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大学 | “黑金”专业 | 毕业五年后中位数薪资参考 | 就业必杀技 |
---|---|---|---|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LSE) | 经济、金融、会计、法律 | £70,000+ | 投行直通车,坐拥伦敦金融城C位 |
帝国理工学院 (Imperial College) | 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各类工程 | £65,000+ | 科技大厂收割机,硬核技术无人能敌 |
牛津大学 & 剑桥大学 | 计算机科学、数学、经济与管理 | £65,000+ | 全球顶级名校光环,简历自带高光 |
华威大学 (Warwick) | 商科(WBS)、数学、经济、MORSE | £55,000+ | 九大投行Target School,性价比之选 |
去年毕业季,我参加了两个朋友的饭局,那场面简直是现实版的《冰与火之歌》。
朋友A,去英国读了个艺术史硕士,学校排名很顶,朋友圈里发的照片都是逛美术馆、喝下午茶,那叫一个岁月静好。饭桌上,他唉声叹气,说回国找工作快俩月了,投的简历基本石沉大海,唯一一个面试还是个小拍卖行,月薪开6k,试用期还不交五险一金。
朋友B,帝国理工计算机硕士毕业。整个饭局他手机就没停过,全是猎头和HR的消息。他轻描淡写地说:“刚拒了华为,在考虑要不要接字节的SP offer,年包快60万了,就是听说有点卷。”
我们面面相觑,一时不知道该安慰A,还是该羡慕B。这顿饭让我彻底想明白了:留学,光有情怀是不够的。咱们爹妈辛辛苦苦攒下的那大几十万,不是让我们去体验英伦风情的,而是真金白银的投资。投资,就得讲回报率。
所以,今天这篇,不谈风花雪月,只谈搞钱。咱们就来扒一扒,英国到底哪些大学是真正的“印钞机”,能让你毕业就手握高薪offer,把学费连本带利赚回来!
伦敦政经 (LSE):金融圈的黄埔军校
聊英国高薪工作,绕开LSE,就像聊篮球不提乔丹,那简直是耍流氓。
LSE这所学校,从骨子里就刻着“精英”和“金钱”的烙印。它坐落在伦敦市中心,离“The City”(伦敦金融城)就几步路。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上课的教授,可能就是高盛的前合伙人;你身边的同学,家里可能就有个上市公司;你去参加个讲座,台上的嘉宾可能就是英格兰银行的行长。
这里的空气中都飘着金钱的味道。我认识一个在LSE读金融的学姐,她说她们的日常就是一边啃着三明治赶due,一边刷着Bloomberg看市场动态。Career Fair(招聘会)的时候,高盛、摩根士丹利、JP摩根这些九大投行的展位,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HR收简历收到手软。
来点实在的数据。根据英国政府官方的LEO(Longitudinal Education Outcomes)数据,LSE的经济学毕业生,在毕业五年后,其中位数年薪超过7万英镑,是全英所有专业里最高的,没有之一!这还只是中位数,意味着有一半的人赚得比这还多。那些进了顶级投行前台部门(IBD)的,第一年总包(薪水+奖金)就能轻松达到10万英镑。
LSE的王牌“黑金”专业,闭着眼睛选都不会错:
MSc Finance / MSc Finance and Private Equity: 这俩是王炸,申请难度堪比登天,但只要你能进去,一只脚就已经踏进了投行的大门。课程设置极其硬核,量化分析、金融建模,直接对标业界要求。
MSc Economics / MSc Econometrics and Mathematical Economics: 如果你的数学背景超神,想走更学术或者量化交易的路线,这两个专业是你的不二之选。毕业生很多都去了对冲基金、量化私募,干的是真正“技术活”。
MSc Accounting and Finance (A&F): 相对来说,这个专业更接地气,覆盖面也广。毕业生不仅可以去投行,四大(PwC, Deloitte, EY, KPMG)也是主要去向,职业发展非常稳健。
