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亚太管理学院劝退?学姐的真实就读体验

puppy

正在纠结要不要来新加坡Kaplan?我懂你,一上网搜,肯定看到不少“劝退”帖,心里直打鼓,生怕踩坑。作为一名亲身读完、顺利毕业的学姐,我想跟你掏心窝子聊聊:这学校到底水不水?老师上课怎么样?文凭回国真的被认可吗?这篇体验文,没有官方的漂亮话,全是我自己真实的感受和观察。我会把我踩过的坑、真实的学习氛围,还有那些官网不会告诉你的“内部消息”都掰开揉碎了讲给你听。别只听风就是雨,来看看学姐这份不掺水的大实话,或许能帮你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

学姐的掏心窝子话,读前必看
这篇文章不是广告,也不是劝退。我只想告诉你,选择留学就像开盲盒,别人的经验是参考,但最终拿主意的还得是你自己。别神化任何一所学校,也别妖魔化它。这篇文会很长,但保证干货满满,请你带上独立思考的能力,跟我一起把新加坡Kaplan这个“盲盒”拆开看看。

哈喽,学弟学妹们好呀,我是你们的学姐Sarah。

还记得两年前的夏天,我跟你一样,也是在电脑前抓耳挠腮。手里攥着几个offer,其中一个就是新加坡亚太管理学院(Kaplan)。那会儿我妈一个电话打过来,语气特着急:“闺女啊,我刚在网上搜了一下,好多人说这个学校不好,是‘野鸡大学’,专门骗中国人的,你可得想清楚啊!”

挂了电话,我心里咯噔一下。点开那些帖子,“Kaplan劝退”、“巨坑”、“文凭是废纸”……各种刺眼的标题像子弹一样朝我飞来。那一刻的焦虑和迷茫,我猜你现在感同身受。一边是留学中介画的大饼,一边是网上铺天盖地的差评,到底该信谁?新加坡,这个我向往了很久的花园城市,难道我的留学梦就要从一个“坑”开始吗?

两年后的今天,我已经顺利从Kaplan合作的爱尔兰都柏林大学(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项目毕业,拿到了那张梦寐以求的、盖着UCD钢印的毕业证,并且成功通过了中国教育部的学历认证。现在,我坐在新加坡一家我最喜欢的咖啡馆里,敲下这些文字,想跟你好好聊聊,关于Kaplan,那些你最关心的问题。

“劝退”风波背后,Kaplan到底是个啥学校?

咱们先来解决那个最扎心的问题:Kaplan到底“野鸡”吗?

直接给答案:不是。但它跟你想象中的“大学”可能不太一样。

在中国,我们习惯了公立大学的模式,有气派的校门,广阔的校园。但新加坡的教育体系很多元,除了国大的NUS、南洋的NTU这些政府公立大学,还有一大批私立教育机构(Private Education Institutions,简称PEI)。Kaplan就是其中规模最大、最有名气的一个。这些PEI受新加坡私立教育理事会(CPE)的严格监管,必须获得一个叫“EduTrust”的认证才能招生。这个认证分四个等级:星级、4年、1年和临时。你可以把它理解为新加坡政府给这些私立学校的“信誉评级”。

我特地去CPE官网查了最新的信息(截止2023年底),Kaplan Singapore稳稳地持有4年期的EduTrust认证。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评级,意味着它在学术质量、财务健康和学生服务方面都通过了政府的严格审核。那些真正不靠谱的“野鸡大学”,是根本拿不到这个认证的。

那你可能要问了,既然正规,为啥还有那么多人骂?关键在于它的办学模式——“合作办学”或者叫“课程引进”。

Kaplan本身不开设大学课程,它更像一个“教育平台”或者“海外大学的新加坡校区”。它和很多世界各地的知名大学合作,比如英国的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QS世界大学排名前500)、爱尔兰的都柏林大学(UCD,QS排名前200的顶尖学府)、澳大利亚的莫道克大学等等。你在Kaplan上课,学的是这些大学的原版课程,由Kaplan和大学共同管理的老师授课,考试标准、毕业要求都和大学本校保持一致。最后毕业,你拿到的毕业证,是由那所合作大学直接颁发的,上面不会出现“Kaplan”的字样。比如我的毕业证,就是UCD颁发的,跟我那些在爱尔兰本校读书的同学拿的一模一样。

