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上香港名校?先看懂DSE考什么

puppy

是不是早就把香港的大学放进心愿单啦?一提到申请,DSE这个词就绕不开,感觉又神秘又头大?别慌!这篇文章就像你的学长学姐,用大白话给你讲清楚DSE到底考什么。从必修的“四主科”到五花八门的选修课,再到它和内地高考或国际课程(IB/A-Level)有啥不一样,我们都给你扒得明明白白。搞懂这个“香港高考”,你离心仪的港校就又近了一大步,申请规划也能更有方向感!

小编悄悄话:DSE 备考避坑指南
别把 DSE 当成内地高考的“香港版”:虽然都叫“高考”,但 DSE 的考查思路、评分体系完全不同,更侧重批判性思维和英语应用能力,死记硬背行不通。
英语是命脉,不是“之一”:香港高校全英文授课,所以 DSE 英语科的地位极高。想进三大(港大、中大、科大),英语没个 Level 4 或以上基本没戏。
选修课不是“副科”,是“专业敲门砖”:选什么课直接关系到你能报什么大学专业。千万别凭感觉乱选,一定要提前研究心仪专业的录取要求。
“自修生”身份是机会也是挑战:内地学生可以通过“自修生”身份报考 DSE,但这意味你要自己搞定所有报名、学习和考试安排,信息搜集能力和自律性缺一不可。

“学长,我真的要崩溃了!我目标是港中大,但中介一会儿跟我说 A-Level,一会儿又蹦出个 DSE,我听得云里雾里的。DSE 到底是个啥啊?是不是比高考简单很多?”

上周,我的微信收到了学妹小雅一连串的“灵魂拷问”。她跟我当年一样,早就把香港的大学放进了自己的 Dream School List,电脑壁纸都是维多利亚港的夜景。但一到实际规划阶段,就被各种陌生的考试名词搞得一个头两个大,特别是 DSE(香港中学文凭考试),这个听起来像某种神秘代码的东西,让她感觉自己的港校梦隔了一层厚厚的玻璃,看得见,摸不着。

相信屏幕前的你,可能也跟小雅有同样的困惑。别慌,今天我就扮演一次“过来人”,用最接地气的大白话,带你把 DSE 这个“香港高考”从里到外扒个底朝天。搞懂它,你离港大、中大、科大的距离,绝对能拉近一大截!

DSE到底是啥?拆开看看“4+2”

简单粗暴地理解,DSE 就是香港本地学生上大学要参加的统一考试,全称是 Hong Kong Diploma of Secondary Education。它的地位,就约等于我们内地的“高考”。香港的大学超过八成的本科学位,都是通过这个渠道(JUPAS,大学联合招生办法)招收本地学生的。对于我们内地学生或者其他地区的学生来说,DSE 也是一条直通香港名校的重要赛道。

DSE 的考试结构,大家可以记一个万能公式:“4+2”或者“4+3”。

这里的“4”指的是四门核心科目(Core Subjects),也就是必修课,所有考生都得考。它们分别是:中国语文、英国语文、数学(必修部分)、公民与社会发展科。

后面的“+2”或“+3”,指的就是选修科目(Elective Subjects)。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强项以及未来想读的大学专业,从 20 多门五花八门的选修课里,选择两到三门来考。理论上你可以选更多,但大部分同学会集中精力攻克 2-3 门。

所以,一个 DSE 考生的成绩单,通常是由这 6-7 门课的成绩组成的。大学录取时,看的也是这几门课的综合分数。

核心四科:躲不开的“必修课”

这四门必修课是 DSE 的基石,每一门都至关重要。我们一门一门来看。

1. 英国语文 (English Language)

为什么把英语放第一个说?因为它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香港的大学基本都是全英文教学,所以对申请者的英语能力有硬性要求。大部分好一点的专业,都要求英语至少达到 Level 3 的成绩(DSE 成绩分为 8 个等级:5**、5*、5、4、3、2、1、U)。想进港大、中大、科大这“三大”,英语拿到 Level 4 只是个起步门槛,很多热门商科、法律专业甚至需要 Level 5 或以上。

真实案例:我认识一个学弟,其他科目都考得不错,物理和化学都拿了 5*,但英语失手只考了 Level 3。结果,他心心念念的港大工程学院直接把他拒了,最后只能去了一所排名稍后的大学。这就是现实的残酷。

DSE 英语考四张卷:卷一阅读 (Reading)、卷二写作 (Writing)、卷三聆听及综合能力 (Listening & Integrated Skills)、卷四说话能力 (Speaking)。它考查的是你真实的英语运用能力,而不是单纯的语法和词汇。比如卷三,会让你听一段录音,然后结合阅读材料,完成指定的写作任务,非常考验信息整合能力。

数据说话:根据香港考评局 2023 年的数据,当年约 5.8 万名日校考生中,有 78.6% 的考生在英语科中取得了 Level 2 或以上的成绩,但只有 53.2% 的考生拿到入读大学最低门槛的 Level 3。这意味着,近一半的考生过不了英语这一关。

2. 中国语文 (Chinese Language)

对于内地学生来说,中文似乎是我们的母语优势。但千万别掉以轻心!DSE 的中文科考的是繁体字,阅读材料也多为港台或海外的白话文以及文言文经典,考查的思路和我们习惯的语文考试很不一样。

它同样分四卷:阅读、写作、聆听及综合、说话。它的难点在于对文本的深度理解、批判性思考和口语表达的逻辑性。比如,口语考试是小组讨论,需要你在短时间内组织观点,并和其他考生进行有理有据的辩论。