在LSE读书,你最大的收获可能不是知识,而是那个无价的“圈子”。你的同学、校友,未来都会是金融圈各个角落的大佬。这种人脉资源,是你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毕业后,随便在LinkedIn上搜一下,你会发现各大金融机构的管理层,几乎都被LSE校友承包了。
帝国理工 (Imperial College London):科技新贵的炼金炉
如果说LSE是金融世界的王者,那帝国理工(IC)就是科技宇宙的霸主。
这所学校的气质和LSE截然不同。没有西装革履,只有格子衫和双肩包。学生们讨论的不是IPO和PE,而是机器学习模型和算法复杂度。但你可别小看这群“nerds”,他们才是未来财富的创造者。
IC在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的地位,约等于英国的MIT。它的计算机系和电子工程系,在全欧洲都是数一数二的存在。谷歌、微软、亚马逊、苹果这些科技巨头,每年都会专门派招聘团队来IC“抢人”,而且是直接开出伦敦办公室的岗位。
有个在IC读MSc Advanced Computing的朋友,毕业前手里捏着三个offer:一个是Google的软件工程师,一个是Palantir的Forward Deployed Engineer,还有一个是某家伦敦AI创业公司给的期权+高薪。他最后去了Google,起薪就有7万多英镑,加上股票和奖金,第一年妥妥的“10万镑俱乐部”成员。
根据求职网站Emolument的数据,帝国理工的计算机科学硕士毕业生,平均年薪高达£68,000,仅次于顶级商学院的MBA。英国政府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IC的计算机和工程专业毕业生,毕业五年后的收入水平,稳居全英前列。
IC的“黑金”富矿在这里:
MSc Computing (Specialist Degrees): 这是IC计算机系的王牌硕士项目,下面细分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软件工程等多个方向。课程强度极大,但学出来的都是真本事,在就业市场上就是“硬通货”。
MSc Data Science: 在这个万物皆可数据的时代,数据科学家的火爆程度不用我多说了吧?IC的数据科学项目由计算机系和数学系合办,理论和实践结合得非常好,毕业生被各大公司的Data Team抢着要。
MEng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别以为工科就土,IC的电子工程可是尖端技术的代名词。毕业生不仅能去ARM、高通这种芯片巨头,还能转去做量化金融,因为他们扎实的数学和编程功底,正是对冲基金最看重的。
在IC,你会发现周围的人都聪明得可怕,而且动手能力超强。大家热衷于参加各种Hackathon(编程马拉松),组队做项目。这种环境逼着你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毕业的时候,你的简历上不仅有帝国理工的金字招牌,还有一堆闪闪发光的小项目,面试官想不给你offer都难。
牛津 & 剑桥 (Oxbridge):自带光环的终极王牌
牛津和剑桥,这两个名字本身就是一块金字招牌。不管你学的是什么,只要简历上印着“University of Oxford”或“University of Cambridge”,就等于给HR发了一个信号:这个人,顶尖聪明,学习能力超强。
虽然Oxbridge给人一种古老、学术的印象,但它在搞钱这件事上,一点也不含糊。它们的毕业生,凭借着无与伦比的学校声誉和强大的校友网络,几乎可以敲开任何行业的大门,无论是金融、科技,还是法律、咨询。
根据权威机构IFS的报告,牛剑毕业生在毕业五年后的平均薪资,要比其他罗素集团大学的毕业生高出约40%。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名校溢价”。
举个例子,我认识一位剑桥大学计算机系毕业的学长,他本科期间就通过学校的校友系统,联系到了一位在DeepMind(谷歌旗下的人工智能公司)工作的学长内推,暑期实习后顺利转正。要知道,DeepMind可是全球AI领域的圣殿,普通人简历都递不进去。
