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学新西兰前,你需要戳破的“美好泡泡” |
|---|
| 学术压力巨大:这里的大学“宽进严出”是常态,小组作业里的“神仙”和“坑货”队友都是标配,赶 due 到凌晨三点是家常便饭,抄袭的后果?直接遣返,没商量。 |
| 生活成本不低:别光看汇率,奥克兰、惠灵顿的房租分分钟教你做人。学会逛 Pak'nSave 超市,对着打折标签两眼放光,将是你必备的生存技能。 |
| 孤独感是必修课:朋友圈里晒着皇后镇的极限运动,现实可能是一个人在公寓吃泡面过中秋。学会和自己相处,是留学的第一课,也是最重要的一课。 |
| “好山好水好无聊”?:是的,这里没有国内的灯红酒绿和热闹非凡。但换来的是抬头就能看见的璀璨银河,和周末开车一小时就能拥抱的大海与森林。值不值,看你怎么想。 |
嘿,大家好,我是你们在 lxs.net 的老朋友,小编阿 Ze。
上周,我朋友圈有个刚到奥克兰大学读研的学妹,发了一张傍晚时分天空塔的照片,配文是:“风很温柔,云很自由,未来的日子请多指教。” 下面一堆点赞和评论,都是“羡慕啊!”“新西兰也太美了吧!”“享受岁月静好的生活哦!”
我笑了笑,给她发了条私信:“作业写完了吗?”
她秒回:“别提了!presentation 的队友还没回我邮件,一篇 2000 字的 a ssignment 参考文献还没找齐,我正对着一碗泡面头秃呢!”
你看,这就是真相。朋友圈里的诗和远方,背后往往是现实生活的一地鸡毛。今天,咱们就来撕掉那些厚厚的滤镜,聊一聊那个夹杂着咖啡因、deadline、孤独感和绝美风景的,100%原汁原味的新西兰留学日常。
一、学到头秃:这里的图书馆,凌晨三点依然灯火通明
出发前,你可能以为新西兰的教育是快乐的、轻松的,下午三点就下课,大家愉快地去草坪上晒太阳。醒醒!这可能是 high school 的日常,但对于大学生和研究生来说,学术压力绝对是压在你身上的第一座大山。
新西兰的大学,比如奥克兰大学、奥塔哥大学,在全球排名都不低(根据 2024 年 QS 世界大学排名,奥克兰大学位列第 68 位),学术要求自然也是世界级的。这里的教授不会像国内老师那样天天催着你,他们默认你是一个成熟的、会自我管理的成年人。课程大纲(Syllabus)发下来,整学期的任务、占比、截止日期清清楚楚,接下来,一切靠自己。
我认识一个在坎特伯雷大学读工程的哥们儿,叫 Leo。他跟我吐槽过他们小组的 group project。五个人一组,一个本地 Kiwi 特别有想法但执行力一般,一个印度小哥口音重到交流费劲,还有一个是“永远消失”的 freerider,只有在最后交作业时才会出现问一句:“Hey mate, can you add my name on it?” 唯一靠谱的队友,就是他自己。那段时间,他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扛着整个小组往前走,每天睡不到五个小时,红牛当水喝。最后项目拿了 A+,他却觉得比跑了一场马拉松还累。
这就是常态。你不仅要搞定自己的部分,还要学会如何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做事风格的队友沟通、协作,甚至是对抗。这种“撕逼”的经历,比任何一门课都教给你更多东西。
而且,新西兰对学术诚信看得极重。每一篇论文提交前,都要经过 Turnitin 查重系统的“审判”。引用格式稍有不规范,就可能被判定为抄袭。一旦被坐实,轻则课程零分,重则直接开除学籍、遣返回国。所以,别想着投机取巧,在这里,每一个字都得是自己敲出来的。
赶 due 的深夜,你会发现图书馆里坐满了和你一样双眼通红、奋笔疾书的“战友”。那一刻你会明白,留学,首先是来“学习”的,光鲜的风景只是附赠品。
二、账单与省钱:从“月光族”到精打细算的“生活家”
聊完成绩,我们来聊聊钱。新西兰的物价,绝对能让你迅速成长为一个精打细算的生活小能手。
我们来看一组真实的数据。根据新西兰移民局的最新要求(截至 2024 年初),作为留学生,你需要证明每年有至少 20,000 新西兰元的生活费。这笔钱是怎么花掉的呢?我们以在最大城市奥克兰留学为例,算一笔账:
- 住宿:这是最大的开销。在市中心附近合租一个房间,每周的租金大概在 250-350 新元之间。一个月下来,光房租就得 1000-1400 新元(约合人民币 4500-6300 元)。这通常还不包水电网。
- 吃饭:如果你顿顿下馆子,那钱包会以光速瘪下去。一份最简单的快餐,比如汉堡王套餐,大概要 15 新元。想吃顿像样的中餐?人均 30-40 新元很正常。所以,自己做饭是唯一的出路。每周去超市采购,精打细算下来,伙食费大概在 80-120 新元。
- 交通:奥克兰的公共交通不算便宜。用 AT HOP 卡(公交卡)单次乘车也要 2-4 新元。如果住得远,每天通勤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很多人会选择买一辆二手车,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油费、保险、路税(WOF)等一系列费用。
