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点 |
---|
1. 回国前,务必更新简历和作品集,突出“韩系”亮点。 |
2. 提前了解国内传媒行业最新趋势,尤其是短视频、直播、内容营销等。 |
3. 利用领英、脉脉等平台积极拓展国内人脉。 |
4. 面试时准备好用具体案例说明你在韩国的实践经验。 |
5. 保持开放心态,接受国内职场文化差异。 |
嘿,在韩国学传媒的兄弟姐妹们,我是你们的老朋友,lxs.net的小编阿哲!
还记得大三那年,我有个学姐叫小雅。她在首尔读的传媒专业,对K-pop、韩剧、综艺那叫一个门儿清,自己也参与过不少校园媒体的策划和制作。毕业前夕,她整个人就犯愁了。每次和我们聊天,她都叹气:“阿哲啊,我感觉我在韩国学的东西挺实用的,可回国找工作,国内的公司到底认不认啊?我那些在韩国做的小项目,跟国内的短视频、直播那些,搭得上边吗?简历要怎么写才不至于石沉大海?我可不想我这几年努力白费啊!”
听小雅这么一说,我发现这还真不是她一个人的困惑。多少在韩国摸爬滚打的传媒生,都对回国就业感到有点懵圈,心里也没底。感觉在韩国媒体圈摸爬滚打积累的那些经验,回国到底能不能用上,怎么用,简直是一头雾水。别急别慌!这篇文章就是专门写给你们的“救命稻草”啊!我们知道大家在韩国付出了多少努力,回国可不能白费。
这里面真全是实打实的干货,手把手教你把在韩国的传媒背景,华丽转身成国内职场的敲门砖。从怎么写一份让人眼前一亮的简历,突出你的“韩系”优势,到面试时如何巧妙应对,避开那些坑,再到国内传媒行业到底有哪些机会适合你,哪些岗位最吃香,统统都给你扒拉清楚。我们还会聊聊回国后可能遇到的文化冲击和职业转型小挑战,帮你提前做好心理准备。读完这篇,保证你对回国就业思路清晰,信心倍增,少走弯路!快点进来看看,帮你把那些模糊的就业困惑一扫而光,自信满满地开启国内职业新篇章!
你的韩国背景,凭什么是“王牌”?
很多同学一想到回国就业,就觉得“韩国经验”有点虚,不接地气。大错特错!你们在韩国学的、做的,那绝对是真金白银的优势!
想想看,你在韩国是不是对K-pop、K-drama、K-fashion这些流行文化有着深入骨髓的理解?这种理解不只是“知道”,更是“为什么流行”、“流行趋势怎么来的”、“怎么进行内容包装和传播”的洞察。国内市场对这些内容的需求从来没停过。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2023年中国在线视频用户规模已经突破9.6亿,其中对海外优质内容的需求持续旺盛,尤其是日韩内容依然占据重要地位。
还有,韩国传媒教育特别注重实践。你是不是参与过各种项目,比如策划校园活动、制作短片、运营社交媒体账号,甚至去电视台或娱乐公司实习过?这些实打实的经验,让你们不仅仅是“理论派”,更是“实干家”。我有个朋友叫小李,在韩国读研时,就加入了学校的一个新媒体社团,专门负责把韩国的流行文化内容,用中文翻译和改编,发布到小红书和B站上。她回国后,凭借在校期间积累的几万粉丝和多个爆款笔记经验,直接拿到了某头部MCN机构的运营offer,起薪比同期毕业生高出一截。她说,面试官最看重的就是她对内容的敏锐度和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对中韩两国用户喜好的精准把握。这不是“虚”的,这是妥妥的“硬实力”!
你们还拥有跨文化沟通的能力。在韩国留学,你每天都在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学习韩语,了解韩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这种能力,在国内的国际化传媒公司、跨国品牌部门,简直是稀缺资源。你想想,如果一家中国公司想把产品推向韩国市场,或者想引入韩国IP,谁能比你更懂怎么去沟通、怎么去包装、怎么去本地化?
