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留学,为何让人直呼不想毕业

puppy

这里不只是埋头赶due,更是抬头看风景。周末能一脚油门开到雪山大海,课堂上鼓励你大胆提问而不是死记硬背。你会发现,身边的人都在认真生活,而不是拼命“内卷”。原来学习和享受可以不冲突,个人成长也远比成绩单上的分数更让人心动。毕业当然期待,但在这里找到的自由和松弛感,真的会让人想把时间调慢一点,再慢一点。

本文食用指南
别光埋头学习:新西兰的课堂鼓励你提问、辩论,而不是当个安静的“学霸”。小组作业和实践项目会让你忙得很有成就感。
周末请勿“宅”:这里的风景不是PPT里的背景板,而是你周末一脚油门就能到的地方。雪山、大海、森林、星空,总有一款治愈你。
拥抱“慢生活”:习惯一下下午五点就关门的商店和悠闲的Kiwi们。你会发现,生活不止眼前的due,还有诗和远方的BBQ。
成长比分数重要:在这里,你最大的收获可能不是一张漂亮的成绩单,而是学会独立生活、拥抱多元文化,以及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

新西兰留学,为何让人直呼不想毕业

还记得大三那年的一个周五下午,我坐在奥克兰大学图书馆靠窗的位置,外面是典型的奥克兰天气,阳光和阵雨交替上演。我正为一个市场营销的期中报告焦头烂额,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文献和数据看得我眼花。就在这时,手机“叮”地一声,是本地朋友发来的消息:“周末去Coromandel挖温泉,去不去?车上还有一个位置。”

我下意识地想拒绝。报告还没写完,下周还有两个quiz,哪有时间玩?脑海里闪过的,是国内大学通宵泡图书馆、为了绩点和保研名额拼命“卷”的场景。可我抬头看了看窗外,雨停了,一道彩虹挂在天空塔旁边,校园里的草坪上,有人在扔飞盘,有人在弹吉他。那种松弛的氛围,仿佛在对我的焦虑说:“嘿,朋友,放轻松点。”

我深吸一口气,敲下回复:“去!几点出发?”

那个周末,我们在热水沙滩(Hot Water Beach)亲手挖出滚烫的温泉,躺在自己DIY的池子里看星星;在教堂湾(Cathedral Cove)的巨大拱门下,感受海风穿堂而过。周一回到图书馆,我发现自己的思路竟然前所未有的清晰,报告写得异常顺利。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来新西兰留学,收获的绝不仅仅是一纸文凭。它教会我最重要的事是:学习和生活从来不是对立的,埋头赶due和抬头看风景,可以完美共存。而这种感觉,真的会让人上瘾,甚至开始害怕毕业那一天的到来。

这里的课堂,更像一个“开放麦”

聊起留学,我们总绕不开“学习”这个核心话题。但在新西兰,学习的体验可能会颠覆你的认知。这里的课堂不像是一个知识灌输的单行道,更像是一个鼓励思想碰撞的“开放麦”(Open Mic)。

我有个学会计的朋友,在国内上学时,他最怕的就是课堂提问,总觉得问了傻问题会很丢脸。可到了新西兰,第一节课他就被震惊了。老师(在这里大家更习惯叫他们Tutor或Lecturer)开场就说:“在这里,没有愚蠢的问题,只有沉默的遗憾。”课堂上,学生随时可以举手打断老师,提出质疑,甚至进行辩论。老师不仅不会生气,反而会非常兴奋,认为这是激发思考的好机会。

