历史相关的主修就有好几个,比如“History”本身,还有“Art History”、“Ancient World Studies”等等。如果你对某个方面有兴趣,不要怕它“小众”,墨大很可能就提供了对应的专业。
第二步:活用墨大的“Handbook”和“Breadth Subjects”进行探索
墨尔本大学的“Handbook”(大学手册)是你选专业、选课的“圣经”,一定要仔细阅读。里面详细介绍了每个专业的课程结构、必修课、选修课、学分要求以及前置课程(Prerequisites)。你可以在墨大官网上找到最新的Handbook,它是动态更新的。
我的策略就是:首先,把我感兴趣的几个专业(比如历史、文学、政治学、社会学)在Handbook里都仔细看一遍,了解它们的课程设置。你会发现很多入门级的课程是不需要前置知识的,比如POLS10001 (Government, Society and Power) 或者HIST10001 (The Roman Empire)。这些课程,很多时候就是你的“试金石”。
墨尔本大学的“Breadth Subjects”(广度课程)机制,简直是人文学生发现真爱的“神器”。每年,你都必须修至少一门广度课,这些课可以是来自其他学院的,也可以是Arts学院内部你主修专业之外的课程。这给了我们极大的自由去探索。我大学第一年的时候,除了核心的Arts课程,还利用广度课选修了一门MCEN10001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in a Digital Age)。我当时只是觉得“数字媒体”听起来很酷,想了解一下。
结果呢?这门课彻底打开了我的新世界!课堂上我们分析了社交媒体的影响、数字隐私、全球信息流动等等。我发现自己对媒体理论和数字文化有着前所未有的热情。这门课每年都吸引了超过800名来自不同学院的学生,足见其受欢迎程度和跨学科魅力。通过这门广度课的体验,我毅然决然地把“Media and Communications”设为了我的第二个主修专业。要知道,在墨大,大部分Arts学士学位都需要修两个主修(Major),每个主修通常是100学分,也就是8门课。所以,广度课是你在大一大二探索兴趣、决定第二个主修的绝佳机会,千万不要浪费了!
第三步:深入研究课程内容,看清专业“真面目”
光看专业名称远远不够,你还要深入了解每门课的具体内容。墨大的Handbook里,每门课都会有详细的“Subject Description”(课程描述)和“Assessment”(评估方式)。这能帮助你判断这门课是不是你想象中的样子,以及它是否适合你的学习风格。
比如,如果你对哲学感兴趣,墨大的Philosophy Major(专业代码PHIL-MAJ)下有很多方向。PHL10001 (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 或 PHL10002 (Critical Thinking) 是很好的入门。但如果你看课程描述发现里面充斥着大量的逻辑推导和抽象理论,而你又是一个更喜欢具体案例分析的人,那你可能就要再斟酌一下了。我有个朋友就是这样,他看了哲学专业的介绍,觉得很酷,结果选了一门逻辑学,发现自己完全跟不上,那种严谨的符号和公式让他头晕目眩。后来他转去修了政治学,发现更适合自己对社会议题的分析。
再举个例子,如果你对Criminology(犯罪学)感兴趣,墨大的犯罪学是设在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部下面的。它的课程会涉及犯罪理论、司法系统、犯罪社会学等等。比如CRIM20001 (Criminology: Theory and Practice) 是一个非常核心的二年级课程,每年有超过600名学生选修,它会带你从理论到实践地了解犯罪现象。但如果你以为犯罪学就是像美剧里那样破案、分析证据,那可能就会有些落差。它更多的是从社会、心理、法律角度去分析犯罪的成因和影响。所以,一定要把课程描述看清楚,甚至可以尝试在YouTube上搜索一下墨大相关课程的公开讲座,或者看看有没有学长学姐分享的课程笔记,感受一下真实的学习体验。
第四步:和学长学姐、教授、课程顾问多交流
过来人的经验永远是无价之宝!在墨大,有很多渠道可以让你接触到这些宝贵的信息。
和学长学姐交流: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我当时经常参加学院或社团组织的活动,认识了很多高年级的学长学姐。他们会毫无保留地分享他们选课、学习、甚至实习的经验。我记得有一次,我纠结于是选“Global Politics”还是“International Relations”,一个读国际关系的学姐告诉我,Global Politics会更侧重于全球性的议题和非国家行为体,而International Relations则更偏向于国家间的关系和经典理论。她还提醒我,像POLS20005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这样的核心课程,每年都有超过700名学生选修,作业量不小,需要投入大量时间阅读。
咨询课程顾问(Course Advisor):墨大Arts学院有专门的学术顾问,他们对所有专业的课程设置、毕业要求了如指掌。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或者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感到迷茫,都可以预约和他们一对一咨询。他们会根据你的兴趣、优势和职业目标,给出个性化的建议。我当初在决定是否将Media & Communications设为主修时,就和Course Advisor聊了很久,他们帮我分析了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以及与我的另一个主修历史如何互补。
和教授交流:别觉得教授高高在上!墨大的教授们普遍都很乐意和学生交流。在上课的时候,或者Office Hour,你可以大胆地向他们提问,甚至表达你对某个专业的兴趣。他们是各自领域的专家,可以给你提供非常专业的建议和指导。有些教授甚至会给你推荐相关的书籍或研究方向,这对于你深入了解一个专业非常有帮助。