简历篇:让HR眼前一亮的“韩系”范儿
简历是你的第一张名片,直接决定HR会不会给你打电话。怎么写才能把你的“韩国优势”亮出来,让HR眼前一亮呢?
首先,别再用你在韩国那套简历模板了。国内HR更喜欢简洁明了、信息密集的风格。关键信息,比如你的教育背景、实习经历、项目经验,要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但“韩系”的亮点要巧妙地融入进去。
在“教育背景”里,除了学校和专业,可以简要提一下你在传媒课程中接触到的国际化项目或案例。比如:“在学习过程中深入研究了韩国流行音乐产业的全球化策略,并分析了其内容营销模式。”
“实习经历”和“项目经验”是重头戏。这里是展现你“韩系”实力的绝佳机会。不要只写“在某公司实习”,而要写你在实习中具体做了什么,取得了什么成果。比如,如果你在韩国某娱乐公司实习过,可以写:“参与策划某K-pop偶像团体在中国市场的社交媒体推广活动,负责内容本土化改编与社媒平台运营,使相关话题阅读量提升30%。”看,具体的数字和成果,加上“中国市场”、“本土化”这些关键词,一下子就把你的价值凸显出来了。
再举个例子,我有个学弟小陈,他在韩国时参加了一个电影节的志愿者工作,负责海外媒体联络。回国后,他申请国内某国际电影节的媒体运营岗位。他在简历上这样写:“担任釜山国际电影节国际媒体联络志愿者,协助处理与中方媒体的沟通与协调工作,确保新闻稿件准确传达并及时发布,提升了电影节在中国媒体的曝光度。”HR一看,哇,有国际视野,有实战经验,还懂中韩沟通,这不就是我们要找的人吗?
关键词也很重要。在描述你的能力时,多用“跨文化沟通”、“内容本地化”、“新媒体运营”、“短视频策划”、“社群管理”、“KOL合作”这些当下国内传媒行业最吃香的词汇。HR在筛选简历时,很多都是通过关键词来匹配的。你的简历里有了这些,被捞起来的几率就大大增加了。
面试篇:避坑指南和制胜法则
简历过了,就到了面试环节。这可是展现你真实能力和个性的舞台!
首先,着装要得体。别学韩国爱豆穿得太潮,但也别太随意。国内公司普遍喜欢商务休闲的风格。干净利落,大方得体就好。
在面试中,HR肯定会问到你在韩国的经历。记住,不要滔滔不绝地讲你在韩国有多么“浪”,而是要重点突出你的学习和成长。运用STAR原则(Situation, Task, Action, Result)来讲述你的故事。
举个例子。HR可能会问:“你在韩国的传媒学习,对你回国就业有什么帮助?”你可以这样回答:“在韩国留学期间,我参与了一个关于K-beauty内容出海的项目(Situation)。当时,我的任务是研究韩国美妆内容在中国社交媒体的传播规律,并策划一套适应中国用户喜好的内容策略(Task)。我分析了小红书、抖音上的热门美妆博主内容,与团队一起制作了一系列短视频和图文,并根据用户反馈进行调整(Action)。最终,我们成功将一个韩国小众美妆品牌的内容,在小红书上获得了超过50万的曝光,并带来了显著的销售转化(Result)。这让我深刻理解了跨文化内容营销的精髓,也锻炼了我从策划到执行的完整能力,这在国内的新媒体运营岗位上非常实用。”
看,这样一说,HR立马就明白你在韩国的经历不是白混的,而是有实打实的产出和思考。而且,要多用“我认为”、“我的理解是”这样的表达,展现你的独立思考能力。不要只等着HR问,可以主动抛出一些你对行业趋势的看法,尤其是结合韩国经验来分析国内市场。
另外,语言能力是加分项。虽然大部分岗位可能不直接要求韩语,但如果你能流利地用韩语介绍自己的项目,甚至在某些环节切换成韩语,会给HR留下深刻印象。如果你能熟练使用韩语办公软件或设计软件,也要在面试中不经意地展现出来。我有个同学去一家国内娱乐公司面试,因为聊到韩国练习生体系时,她不自觉地切换了一些韩语专业词汇,让面试官觉得她更专业,对行业了解更深,当场就给她发了Offer。
最后,准备几个问题反问HR。这不仅能展现你对公司的兴趣,也能帮你了解公司文化和岗位情况。比如:“贵公司在内容出海方面是否有计划?我注意到韩国市场的一些新趋势,或许可以提供一些思考。”这样,你就不再是被动回答问题,而是变成了双向的交流。
国内传媒行业,有哪些“黄金坑位”等着你?
