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留学行李劝退清单,别再白花钱

puppy

马上要来加拿大了吧?是不是正对着两个大箱子发愁,恨不得把整个家都塞进去?打住!先别急着把你妈准备的厚棉被和那个大电饭锅塞进去啦。讲真,很多你以为的“必需品”,在加拿大真的又便宜又好买。比如电压不符的小家电、不适合这边天气的厚毛衣、成堆的文具药品……这些东西千里迢迢背过来,不仅占地方,还可能根本用不上。这份清单就是你的“行李避雷指南”,帮你把宝贵的空间和钱都花在刀刃上,轻轻松松开启留学生活。快来看看哪些东西可以果断从箱子里拿出来吧!

行李劝退C位榜劝退理由,一针见血
各种小家电(电饭锅、热水壶、吹风机)电压不符是硬伤,本地买价格不贵还安全。
成套厚重棉被尺寸不符,占地儿大王,不如落地后买个称心的。
“妈妈牌”厚毛衣/毛裤室内暖气超足,穿了准热晕,叠穿才是王道。
海量文具&中文课本本地便宜,电子化学习是主流,背过来就是体力活。
非处方常用药(感冒药、止痛药)药店遍地开花,随时能买,品牌齐全又规范。

嘿,小伙伴们!我是lxs.net的小编,今天想跟你们聊点掏心窝子的话。

还记得几年前我第一次飞温哥华的情景。当时我,一个热血沸腾的准留学生,拖着两个塞得快要爆炸的32公斤大箱子,在机场挥汗如雨。我妈生怕我在“加国农村”受苦,箱子里从苏泊尔电饭锅到奶奶手工弹的棉被,从够吃三年的感冒药到一整套《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应有尽有。我当时觉得,自己简直是带着全村的希望,武装到了牙齿。

结果呢?落地第二天,房东带我去了Canadian Tire,一个崭新的电饭锅打折下来才35加币。我那床从国内背来的宝贝棉被,对于加拿大Queen Size的床来说,小得像块方巾。更扎心的是,直到我毕业,那几大盒感冒药都没开封,因为学校暖气足得我冬天都穿短袖,一次感冒都没得过。

那一刻,我看着那些不远万里跟我“移民”过来却被打入冷宫的“必需品”,真心觉得自己的力气和爸妈的钱都白花了。为了不让你们重蹈我的覆辙,今天这份凝聚了无数前辈血泪史的《加拿大留学行李劝退清单》,请务必码住!帮你省下的不止是几十公斤的行李额,更是实打实的加币!

小家电——“跨国恋”真的会不幸

我知道,你妈可能已经给你买好了最新款的九阳豆浆机和美的电饭锅,想着让你在异国他乡也能喝上一口热豆浆,吃上香喷喷的米饭。这份心意超级暖,但这些电器,真的,别带。

最核心的问题是电压。中国的电压是220V/50Hz,而整个北美的标准电压是120V/60Hz。这意味着什么?你把国内的电器带过来,就算插上一个笨重的变压器,也大概率是“水土不服”。电饭锅煮饭要一个多小时,吹风机吹出来的风像林黛玉喘气,热水壶烧开一壶水能让你等到地老天荒。这不仅是体验感极差的问题,更有安全隐患。

讲个真事儿,我一同学带了个国内的电火锅,想在公寓里和朋友们搓一顿。结果用着用着,整个公寓的电闸都跳了,还触发了烟雾报警器,差点把消防车给招来。那一顿火锅吃得是心惊胆战,最后还被公寓管理员警告了一通。

那在加拿大买这些东西贵吗?完全不!我们用数据说话。在Walmart或者Canadian Tire,一个最基础的Aroma牌电饭锅,售价通常在30-50加币之间(约合人民币160-270元),完全够学生用了。一个电热水壶,25加币左右就能搞定。赶上黑五(Black Friday)或者节礼日(Boxing Day)大促,价格更是便宜到你不敢信。而且,很多毕业的学长学姐会在微信群或者Facebook Marketplace上甩卖二手小家电,十来块钱就能淘到好东西,环保又省钱。

床上用品——尺寸不对,努力白费

“国外的被子都是化纤的,不保暖!妈给你准备了新疆长绒棉的!” 这话是不是听着很耳熟?

国内的被子质量确实好,但最大的问题在于尺寸。加拿大的床和床上用品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尺寸,常见的是Twin(单人床)、Double/Full(双人床)、Queen(加大双人床)和King(特大双人床)。这和国内的1.5米、1.8米床的尺寸体系完全不同。比如,加拿大的Queen Size床(约152cm x 203cm)比国内1.5米的床要宽一些长一些,你辛辛苦苦背来的被套和床单,很可能套不上或者尺寸尴尬。

更别提那重量和体积了。一床厚实的棉被,至少占掉你半个箱子,这几公斤的额度,带点别的不好吗?

到了加拿大,买床上用品真的太方便了。想省钱可以去Walmart,一个“Bed in a Bag”套餐,包含被子、被套、床单、枕套,价格大约在60-100加币,花色选择也多。追求品质和设计感的可以去IKEA或者Hudson's Bay。我个人最推荐的是去Winners或者Homesense淘货,这两个是常年打折的家居品牌店,经常能用很低的价格买到高品质的床上用品。花个百来加币,就能配齐一套完全合尺寸、风格自己又喜欢的新被褥,开启留学新生活,不香吗?

