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爸妈来加拿大团聚,保姆级攻略在此

puppy

一个人在加拿大待久了,是不是超想让爸妈来看看你奋斗的小天地?但一想到办签证、写邀请信、买保险就头大,生怕哪个环节出错?别慌!这篇“保姆级”攻略就是来拯救你的。我们把从申请签证(超级签证和普通签怎么选?)、准备材料,到爸妈落地后的衣食住行、游玩安排,甚至是语言沟通和看病问题,都给你捋得明明白白。全是干货,手把手带你避坑,让爸妈的团聚之旅顺顺利利,开开心心!

小编温馨提示:爸妈来加前必看 Quick Check
签证黄金法则:短期探望(几个月内)就申请普通访客签;如果你是PR或公民且收入达标,爸妈想长住(一年以上),超级签证是首选。大部分留学生只适用于前者!
邀请信是灵魂:感情要真挚,信息要准确。你是谁,爸妈是谁,为什么来,来多久,谁出钱,住哪里……一五一十说清楚,别让签证官猜。
资金证明是定心丸:不仅你要有钱,最好爸妈自己也有足够的退休金、存款或房产,证明他们在中国有牵挂,玩完就会回家,没有移民倾向。
保险!保险!保险!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加拿大看病天价,没保险等于“裸奔”。无论是普通签还是超级签,给爸妈买份靠谱的旅游保险,是你给他们最好的礼物。

哈喽,各位在加拿大奋斗的小伙伴们!我是你们在lxs.net的老朋友,小编一枚。

还记得去年冬天,多伦多下了那场破纪录的大雪吗?我一个人吭哧吭哧铲了两个小时的雪,冻得鼻涕直流,手脚冰凉。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空无一人的小屋,看着窗外还在飘的雪花,突然就绷不住了。那一刻,我满脑子想的都是,如果我妈在,她肯定会递上一杯热气腾腾的姜茶,我爸呢,估计早就抢过我手里的雪铲,一边铲一边念叨“穿这么点,不冷啊”。

这种“emo时刻”,相信每个留学生都经历过。一个人在异国他乡,最想念的,就是家的温暖。我们努力学习、工作,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得有声有色,不就是为了让远方的爸妈放心吗?但他们看不见,摸不着,电话里的“我很好”三个字,怎么能抵得过亲眼看一看呢?

于是,“接爸妈来加拿大看看”这个念头,就像一颗种子,在我们心里悄悄发芽。可一想到复杂的签证流程、厚厚的材料清单、还有那封传说中要情真意切的邀请信,瞬间就头大。万一哪个环节出错,被拒签了怎么办?爸妈来了之后,吃不惯、住不惯、玩不好怎么办?

别慌!今天这篇“保姆级”攻略,就是来帮你把这些问号一个个拉直的。从签证申请到落地生活,咱们一步一步来,把所有细节都给你掰扯明白了。这篇文章有点长,全是干货,建议先收藏,再慢慢看!

签证怎么选?超级签证 VS 普通访客签

这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选对了,事半功倍。目前,爸妈来加拿大探亲,主要有两种签证:普通访客签证(Visitor Visa)和超级签证(Super Visa)。

普通访客签证 (Visitor Visa / TRV)

这基本上是所有留学生给爸妈申请探亲时的“标配”。

  • 停留时间:通常每次入境最多可以停留6个月。入境时,边境官员(CBSA)会在护照上盖章或给你一张访客记录(Visitor Record),上面会写明你必须离境的日期。如果没有写明,默认就是6个月。
  • 适合人群:爸妈只是来短期旅游、参加毕业典礼、过个春节,停留时间不超过半年的。
  • 优点:对邀请人(也就是你)的收入没有硬性要求,申请材料相对简单。
  • 真实案例:我的学妹小M,去年想让爸妈来参加她的硕士毕业典礼。她爸妈计划待两个月,顺便在加拿大东部玩一圈。她就给爸妈申请了普通访客签,提供了自己的在读证明、银行存款(大概1.5万加币),并强调了爸妈在国内还有工作和房产。整个申请过程很顺利,从递交到获批,大概用了40天左右。(注:加拿大移民局官网会实时更新签证处理时间,目前从中国递交的访客签证申请,普遍处理周期在30-60天,但高峰期可能会更长,一定要提前规划!)