真实案例:我的一个朋友,在内地语文次次都是 120+(满分150),结果第一次做 DSE 中文模拟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时间完全不够用,很多题目的设问方式都让他觉得“拐弯抹角”。他花了很长时间才适应这种考查模式。

3. 数学 (Mathematics)

DSE 的数学分为两部分:必修部分(Compulsory Part)和延伸部分(Extended Part),延伸部分又分为 M1(微积分与统计)和 M2(代数与微积分)。

所有考生都必须考必修部分,它的难度大致相当于内地高考数学的 70-80%,基础比较扎实的同学应付起来问题不大。而 M1/M2 则是选修的,难度更高,内容更深。如果你想报读大学的理科、工科、商科(尤其是金融、精算),那加修 M1 或 M2 会让你的申请履历非常有竞争力,有些专业甚至会明确要求或优先考虑修了 M1/M2 的学生。

数据说话:根据香港大学 2024 年的入学要求,其理学院的“理学士”课程明确表示,拥有 M1/M2 成绩的申请人会获得加分(Bonus),在同等条件下优势巨大。

4. 公民与社会发展科 (Citizenship and Social Development)

这门课是 2021 年改革后新设立的,取代了原来的通识教育科(Liberal Studies)。它的内容主要围绕“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以及互联互通的当代世界这三大主题。这门课最大的特点是,它的评分只有两级:“达标”(Attained)和“不达标”(Not Attained)。

这意味着它不像其他科目那样追求高分,你只需要通过即可,大大减轻了考生的备考压力。对于大学申请来说,只要拿到“达标”,就满足了这门课的要求。

数据说话:在 2023 年首届公民科考试中,超过 90% 的日校考生都取得了“达标”的成绩。所以,只要你认真上课,跟着老师的节奏走,通过这门课基本没有问题。

选修课:你的兴趣和强项展示台

选修课是 DSE 最有意思的地方,也是你向大学招生官展示个性和特长的最佳机会。DSE 提供超过 20 门选修课,涵盖了各个领域:

  • 理科类:物理、化学、生物、组合科学
  • 文史类: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地理、中国文学
  • 商科类:经济、企业,会计与财务概论(BAFS)
  • 艺术与技术类:视觉艺术、音乐、设计与应用科技等

选课的策略非常重要,它遵循两大原则:

原则一:扬长避短。选你最擅长、最有兴趣的科目。DSE 是一个竞争性考试,你的最终分数是和其他人比较得出的。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你才更容易拿到高分(比如 5* 或 5**)。

原则二:匹配专业。提前去心仪大学和专业的官网查录取要求!这一点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真实案例:想申请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同学,通常的“黄金组合”是:物理+化学/组合科学+数学M2。如果你只选了历史和经济,那么即使你的分数再高,也很可能在第一轮就被筛掉了,因为你不满足申请该专业的先修科目要求 (Prerequisite)。同样,想读医学院,那么化学和生物几乎是“标配”。

DSE vs. 高考 vs. 国际课程:到底有啥不一样?

很多同学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来了:DSE 和我们熟悉的高考,或者高大上的 IB/A-Level 相比,到底哪个好?哪个更适合我?

DSE vs. 高考

语言优势:DSE 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除了中文相关科目外,其他科目都可以选择英文试卷作答。对于英语好、但中文写作和表达相对弱的理科生来说,这简直是“降维打击”。你可以用自己更熟悉的语言来学习和考试,大大降低了非语言障碍。

竞争压力:这是一个非常直观的对比。2023 年,内地高考报名人数达到了惊人的 1291 万人。而同年参加 DSE 考试的总人数约为 5 万人。虽然不能简单地用人数多少来定义难度,但竞争的激烈程度,不言而喻。

考试灵活性:DSE 成绩有效期为两年。这意味着如果你第一年考得不理想,可以第二年再考,甚至有些大学允许你合并两年最好的单科成绩(俗称 aombine Cert)。而高考,基本就是“一考定终身”。

全球认可度:DSE 不仅可以申请香港的大学,还被全球超过 300 所高等院校承认,包括英国的剑桥、UCL,澳洲的悉尼大学,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等。拿着一份 DSE 成绩,你就拥有了全球升学的可能性。

DSE vs. IB/A-Level

中文要求:DSE 的必修中文对母语为中文的学生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相比于 IB/A-Level 中文课程相对简单的难度,DSE 中文更能体现你的语言功底,对于申请香港高校的中文系、历史系等专业有天然优势。

课程体系:A-Level 和 DSE 更像,都是以最终大考成绩为主。而 IB 则强调全人发展,除了考试,还有大量的论文(EE)、知识理论(TOK)和课外活动(CAS)等,学习压力贯穿整个两年。如果你是“考试型选手”,可能更适应 DSE 的模式。

本土优势:如果你铁了心要去香港读大学,DSE 作为香港的“亲儿子”,其课程内容和大学的衔接是最顺畅的。香港的大学对 DSE 考生的录取标准和流程也最为成熟和透明。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对 DSE 的轮廓清晰了很多?它不是什么洪水猛兽,而是一套有自己规则和玩法的升学体系。

别再把它当成一个遥远又吓人的代码了。它就是一张地图,清清楚楚地告诉你,通往香港名校的路要怎么走,路上有哪些关卡。

你现在要做的,就是拿出笔,认真看看这张地图上哪条路最适合你。是你的英语底子好,可以用语言优势超车?还是你的理科思维强,可以在 M2 和物理的世界里“封神”?你想读的那个专业,到底需要你背上哪些“装备”(选修课)才能顺利通关?

想清楚这些,你的港校梦就不再是停留在壁纸上的风景,而是一个个可以写在备忘录里、然后用力划掉的小目标。加油,未来的港校人!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19046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