这个模式的优点是让你能用更短的时间、更低的成本,在新加坡这个安全便捷的地方,拿到一个英澳爱等国大学的文凭。但缺点也随之而来:你没有传统大学的校园生活。Kaplan的校区就是几栋教学楼,分布在市中心,没有操场、没有宿舍楼、没有那种大学城的氛围。所以,如果你对大学生活有很强的“校园情结”,期待参加各种社团、漫步在林荫大道上,那Kaplan可能会让你失望。这就是很多“劝退”帖的第一个槽点:它不像个“大学”。

学习体验大揭秘:课程真的“水”吗?

聊完学校性质,我们再来聊聊学习本身。“水不水”是大家最关心的话题之一。

老实说,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Kaplan的学习模式,我觉得可以用“下限很低,上限很高”来形容。

说它“下限低”,是因为课程安排非常紧凑。通常一个学期只有3-4个月,要学完4门课。每门课就是每周3小时的大课,然后就靠你自己消化了。老师会把重点都划出来,PPT做得清清楚楚,只要你上课听讲,考前好好背PPT,期末再认真写写论文,混个及格毕业,真的不难。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觉得“水”,因为他们就是冲着“及格”去的。

但如果你想拿高分,想拿一等荣誉学位,那“上限”就非常高了。我给你举个我亲身经历的例子。我读UCD的金融专业,有一门课叫《投资组合管理》。授课的老师是一位在新加坡三大行之一做了15年投资总监的业界大牛。他上课从不照本宣科,PPT上只有最核心的理论框架,剩下的大量时间都在讲他亲手操作过的真实案例,分析市场数据,甚至会让我们用彭博终端(Bloomberg Terminal)做模拟交易。我们的期末作业不是考试,而是一个小组报告,要求我们模拟一个基金经理,管理一笔1000万美元的虚拟资金,制定一整年的投资策略,并且要对每一次买入卖出的决策做详细的论证。那段时间,我们小组四个人天天泡在图书馆查资料、建模型、开会讨论,连续熬了好几个通宵才做完。最后答辩的时候,老师的提问个个都戳在要害上。那个报告拿了A,但过程真的脱了一层皮。你说,这样的学习过程“水”吗?

所以,在Kaplan,老师会把知识喂到你嘴边,但咽不咽得下去,消化得好不好,全靠自觉。这里的老师很多都是兼职的,他们白天可能是律师、会计师、企业高管,晚上来上课,带来的都是行业最前沿的实战经验。如果你主动去提问、去交流,能学到很多课本以外的东西。但如果你上课刷手机,下课就走人,那谁也帮不了你。

至于同学,确实来自五湖四海。我的班上大概40%是中国学生,剩下的是新加坡本地人,还有来自越南、印尼、缅甸、韩国的同学。学习氛围嘛,说实话,肯定比不上国内顶尖大学那种“卷王”遍地走的环境。但认真学习的“学霸”也大有人在。关键在于你要跟什么样的人交朋友,是选择和大家一起泡图书馆,还是天天约着去克拉码头蹦迪。

那张文凭,回国真的香吗?

_

这是所有中国留学生和家长的终极拷问。花了几十万,耗费了一两年青春,拿回来的这张纸,到底有没有用?

先给一颗定心丸:只要你读的合作大学是受中国教育部认可的,那么你拿到的文凭100%可以做“中留服认证”。这个认证是所有海外学历回国后要被政府机构、国企、事业单位、大型民企承认的唯一凭证。没有它,你的留学经历在国内的官方体系里就等于“不存在”。

怎么查?非常简单。你只需要登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jsj.moe.gov.cn),在“国外院校”栏目里,找到你心仪的合作大学所在的国家,比如爱尔兰,然后看看名单里有没有它的名字。我当时就是这么查的,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赫然在列,心里的石头一下就落地了。

认证通过后,你会拿到一张《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这张纸的含金量,和你在大学本校毕业拿到的认证书是完全一样的。你可以用它来考公务员、考编、落户、享受留学生优惠政策,没有任何区别。

但是,我们也要现实一点。认证只是解决了“真假”问题,不解决“含金量”问题。

在求职市场上,HR会不会戴着有色眼镜看你?可能会。当你的简历和一位NUS或者英国G5的毕业生放在一起时,你的文凭在第一轮筛选时确实不占优势。这是事实,我们必须承认。