第五步:跳出“就业导向”的误区,着眼于能力的培养
这是很多留学生最纠结的问题:“人文专业好就业吗?” 说实话,和商科、工程等专业相比,人文专业的就业路径可能不像前者那样明确。但请相信我,这并不意味着人文专业“不好就业”,而是它的就业领域更加宽广,更需要你发挥主动性。
墨尔本大学的就业服务中心(Careers and Employability Service)每年都会发布毕业生就业报告。根据我查阅的最新数据(虽然具体数字每年略有波动,但趋势是一致的),墨大Arts学院的毕业生在毕业后四个月内的就业率通常能达到75%以上,四年内长期就业率甚至能超过90%,这与澳洲整体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约70-80%)相比,表现是相当不错的。而且,人文专业的毕业生往往在以下领域表现出色:
- 政府与公共服务:政策分析师、国际关系顾问、外交官、公务员等。墨大很多政治学、国际关系专业的毕业生,都进入了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或州政府部门,比如Department of Foreign Affairs and Trade (DFAT)。
- 媒体与传播:记者、编辑、公关经理、品牌策略师、内容创作者等。我读Media & Communications的同学,有的去了澳洲本地的传媒巨头News Corp,有的去了国际知名的公关公司Edelman,还有的自主创业做新媒体运营。
- 教育与研究:教师、大学讲师、研究员等。我历史专业的同学,不少选择了深造读研,或者去中学教书。
- 咨询与智库:管理咨询、市场研究、战略分析等。麦肯锡、波士顿咨询、德勤、普华永道等大型咨询公司,现在越来越青睐拥有批判性思维和优秀沟通能力的人文背景毕业生。他们的分析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在这些行业中非常吃香。
- 文化与创意产业:策展人、博物馆管理员、艺术经纪人、编剧、作家等。我一个读Art History的学姐,毕业后就在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NGV)工作,负责策展助理的职务。
- 非营利组织与国际发展:项目经理、倡导者、社工等。很多社会学、发展研究的毕业生,都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红十字会等国际组织或本地非营利机构贡献力量。
墨大人文专业的学习,会极大地培养你的批判性思维、分析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跨文化理解能力。这些都是在任何行业都非常宝贵的“软实力”。所以,不要只盯着“专业对口”的狭隘概念,而是要看这个专业能给你带来怎样的能力提升。与其选择一个你根本不感兴趣、学起来痛苦的“热门”专业,不如选择一个你充满热情、能够全身心投入的专业,最终你能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会远超你的预期。
第六步:避开那些你可能会踩的“坑”
我作为一个过来人,也见过不少同学因为一些常见误区而走了弯路,或者浪费了宝贵的大学时光。我总结了几个最常见的“坑”,希望你能避开:
盲目跟风,人云亦云:这是最常见的“坑”了。看到大家都选某个专业,或者听说某个专业“听起来”很好,就跟着选,完全不考虑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我一个朋友,大一时看到很多人选“Philosophy of Science”(科学哲学)作为广度课,觉得高深莫测就跟着选了。结果发现自己对科学史和科学理论的哲学分析完全不感兴趣,期末考试痛苦不堪,最后勉强及格,还占用了一个宝贵的广度课名额。
不看Handbook,忽略前置课程(Prerequisites):墨大的很多高年级课程都有前置课程要求,比如你必须先修完某门基础课才能选进阶课。我见过有同学在大二直接选了Criminology的三年级课程,结果因为没有修过一年级的入门课,被系统强制退课,导致学期规划被打乱,浪费了时间。所以,每次选课前,一定要仔细阅读Handbook,确认所有要求。
一下子选太多难度大的课程:尤其是对于刚适应澳洲学习节奏的大一新生来说,一下子选了多门阅读量巨大、作业繁重的课程,很容易把自己压垮。人文专业的课程往往需要大量的阅读和论文写作。第一学期可以适当选择一两门自己感兴趣且不太难的入门课,再搭配一些广度课,慢慢适应。我大一的时候就犯了这个错误,选了三门阅读量爆炸的哲学和历史课,结果每天泡在图书馆,差点“过劳死”。
犹豫不决,迟迟不作决定:虽然墨大Arts学位非常灵活,大一结束前甚至大二初期都有调整主修专业的机会,但如果你一直犹豫不决,迟迟不深入探索,那么时间就会悄悄溜走。每个学期你修的课程,都会计入学分,并影响你的专业选择。所以,从大一开始就要积极利用广度课进行尝试,尽早明确自己的方向。
只关注分数,忽略学习体验:有些同学过度追求高分,可能会选择一些自己没那么喜欢但“容易拿高分”的课程。但人文专业的魅力在于其深刻的思考和探索过程。如果只是为了分数而学习,你可能会错过很多真正有价值的体验和知识。要知道,墨大Arts学院的课程设计非常注重批判性思维和独立研究,这些能力的培养远比一个分数更重要。
好了,学姐的超长篇攻略就到这里啦!希望我的这些经验和建议,能给正在墨大人文学科海洋里“冲浪”的你,带来一些指引和方向。选专业这事儿,真的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哪条路是绝对正确的。每个人的兴趣、优势、目标都不一样,所以最适合你的,永远是你自己探索出来的。
记住,大学四年不仅仅是为了拿一个文凭,更是为了找到你自己,了解这个世界,并且培养你未来面对各种挑战的能力。所以,大胆地去尝试吧!去读那些你好奇的书,去听那些让你思考的讲座,去和那些有意思的灵魂碰撞。你的留学生活,注定会因为这些探索而更加精彩。相信自己的直觉,跟着内心的声音走,你一定能找到那条最闪耀的人文之路。加油,未来的墨大人文精英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