超级签证 (Super Visa)

听名字就很厉害,这是加拿大专门为公民和永久居民(PR)的父母、祖父母设立的长期探亲签证。

注意!一个巨大的误区!很多留学生以为自己也能给爸妈办超级签证,但事实是:申请超级签证,邀请人(你)必须是加拿大公民或永久居民(PR)。如果你还只是拿着学签或工签,那这条路就走不通,老老实实申请普通访客签。

如果你已经成功“上岸”,恭喜你,可以为爸妈解锁这个超长待机选项了。

  • 停留时间:签证有效期最长10年,每次入境可以连续停留长达5年!中途想回国再回来,都非常方便。
  • 适合人群:希望爸妈能过来长住,帮忙带带孩子,或者享受退休生活,并且你(作为PR或公民)的收入达标。
  • 申请“三座大山”:
    1. 收入要求 (LICO):这是硬杠杠。你需要提供加拿大税务局(CRA)出具的税单(Notice of Assessment, NOA)来证明你的年收入达到了最低收入标准(LICO)。这个标准每年都会更新。以2024年的数据为例,如果你家总共3个人(你+爸爸+妈妈),你的税前年收入需要达到 $45,031 加币。如果是2个人(你+一位家长),则需要达到 $34,603 加币。
    2. 加拿大医疗保险:必须购买至少一年、保额至少10万加币的加拿大本地医疗保险。这份保险可不便宜,根据父母的年龄和健康状况,一年的保费大约在$1500 - $3000加币/人。比如一位65岁的父亲,身体健康,一年的保费大概在$2000加币左右。
    3. 体检 (IME):申请人(你爸妈)需要到移民局指定的体检中心完成体检。

怎么选?一句话总结:

你是留学生/工签持有者 → 只能选普通访客签

你是PR/公民,爸妈只想短住 → 普通访客签更省事。

你是PR/公民,收入达标,希望爸妈长住 → 超级签证是你的不二之选。

手把手教你准备材料,一步都不能错

材料准备是整个申请过程中最繁琐的部分,但只要有条理,就没那么可怕。我们分成“我需要准备的”和“爸妈需要准备的”两部分来看。

Part 1: 我(邀请人)需要准备的材料

  1. 灵魂文件:邀请信 (Invitation Letter)
    这封信是写给签证官看的,一定要真诚、清晰。内容必须包含:

    • 你的个人信息:全名、地址、电话、邮箱、在加拿大的身份(学生)。
    • 你父母的信息:全名、出生日期、地址、与你的关系。
    • 邀请目的:为什么邀请他们来?(例如:参加毕业典礼、一起过圣诞节、旅游、看看我的生活环境等,写得具体一些,更能打动人)。
    • 停留时间:明确的起止日期,计划待多久。
    • 费用承担:清楚说明谁来承担费用,包括机票、食宿、旅游开销。如果你来承担,就要附上你的资金证明。
    • 住宿安排:他们是住在你家,还是酒店?如果是你家,可以附上你的租房合同。
    • 你的承诺:保证他们会按时回国。

    小编提醒:别去网上抄那些千篇一律的模板,用自己的话写,多放点真情实感,效果更好!

  2. 身份证明:

    • 护照首页、签字页、学签(Study Permit)的复印件。
    • 在读证明(Proof of Enrolment):去学校的Registrar's Office开,证明你是个正经学生。
    • 学校成绩单(非必需,但可以作为辅助,证明你在认真读书)。
  3. 资金证明:

    这是为了向签证官证明你有能力支持爸妈在加拿大的开销。通常需要:

    • 最近3-4个月的银行流水单(Bank Statement),余额最好能覆盖他们的往返机票和预计停留期间的生活费。具体多少没有死规定,但有个不成文的建议:$1000-$1500/人/月。比如爸妈来3个月,你的账户里最好有1万加币以上的存款,会比较稳妥。
    • 如果平时有做兼职,可以附上工资单(Pay Slips)和雇主信。
    • 如果你有交过税,可以附上税单(NOA)。
  4. 关系证明:

    证明“你妈是你妈”。最直接的证据就是你的出生公证(Notarized Birth Certificate),上面有你和你父母的名字。

Part 2: 爸妈(申请人)需要准备的材料

  1. 核心:证明“我会回国”
    这是签证官最看重的一点,他们需要确信申请人没有移民倾向。所以,爸妈在国内的“约束力”(Ties to home country)越强,过签率越高。

    • 财产证明:房产证、车辆登记证、大额存款证明(冻结3个月,覆盖旅行费用即可)、理财产品证明等。越多越好,证明家大业大,不会轻易“跑路”。
    • 工作/退休证明:在职的,提供单位开具的在职证明和准假信,用公司抬头纸打印,领导签字盖章。退休的,提供退休证和退休金流水。
    • 家庭约束:户口本,证明国内还有其他亲人(比如你的兄弟姐妹)。
  2. 基础文件:

    • 护照:有效期必须超过计划在加拿大的停留期。
    • 照片:符合加拿大签证照片要求的电子版照片。
    • 申请表格:在IRCC官网在线填写,如IMM 5257(访客签证申请表)、IMM 5707(家庭信息表)等。官网表格会更新,一定以最新版为准。
    • 旅行历史:如果爸妈去过其他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申根国),一定要附上签证页和出入境章的复印件,这是非常好的加分项!

爸妈来了!衣食住行全攻略

恭喜!签证到手,机票买好,就等爸妈落地了。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如何让他们在这里过得舒心、方便?