牛剑的优势在于,它不仅能给你带来高薪,更能给你一个极高的职业起点和天花板。
值得关注的“黑金”专业:
Oxford - MSc in Financial Economics (MFE): 这是牛津赛德商学院的王牌项目,被誉为欧洲最好的金融硕士之一。申请者基本都是清北复交+海外名校背景,工作经验丰富。毕业生去向清一色是顶级投行和基金。
Cambridge - MPhil in Finance / MPhil in Economics: 剑桥的金融和经济项目同样强势,学术氛围更浓厚一些,适合想在金融领域做深入研究或从事量化工作的同学。
Oxford / Cambridge - Computer Science: 两所学校的计算机系都是世界顶级。它们不仅学术实力雄厚,而且催生了大量的科技创业公司,形成了所谓的“Silicon Fen”(硅沼,对应美国的硅谷)。在这里读书,你不仅能学到最前沿的技术,还能感受到浓厚的创业氛围。
在牛剑读书,最大的挑战可能不是学业,而是如何应对身边那些“神仙打架”的同辈压力。但换个角度想,能和全世界最聪明的一群人做同学,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财富。这个过程中建立的友谊和人脉,会让你受益终生。
华威大学 (Warwick):被低估的投行敲门砖
如果说LSE和牛剑是投行招聘的第一梯队,那华威,尤其是华威商学院(WBS),绝对是稳稳的1.5梯队,是很多同学冲刺G5失败后的“最佳备胎”,但这个备胎的实力,强到让你惊喜。
华威大学地理位置上可能不如伦敦的学校有优势,但它用实力弥补了一切。WBS是九大投行公认的Target School(目标院校),每年都会有专门的招聘活动。在金融城的交易大厅里,华威毕业生的数量,可能仅次于LSE和牛剑。
我有一个本科在国内双非、但均分很高的朋友,研究生去了华威读MSc Finance。他说,开学第一周,学院就组织了各种求职技能培训,从如何写英式CV到如何应对AC面(Assessment Centre),手把手地教。而且,学院和各大公司关系极好,经常有独家的实习和工作机会发布。
最终,他靠着华威这块跳板,成功拿到了巴克莱银行(Barclays)在伦敦的offer。他说,如果没有WBS这个平台,以他的本科背景,想进投行简直是天方夜谭。
华威大学的高薪密码:
WBS - MSc Finance / MSc Business Analytics: WBS的金融硕士是其招牌,课程实用,校友网络强大。而BA(商业分析)是近几年的大热门,培养的是既懂商业又懂数据的复合型人才,非常抢手。
MORSE (Mathematics, Operational Research, Statistics and Economics): 这是华威一个非常独特的本科专业,四个硬核学科的结合体,培养出来的学生数理能力极强,是投行和量化基金最爱的人才类型。它的硕士项目也非常值得考虑。
选择华威,可能意味着你需要在伦敦和考文垂之间奔波参加面试,但这绝对是值得的。它提供了一个极具性价比的选择,让你用非G5的门槛,够到G5级别的就业机会。
当然,除了上面提到的这几所王牌,像UCL(伦敦大学学院)、KCL(伦敦国王学院)、布里斯托大学、巴斯大学等,在特定领域也都有非常强的就业表现。比如UCL的建筑和计算机,巴斯大学的商科(尤其是带实习的项目),都是业内的佼佼者。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想告诉大家一件事:
选校,别只盯着QS排名那个数字。排名高,不代表你好找工作;排名低一点,也不代表你没前途。
在申请之前,多花点时间做研究。去看看你想读的专业,它的课程设置是不是你喜欢的?它的毕业生都去了哪里?学校的Career Service给不给力?多上LinkedIn看看,搜搜你的梦校梦专业的学长学姐,看看他们现在都在干什么。这些信息,远比一个冷冰冰的排名来得重要。
留学这笔投资,能不能回本,甚至大赚一笔,从你选校的那一刻,其实就已经开始了。希望大家都能擦亮眼睛,选对你的“金矿”,祝各位都能在英国,挖到属于自己的那桶“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