期末的考核方式也很多元。除了考试,更多的是小组项目(Group Project)、个人报告(Essay)和演讲(Presentation)。我修过一门叫“创新与创业”的课,我们的期末大作业,就是五个人一组,为奥克兰市中心一家真实存在的咖啡馆设计一套全新的营销方案。我们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去店里蹲点、采访老板和顾客、做市场调研、设计社交媒体内容。最后,我们把厚厚一叠方案交上去,还对着全班和老师做了一场模拟商业竞标。那个过程虽然累,但成就感爆棚。你学到的不只是书本上的理论,而是真正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育理念背后,是新西兰强大的学术实力支撑。你可能不知道,新西兰虽然只有八所公立大学,但根据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这八所大学全部位列全球顶尖大学的前500名,进入了世界前3%的行列。比如奥克兰大学、奥塔哥大学,在很多专业领域都享有世界级的声誉。而且,新西兰政府对国际学生的关怀也体现在制度上,他们设立了《国际学生指导与照顾行业规则》(Code of Practice),确保留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都能得到妥善的照顾。根据教育推广局(Education New Zealand)2023年的调查,89%的国际学生对在新西兰的学习体验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这不仅仅是因为学术质量,更是因为这种尊重个性、鼓励思考的氛围,让你觉得学习是一件主动探索的乐事,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苦差。

告别“内卷”,拥抱一种叫做“松弛感”的生活

如果你在国内习惯了996的节奏,习惯了无处不在的竞争和焦虑,那么新西兰的生活方式可能会给你带来一次彻底的“文化冲击”。这里的关键词,不是“内卷”,而是“Work-Life Balance”(工作与生活平衡)。

刚来的时候,我最不习惯的一点是,下午五点一到,市中心大部分的商店就开始准备关门了,周末更是如此。在国内繁华的夜生活和24小时便利店的衬托下,这里简直“好山好水好无聊”。但住久了你才发现,这背后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全部。

我的寄宿家庭男主人是一名水管工,他每天下午四点准时下班回家。他的生活就是,陪孩子在院子里踢球,修整花园里的花花草草,周末开着他那辆小船出海钓鱼。他赚的钱也许不如国内一些大厂的程序员多,但脸上的那种满足和轻松,是装不出来的。

这种松弛感弥漫在整个社会。在公园里,你总能看到悠闲遛狗的人;在海滩上,全家人一起冲浪、野餐是常态;公共假期,大家更是倾巢出动,去徒步、去露营,尽情享受自然。经合组织(OECD)的“美好生活指数”报告中,新西兰的“工作与生活平衡”指标常年名列前茅,得分高达8.3分(平均值为6.7分),只有约12%的员工表示工作时间超长,远低于10%的平均水平。数据不会说谎,Kiwi们是真的很会生活。

在这里待久了,你也会不自觉地被同化。你会开始期待周末,不是为了补觉或者继续赶due,而是计划着去哪个步道徒步,去哪个海滩看日落。你会发现,原来生活可以不用那么紧绷,不用时刻与人比较。当身边的人都在认真生活,而不是拼命“内卷”时,你的心态也会变得平和而开阔。这种从精神内耗中解脱出来的感觉,千金不换。

一脚油门,闯进现实版的《指环王》

新西兰的“好山好水”绝非浪得虚名。它最神奇的地方在于,世界级的风景离你如此之近,触手可及。这里不像在一些地广人稀的国家,想看个风景需要坐好几个小时的飞机。在新西兰,壮丽的自然景观就是你留学生活的“后花园”。

这个国家不大,国土面积和英国或日本差不多,任何一个地方距离海岸线都不会超过128公里。这意味着,无论你在哪个城市上学,大海都不会离你太远。住在奥克兰,周末开车一两个小时,就能到西区的黑沙滩Piha感受巨浪滔天,或者去北边的Tawharanui Regional Park享受阳光沙滩。

而这仅仅是开始。新西兰拥有13个美到窒息的国家公园,覆盖了全国近十分之一的土地。如果你在南岛的坎特伯雷大学或林肯大学读书,那恭喜你,雪山就是你的邻居。冬天开车去周边的滑雪场滑雪,夏天去亚瑟通道国家公园(Arthur's Pass National Park)徒步,都是周末的常规操作。