国内传媒行业发展迅猛,机会真的太多了!尤其是新媒体领域,简直是为你们这些带着国际视野和新潮理念的传媒生量身定制的。
新媒体与内容营销
这是当下最火爆的赛道,没有之一!短视频、直播、微信公众号、小红书、微博、B站……这些平台每天都在生产海量内容,需要大量懂内容、懂运营、懂用户的人才。
你对韩国流行文化的敏锐度,在这里简直是“大杀器”。你可以从事:
- **短视频编导/策划**:策划制作符合国内用户喜好,但又带有“韩流”元素的短视频内容。比如,模仿韩国综艺片段,或者测评韩国热门产品。根据QuestMobile数据,截至2023年底,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达10.6亿,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超2.5小时,市场对高质量、差异化内容的需求巨大。
- **内容运营**:负责社交媒体账号的日常运营,粉丝互动,内容分发。你的跨文化理解能让你更好地把握不同平台用户的“口味”。
- **直播策划/运营**:电商直播、带货直播、娱乐直播,需要懂内容,懂互动,甚至能流利韩语进行跨境直播。
- **MCN机构内容创作者/运营**:很多MCN机构都在寻找有海外背景的内容创作者,把国际优质内容引入国内,或者帮助国内内容出海。
我有个学妹小晴,她在韩国就经常在YouTube上做Vlog,记录留学生活。回国后,她把这些经验带到抖音,专门做韩国美妆、穿搭的测评和分享。不到一年,她就积累了百万粉丝,现在是某MCN机构的头部达人,还经常受邀参加品牌活动。她说,她独特的“韩系”视角和对内容的精细化运营,是她成功的关键。
品牌公关与市场传播
如果你对品牌建设、市场推广更感兴趣,这块也非常适合你。
- **品牌公关/市场专员**:很多国际品牌,尤其是韩国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时,特别需要了解两国文化和市场的复合型人才。你对韩国市场和品牌的了解,就是你最大的优势。
- **广告/公关公司AE/策划**:国内头部广告公司(如奥美、WPP旗下公司)和公关公司(如蓝色光标、迪思传媒)经常服务国际客户,或者需要处理国际项目。你的国际视野和沟通能力是他们急需的。
- **娱乐公司宣发/营销**:国内的影视娱乐公司也经常与韩国IP、艺人合作。你需要负责项目的宣传、发行和市场推广,你的韩语和对韩国娱乐行业的了解,能让你在这个领域如鱼得水。
根据《中国公关行业市场研究报告》,2023年中国公关市场规模预计突破千亿元,品牌对整合营销传播的需求越来越高,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炙手可热。
影视娱乐与综艺制作
如果你热爱影视,对综艺节目制作充满热情,这里也有你的位置。
- **节目策划/编导**:国内综艺节目经常借鉴韩国模式,或者进行中韩联合制作。你对韩国综艺的理解、制作流程的熟悉,能让你在节目策划和编导团队中发挥重要作用。
- **影视项目协调/制片助理**:涉及中韩合拍或引进韩国影视作品的项目,非常需要懂韩语、了解两国文化背景的协调人员。
例如,像《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等现象级综艺,都曾引入韩国版权或合作。2023年中国电影票房突破500亿元,电视剧和网络剧的产量也保持高位,市场对优秀内容创作者和具有国际视野的制作人才的需求一直存在。
跨境电商与MCN机构
随着跨境电商的爆发,这个领域也为传媒生提供了新的机会。
- **跨境电商内容运营**:负责韩国商品在中国电商平台(如淘宝全球购、京东国际、考拉海购)的内容营销、商品文案撰写,甚至直播带货。