服装——你妈觉得你冷,但加拿大暖气不觉得

说到去加拿大,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冷”。于是,箱子里塞满了各种加厚毛衣、保暖内衣、毛裤、UGG雪地靴。打住!你可能对加拿大的“冷”有什么误解。

加拿大的冬天室外确实冷,零下二三十度是家常便饭。但这里的建筑,无论是学校、宿舍、公寓、商场还是公交车、地铁,室内暖气系统都极其强大,常年保持在20-25摄氏度。这意味着你在室内基本就是穿单衣的状态,T恤、薄卫衣足矣。你从国内带来的那种厚实的羊绒衫、毛衣,在室内穿会让你热到怀疑人生,脱下来又没地方放,非常尴尬。

正确的穿衣方式是“洋葱式叠穿法”:一层速干内衣 + 一层抓绒或薄卫衣 + 一件质量过硬的防风防水羽绒服。这样进可攻退可守,室外保暖,进屋一脱外套就清爽了。

那关键的羽绒服要不要从国内带?我的建议是:除非你已经有了一件功能性极强的顶级羽绒服,否则就来这边买。加拿大是户外品牌的天堂,本土品牌Canada Goose、Arc'teryx(始祖鸟)虽然贵,但保暖性能是顶级的。更实际的选择是The North Face, Columbia, Helly Hansen这类品牌,赶上打折季,一件能抗住零下30度风雪的派克大衣,大概300-500加币就能拿下,这笔投资绝对值得。至于UGG,它在加拿大更多是时尚单品,底子滑,防水性差,真正在雪地里走,还是专业的雪地靴(比如Sorel, Pajar这些牌子)更靠谱。

文具和书——别让你的本子们远渡重洋

很多同学,尤其是女孩子,喜欢在国内囤积大量高颜值的文具,想着到了国外也能继续自己的“手帐事业”。或者一些学霸,会把厚重的中文专业书、工具书也塞进行李箱。

听我一句劝,真的没必要。首先,加拿大的文具并不贵,而且非常实用。平价之王Dollarama里,1.5加币可以买一大包笔,2加币能买一个厚厚的笔记本。Staples(史泰博)是大型办公用品连锁店,从文件夹到打印纸,你能想到的所有东西都有。大学书店里的文具也很有设计感。而且,加拿大大学的学习模式高度电子化,绝大部分作业都是通过电脑完成并在线提交的,教授的课件(PPT)也会上传到学习系统。你真正需要动笔写字的机会,可能比你想象中少得多。

至于中文书,除了特别珍贵或者有纪念意义的,其他的也请放下。这些书又重又占地方,长途跋涉背过来,翻开的几率微乎其微。你的阅读重心会很快转移到英文教材和文献上。如果真的需要查阅,很多大学图书馆都有中文藏书,或者利用电子书资源也同样方便。

药品——“神药”虽好,可不要贪多哦

出于对国外医疗系统的不了解,很多家长会给孩子准备一个“小药箱”,塞满各种感冒药、消炎药、止痛药、肠胃药。这里要分情况讨论。

首先,如果你有需要长期服用的处方药,或者一些有个人特殊需求的药品,请务必带足量,并随身携带医生开具的英文处方和药品说明,以备海关查验。这个非常重要。

但对于那些非处方(Over-the-Counter, OTC)的常用药,比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感冒冲剂等,真的没必要带太多。加拿大的药店非常普及,Shoppers Drug Mart, Rexall几乎遍布每个社区,很多大型超市如Walmart, Loblaws, Costco也都有自己的药房。你可以非常方便地买到各种疗效显著的非处方药。

举几个例子:止痛退烧,这边最常用的是Tylenol(有效成分是对乙酰氨基酚)和Advil(有效成分是布洛芬),一瓶100粒装的,也就15加币左右。感冒了有各种功效细分的DayQuil(日用)和NyQuil(夜用),效果立竿见影。过敏了有Benadryl, Claritin。这些药品都经过加拿大卫生部的严格监管,安全有效。你只需要记住这些常见药的英文名,或者直接咨询药剂师,他们都会非常耐心地给你建议。

所以,带上一小部分应急药品就足够了,把空间留给更重要的东西吧。

说了这么多“不要带”,你可能会问,那我那两个大箱子的宝贵空间,到底应该留给什么?

我的建议是,留给那些“加拿大买不到”或者“加拿大很贵”的东西。比如一副备用眼镜和验光单,因为在这边配眼镜价格不菲且流程复杂。一些有中国特色又轻便的小礼物,可以送给你的新室友、教授或者寄宿家庭。你最爱吃的、符合海关规定的家乡零食(记得千万不要带肉类、蛋奶、新鲜水果!)。还有,就是那些能给你带来慰藉和归属感的东西,一张全家福,朋友写给你的信,或者陪伴你多年的小玩偶。

行李是身外之物,它们是开启新生活的工具,而不是负担。轻装上阵,把更多的精力和期待留给即将开始的全新生活吧。探索当地的超市,熟悉周围的社区,自己动手布置一个温馨的小窝,这个过程本身就是留学最宝贵的体验之一。加拿大欢迎你,我们lxs.net在这里等你分享你的故事!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20635 Blog

Comments