行:告别“路痴”烦恼

  • 机场接机:这是必须的仪式感!提前查好航班落地时间,在到达大厅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
  • 公共交通:带他们办一张当地的公交卡,比如多伦多的PRESTO或温哥华的Compass Card。很多城市对老年人有优惠(Senior's Fare),记得带上他们的护照去办理。比如在多伦多,65岁以上的老人可以购买月票,价格比成人票便宜很多(2024年价格约为$156)。教他们怎么刷卡,怎么看线路图。
  • 打车软件:在他们手机上装好Uber或Lyft,绑定你的信用卡。或者,直接用你的手机帮他们叫车。
  • 自驾:如果爸妈有国内驾照,可以提前办好翻译公证件。根据各省规定,持访客签证通常可以在头几个月合法驾车。但加拿大交规和驾驶习惯与国内差异大,尤其是Stop Sign规则,一定要反复叮嘱。

食:满足“中国胃”

  • 超市大采购:第一次带他们逛超市,绝对是场文化交流。除了Loblaws, Real Canadian Superstore这些本地超市,一定要带他们去华人超市,比如大统华(T&T)。看到熟悉的酱油、醋、各种蔬菜,他们的“中国胃”瞬间就被安抚了。
  • 外出就餐:除了让他们尝尝牛排、Poutine这些本地特色,也要告诉他们这里的小费文化。在餐厅接受服务后,一般需要支付15%-20%的小费,这在国内是没有的。

衣:穿不对,再美也白搭

加拿大的天气你懂的,尤其是在冬天。千万别让他们用国内的经验来准备衣物。

  • 分层穿衣法:室内暖气足,穿短袖都行;室外冰天雪地。所以“洋葱式”穿衣法是王道:内层(速干)、中层(保暖,如抓绒)、外层(防风防水)。
  • 冬季装备:一件能抗零下20度的羽绒服(Parka)、一双防水防滑的雪地靴、帽子、围巾、手套,一样都不能少。亲身经历,我妈第一次来多伦多过冬,穿着国内的“羽绒服”,出门五分钟就冻得不行,第二天就拉着她去买了件Canada Goose。

玩乐、沟通和应急,一个都不能少

玩:不只看枫叶和尼亚加拉瀑布

  • 社区中心 (Community Centre):这是一个宝藏地方!很多社区中心都有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免费或低价活动,比如太极、书法、舞蹈班,甚至还有麻将社。这是让他们结交新朋友、融入本地生活的好方法。
  • 老年人折扣:去博物馆、美术馆、公园,甚至坐火车(VIA Rail),都记得问一句“Do you have a senior discount?”。通常65岁以上都能享受优惠。
  • 周边游:除了著名景点,可以带他们体验一些更local的活动,比如去农场摘草莓、去湖边钓鱼、逛逛周末的Farmer's Market。

沟通:打破语言壁垒

  • 科技助攻:在爸妈手机里下好Google Translate,教他们怎么用语音和拍照翻译。
  • 实用小纸条:准备一张中英双语小卡片,写上你的名字、电话、家庭住址。让他们随身携带,以防万一走散了。
  • 常用语教学:教他们几句简单的英文,比如 "Hello", "Thank you", "Sorry", "How much?", "Washroom?"。

看病与保险:重中之重!

这一点无论如何要刻在心里:加拿大对游客来说,没有免费医疗!看病非常非常贵!

  • 购买访客保险:在爸妈来之前,就给他们买好访客医疗保险(Visitors to Canada Insurance)。这笔钱绝对不能省。根据年龄和保额,一个65岁的长辈,每天的保费大概在$5-$10加币。一旦需要看病,有保险和没保险,账单可能是几百和几万的区别。
  • 真实案例:我朋友的父亲来探亲,晚上突发急性阑尾炎,被送到急诊室做了手术。幸好买了保险,整个手术加住院费用好几万加币,保险公司全部覆盖了。如果没有保险,这笔费用足以让一个留学生家庭瞬间陷入困境。要知道,在加拿大进一次急诊室,光是见医生的费用就可能高达$1000加币。
  • 如何就医:
    • 小病小痛:去Walk-in Clinic(免预约诊所)。
    • 紧急情况:直接去医院的Emergency Room(急诊室),或者拨打911。
    • 买药:非处方药可以直接在Shoppers Drug Mart, Rexall等药店购买。处方药需要医生开具处方。

我知道,准备这一切会很累,会占用你很多写论文、赶due的时间。你可能会觉得烦躁,可能会跟爸妈因为一些小事拌嘴。

但请相信我,当你在毕业典礼上,从校长手中接过毕业证,转身看到台下爸妈热泪盈眶、骄傲地为你鼓掌时;当你在周末的午后,和他们一起在阳台上喝茶,听他们讲你小时候的糗事时;当你在深夜加完班,推开家门,看到一盏为你留着的灯和一碗热腾腾的面时……

你会发现,所有付出都微不足道。那份被家人包围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所以,勇敢地发出那封邀请吧,去创造属于你们的,在加拿大的独家记忆!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