- **MCN机构海外合作**:一些MCN机构会寻找海外网红进行合作,或者代理韩国品牌在中国市场进行推广。你的韩语和对韩国流行趋势的了解,是他们不可或缺的。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到2.38万亿元,增长15.6%。其中,韩国商品一直是中国消费者青睐的热门品类。懂韩国市场、懂内容营销的你,绝对是香饽饽。
回国后的“水土不服”与“华丽转身”
回国就业,不仅仅是找一份工作,更是一次文化和职场的重新适应。你可能会遇到一些“水土不服”的情况,但别怕,提前知道,就能更好地“华丽转身”。
首先,国内职场的节奏可能比你在韩国感受到的更快,特别是互联网和新媒体行业。大家常说的“996”(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虽然不代表所有公司,但加班文化确实比较普遍。你可能需要调整自己的工作节奏和心态。我有个朋友,刚回国进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前两周觉得压力巨大,每天晚上都十二点才下班。后来她发现,同事们虽然工作时间长,但效率极高,也善于利用碎片时间休息。她学着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更注重目标导向,把琐碎的事情高效处理掉,慢慢也就适应了。
其次,国内的职场沟通方式和人际关系可能也会让你感到不同。韩国社会讲究等级和前后辈关系,但在国内,虽然也有前辈晚辈,但沟通上可能更直接、更扁平化。学会灵活运用你的情商,在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多和同事、领导交流,主动融入团队。国内的“饭局文化”和“团建活动”也是社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别抗拒,这是快速融入的途径之一。
再来,国内的流行趋势和工具迭代速度非常快。你在韩国可能习惯了用KakaoTalk、Naver,回国后就要快速熟悉微信、抖音、小红书、微博这些本土平台。你可能需要花时间去了解它们的功能、用户画像、最新的算法和玩法。这就像学习一门新的“语言”。但你们传媒生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都很强,这应该不是大问题。关键是保持好奇心和学习的热情,不要固步自封。
如何实现“华丽转身”?我的建议是:**持续学习,构建本土化人脉。**
多关注国内行业媒体、知名媒体人的公众号、微博,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参加行业沙龙、讲座,主动拓展你的职业圈子。别小看这些机会,很多工作机会和合作项目都是通过人脉介绍的。我有个学长,他回国后就积极参加各种新媒体大会,在其中认识了不少行业前辈和同行。有一次,他通过一个讲座认识的HR,成功跳槽到一家头部MCN机构,负责海外网红孵化项目,完全把他韩国的资源和经验发挥到了极致。
还有,保持开放心态,不要对国内职场预设太多负面情绪。每个地方都有它的优点和挑战。把你在韩国学到的优点,比如对内容品质的追求、对细节的把控,带到国内的工作中,你会发现这都是宝贵的财富。同时,虚心学习国内职场的“潜规则”和高效方法,你会成长得更快。
你看,回国就业根本没你想的那么难,更不是你四年努力的终点,而是你职业生涯全新的起点!你们在韩国付出的汗水,学到的知识,累积的经验,绝对不是“白费”的。它们是你的底气,是你的筹码,更是你未来在国内传媒战场上披荆斩棘的“利器”!
所以,别光看文章,动起来!现在就开始更新你的简历,整理你的作品集,明确你的求职方向。有不懂的,多问问前辈,多来lxs.net看看我们的文章,我们永远都在你身边。相信自己,勇敢迈出那一步,国内传媒圈的精彩,正等着你去闯荡呢!加油,我们等你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