- 其他:通讯费、娱乐、购物……这些零零总总加起来,每个月的生活费轻松突破 2000 新元。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不能再像在国内一样,随心所欲地点外卖、逛淘宝。你会为了超市每周的特价宣传单而兴奋,会知道 Pak'nSave 的东西最便宜,Countdown 的选择更多,New World 的品质最好。你会学会货比三家,为了省几块钱愿意多走一条街。
我刚来的时候,特别不习惯。有一次想吃火锅,去华人超市一看,一小盒肥牛卷要 15 新元,一包火锅底料 8 新元,当时心就凉了半截。但现在呢?我已经能熟练地用鸡骨架熬出高汤,用最便宜的蔬菜和肉类,做出一顿像模像样的“低配版”火锅。这种从零开始,学会照顾自己温饱和预算的技能,是任何课堂都学不到的。
三、孤独与想家:一个人的房间,和四个人的家庭群聊
学业的压力和经济的拮据,都还能咬咬牙扛过去。但有一种情绪,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悄无声息地将你淹没,那就是孤独。
你可能会在某个周五的晚上,完成了一周的课业,想找个人出去放松一下,却发现新认识的同学都有自己的安排。你刷着朋友圈,看到国内的朋友们在KTV里狂欢,在火锅店里推杯换盏,而你面前只有一盏台灯和一份吃剩的晚餐。那一刻,巨大的失落感会瞬间袭来。
尤其是逢年过节的时候。记得有一年中秋节,我课业特别忙,也没什么朋友。晚上,看着国内家庭群里大家晒出的丰盛家宴和全家福,我默默地给自己煮了一碗速冻水饺。吃着吃着,眼泪就掉进了碗里。不是矫情,是真的想家了。那种感觉,就像漂浮在宇宙里的一个孤零零的宇航员,与地球失去了信号连接。
根据新西兰教育部的一项调查,超过 30% 的国际学生表示曾感到孤独或被孤立。这很正常。你来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语言、文化、思维方式都不同。交朋友需要一个过程,融入当地社会更是难上加难。
你会遇到很多“尬聊”时刻,本地同学聊的橄榄球明星你一个不认识,他们说的俚语笑话你 get 不到笑点。渐渐地,你可能会变得不太愿意主动社交,更习惯待在自己的舒适圈里。
但这也是一个逼着你和自己对话的过程。你会开始享受一个人去看电影,一个人去海边散步,一个人去探索这个陌生的城市。你学会了从依赖他人变成依赖自己,从向外索取快乐变成向内寻找力量。这个过程很痛苦,但当你走过来之后,会发现自己变得前所未有的强大和独立。
四、但,这一切都值得!
说了这么多“苦”,是不是把你吓退了?别怕。如果新西兰留学只有这些,那没有人会愿意背井离乡来这里。它真正的魅力,恰恰在于这种苦乐交织的体验。
当你好不容易熬过一个 finals week,和三五好友租一辆车,开上几个小时,去特卡波湖(Lake Tekapo)看那片梦幻般的星空时,你会觉得之前所有熬过的夜都值了。那片银河,真的就像打翻了的钻石,璀璨到让你失语。
当你第一次磕磕巴巴地用英语和本地房东解决了家里水管漏水的问题,当你第一次自己动手换好了汽车轮胎,当你第一次看着银行账户里自己打工挣来的第一笔薪水时,那种巨大的成就感,会让你觉得“我好像真的长大了”。
当你参加学校的国际文化节,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展示着自己的文化,和你热情地分享他们的美食和故事时,你会发现世界原来这么大,这么多元,你的眼界和格局也在不知不觉中被拓宽了。
新西兰的风景,也不是“照骗”。这里的山川、湖泊、冰川、大海,是真的能治愈一切。周末去爬个山,去海边冲个浪,去森林里徒个步,所有的烦恼和压力仿佛都能被这纯净的自然所稀释。你会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平静和力量。
留学新西兰,它不会像旅游宣传片里那样,每天都是田园牧歌。它更像一场闯关游戏,有难缠的 Boss(论文和考试),有需要精打细算的资源(金钱和时间),有偶尔掉线的队友(不靠谱的同学),还有突如其来的孤独感 debuff。
但通关之后,你获得的奖励是无价的:独立生活的能力,解决问题的勇气,跨文化沟通的智慧,以及一个更强大、更开阔的自己。你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更会遇到一个脱胎换骨的自己。
所以,如果你问我,来新西兰留学后悔吗?
我会告诉你,在无数个赶 due 的深夜、想家的瞬间,我后悔过一万次。
但只要有一次,我站在雪山之巅,看着脚下的壮丽风景,我就会觉得,这一切,人间值得。
最后,给准备或正在路上的你说几句大白话吧:
别太相信社交媒体。每个人都只想展示自己过得好的那一面,你看到的,永远不是全部。
来之前,学做几道拿手菜,真的,它能在深夜里拯救你的胃和你的心。
大胆地开口说英语,别怕犯错。你的口音不是笑话,而是你的独特印记。
逼自己走出去,参加社团,认识新朋友,哪怕只有一个,也能在你最脆弱的时候给你一个拥抱。
最重要的一点:允许自己有不开心、想放弃的时候。这不丢人,这是每个留学生都会经历的。找个人聊聊,或者大哭一场,然后擦干眼泪,继续去图书馆占座。
这趟旅程,绝对会是你人生中最酷的投资之一。祝你好运,Tauranga(毛利语:祝你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