但文凭只是敲门砖。我身边从Kaplan毕业的同学,发展路径千差万别。有位读市场营销的学姐,在校期间疯狂实习,积累了三段快消行业的实习经历,毕业后顺利进入了一家国际知名广告公司的上海分部。也有一位读物流专业的哥们,因为英语口语好,对东南亚市场了解,被一家深圳的跨境电商公司派到新加坡做国家经理。当然,也有人回国后找工作屡屡碰壁,高不成低不就。

最终决定你价值的,不是毕业证上的那个校徽,而是你这个人。你在Kaplan的这两年,除了那张纸,还收获了什么?你的英语能力有没有质的飞跃?你的专业知识扎不扎实?你有没有通过实习或者项目积累了实际经验?你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怎么样?这些“软实力”,才是你在职场上真正搏杀的武器。

官网不会告诉你的“坑”与“宝”

聊了这么多宏观的,最后再跟你分享一些非常具体、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的“内部消息”。

先说说我踩过的“坑”:

1. 快到飞起的节奏:Kaplan的课程真的是“短平快”。一个本科学位,最快16个月就能读完。听起来很爽,但实际上意味着你几乎没有喘息的时间。一门课结束,马上就是考试,考完试,无缝衔接下一学期的课程。这种高强度的节奏,对于习惯了国内大学有寒暑假慢节奏的同学来说,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你必须得有很强的时间管理能力。

2. 行政效率有时感人:跟所有的大机构一样,Kaplan的学生服务中心有时候也会出现流程慢、反应迟钝的问题。比如申请学生签证续签、办理成绩单证明,偶尔会遇到需要催促好几次的情况。这不是什么大问题,但需要你多点耐心,主动去跟进。

3. 社交圈的“舒适区”:因为中国学生多,很容易就形成一个纯中文的社交圈。大家一起上课、吃饭、写作业,虽然亲切,但对提高英语和融入本地文化没什么帮助。你需要刻意地去“破圈”,主动跟外国同学组队做项目,多参加一些校外的活动。

再聊聊我挖到的“宝”:

1. 无敌的性价比:这绝对是Kaplan最大的优势。我算过一笔账,我在新加坡读UCD的本科,总学费加生活费,两年下来大概花了40万人民币。如果我直接去爱尔兰都柏林读同一个学位,3年的学费加生活费,至少要80-100万。用一半不到的钱,节省了一年时间,拿到一模一样的文凭,这笔账怎么算都划算。

2. 黄金跳板:很多人把Kaplan当成一个跳板,用来申请更好的硕士。这是非常明智的选择。因为你拿的是英澳大学的学位,在申请英联邦国家的研究生时,认可度非常高。我身边至少一半的同学,毕业后都去了英国、澳洲排名更高的大学读研,比如UCL、爱丁堡、墨尔本大学等等。用Kaplan作为一个过渡,最终实现学历的“三级跳”,是一条非常可行的路。

3. 新加坡的隐形福利:在新加坡读书,你得到的不只是一纸文凭。这里是亚洲的金融和科技中心,你能接触到最前沿的资讯和机会。这里治安极好,城市干净得不像话。双语环境让你既能无障碍生活,又能沉浸式地练习英语。而且,它离中国很近,一张机票几个小时就能回家,没有倒时差的烦恼。

好了,学姐的碎碎念也该告一段落了。

所以,到底要不要来Kaplan?

如果你家里预算有限,高考失利但又不想复读,想尽快拿到一个受认可的海外本科学位作为跳板去申请更好的硕士,或者你是一个目标明确、自制力很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那么,Kaplan或许是一个非常适合你的高性价比之选。

但如果你追求的是世界顶尖名校的光环,渴望体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或者你学习比较被动,需要老师和学校推着你走——那么,请你慎重考虑,这里可能真的不适合你。

留学从来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只有最“适合”你的选择。网上的评论,包括我今天写的这些,都只是一个参考。真正重要的是,你要静下心来问问自己:我的目标是什么?我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我能为我的选择付出什么样的努力?

别让别人的三言两语,决定了你未来的道路。你的未来,在你自己的手里。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19930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