我最难忘的一次经历,是复活节假期和几个朋友租了辆车,自驾环游南岛。我们从基督城出发,一路向南。在特卡波湖(Lake Tekapo),我们看到了被誉为世界上最美星空的震撼景象,银河像一条钻石项链横跨天际;在库克山国家公园(Aoraki/Mount Cook National Park),我们徒步到冰川湖前,亲眼看到巨大的冰块漂浮在碧蓝的湖面上;在皇后镇(Queenstown),我们鼓起勇气挑战了蹦极和峡谷秋千,感受肾上腺素飙升的快感;在米尔福德峡湾(Milford Sound),我们坐船穿行于陡峭的峡湾之间,瀑布从天而降,海豹在岩石上懒洋洋地晒太阳。

那一趟旅程下来,你会觉得,读万卷书,真的不如行万里路。那些曾经只在地理课本和《国家地理》杂志上看到的冰川、峡湾、火山地貌,活生生地展现在你眼前。这种视觉和心灵的双重冲击,会让你对世界、对自然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敬畏之心。它会让你暂时忘记学业的压力,让你在天宽地阔之间,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力量。这种体验,是任何一间教室都无法给予的。

真正的成长,是那张没有分数的成绩单

留学几年,如果问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会说,不是那张印着“优秀”的毕业证书,而是一张无形的、写满了个人成长的“成绩单”。

出国前,我是个典型的“生活小白”,连灯泡都不会换。到了新西兰,从租房、签合同、开通水电网,到自己买菜做饭、规划生活费,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亲力亲为。我还记得第一次自己组装宜家书柜,对着说明书研究了三个小时,最后成功立起来那一刻的自豪感。这种独立生活的能力,是在父母羽翼下永远学不到的。

更重要的是,这里是一个文化的大熔炉。根据新西兰2018年的人口普查数据,超过四分之一(27.4%)的居民出生于海外。而在奥克兰这样的大城市,这个比例更是高达40%。走在皇后大街上,你可以听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语言。你的同学可能来自巴西、德国、印度、韩国……在和他们做小组作业、一起参加派对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原来世界如此多元,原来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如此不同。

这种跨文化交流的体验,会潜移默化地打破你的思维定式,让你变得更加包容和开放。你会学会尊重差异,学会用更广阔的视角看待问题。比如,在讨论一个商业案例时,德国同学的严谨、印度同学的创意、中国同学的执行力,会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这个过程,远比死记硬背几个理论模型来得更有价值。

很多同学还会利用学生签证每周20小时的合法打工时间,去做兼职。无论是在咖啡馆做咖啡师,在农场摘水果,还是在零售店做销售,这些经历不仅能帮你补贴生活费,更是一个融入当地社会、锻炼英语口语和沟通能力的绝佳机会。你会学会如何写一份地道的简历,如何应对面试,如何与老板和同事相处。这些“软技能”,在未来的职场上,甚至比你的专业知识更具竞争力。

所以,当你毕业回国时,你带走的不仅是学历,更是一个更独立、更自信、更具全球视野的自己。这,才是留学赋予你最宝贵的财富。

毕业那天,我们穿着学士袍,在钟楼前合影,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但抛起学士帽的那一刻,我心里却涌上一丝不舍。我舍不得这里的蓝天白云,舍不得那些一起疯、一起闹的朋友,更舍不得那种可以随时“出逃”到山海间的自由,和那份难得的松弛感。

所以,如果你正准备来新西兰,或者已经在这里,请千万别只做一个两点一线的“学术咖”。

带上你最舒服的运动鞋,而不是最贵的高跟鞋,因为你会有无数条步道想去征服。

学一两个拿手菜,因为你会被邀请参加各种Potluck(百乐餐派对),这是最快交到朋友的方式。

别害怕说出那句带着口音的“Excuse me”,因为你遇到的每个人,都会耐心地听你讲完。

毕业当然值得期待,它是你努力的证明。但请珍惜在这里的每一天,因为这段让你不想毕业的时光,会成为你人生中闪闪发光的一页,让你在未来面对任何挑战时,都能想起新西兰的阳光,然后对自己说一句:“No worries, mate.”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